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413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 2.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导学案定稿新2

第二单元比例

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又与第六单元的正反比例知识相关联。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比例尺,学会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单元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共分8课时

1.比例的认识………………………….2课时

2.比例的应用

(一)………………….1课时

3.比例的应用

(二)………………….1课时

4.比例尺

(一)……………………….1课时

5.比例尺

(二)……………………….1课时

6.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课时

7.练习二……………………………1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课题

比例的认识

课型

讲授课

学习目标

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2.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学习准备

课件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

5=60:

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

1.4=12:

14=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3/4:

1/8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谈话:

哪两张照片像?

为什么?

(2)引导、交流。

(3)什么叫做比例?

----------------------------------------------------------

2.丰富对比例的感知

讨论:

(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

3.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小结:

---------------------------------------------

4.学生自主写比例

引导:

既然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你能很快写出一个比例吗?

生尝试

交流:

你怎么能写这么快,请你介绍一下方法。

三、巩固练习:

谈话:

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题目,学生板演,

交流叙述:

为什么第1组和第4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注意提醒叙述的条理“因为…所以…能(不能)…”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12:

6=8:

4

6:

4 =3:

2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比例的性质

课型

讲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学习准备

比例的意义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

4:

5和8:

10 

(1)认识吗?

叫什么?

(2)正确吗?

为什么?

(4:

5=0.8,8:

10=0.8,所以4:

5=8:

10)

(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

5=8:

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分别叫做什么?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呈现比例“12∶□=□∶2”。

(1)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2)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

b=c:

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

0=0:

0,可以吗?

(3)比例的项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比例的应用

(一)

课型

讲授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学习准备

课件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4:

10=14:

x或14:

4=x:

10

提问: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

再试着做做看。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小结:

什么叫做解比例

四、巩固练习

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

3∶4=x∶21     4∶13=9∶x     x∶8=12∶32

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

10=14:

x14:

4=x:

10

4x=10×14

x=3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比例的应用

(二)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实际应用。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27:

()=45÷30=():

20=()%

(2)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4,比的前项是( )。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组成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1/2:

1/3与1/4:

1/6能组成比例。

二、巩固练习

1、小红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饿3本练习本;小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

(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为么?

2、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请你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子的比。

这两个比能用符号连起来吗?

为什么?

想一想:

能与5:

8组成比例的朋友有几个?

你认为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以15:

3=25:

5和8:

5=120:

15为例,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能发现什么?

随便再找一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三、解比例。

1/2:

1/5=1/4:

x    2/9=8:

x           36/x=54/3

四、作业

完成第20页练一练第1~5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5:

3=25:

58:

5=120:

1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比例尺

(一)

课型

讲授课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习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看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不合理合理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大家请看笑笑同学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

你知道1:

10000是什么意思吗?

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00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

揭示比例尺的含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比例尺1:

10000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

②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

③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也就是10000厘米)。

2、学生看书自学线段比例尺并利用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

6000000时,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教师指出: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2页:

练一练1,2,3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厘米  :

 100米  = 1:

10000(1/10000)

 数字比例尺的特点:

1.是一个比;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比例尺

(二)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按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学习难点

求放大比例尺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学习准备

地图、直尺。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引入。

什么是比例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二.求实际距离(试一试)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的两个直辖市,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今天我们就根据其中的一幅中国地图和比例尺来计算一下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问题:

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要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应先怎么办呢?

  

 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在1:

34000000的地图上,量出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注意,计算的结果用千米作单位。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有多种解法。

重点介绍用算术方法和列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

(1)34000000cm=340千米

340×3=1020(km)

(2)解:

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

3:

x=1:

34000000

x=3×34000000

x=102000000

102000000厘米=1020千米

三、认识精密比例尺

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比例尺的后项是1?

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4厘米:

5毫米

=40毫米:

5毫米

=8:

1

四、看书质疑、新知小结。

五、巩固练习:

课本23页4~7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34000000cm=340千米

340×3=1020(km)

(2)解:

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

3:

x=1:

34000000

x=3×34000000

x=102000000

102000000厘米=1020千米

4厘米:

5毫米

=40毫米:

5毫米

=8:

1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课时:

1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课型

讲授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学习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主备课

点拨、

指导

(一)谈话引入

老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a、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

(大小看不清)怎么办?

(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b、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

1。

该如何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呢?

教师小结: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

1,宽的比也是4:

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

1的比放大。

(板书:

按4:

1的比放大)

继续观察:

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

板书: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追问:

这里的4:

1,表示什么意思?

比的前项指什么?

后项呢?

可不可以继续放大?

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

(学生回答)

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

(比1大)

小结:

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

1:

4的意思。

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

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

让学生再观察,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2、讨论辨析

P25练一练第1题

3、小结新知:

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

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

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应用:

P25练一练2,3,4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按4:

1的比放大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主备人:

王霞执教人:

王霞课时:

1时间:

编号: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巩固解比例,比例尺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

学习重点

巩固比例的知识,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

讲解稍复杂的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主备课

点拨、指导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想一想,写一写

1.提问:

什么是比例?

如何写比例?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二”第2题

3.指名汇报结果,小组讨论:

如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二)解比例

1.如何解比例?

教材第26页“练习二”第3题

(三)放大、缩小图形

1.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应该注意些什么?

2.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后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教材第26页“练习二”第5题

(四)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二”第4题

指名说一说所获得的信息,并提问如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再要求学生自主解题,

 

2.比例尺的意义,

3.我们学过哪些比例尺?

4.比例尺应注意些什么?

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二”7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比例的意义

2.解比例的方法

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4.运用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