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992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docx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

大学物理学习题全解

          第十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10.1已知温度为27℃的气体作用于器壁上的压强为105Pa,求此气体内单位体积里的分子数.[解答]根据气体压强公式p=nkT,其中k=×10-23J·K-1称为玻尔兹曼常数.当T=300K时,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p/kT=×1025(m-3).  10.2一个温度为17℃、容积×10-3m3的真空系统已抽到其真空度为×10-3Pa.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吸附于器壁的气体分子也释放出来.烘烤后容器内压强为,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分子?

  [解答]烘烤前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为n1=p1/kT1=×1017(m-3),烘烤后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为n2=p2/kT2=×1020(m-3).  器壁原来吸附的分子数为N=(n2–n1)V=×1018.  10.3在0℃下一容器的真空度为×10-12Pa,此时每立方厘米内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答]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为n=p/kT=×108(m-3)=×102(cm-3).  10.4已知275K和×103Pa条件下气体的密度ρ=×10-5g·cm-3,求:

  气体的方均根速率v;  气体的摩尔质量μ,并指出是什么气体.[解答]气体的密度为ρ=×10-2(kg·m-3),根据气体压强和能量的公式p?

212?

v,得气体的方均根速度为3v2?

3p/?

=(m·s-1).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M?

RT,  于气体密度为ρ=M/V,所以方程可变为p?

?

RT,?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μ=ρRT/p=(kg).这种气体是氮气N2.    10.5当温度为0℃时,求:

  N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7gN2气体的内能.、  [解答]N2分子有t=3个平动自度,其平均平动动能为  wt?

tkT=×10-21(J).2rkT=×10-21(J).2将N2分子当作刚体,它就还有r=2个转动自度,其平均转动动能为  wr?

N2分子的摩尔质量为μ=,质量M=的N2分子的摩尔数为  n0=M/μ=,  分子总数为N=n0NA,其中NA=×1023为阿佛伽德罗常数,而气体普适常量R=kNA=(J·K-1·mol-1).  N2分子的自度为i=t+r=5,气体的内能为E?

  iiiNkT?

n0NAkT?

n0RT=×103(J).22210.6一个能量为×10-7J的宇宙射线粒子射入氖管中,氖管中含有氖气,如射线粒子能量全部转变成氖气的内能,氖气温度升高多少?

  [解答]氖气是堕性气体,分子式是Ne,只能平动动能,自度为i=t=3.  当射线粒子能量全部转变成氖气的内能时,公式E?

in0RT可得气体升高的温度为2T?

2E=×10-6(K).in0R  10.7某些恒星的温度达到108K的数量级,此时原子已不存在,只有质子存在,求:

质子的平均动能是多少?

质子的方均根速率多大?

  [解答]质子的平动自度为t=3,平均平动动能为wt?

质子的质量为mp=×1027(kg),于wt?

tkT=×10-15(J).2tkTt1kT?

mpv2,所以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v2?

=×106(m·s-1).22mp  10.8一容器被中间隔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两半,一半装有氦气,温度为250K;另一半装有氧气,温度为310K.两种气体的压强均为p0.求抽去隔板后的混合气体温度和压强为多少?

  [解答]设氦气和氧气分子各有N1和N2个,氦气是单原子分子,自度为i1=3;氧气是双原子分子,自度为i2=5.  i1iN1kT1,E2?

2N2kT2.22ii隔板抽去后,氦气和氧气分子的总能量为E?

1N1kT?

2N2kT.  22隔板抽去前,氦气和氧气分子的总能量为E1?

这个过程能量守恒,即,E=E1+E2,所以有i1N1T1+i2N2T2=(i1N1+i2N2)T.  于压强p0?

n1kT1?

同理可得N2?

2N1pVkT1,所以N1?

0;V2kT1p0V.2kT2将N1和N2的公式代入上面公式可得  i1p0Vi2p0VipVipV?

?

(10?

20)T,2k2k2kT12kT2约去公因子,可得混合气体的温度为  T?

(i1?

i2)TT12=(K).  i1T2?

i2T1(N1?

N2)(i?

i)(T?

T)kT?

1(p0V?

p0V)kT?

1212p0=p0.V2(i1T2?

i2T1)V2kT12kT2混合气体的压强为  p?

nkT?

