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单元练习世界现代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
《中考单元练习世界现代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单元练习世界现代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单元练习世界现代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所以答案选C,A与题意无关,B此时已经实现,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2.(2017·玉林模拟)毛泽东指出:
该事件“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该“事件”指 ( )
A.二月革命B.迁都莫斯科
C.十月革命D.新经济政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故选D。
4.
右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正确的解读是 ( )
A.粉碎了国内外反革命叛乱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漫画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2017·济南模拟)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见下图)相符的是 ( )
一、十月革命
二、战时共产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
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解析】选D。
注意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联系所学可知,这都与列宁有关。
故选D。
6.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
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斯大林模式是在1928年以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渐形成的;赫鲁晓夫改革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A、C、D皆与题干时间点不符,故排除。
1921年以后,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造成的空前危机,开始调整政策,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符合题干的时间与图表特征,故选B。
7.“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政府
( )
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推广种植玉米D.以政治改革为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为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政府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故选A。
8.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发展重工业B.推进农业集体化
C.实行新经济政策D.颁布《土地法令》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先后开展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选A。
9.右下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述 ( )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漫画中的人物,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走路不平衡。
这正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的状态。
故选A。
10.下表为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年)
1928-
1929
1930-
1932
1933-
1937
1938-
1940
人均粮食产量
(公斤)
470
460
440-450
420-430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依据题干信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结合所学知识: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做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正是反映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这一状况。
故选C。
11.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所以选D。
12.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
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 ( )
A.全面实施市场经济
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多党制代替一党制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但其弊端长期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导致苏联解体,故选C。
13.距苏联的解体已经20多年了。
那个半个世纪里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不存在了,但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斯大林模式却还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如今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是( )
A.党政不分,最终集权于斯大林个人手中
B.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C.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行政指令性计划下
D.在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A、B、C叙述正确,斯大林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却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故选D。
14.一个苏联工人说:
“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苏联”“假装给我们工资”“假装我们在工作”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故选C。
A、B发生在苏俄时期,排除。
D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2)从材料二两幅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期间确立了什么经济建设路线?
(3)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一类似的历史事件。
(4)“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
(5)评价这种模式的积极影响和弊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
(1)题可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角度思考回答。
第
(2)(3)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学生从图片的提示中结合所学能轻松作答。
第(4)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僵化的模式应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
在完成第(4)题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第(5)题。
答案:
(1)实施新经济政策。
因为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3)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4)斯大林模式。
(5)积极影响:
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弊端: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资源。
16.(2017·玉林北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材料二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来。
危机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遍及工、农、商、金融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归纳这种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
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
(2)题根据材料二中“五年计划”“政府统一分配”“由政府经营”,归纳特点是高度集中。
结合所学回答作用。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意义: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作用:
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政策:
罗斯福新政。
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做法: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