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47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docx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2)犬牙差互差互:

交互错杂,参差不齐(3)以其境过清  以:

因为  (4)波澜不惊惊:

起,动(5)微斯人  微:

没有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两种心情。

(2分)17.【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

(3分)  【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

(3分)  18.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

(3分)  【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分)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及文体常识  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发起了古文运动,二人并称为韩柳。

又和刘禹锡交好,与其并称为刘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青少年时期:

迁居长安,饱读诗书。

唐顺宗永贞元年,参与“永贞革新”,为核心人物之一。

仅七个月革新失败。

先被贬邵州刺史,后贬永州司马。

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的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辛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凄苦忧伤的感情。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托物言志。

二、实词解释:

  1、心乐之2、水尤清冽3坻、屿  5、堪  6、蔓7、蒙络摇缀    8、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9、下澈影10、布11、怡然12、斗折蛇行13、犬牙差互14凄神寒骨15、叔尔  16、翕忽17、悄怆18、幽邃19、以其境过清三、词类活用:

    1  1、下见小潭2、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  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心乐之  7、凄神寒骨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五、内容及写作特色  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文章中巧妙的比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正面侧面结合,六、理解性默写类:

1.游鱼和潭水的特点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3.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4.写游鱼自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七、问题问答  1、是作者被贬以后写的山水游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请结合课文,评论一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

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

  4、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

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5、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

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6、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8、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9、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1、文章写潭水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与>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A、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B、有类似之处:

侧面描写)12、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中考链接  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冽:

凉  B.卷石底以出  卷:

弯曲..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可以D.乃记之而去。

  去:

离开..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岳阳楼记》  课文理解  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2、文中滕子京被贬却积极治理政事,说明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对你有何启示?

答:

说明他是个有古仁人之心,以天下为己任,不以自己得失为意的君子。

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做人做事应先人后己,先国后家,以国事为重,忧国忧民。

  3、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承上启下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5、\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7、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

”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    3  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10、读了,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1、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阅读练习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2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光..(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一起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这,这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第②③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

5.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皆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薄暮冥冥迫近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向南直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①“庙堂”指朝廷,“江湖”指民间。

②值得肯定:

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

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