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82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docx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

篇一:

泵站电气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

10电气设计

10.1供电系统

10.1.1泵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以泵站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为依据,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供电点、供电系统接线方案、供电容量、供电电压、供电回路数及无功补偿方式等。

10.1.2泵站宜采用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

根据泵站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合理确定负荷等级。

10.1.3对泵站的专用变电站,宜采用站、变合一的供电管理方式。

10.1.4泵站供电系统应考虑生活用电,并与站用电分开设置。

10.2电气主接线

10.2.1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根据供电系统设计要求以及泵站规模、运行方式、重要性等因素全理确定。

应接线简单可靠、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

当泵站分期建设时,应便于

1

过渡。

10.2.2电气主接线的电源侧宜采用单母线不分段。

对于双回路供电的泵站,也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其它接线方式。

10.2.3电动机电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对于多机组、大容量和重要泵站也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0.2.46,10kV电动机电压母线进线回路宜设置断路器。

采用双回路供电时,应按每一回路承担泵站全部容量设计。

10.2.5站用变压器宜接在供电线路进线断器的线路一侧,也可接在主电动机电压母线上。

当设置2台站用变压器,且附近有可靠外来电源时,宜将其中1台与外电源连接。

10.3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0.3.1泵站电气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1.1性能良好、可靠性高、寿命长。

10.3.1.2功能合理,经济适用。

10.3.1.3小型、轻型化,占地少。

10.3.1.4维护检修方便,不易发生误操作。

10.3.1.5确保运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10.3.1.6便于运输和安装。

10.3.1.7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10.3.1.8对风沙、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有防护措施。

10.3.2泵站主电动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0.3.2.1主电动机的容量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储备系数宜为1.10,1.05。

10.3.2.2主电动机的型号、规格和电气性能等应经过技术

2

经济比较选定。

10.3.2.3当技术经济条件相近时,电动机额定电压宜优先选用10kV。

10.3.3主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泵站的总计算负荷以及机组起动、运行方式进行确定。

当选用2台及2台以上变压器时,宜选用相同型号和容量的变压器。

当选用不同容量和型号的变压器时,必须符合变压器并列运行条件。

主变压器容量计算与校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10.3.4泵站在系统中有调相任务,或供电网络的电压偏移不能满足供电电压要求时,宜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10.3.5选择6,10kV断路器时,应按电动机起动频繁度和短路电流,选用新型电气设备。

10.3.6导体和电器的选择及校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导体和电器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及《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10.4无功功率补偿

10.4.1无功功率补偿应按现行的《全国供用电规则》及《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要求进行设计,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平衡。

10.4.2泵站在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85。

当主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装置或容量在3150kVA及3150kVA以上时,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3

10.4.3主电动机的单机额定容量在630kW及630kW以上时,宜用同步电动机进行补偿。

10.4.4主电动机的单机额定容量在630kW以下的泵站,宜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补偿电容器应分组,并能根据需要及时投入或退出运行。

电容补偿装置宜选用成套电容器柜,并应装设专用的控制、保护和放电设备。

设备载流部分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值的1.3倍。

10.5机组起动

10.5.1机组应优先采用全电压直接起动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5.1.1母线电压降不宜超过额定电压的15%。

10.5.1.2当电动机起动引起的电压波动不致破坏其它用电设备正常运行,且起动电磁力矩大于静阻力矩时,电压降可不受15%额定电压的限制。

10.5.1.3当对系统电压波动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降压起动。

10.5.1.4必要时应进行起动分析,计算起动时间和校验主电动机的热稳定。

10.5.2电动机起动应按供电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和机组最不利的运行组合形式进行计算:

10.5.2.1当同一母线上全部装置同步电动机时,必须首先按最大一台机组的起动进行起动计算。

4

10.5.2.2当同一母线上全部装置异步电动机时,必须按最后一台最大机组的起动进行起动计算。

10.5.2.3当同一母线上装置有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时,必须按全部异步电动机投入运行,再起动最大一台同步电动机的条件进行起动计算。

10.6站用电

10.6.1泵站站用电设计应根据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枢纽布置条件和泵站特性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6.2站用变压器台数应根据站用电的负荷性质、接线形式和检修方式等综合确定,数量不宜超过2台。

10.6.3站用变压器容量应满足可能出现的最大站用负荷。

采用2台站用变压器时,其中1台退出运行,另1台应能承担重要站用负荷或短时最大负荷,其容量应按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选择。

10.6.4站用电的电压应采用380/220V中性点接线的三相四线制系统。

当设置2台站用变压器时,站用电母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并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由不同电压等级供电的2台站用变压器低压侧不得并列运行。