  210.9试证明:

N个分子,不论分子速度的分布服从什么规律,总有v?

v.  [证明]设第i个分子的速率为vi,则分子的平均速率为v?

速率平方的平均值为v?

21?

vi,Ni1vi2.?

Ni显然,?

?

1(vi?

v)2?

0,因此?

Ni1111?

?

?

(vi2?

2viv?

v2)?

?

vi2?

2v?

vi?

v2?

1?

v2?

2v?

v?

v2?

v2?

v2,  NiNiNiNi2于δ≧0,所以v2?

v2,因此不论分子的速度的分布服从什么规律,都有v?

v.  另外也可直接用平均值运算.  于(vi?

v)2?

0,展开得vi2?

2viv?

v2?

0,  取平均值时得vi2?

2viv?

v2?

0.  2因为vi?

v、v?

v并且v2?

v2,所以vi2?

v2?

0,即v?

v.证毕.    10.10将式表示成以理想气体最可几速率vp为单位表示的形式,即令x=v/vp,若已知  ?

10e?

xdx?

,试计算:

  2分子速率小于最可几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为多少?

分子速率大于最可几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为多少?

  参照表,写出同一温度下氢气分子对应同一分子数百分比的速率区间.[解答]理想气体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比率为dN/N=f(v)dv,其中f(v)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m3/2mv22f(v)?

4?

()exp(?

)v.  2k?

T2kT2kT设x=v/vp,其中vp?

,则dv=vpdx,  m42?

x2xe.因此速率分为dN/N=g(x)dx,其中g(x)?

?

分子速率小于最可几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为  N14?

?

g(x)dx?

N0?

111?

xe02?

x21dx,设I?

?

x2e?

xdx,则  021111221?

x22?

x2I?

?

xedx?

?

?

xde?

?

(xe?

x?

?

e?

xdx)  20202001?

1即  I?

(?

e),  2N42I?

(?

e?

1)==%.所以1?

N?

?

1分子速率大于最可几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为  N2N?

1?

1==%.NN对于氧气分子,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比率为  ?

NNvv2?

v1?

m3/2mv22)exp(?

)vdv,f(v)dv?

?

4?

(2k?

T2kTv1v2其中m表示氧分子的质量.用m`表示氢分子的质量,则m=16m`,对于氢分子的同一比率则有  ?

N216m`3/216m`v22?

?

4?

()exp(?

)vdv,取v`=4v,可得Nv2k?

T2kT12?

Nm`3/2m`v`22?

4?

()exp(?

)v`dv`,N4?

2k?

T2kTv14v可见:

氧气分子速率从v1到v2之间的分子数的比率与氢气分子速率从4v1到4v2之间的分子数的比率相同.  2  从这个思路可以证明:

当一种气体的分子的质量是另一种气体的质量的α倍时,这种气体分子速率从v1到v2之间的分子数的比率与另一种气体分子速率从αv1到αv2之间的分子数的比率相同.  10.11.11.10题结果,求速率在到之间的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  ?

x2?

N[解答]分子数比率为xe.?

?

g(x)dx,其中g(x)?

?

利用中值定理得  ?

N4?

1?

g

(1)(?

)?

e?

==%.N?

  10.12求上升到什么高度时大气压强减到地面大气压强的75%.设空气温度为0℃,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kg·mol-1.  [解答]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可得压强随高度变化关系p?

p0exp(?

mgz).kT其中m是一个分子的质量.  用NA表示阿氏常数,则气体的摩尔质量为μ=NAm,气体的普适常数为R=.压强公式可表示为p?

p0exp(?

).RTRTp0ln高度为z?

=2304(m).?

gp  10.13已知f(v)是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函数,说明以下各式物理意义.f(v)dv;  nf(v)dv,n为分子数密度;  ?

gz?

v2v1vf(v)dv;  ?

?

vp0?

f(v)dv,vp为最可几速率;  vpv2f(v)dv.  [解答]公式dN/N=f(v)dv可知:

f(v)dv表示分子数在速率区间v~v+dv之中分子数的比率dN/N.于n=N/V,可得ndN/N=dN/V,因此nf(v)dv表示分子数在速率区间v~v+dv之中分子数密度.  ?

v2v1vf(v)dv表示分子在速率区间v1到v2之间的平均速率.  ?

