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90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观察和思考是科学发现的基础.众多科学家能从简单的现象中受到启发,从中发现重要的规律,如 托里拆利 通过观察和分析,利用实验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在粗略的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 1.01×105 Pa.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他借助水银利用了平衡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解答:

解: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利用玻璃管和水银,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1标准大气压的具体数值,1标准大气压是的值是1.01×105Pa.

故答案为:

托里拆利;105.

点评:

要熟记选项中各个实验的意义,还要了解一些物理学史,这也是我们必须识记的内容.

 

2.(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图所示,自行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间的 摩擦 ;而车座都作得较大,这样可以减小它对人的 压强 .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

解:

自行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

车座都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

摩擦;压强.

点评:

本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压强和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3.(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图中的滑轮是 定 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

考点: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轴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一起升降的物体是动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解答:

解:

由图知,图中用的滑轮轴固定不动,因此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故答案为:

定;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点评:

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关键是看滑轮是否随物体一起升降,同时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4.(4分)(2011•内江)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水 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

考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利用.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据此回答.

解答:

解:

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水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

水,竖直向上.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浮力的定义及方向,属于基础题目.

 

5.(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观察木块滑动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其中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比较 动能的大小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物体动能的多少是通过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确定的.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处滚下,控制了质量相同,速度不同.通过观察木块移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因此能否比较木块在水平面光滑移动的距离的长度是能否得出结论的关键.

解答:

解:

钢球在对木块做功,木块移动距离的长度体现了钢球动能的大小.

若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无论钢球给木块一个多大的初速度,木块将永远运动下去.所以,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确定.从而,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无法确定,即钢球动能的大小就无法比较.

故答案为:

动能的大小;不能.

点评:

本题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明确钢球的动能的多少是由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是此题的突破点.

 

6.(4分)(2015•葫芦岛二模)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说出你的理由.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简答题;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解答:

答:

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人从车厢地板上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列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7.(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我们身边的情景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情景.

情景一:

 圆珠笔无法写字 ;

情景二:

 橡皮无法使用 .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摩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摩擦,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有摩擦,汽车行驶时与地面有摩擦.

解答:

解:

摩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摩擦,如果没有摩擦力:

①圆珠笔无法写字,因为没有摩擦,笔内的滚珠不转动;②眼镜会从鼻梁上滑下来;③橡皮无法使用;④粉笔无法写字;⑤倾斜放置的东西都会滑下;⑥天花板上吊灯会因螺丝滑脱而掉落等

故答案为:

(1)圆珠笔无法写字;

(2)橡皮无法使用.

点评:

本题为开放型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8.(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

 A.瓦特B.牛顿C.焦耳D.帕斯卡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专用的单位,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解答:

解:

A、瓦特(W)是功率的单位,由功率的定义式P=

可知,功率的单位为J/s,物理上用W取代J/s;故A正确;

B、牛顿(N)是力的专用单位;故B错误;

C、焦耳(J)是功、能量或热量的单位,故C错误;

D、帕斯卡(Pa)是压强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9.(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

 A.探究浮力与液体质量的关系B.探究浮力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探究浮力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浮力.

分析:

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它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通过图,利用控制变量法,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即可知道研究的目的.

解答:

解:

根据图示可以知道两图中两物的体积相同,两物体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所以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而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是酒精,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它们所受的浮力不同,所以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同量和不同量.

 

10.(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下列关于功和能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它一定不具有能量

 B.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其动能一定越大

 C.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它正在做功

 D.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说明它具有能量

考点:

功;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①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②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解答:

解:

A、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可能具有能量.例如:

静止在高处的苹果具有重力势能.此选项错误;

B、物体能够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做功越多,说明该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并不一定是动能越大,也有可能是重力势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此选项错误;

C、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它具有做功本领,但物体不一定做功.此选项错误;

D、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具有做功的本领,说明它一定具有能.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即做了多少功必然伴随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反之转化了多少能量必定同时做了多少功.

 

11.(3分)(2014•海南)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核桃夹B.

羊角锤C.

筷子D.

起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

A、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C.

点评:

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12.(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可以看到鸡蛋会上浮,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A.鸡蛋的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

 B.鸡蛋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大于重力

 C.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大于重力

 D.液体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根据F浮=ρ水gV排从盐水的密度变化中可知鸡蛋所受浮力的变化,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鸡蛋上升的原因.

解答:

解:

鸡蛋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一定的,加盐后盐水的密度增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

鸡蛋所受浮力增大;

由于鸡蛋的重力不变,当浮力增大到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会上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注意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变的,盐水的密度是变化的.

 

13.(3分)(2015•呼和浩特一模)用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使重力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

 A.

B.

C.

D.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求出四个力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用力最大的装置.

解答:

解:

由题知,不计摩擦,

A、由于杠杆平衡,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F1<G;

B、由于杠杆平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F2>G;

C、使用定滑轮,F3=G;

D、使用动滑轮,F4=

G;

由以上分析可知,B选项中用力最大.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确定力臂大小关系是关键.

