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6426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功能提升、统筹城乡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时期。

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预测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务实进取,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施“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支付转移的力度,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十一五”的发展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是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县区生产总值达到19.4亿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速达到20%;财政总收入2.21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年均增长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塬果川菜”的产业格局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华能延安电厂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投资219亿元的延安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1年正式建设。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6.69亿元,增长30%。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占GDP的17.6%。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26.4:

32.6:

41调整为“十一五”末的36.9:

23.1:

40。

群众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消费内需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管理不断加强。

连续四年实施“城区八项市政工程”和“农村十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和城镇环境,巩固和加强了井场的清洁文明、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编制了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产业开发规划,5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98元。

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物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医疗保险、生活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科技、体育、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人防、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安定团结、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引领能力不断提高。

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使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事实证明,“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保障最有力、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城乡统筹延安率先发展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富县”的要求,正确处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努力使“十二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扩大内需,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关注民生成为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审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

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攀升,但同经济较发达县区相比,经济总量规模仍然偏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企业大多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阶段,精深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发掘;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基础条件、社会事业和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川塬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的要求差距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保工资、保运转、促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不足。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 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快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

一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政策条件。

二是国家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在包括延安市在内的三个省十一个市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能源化工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革命老区合作发展示范区,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加强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是省委、省政府把延安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城市,为我县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四是“十一五”期间争取实施的延安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华能延安电厂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今后发展工业经济、扩张经济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争取大项目、实施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实施“项目支撑”战略。

五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积极探索,我们对县情的认识、把握更加准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全县上下发展经济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三章 “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全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结构科学、空间布局合理、综合效益好的发展模式,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四、“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狠抓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重构城乡格局,努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五、“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

根据县情实际和发展形势变化,因时而谋,顺势而为,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不断理清、完善发展思路,切实提升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发展第一。

突出抓好油煤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大力提升以苹果为主的绿色富民产业开发水平,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项目带动。

把项目带动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把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等纳入项目建设中,扎实做好项目的谋划、论证及争取实施工作。

——坚持改善民生。

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平安富县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首要条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十二五”的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加快苹果产业富民的建设步伐,大力提升苹果产业化水平,稳步推进川道产业开发,努力缩小川塬农民的收入差距,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煤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工业集中区和煤油气综合利用园区的建设。

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果菜产业升级、油煤产业崛起、旅游产业启动、第三产业繁荣”的共同发展经济格局。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扎实做好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七、“十二五”的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县区生产总值(GDP)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2年达到24.8亿元,2015年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2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4.5亿元,年均增长5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3%。

人均GDP达到36970元,年均增长25%。

——财政总收入,2012年达到2.5亿元,2015年达到6.4亿元,年均递增35.8%,其中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5亿元,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达到6.1亿元,2015年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5%;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资120亿元,到2012年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55%左右,招商引资落实项目金额年均增长15%。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7.3%左右。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10年的36.9:

23.1:

40,调整为2015年的15.5:

60:

24.5。

    ——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占到45%以上。

3、主要产品产量目标

——粮食4.6万吨,蔬菜10万吨。

——苹果70万吨,果汁3万吨。

——烤烟5万担。

——畜牧存栏:

生猪20万头,养牛3.8万头,鸡60万只。

——原煤年产300万吨

——原油年产50万吨。

4、人民生活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年均增长15%。

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19%。

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年均增长33%。

——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5%。

——农村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部。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5、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化水平达到60%。

——森林覆盖率达到62.8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左右。

——广播节目覆盖率达到100%。

——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85%。

——城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0%。

——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99.8%。

——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7%。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

——农村卫生覆盖率达到90%。

 

第四章 经济建设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机遇时期,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富县的关键时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后续调前、不断培植”的方针,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到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5.5:

60:

24.5。

八、做大油煤化工产业,全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十二五”时期,按照“立足资源优势、扩大产能建设、推动能源转化、实现工业强县”的思路,做大油煤化工产业,全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1、强力发展石油工业

——加强原油产能建设。

加强与延长石油集团的协作,大力推进资源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全力支持直罗采油厂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做好协调保障工作,推进原油产能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原油产能50万吨。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按照“大产业支撑、大项目推动、大集群发展、大集团引领、大园区承载”的思路。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以工业集中区、煤油气综合利用园区为重点,加快油、煤、气资源深度加工转化,力争到“十二五”末延安油煤综合利用项目和华能延安电厂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逐步把我县建成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5年,延安油煤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产值95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2、大力发展煤炭产业

——强力推进煤矿资源的开发力度。

以煤炭资源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巩固现有煤矿资源整合成果,实现资源、资产、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

按照煤炭资源整合的有关政策,切实抓好党家河、芦村沟煤区勘察勘探和立项审批工作,积极帮助煤矿筹措资金,突破制约矿井建设进度的资金瓶颈,三年内投产运营,牛武煤区力争2011年全面投产。

到“十二五”末,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

——加强煤矿的综合管理与技术改造。

积极培育煤矿集团公司,把培育发展大企业作为煤炭行业治“散”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小煤矿进行联合重组,提高煤炭企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规模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全面推进采煤机械化,牛武煤区整合技改煤矿全部要实行机械化采煤,党家河煤区新建矿井要高标准矿,建设现代化新型煤矿,提升煤炭产业的科技含量。

