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词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041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的词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龙的词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龙的词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龙的词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龙的词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的词组.docx

《龙的词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的词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的词组.docx

龙的词组

1.龙船lóngchuán

[dragonboat]龙舟,前面饰有龙头的细长条船,多桨,民间用于端午赛船

1.天子所乘的船。

《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

“烟销凤盖,波浸龙船。

2.刻有或画有龙形的大船。

元柯丹丘《题赵子昂诗卷三十韵》:

“江汉龙船下,东南王气收。

 3.端午节用为竞渡的龙形船。

宋孔武仲《宫词》之一:

“十顷西池碧近天,春深调马教龙船。

2.龙胆lóngdǎn

[roughgentian]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花蓝紫色,聚伞花序顶生,根可入药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及中药材龙胆的统称。

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

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只有少数几种,与杜鹃、报春合称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

龙胆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

“性味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

”此外,龙胆在游戏中还作为一种兵器。

主要种类

  条叶龙胆

  本种与龙胆[1]不同点在于:

叶厚,近革质,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钝,边缘微外卷。

花1-2朵;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于或等长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渐尖。

  三花龙胆

  本种与上2种不同点在于:

中上部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圆形。

花3朵,稀5朵;花萼裂片狭三角形,短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钝圆。

滇龙胆(坚龙胆)

生境环境

1.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

2.生于海拔11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湿地区。

3.生于海拔440-950m的草地、林间空地、灌丛中。

4.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

[2]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4.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2]喜温凉湿润气候、酸性土壤,在横断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林间草地、草甸、流石滩等处,生长最为普遍。

观赏价值

龙胆科植物中有观赏价值的有华丽龙胆、流苏龙胆、兰玉簪龙胆、叶萼龙胆、大花龙胆、宽花龙胆等。

龙胆以其绚丽多姿的花形花色,赢得了人们的钟爱。

3.龙胆紫lóngdǎnzǐ

[gentianviolet]一种染料,含有副玫瑰红的一个或多个甲基的衍生物,用作生物学着色剂以及杀菌剂、杀霉菌剂和打虫药

胆紫,其1~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龙胆紫为一种碱性阳离子染料,因其阳离子能与细菌蛋白质的羧基结合,影响其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

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对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它杀菌力强,对组织没有刺激性,也没有毒性和副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龙胆紫,BS

  中文别名:

结晶紫,甲基青莲,甲紫,甲基紫,碱性紫3

  英文名称:

Gentianviolet

  英文别名:

BasicViolet3;GentianViolet;Hexamethylpararosanilinechloride;MethylViolet10B

  等级:

BS

  CAS号:

548-62-9

  分子式:

C25H30ClN3

  分子量:

407.98

性状描述

  绿色带有金属光泽结晶或深绿色结晶性粉末,为副品红的六甲基衍生物,含有少量四、五甲基的衍生物。

1g溶于10ml乙醇、15ml甘油,溶于水和氯仿,水溶液和乙醇液呈紫色,几乎不溶于乙醚。

物理参数

  熔点:

205℃(dec.)(lit.)

用途说明

  酸碱指示剂,pH0.5(绿)~2.0(蓝),非水溶液滴定指示剂。

光度测定砷、金、硼、铱、硅、钽、锝、锑和铊等。

生物染色,常被用做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

用龙胆紫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与醋酸洋红效果等同,醋酸洋红是将染色体染成红色。

  贮藏运输

  密封保存。

危险说明

  危险代码:

T,N

  危险等级:

45-22-41-50/53

  安全等级:

53-45-60-61

联合国编号:

UN3077

现代研究

  近年来国外医学家对紫药水(龙胆紫)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它有极强的致癌性。

英国药理学家通过动物的反复实验证实,紫药水中的龙胆紫是阳离子碱性染料。

这种碱性染料是一种致癌物质,为潜在的致癌剂。

药理学家在报告实验的过程中说:

"试实验者将紫药水分批分期地涂抹在小白鼠的皮肤上,让小白鼠系统地全身吸收紫药水,最后发现这些小白鼠全部诱发癌症,其发癌率高达100%"。

紫药水是由龙胆紫和水配成的1%~2%的溶液,又叫龙胆紫溶液、甲紫溶液。

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粘膜消毒防腐剂。

由于杀菌力强,对组织没有刺激性,还有收敛作用,临床中常用它治疗面疮、皮肤感染、皮肤癣症、溃疡、擦伤、刀伤、口腔溃疡、粘膜感染、鹅口疮、口唇疱疹、舌炎、烫伤、烧伤等。

它还可以口服,其片剂内服可治疗蛲虫病。

它与百部浸膏合在一起制成的膏剂,挤入肛门内,也可治疗蛲虫病。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英国卫生部门对紫药水的使用范围和包装说明作了新规定。

通告中将紫药水的使用范围缩小到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而严禁内服,严禁涂抹于口腔、肛门、尿路等粘膜处或破损的皮肤伤口上,以防诱发癌症。

【癌症的诱发需要长期及大面积的涂抹,局部的损伤致癌性不大,国内还未发现有人因涂抹药水而致癌,但用量需谨慎】

医学应用

用途

  外用可治疗皮肤与粘膜的创伤感染及溃疡、小的烫伤、口唇疱疹、溃疡性咽喉炎、鹅口疮、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等。