?

vp0?

f(v)dv表示分子速率小于最可几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比率.  vpv2f(v)dv表示分子速率大于最可几速率的速率平方的平均值.    10.14质量为×10-14g的微粒悬浮于27℃的液体中,观察到它的方均根速率为·s-1.这些结果计算阿佛加德罗常数NA.  [解答]当粒子平动时,其平均平动动能为w?

31kT?

mv2,22此得阿氏常数为NA?

R3RT=×1023(mol-1).?

kmv2  10.15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10-10m,求它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自程和连续碰撞的平均时间间隔.  [解答]在标准状态下,T=273K,p=×105Pa,氮分子的平均自程为  ?

?

kT-8  =×10(m).22?

dp氮分子的摩尔质量为μ=·mol-1,平均速率为  v?

8kT8RT=(m·s-1).?

?

m?

?

连续碰撞的时间间隔为:

t?

?

v=×10-10(s).    10.16在标准状态下CO2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程?

=×10-8m,求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和CO2  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  [解答]C的原子量是12,O的原子量是16,CO2的分子量是44,摩尔质量为μ=·mol-1,其平均速率为  v?

8kT8RT=(m·s-1).?

?

m?

?

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为:

t?

根据公式?

?

?

v=×10-10(s).  kT,可得CO2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为22?

dpd?

kT=×10-10(m).2?

?

p  10.17容器贮有O2气,其压强为×105Pa,温度为27℃,有效直径为d=×10-10m,求:

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n;氧分子质量m;气体密度ρ;分子间平均距离l;最  2可几速率vp;平均速率v;方均根速率v;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分子平均碰撞  频率z;分子平均自程?

.  [解答]p=nkT得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为:

n=p/kT=×10-25(m-3).氧分子的原子质量单位是32,一质量单位是u=×10-27kg,分子的质量为  m=32u=×10-26(kg).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M?

RT,氧的摩尔质量μ=kg·mol-1,其密度为  ?

?

Mp?

?

=(kg·m-3).VRT一个分子占有体积为v=1/n,设想分子整齐排列,则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l=(1/n)1/3=×10-9(m).  2kT=(m·s-1).m8kT平均速率为:

v?

=(m·s-1).  ?

m最可几速率为:

vp?

  

      3kT=(m·s-1).mi分子的自度为i=5,平均总动能为:

?

?

kT=×10-20(J).  22分子平均碰撞频率为:

z?

2?

dnv=×109(s-1).  kT-7  分子平均自程为:

?

?

=×10(m).22?

dp方均根速率为:

v?

2  10.18设氢的范德瓦耳斯常量b值为1mol气体体积总和的4倍.将气体分子看作刚球,试计算H2分子的直径..  23  [解答]1mol气体有NA=×10个分子,设分子直径为d,将分子当作刚性球体,则有  4d3b1/3b?

4NA?

()3,可解得分子直径为:

d?

2()=×10-10(m).  3216?

NA  10.191mol气体在0℃时的体积为,试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它的压强.再将它看作理想气体,压强又为多少?

[解答]气体体积为v=×10-3m-3.根据范氏方程(p?

可得压强为:

p?

a)(v?

b)?

RT,v2RTa?

2=×106(Pa).v?

bvRT而理想气体的压强为:

p?

=×106(Pa).  v  第十一章热力学基础    11.1一系统如图所示的状态a沿abc到达c,有350J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对外做功126J.经adc,系统对外做功42J,问系统吸热多少?

  当系统状态c沿曲线ac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为84J,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传递的热量为多少?

  p[解答]当系统状态a沿abc到达c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cb的热量Q和对外所做的功A的关系是:

Q=ΔE+A,其中ΔE是内能的增量.Q和A是过程量,也就是与系统经历的过程有关,而ΔEda是状态量,与系统经历的过程无关.VO当系统沿adc路径变化时,可得:

Q1=ΔE1+A1,  图这两个过程的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即:

ΔE1=ΔE,  将两个热量公式相减可得系统吸收的热量为:

Q1=Q+A1-A=266(J).  当系统状态c沿曲线ac回到状态a时,可得:

Q2=ΔE2+A2,其中,ΔE2=-ΔE,A2=-84(J),可得:

Q2=-(Q–A)+A2=-308(J),p/Pa可见:

系统放射热量,传递热量的大小为308J.m2×1051  11.21mol氧气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历的过程如图,一次沿1×10521→m→2路径,另一次沿1→2直线路径.试分别求出这两个过程中系统3V/mO吸收热量Q、对外界所做的功A以及内能的变化E2-E1.-2-21×105×10[解答]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可得气体在状态1和2的温  图  度分别为  T1=p1V1/R和T2=p2V2.  氧气是双原子气体,自度i=5,于内能是状态量,所以其状态从1到2不论从经过什么路径,内能的变化都是  ?

