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135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精编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以及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等等。

B.祥子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C.凡尔纳是法国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尼摩、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C.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D.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

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一应俱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绚丽(xuàn) 蛮横(hèng) 翌日(yì)    迂回(yū)

B.拙劣(zhuó) 缄默(jiān) 旷野(kuàng) 蠕动(rú)

C.污蔑(miè)  虔诚(qián) 拾级(shí)   穹顶(qióng)

D.堕落(duò)  驰骋(chěn) 迁徙(xǐ)    襁褓(qiǎng)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志高﹣﹣担任大丰银行会计主任(《红岩》)

B.唐僧﹣﹣朱紫国行医(《西游记》)

C.姜维﹣﹣兵败牛头山(《三国演义》)

D.阿廖沙﹣﹣买童话书被打(《童年》)

5.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②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③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④俗话说:

“万物皆有理。

⑤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⑥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⑦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A.④③②⑤⑥⑦①

B.②③④⑤⑦⑥①

C.④⑦⑥②③⑤①

D.②④①⑦⑥⑤③

7.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多彩”“唱响”

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

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雁栖湖如同鸿雁”。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8.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________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________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

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________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________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   又   迂回曲折 开端

B.只要 就   慷慨激昂 开始

C.不仅 还   荡气回肠 开启

D.要么 要么 缠绵悱恻 开拓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髻(jì)   秕谷(bí)  称职(chèn) 嗔怪(chēn)  水波粼粼(líng)

B.热忱(chén) 菡萏(hàn) 崭新(zǎn)  抽噎(yē)    咄咄逼人(duó)

C.粗犷(guǎng)长吟(yín) 攲斜(qī)     惩戒(chéng) 谆谆教诲(zhūn)

D.静谧(mì)     温馨(xīn) 狭隘(yì)   哺乳(pǔ)    拈轻怕重(niān)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小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0.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各有什么作用?

11.选文最后一段从哪些角度写景?

有何作用?

1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第一项是()

A.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这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B.“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表现了山陡山高。

C.“横着心躺下去”属于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D.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是因为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浑身紧张,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17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A)唐人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后,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

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B)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3.文中第①节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综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

(3分)

14.联系上下文,赏析词句。

(6分)

(1)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从词语运用角度,3分)

 

(2)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从修辞手法着手,3分)

15.文中多处引用诗句,请从A.B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引用该诗句的作用。

(3分)

我选   句:

                                                                    

16.文章结尾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结合本文,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或感悟。

(80—100字,5分)

 

 

 

 

 

 

 

 

 

 

 

 

 

 

 

 

 

 

 

 

 

 

 

 

 

 

 

 

 

 

 

 

 

 

 

 

 

 

 

 

 

 

 

 

 

 

 

 

 

 

 

 

 

 

 

 

 

 

 

 

 

 

 

 

 

 

 

 

 

 

 

 

 

 

 

 

 

 

 

 

 

 

 

 

 

 

 

 

 

 

 

 

 

 

 

 

 

 

 

 

三、句子默写

17.古诗文默写。

(1)永结无情游,                    。

(李白《月下独酌》)

(2)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3)              ,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5)生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告子上》)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

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

宽松简易。

③便:

安逸、安适。

1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           回:

曲折、回环

D.未尝及文章         尝:

曾经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21.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22.根据甲乙语段,说一说欧阳修的为官之道有哪些。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情景。

24.“此夜曲中闻折柳”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都写到了音乐,试比较两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点。

六、作文

25.根据要求作文。

与智者为伴,让人聪敏;与勇者为伴,让人坚毅;与自然为伴,让人心旷神怡;与社会为伴,让人心智成熟;与阅读为伴,让人境界提升……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说真话,抒真情;2.注意运用细节描写;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