接有同步电动机励磁电源的站用变压器,应将其高压侧与该电动机接在同一母线段。

10.6.5集中布置的站用电低压配电装置,应采用成套低压配电屏。

对距离低压配电装置较远的站用电负荷,宜在负荷

5

中心设置动力配电箱供电。

10.7屋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10.7.1泵站电气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0.7.1.1布置应紧凑,并有利于主要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联接和安全运行,且检修维护方便。

降压变电站应尽量靠近主泵房、辅机房。

10.7.1.2必须结合泵站枢纽总体规划,交通道路、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水工建筑物等特点进行布置,应减少占地面积和土建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10.7.1.3泵站分期建设时,应按分期实施方案确定。

10.7.26,10kV高压配电装置应优先采用成套高压开关柜,并设置单独的高压配电室。

高、低压配电室,中控室,电缆沟进、出口洞,通气孔应有防止鸟、雀、鼠等小动物钻入和雨雪飘入屋内的设施。

10.7.3电动机单机容量在630kW及630kW以上,且机组在2台及2台以上时或单机容量在630kW以下、且机组台数在3台以上时,应设中控室,采用集中控制。

室净高不应低于4m。

10.7.4中控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0.7.4.1便于运行和维护。

10.7.4.2条件允许时,宜设置能从中控室瞭望机组的窗户或平台。

10.7.4.3中控室面积应根据泵站规模、自动化水

6

平等因素确定。

10.7.4.4中控室噪声、温度和湿度应满足工作和设备环境要求。

10.7.5站用变压器如布置在主泵房内,其油量为100kg以上时,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专用变压器小间内,站用电低压配电装置应靠近站用变压器布置。

专供同步电动机励磁用的油浸变压器亦应安装在单独小间内。

10.7.6站用变压器室内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设备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干式变压器场地的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10.7.7干式变压器可不设单独的变压器小间,高、低压引线裸露部分对地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对无外罩的干式变压器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10.7.8油浸变压器上部空间不得作为与其无关的电缆通道。

干式变压器上部可通过电缆,但电缆与变压器顶部距离不得小于2m。

10.7.96,10kV高压配电装置和380/220V低压配电装置宜布置在单独的高低压配电室内。

10.7.10同步电动机励磁屏宜布置在机旁。

当机组保护、自动屏等布置在机旁时,可选用同一类型屏,采用一列式布置。

10.7.11布置在室内的配电装置和站用变压器应设火警信

7

号装置。

10.7.12当采用酸性蓄电池时,必须设单独的蓄电池室,并应布置在地面层,不得布置在中控室和高、低压配电室,电子计算机房和通信室上层。

蓄电池室应有套间和通风设施,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蓄电池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10.7.13高压油浸式电容器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0.7.13.1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0.7.13.2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且不得超过40?

10.7.13.3电容器组应设置贮油坑。

10.7.14中控室,主泵房和高、低压配电室内的电缆,应敷设在电缆支(吊)架上或电缆沟内托架上。

电缆沟应设强度高、质量轻、便于移动的防火盖板。

10.7.(来自:

WwW.xltkwJ.cOm小龙文档网: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15电缆沟内应设置防火、排水设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2%。

电缆管进、出口应采取防止水进入管内的措施。

10.7.16屋外直埋敷设的电缆,其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7m。

当冻土层厚度超过0.7m时,应采取防止电缆损坏的措施。

10.7.17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0.7.17.1普通支(吊)架的跨距、桥架组成中的梯形托架横撑间距,不宜大于表10.7.17-1所列数值。

8

表10.7.17-1普通支(吊)架跨距、桥架组成中的梯形托架横撑间距(mm)

注:

?

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允许跨距增大一倍。

10.7.17.2电缆垂直敷设时,应在每一个支架上用夹头固定;水平敷设时,应在电缆首末两端、转弯处两侧及接头处用夹头固定。

钢丝铠装电缆水平敷设时,支持点间距可取3,5m;垂直敷设时,可取6,10m。

10.7.17.3垂直敷设或沿陡坡敷设的电缆,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允许最大高差不应超过表10.7.17-2的规定。

表10.7.17-2电缆允许最大高差

10.7.17.4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表10.7.17-3的规定。

表10.7.17-3国产常用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电缆外径倍数)

10.7.17.5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廊道、井)引出在地坪上2m高的一段应采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并可靠接地。

10.7.17.6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分层敷设在同一电缆支架上时,动力电缆应在控制电缆的上面,格层之间应用耐火板隔开。

动力电缆格层间应按电压高的在最上层,依电压高低顺序向下排列,并在层间加装石棉水泥板。

10.7.17.7电缆穿管敷设时,每管宜只穿一根电缆,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每管最多不应超过3个弯头,直角弯头不应多于2个。

篇二:

泵房设计

9

泵房设计

6.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6.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6.1.2.3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