E?

V2iiR(T2?

T1)?

(p2V2?

p1V1)=×103(J).22系统状态从1→m的变化是等压变化,对外所做的功为  A?

?

pdV?

p(V2?

V1)=×103(J).  V1系统状态从m→2的变化是等容变化,对外不做功.因此系统状态沿1→m→2路径变化时,对外做功为  ×103J;吸收的热量为  Q=ΔE+A=×104(J).  系统状态直接从1→2的变化时所做的功就是直线下的面积,即  A?

1(p2?

p1)(V2?

V1)=×103(J).2吸收的热量为  Q=ΔE+A=×104(J).  11.31mol范氏气体,通过准静态等温过程,体积V1膨胀至V2,求气体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

[解答]1mol范氏气体的方程为  (p?

a)(v?

b)?

RT,2vV2通过准静态等温过程,体积V1膨胀至V2时气体所做的功为  A?

?

pdv?

?

V1V2V1RTaa(?

2)dv?

RTln(v?

b)?

v?

bvvV2?

RTlnV1V2?

b11?

a(?

).V1?

bV2V1  11.41mol氢在压强为×105Pa,温度为20℃时的体积为V0,今使其经以下两种过程达同一状态:

  先保持体积不变,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80℃,然后令其作等温膨胀,体积变为原体积的2倍;先使其作等温膨胀至原体积的2倍,然后保持体积不变,升温至80℃.  试分别计算以上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所做的功和内能增量.将上述两过程画在同一p-V图上并说明所得结果.  [解答]氢气是双原子气体,自度i=5,于内能是状态量,所以不论从经过什么路径从初态到终态,内能的增量都是piT2?

E?

R(T2?

T1)=×103(J).  2气体先做等容变化时,对外不做功,而做等温变化时,对外所做的功为  A2?

?

pdV?

RT2?

V1V2V2V11dV?

RT2ln2=×103(J),VT1OV0V2V0所吸收的热量为  Q2=ΔE+A2=×103(J).  气体先做等温变化时,对外所做的功为  A1?

?

pdV?

RT1?

V1V2V2V11dV?

RT1ln2=×103(J),V所吸收的热量为  Q1=ΔE+A1=×103(J).  如图所示,气体在高温下做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多些,曲线下的面积也大些.  11.5为了测定气体的γ,可用下列方法:

一定量气体,它的初始温度、体积和压强分别为T0,V0和p0.用一根通电铂丝对它加热,设两次加热电流和时间相同,使气体吸收热量保持一样.第一次保持气体体积V0不变,而温度和压强变为T1,p1;第二次保持压强p0不变,而温度和体积则变为T2,V2,证明:

  ?

?

(p1?

p0)V0.  (V2?

V0)p0(dQ)V,dT[证明]定容摩尔热容为CV?

在本题中为CV=ΔQ/(T1–T0);定压摩尔热容为Cp?

(dQ)pdT,在本题中为Cp=ΔQ/(T2–T0).  对于等容过程有:

p1/T1=p0/T0,  所以:

T1=T0p1/p0;对于等压过程有:

V2/T2=V0/T0,所以  T2=T0V2/V0.  因此  ?

?

CpCV?

T1?

T0T0p1/p0?

T0(p1?

p0)V0.  证毕.?

?

T2?

T0T0V2/V0?

T0(V2?

V0)p0  11.6理想气体的既非等温也非绝热的过程可表示为pVn=常数,这样的过程叫多方过程,n叫多方指数.  说明n=0,1,γ和∞各是什么过程.  p1V1?

p2V2.  n?

1?

?

n),证明:

多方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量为:

C?

CV(1?

n证明:

多方过程中理想气体对外做功:

A?

并就此说明中各过程的值.  [解答]当n=0时,p为常数,因此是等压过程;  当n=1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温度T为常数,因此是等温过程;当n=γ时表示绝热过程;  当n=∞时,则有p1/nV=常数,表示等容过程.  [证明]对于多方过程有  pVn=p1V1n=p2V2n=C(常数),  理想气体对外所做的功为  V2V2A?