 

14.(3分)(2011•株洲)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如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B.F甲<F乙

 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

功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

分析:

分析图象,取相同的距离s,得出两个力做功的大小关系,再根据W=Fs分析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如图,当移动距离为s时,两个力做的功:

W甲>W乙,

∵W=Fs,

∴两个力:

F甲>F乙.

故选A.

点评:

本题为很好的图象和控制变量法相结合的题目,类似图象:

s﹣v图象、m﹣v图象、U﹣I图象等,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15.(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在实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如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教材中如下四个科学探究内容里,也采用到这一方法的是(  )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C.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D.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本题主要是对物理学方法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了解真空不能传声结论的得出过程,然后回忆各个实验当时的过程情景,并与此实验相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答案.

解答:

解:

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是建立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向外抽气体,只是越来越少,不可能抽成真空)形成结论,该实验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了牛顿第一定律.此选项符合题意;

C、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真空不能传声现象的实验过程,然后逐个实验进行回忆,寻找其相似性.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物,如果要用这个滑轮组达到最省力的效果,绳子应该怎样绕?

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也就是看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段数越多越省力.

解答:

解:

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依次绕绳子,最后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这就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

点评:

在滑轮组中,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会越省力,即F=

G.

 

17.(3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如图所示,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请画出木块在水平面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因为向右运动,所以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解答:

解:

重心在物体的中心,过重心沿竖直向上、竖直向下以及水平向左的方向分别表示出支持力F、重力G和摩擦力f;如图所示:

点评:

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18题4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共20分)

18.(4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AB运动;若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

(1)实验中磁铁的作用是 给钢球施力 ;

(2)此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速度的 方向 .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且知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2)在不受磁铁吸引力时,铁球应沿直线运动,若受磁铁的引力,则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在实验中应该将磁体放在与其运动方向垂直的地方;

(3)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答:

解:

(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实验中利用磁铁对钢珠施加力的作用;

(2)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

因此,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

(1)给钢球施力;

(2)方向.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9.(8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填“右”或“左”).

(2)调节平衡后,他们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F1/Nl1/cmF2/N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①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

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多次测量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3)小明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F1L1=F2L2 .

(4)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左侧下降 .

(5)小明利用图丙进行实验时,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2.25 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 变大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当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力臂将减小 .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

(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对两侧的力的力臂的乘积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判断.

(5)钩码在支点的左侧,要使杠杆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将已知条件代入便可求出F1的大小;

从图中直接读出力的大小,然后根据力臂的变化分析原因.

解答:

解: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2)①实验过程中,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应通过调节钩码的位置及数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力臂恰好沿着杆的方向;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②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设一个钩码的重力G,一格的长度为L,则当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左边=2G×2L=4GL>右边=G×3L=3GL;

故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侧会下降.

(5)设一格的长度为L,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1的方向应竖直向上,由F1L1=F2L2得,0.5N×3×3L=F1×2L,解得,F1=2.25N;

从c图中可以看出,弹簧秤的作用力最长的力臂为2L,即杠杆的长度,当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力臂将减小,因此作用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

(1)右;

(2)便于测量力臂;多次测量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F1L1=F2L2;(4)左侧下降;(5)2.25;变大;当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力臂将减小.

点评:

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从杠杆的调平、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分析、结论的得出等方面进行了考查.

 

20.(8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图甲);

②将水倒入溢水杯中(图乙);

③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图丙);

④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图丁);

⑤记录并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1)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画在图戊的虚线框内.

(2)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修正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那么我们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就需要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铁块排开水的重力.而要测铁块排开水的重力,就必须先让杯子成为溢水杯;要测铁块排开水的重力,还必须要测出空小桶的重力;据此设计实验表格和找出问题并修正.

解答:

解:

(1)本实验需要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铁块排开水的重力.需要记录的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浮力、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小桶所受的重力、排开水所受的重力,设计表格如下:

次数物体所受的重力/N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N浮力/N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N小桶所受的重力/N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1

2

3

(2)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所以也就不能测量出排开水的重力;

②溢水杯的水量不足,这样小桶中所接的水小于铁块的排水量;

③没有多次实验.

改正:

①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

③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

存在的问题及修正如下:

问题修正

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

溢水杯的水量不足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

没有多次实验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这个实验过程的掌握,本题中小明出现的两个问题也恰恰是在做该实验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共22分)

21.(10分)(2015春•孟津县期末)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拦河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水的重力势能,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冲击水轮机发电,水的重力势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1)为了航运和发电互不影响,人们在葛洲坝上修建了船闸完成航运.船闸是利用 连通器 的原理工作的.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冲击水轮机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过程是: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2)小明要到葛洲坝去旅游,于是提前从资料中获知,葛洲坝水电站拦河坝高70m,上游水位60m,则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3)瑞士的大笛克桑斯大坝(如图)高285m,对比我国葛洲坝水电站的拦河坝高.有人说前者水的重力势能比后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