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docx
《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区域( )
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分布范围相当
D.边界清晰明确
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 )
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
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
1.A 2.D [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
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从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
下图岛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1月盛行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 ②该岛河流众多且富水能 ③国家公园植被高大茂密 ④该岛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4.下列对该岛人文地理特征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②频繁的飓风和暴雨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 ③该国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④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渔业比重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A 4.C [第3题,图示岛屿地处南半球赤道附近;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①正确;该岛面积不大,海拔不高,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不丰富,②错误;岛屿地处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国家公园植被高大茂密,③正确;该岛海拔不高,纬度低,山地垂直地带性不显著,④错误。
第4题,该岛屿中部是低山丘陵,沿海地势低平,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①正确;该岛屿地处赤道附近,飓风活动少,②错误;该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③正确;该国地处印度洋的岛屿,热带岛屿自然风景优美,经济结构中旅游业比重大,该国经济相对落后,岛屿周围海洋广阔,渔业比重大,④正确。
]
下图为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①②③是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5~6题。
5.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快速上升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长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6.下列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Ⅰ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B.从Ⅱ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
C.从阶段Ⅰ至阶段Ⅱ,该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小
D.在Ⅲ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5.C 6.B [第5题,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降低,如图中③曲线所示;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先增后减,如图中②曲线所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持续上升,如图中①曲线所示。
第6题,Ⅰ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从阶段Ⅰ至阶段Ⅱ,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大加强,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图中以Ⅱ为转折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由最大值开始递减,表明该地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成为落后产业的移出地,并且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比以前提高更快,但部分低素质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失业。
]
下图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和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读图完成7~9题。
7.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水能B.天然气
C.钢铁D.铝土矿
8.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9.下列关于山西煤炭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甲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唐地区的能源需求
B.乙、丙铁路线分别是运煤铁路焦日线、神黄线
C.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运压力
D.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
7.D 8.B 9.D [第7题,读图可知,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铁矿、铝土矿,故D正确。
第8题,通过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延长产业链,使产业结构多元化,使输出的产品多元化,②③正确。
煤资源深加工及延长产业链,使本地加工工业比重增大,能源消耗量增大,排放废弃物增多;虽然煤外运压力有所减小,但其他货物运输量明显增加,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交通运输的压力,①④错。
第9题,山西目前已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
大秦线将晋煤输往秦皇岛,通过海运可运往东南沿海地区;图中甲为大秦线,乙为神黄线,丙为焦日线;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只能缓解晋煤外运的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故A、B、C错误,选D。
]
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布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
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
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
据此完成10~12题。
10.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廉B.位置优越
C.政策支持D.劳动力丰富
11.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完备的产业链条
C.优惠的地方政策D.庞大的消费市场
12.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 )
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 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 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C 11.B 12.C [第10题,由“获得国家颁布的生产牌照”“开始兴起”,可判断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
手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地价低廉、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
第11题,由“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可判断迅速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完整。
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品牌创新,不是该地手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因;材料中没有体现优惠的地方政策;手机消费市场包括全球,不仅仅是当地。
第12题,“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体现了重视国际市场开拓,但不能体现生产规模。
“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在发达国家发布,说明注重高端品牌塑造,以及我国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
]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
14.“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地表水下渗D.蒸发
1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13.D 14.B 15.B [第13题,①是塬,可以平整土地,也可以种树作为防护林;②为陡坡,只能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③为沟谷,适合打坝建库;④为缓坡,适合修筑梯田。
第14题,“平整土地”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蒸发。
第15题,水土流失是主要的生态问题,所以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16.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D [1985年以前长江泥沙含量极大,江苏段侵蚀与沉积并存,沉积(淤积)为主;1985年后该段水量、流速等状态基本没有变化,而泥沙含量大减,所以沉积(淤积)作用降低,与侵蚀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以侵蚀(冲刷)占主体地位,故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如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
完成17~18题。
17.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18.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B.