V1?

pdV?

?

CV?

ndV?

V1pV?

pVC(V21?

n?

V11?

n)?

1122.证毕.1?

nn?

1[证明]对于一摩尔理想气体有pV=RT,因此气体对外所做的功可表示为:

A?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RT1?

RT2,  n?

1i1R(T2?

T1)?

R(T2?

T1),21?

nQi1i?

2?

in摩尔热容量为:

C?

?

(?

)R?

R  T2?

T121?

n2(1?

n)(i?

2)/i?

ni?

?

n?

?

R?

CV.证毕.  1?

n21?

nQ=ΔE+A=  11.7一气缸内贮有10mol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外力做功209J,,气体温度升高1℃.试  计算气体内能增量和所吸收的热量,在此过程中气体的摩尔热容是多少?

  [解答]单原子分子的自度为i=3,一摩尔理想气体内能的增量为  ?

E?

iR?

T=(J),210mol气体内能的增量为.  气体对外所做的功为A=-209J,所以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Q=ΔE+A=-(J).  1摩尔气体所吸收的热量为热容为-,所以摩尔热容为  C=-(J·mol-1·K-1).  11.8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又经过等容、等压过程回到状态A.  A→B,B→C,C→A,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做的功A,内能的增量ΔE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做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解答]单原子分子的自度i=3.  p/105Pa在A→B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为AB直线下的面积,即B3AAB=(pA+pB)(VB–VA)/2=200(J),  2内能的增量为:

  ?

EAB?

iMiR(TB?

TA)?

(pBVB?

pAVA)=750(J).  22?

1OA吸收的热量为:

QAB=ΔEAB+AAB=950(J).  B→C是等容过程,系统对外不做功.内能的增量为  CV/10-3m321图  ?

EBC?

iMiR(TC?

TB)?

(pCVC?

pBVB)=-600(J).  22?

  吸收的热量为:

QBC=ΔEBC+ABC=-600(J),即放出600J的热量.  C→A是等压过程,系统对外做的功为  ACA=pA(VA–VC)=-100(J).内能的增量为:

?

ECA?

iMiR(TA?

TC)?

(pAVA?

pCVC)=-150(J).  22?

吸收的热量为:

QCA=ΔECA+ACA=-250(J),也就是放出250J的热量.  对外做的总功为:

A=AAB+ABC+ACA=100(J).吸收的总热量为:

Q=QAB+QBC+QCA=100(J).  此可见:

当系统循环一周时,内能不变化,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对外所做的功.11.91mol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的可逆循环,连接ac两点的曲线Ⅲ的方程为p=22  p0V/V0,a点的温度为T0.  pbII以T0,R表示Ⅰ,Ⅱ,Ⅲ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c9p0求此循环的效率.  I[解答]题可知:

p0V0=RT0.  IIII是等容过程,系统不对外做功,内能的变化为  ap0ii?

EI?

R(Tb?

Ta)?

(pbV0?

RT0)VO22V0?

i(9p0V0?

RT0)?

12RT0.2图  吸收的热量为:

QI=ΔEI=12RT0.  II是等容过程,根据III的方程,当pc=9p0时,Vc=3V0.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为AII=pb(Vc-Vb)=9p02V0=18RT0.内能的变化为  ?

EII?

iiiR(Tc?

Tb)?

(pcVc?

pbVb)?

9p02V0?

27RT0.  222吸收的热量为:

QII=ΔEII+AII=45RT0.  在过程III中,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为  VaAIII?

Vc?

p0a2p26pdV?

2?

VdV?

02(Va3?

Vc3)?

?

RT0.  V0Vc3V03V内能的变化为  ?

EIII?

iiiR(Ta?

Tc)?

(RT0?

pcVc)?

(RT0?

9p03V0)?

?

39RT0.  222吸收的热量为:

QIII=ΔEIII+AIII=-143RT0/3.  系统对外做的总功为:

A=AI+AII+AIII=28RT0/3,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为:

Q1=QI+QII=57RT0,循环效率为:

?

?

A=%.Q111.101mol理想气体在400K和300K之间完成卡诺循环.在400K等温线上,初始体积为1×10-3m3,最后体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