九、做强果菜绿色产业,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未来五年,是我县农业与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转型期,是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抓手,做强果菜绿色产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到201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亿元,苹果总产量达到70万吨,优果率达到85%以上,鲜果外贸出口率达到10%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10万吨,烤烟总产量达到5万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递增17.5%。

——优化果菜绿色产业。

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实现果业强县的目标,以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苹果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全面实施“381”优果工程,向一亩园、一棵树、一个苹果要效益,提升苹果产业化水平,建成生态果园示范基地10万亩,新建以苹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增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苹果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到2015年,建设销售、加工为一体的苹果物流园区1个,纸箱厂1个,选果线2条,冷库5座,气调库2座,新增冷库贮量3万吨,果品冷贮能力达到15万吨,设立外销窗口10个,把富县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

稳步推进蔬菜产业开发,以洛河川为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一村一品、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努力发展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专业村,建成蔬菜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的示范村40个,建设3.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把我县建成陕北名优蔬菜生产基地。

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2万元,蔬菜纯收入达到900元。

——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苹果、蔬菜、畜牧、烤烟、水稻区域性发展思路,不断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川道地区突出发展棚栽业、畜牧养殖业、烤烟、传统种植业、特色种养和三产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产业户和养殖小区,辐射带动周边,实现川道产业在最佳适宜区合理覆盖。

全力推进烟叶产业化,以直罗镇现代烟草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促进烟叶产业标准化进程,烤烟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农民人均烤烟纯收入达到200元。

加快发展畜牧产业,进一步发挥畜牧业的传统优势,大力推行“畜、沼、果(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养牛存栏达到3.8万头,养鸡存栏达到60万只。

引导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畜禽肉制品向细分割、急冷冻、便携带、系列化、精包装、易食用方向发展,建设畜禽产品出口基地。

做好定点屠宰场搬迁改造项目,遵循“适度超前、一次规划、整体实施、一步到位”的原则,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加工门类齐全的“二星级”屠宰场。

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积极恢复水稻种植面积,挖掘“直罗贡米”的品牌优势,促进粮食生产。

十、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打造重点旅游品牌景区

依托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抓住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西部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空间扩展的契机,将我县建设成为西安与延安之间现代旅游线路上的节点型旅游示范区。

以“高原绿色飘带,秦唐重郡名州”为主体旅游形象,将我县打造成为集自驾游、徒步游等目的地型生态休闲与历史文化观光综合旅游区。

——主打人文景观旅游。

结合历史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富县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区。

以“秦唐重郡名州”定位我县文化旅游,依托秦直道、石泓寺、开元寺、羌村和太平村等历史文化遗存,重点开发青兰高速沿线文化文物精品景区景点,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组织节点型旅游服务地接待体系,以西安现代旅游集散地为中心,组织文化旅游线为目标,将秦直道旅游景区构建为其现代旅游感知线路中的重要节点。

——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依托山水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以“高原绿色飘带”定位富县生态旅游:

依托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柴松林省级森林公园、任家台森林公园、直罗千亩稻田、塬区万亩果园开发绿色生态游;依托牛武柳梢湾、富城莲花池、茶坊岔口特色山水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度假游。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抓住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和延安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的机遇,不失时机的发展我县红色旅游。

将直罗镇战役遗址、东村会议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纳入延安“红色旅游”环线,重点建设直罗战役纪念地景区,以延安为中心,将富县红色旅游构建为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节点。

十一、优化区域布局,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按照“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产业带动、培育龙头”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引导、规范管理、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的指导原则,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到2015年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5%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政策环境,切实把各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类财税优惠扶持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同等对待。

优化服务环境,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优化竞争环境,进一步落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坚决制止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优化舆论环境,广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表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

围绕项目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把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投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围绕园区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农业向产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政策、科技、产业等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围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放在非公有制经济上,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劳务输出等相结合。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水利、交通、供水、供气、供热、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

 

第五章 城乡统筹

 

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把延安作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着力构建新型的城乡建设格局。

以“做强产业、做优民生、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为着力点,推进县城核心区建设、重点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

十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按照打造延安特色经济强县的定位,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高起点规划,新机制运作、大手笔建设、高效能管理来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市的承载功能,努力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平台,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撑,中心村和新社区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发展体系,加快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城乡联动、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全面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在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上下功夫。

羊泉镇、钳二乡、吉子现镇、交道镇要围绕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努力提升苹果产业化水平;富城镇、茶坊镇要立足县城发展城郊经济,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工业集中区等项目建设,把富县建设成为延安南部石油化工新区;张家湾镇围绕支持保障直罗采油厂发展,努力建设陕甘两省交界的石油开发重点集镇;张村驿镇、牛武镇围绕煤炭开发,建成大型煤炭生产供应基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李自成纪念馆、石泓寺、秦直道等历史文化资源,沿309国道和青兰高速分别打造“生态旅游走廊”和“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坚持优化城镇的聚集功能,全面加快城镇体系建设。

按照高点起步、增强辐射,坚持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备、宜业宜居的山水县城”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县城框架,延伸覆盖市政功能设施,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抓好洛河水景、山体公园、健身广场等休闲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县城功能,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到2015年,县城总体规划面积扩大到14.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抓好羊泉镇、张家湾镇、张村驿镇3个重点中心镇建设,镇区人口均达到1万人以上。

加快乡镇公共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部集镇通气、通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县乡镇市场面积累计达1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累计达15公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将政府基本建设的增量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坚持“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