②③
C.②④D.③④
17.B 18.C [第17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
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而奥地利、比利时在1984~1989年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化现象。
第18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错。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对。
再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改善,③错、④对。
]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
①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 ②成本优势明显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B.提升科技水平,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
C.跨省人口流动增多,省内人口流动减少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
19.C 20.D [第19题,从地理位置看,该区域位于安徽省南部,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便于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该区域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成本较低;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相比,该地区科技力量较弱。
第20题,安徽省是产业转移的接收地,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加快城市化进程;制造业研发中心一般布局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地方,产业转移能够提升安徽省科技水平,但是短期内不会使该省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产业转移促进安徽省工业化的进程,省内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导致省内人口迁移增多,省际人口迁移减少;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劳动力导向型等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
]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
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2002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
22.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
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
A.aB.b
C.cD.d
21.C 22.C [第21题,从图中数据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高于国际通用标准;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第22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整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
]
液化天然气(LNG)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161.5℃)以下后加工而成的液体。
下图表示为亚马尔半岛位置图,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合资建设的大型能源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品运往中国市场。
读图,完成23~24题。
23.与西亚地区液化天然气项目相比,该工程项目的优势是( )
①气温较低 ②市场广阔 ③运输安全 ④原料充足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②
24.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有( )
①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开拓销售市场 ②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③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④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3.A 24.C [第23题,据材料可知,液化天然气需要较低的温度,与西亚相比,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加工需要消耗的能源少,①正确;在夏季,亚马尔半岛的液化天然气可经由北极航线运到我国,运输更加安全,③正确。
第24题,将大量天然气运到我国,可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开拓销售市场,①正确;可带动就业,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但不会改变俄罗斯能源消费结构,②错误;天然气的使用,并不能消除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③错误,④正确。
]
奔驰在新丝绸之路上的中欧班列从温州出发,历时约21天到达Z公司所在国家西班牙。
Z公司为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生产和销售公司,被誉为快时尚的代表。
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
吸收和模仿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努力创造更多款式、更低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
下图示意Z公司经营模式。
据此完成第25题。
25.推测Z公司将其产品运送到我国的最佳方式是( )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
A [该公司位于西班牙,要快速运到我国市场,需要用运速快的航空运输,则A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5日,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一次G20峰会在浙江杭州举办。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2015年城镇化水平已达63%,但浙北、浙南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以具有特色网络经济为背景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初具规模,2015年浙江淘宝村已达280个,领跑于全国。
下面图甲为浙江省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图乙为浙江省淘宝村形成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分析造成浙江南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G20峰会的举办对杭州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3)简述淘宝村的形成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浙北、浙南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结合设问可知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逆推。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低则城市化水平低。
从图甲中可看出,浙江南部地区等高线数值较大且分布密集,故可知浙南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区面积较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城市化水平较低。
第
(2)题,G20峰会的举办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等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杭州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此外,G20峰会的举办还能促进该城市高科技产业、旅游业及商业的发展。
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浙江南部地区的丘陵、山区面积相对较大,人口相对稀疏;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
(2)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和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商业贸易的发展。
(3)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就业,扩大市场规模;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
27.(12分)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吹响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号角。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鞍钢上半年固定投资同比下降97%,钢铁市场低迷,波及上下游产业。
尽管鞍钢在鞍山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但围绕鞍钢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加起来,仍顶得上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辽宁传统产业如矿山、水泥和钢铁装备等板块遭到重挫,有的企业最大降幅达50%。
辽宁振兴要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图1 辽宁中南部工业简图 图2 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图
(1)指出辽宁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据图2中的两个阶段,分析辽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3)辽宁的雾霾比上海严重很多,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4)根据资料,试预测今后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并说明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辽宁省石油、铁、煤矿资源丰富,道路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产业易集聚,是其发展传统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第
(2)题,该题据图进行描述即可。
据图可知,阶段一即2011年前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阶段二即2011年后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
第(3)题,雾霾的产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从其产业类型和能源比例等方面来分析。
相对上海,辽宁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率高;产业结构中传统污染工业的比例多。
第(4)题,该题有两问,第一问是预测今后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第二问是说明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辽宁省今后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而且第二产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的可能会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对今后的影响中,对经济影响是第二产业中的技术密集型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上升,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答案]
(1)港口、铁路等交通便利;石油、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产业集聚。
(2)第一阶段:
2011年前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
第二阶段:
2011年后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
(3)辽宁相比上海,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率高;产业结构中传统污染工业的比例多。
(4)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第二产业总体比重继续下降,而第二产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可能会上升,产业结构优化。
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第二产业中的技术密集型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上升,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28.(12分)读瑞士和贵州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横亘全国,风景优美,湖泊众多,享有“世界花园”美誉。
贵州省“地无三里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公园省”之称。
尽管瑞士和贵州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区位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近年来,贵州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贵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借鉴学习发展成为“东方瑞士”。
材料二 瑞士和贵州地形图。
材料三 瑞士和贵州的产业结构。
地区
三大产业结构比
主导产业
瑞士
4∶50∶46
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旅游业、银行业、保险业
贵州
15.6∶39.5∶44.9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中药材加工、旅游业
(1)读材料一、二,比较瑞士和贵州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相似之处。
(2)读材料三,比较归纳瑞士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点。
(3)结合贵州省的特色和瑞士的发展经验,对贵州省提出产业优化的措施。
[解析] 第
(1)题,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
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瑞士位于欧洲内陆;从图例给出的等高线分析,两地海拔高于500米的山区面积广大,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面积狭小;瑞士的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不足,降水丰富;降水丰富,故河湖众多,水源丰富;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山区面积广大,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种类多样。
第
(2)题,产业结构是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结合材料三中的三大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进行分析。
根据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瑞士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贵州优化;根据主导产业工业部门,工业中以劳动力素质高发展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有旅游、金融等高效益类型。
根据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偏高;根据主导产业工业部门,工业以高能耗、污染高的重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瑞士单一低效,旅游业为主。
第(3)题,措施类的试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结合贵州省的特色和瑞士的发展经验,主要从科技、能源结构、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扩大集聚效应和优势度;发展科技,提高资金技术投入,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积极防治污染。
[答案]
(1)位置:
均位于大陆内部,不临海;地形:
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气候:
光热不足,降水丰富;水源:
河湖众多,水源丰富;土壤:
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
种类多。
(2)瑞士的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较贵州优化;工业中以劳动力素质高的产业、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有旅游业、金融业等高效益产业。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瑞士单一、低效,以旅游业为主。
(3)发展科技,提高资金技术投入,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积极防治污染;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