以1~2%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外涂于患处皮肤,就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和局部组织液的外渗。

它也能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保护膜,起到收敛作用,内服可治蛲虫病。

  龙胆紫于外用治疗时,如果伤口已经化脓,就不应再抹了。

因为龙胆紫能使伤口表面结上一层痂,看起来干燥清洁,但干燥的硬症下面细菌还在繁殖。

在痂皮保护下,细菌可能继续蔓延,向深部侵入反而使病情加重。

因此,化脓伤口不要用龙胆紫,而应请医生清洗创口,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使用龙胆紫应注意,对贮存过久而析出多量沉淀,紫色溶液变淡时,即不宜再用。

龙胆紫染色

  

  龙胆紫染色的蒜苗尖

高中生物学课本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

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

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色剂呢?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

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

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

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

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

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如硝基是一种发色基团,当苯环中的3个氢原子被3个硝基取代后就成为三硝基苯的黄色化合物。

三硝基苯不是染料,仅有一个发色基团,它不溶解于水,也不能电离,既不酸也不碱,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类。

如果三硝基苯分子中,用羟基再置换一个氢原子,就成为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它即是一种黄色染料,有电离作用,与强碱能形成盐,这里的羟基便是助色基团。

由此可知,苦味酸的颜色是由发色基团(硝基)所致,而它的染色性能则是由助色基团(羟基)形成的,如用氨基代替硝基,就形成无色化合物,不是染料。

由此可见,作为染料,必须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如伊红Y含有一个(-COOH)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时放出氢离子,本身带负电荷。

配制成伊红Y染料时,与强碱NaOH作用生成盐(-COONa),此物质的Na+反而在溶液中呈碱性,所以不能认为酸性染料在溶液中就是酸性。

  所以,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

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

4.龙灯lóngdēng

[dragonlantern]中国民间游艺时特制的布龙,内有彩灯,由多节构成,每人持一节,与锣鼓音乐配合起舞

龙灯也叫“龙舞”。

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

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

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

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

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

“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

基本概念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

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

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龙也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歌颂祖国、礼赞幸福生活的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

  龙灯也叫“龙舞”。

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

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

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

流行于。

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

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

“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

龙灯习俗起源

  舞龙灯起源于汉代。

龙的形象是古人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的。

古人把龙、凤、麟、龟称为四灵,其中龙的造型尤为优美矫健,昂扬奋发,刚柔相济。

  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

到了周代,铜器上的龙纹渐趋完整。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应该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很早,“耍龙灯”包含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即所谓“祈年”。

  龙被古人奉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种庆典祭祀中,用舞龙的方式祈祷龙的保佑。

当人们舞起用竹竿结扎、用绸缎装饰的彩龙来取乐的时候,它的祭祀性质开始悄悄地隐退,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繁多表演技巧的民间舞蹈艺术。

[1]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

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

造型优美,绚丽多彩,线条刚柔相济。

在历史条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

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

“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

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

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价值

  艺术价值

  花桥龙灯的制作展示了木匠、竹蔑匠和民间艺术的智慧,集文学、绘画、雕刻,剪纸、刺绣、音乐、戏剧于一体,综合了各种艺术元素,使之完善地统一在整个迎龙活动之中,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社会价值

  花桥龙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迎龙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的过程,能为三门湾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佐证。

花桥龙灯多次参加市、县民间艺术大会串踩街活动和三门中国青蟹节活动,使得这一民间民俗活动重放异彩。

2007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龙洞lóngdòng

[naturalcave(cavern)]溶洞,是石灰岩被含有碳酸气的水溶解而部分消失后形成的

溶洞,天然的山洞,是石灰岩被含有碳酸气的水溶解而部分消失后形成的naturalcave(cavern)。

6.龙飞lóngfēi

[promote]旧时比喻升官提职

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傅咸《赠何劭王济》

【拼音】:

lóngfēi

【释义】:

旧时比喻升官提职

【出处】:

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傅咸《赠何劭王济》

7.龙宫lónggōng

[PalaceoftheDragonKing]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基本信息

  龙宫总体面积达60平方公里,分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区。

有着全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还有着多类型的喀斯特景观,被游客赞誉为“大自然的大奇迹”。

1988年,龙宫以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安顺市龙宫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宫一带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龙宫中心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龙宫

,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余个,获世界吉尼斯记录。

至今,尚有很多美丽的溶洞,躲在深闺无人识。

  贵州龙宫景区以溶洞、洞穴、瀑布为主体,堪称黔中一绝,包括龙宫、油菜湖、漩塘、蚂蟥四大片区。

贵州龙宫中心区有卧龙湖、迎宾洞、龙门飞瀑、龙潭天池、龙宫暗湖、蚌壳岩、虎穴洞等景点组成,上

  龙宫景区

下辉映,别有洞天,宛如神话中龙王所居的水晶宫殿。

天池是一个山间湖泊,澄绿如玉,俗称龙潭,湖水下泻,从巨大的溶洞跌拓而下,水墙壁立,宽25米,高约50米,惊涛奔涌,蔚为壮观,此即龙门,据称为中国地下瀑布之冠。

  游览龙宫景区可安排一天的时间,路线可从中心景区游外景、乘船游一、二进龙宫,经群芳谷后到达漩塘,也可逆着线路游览,即先游览漩塘后游群芳谷,再游中心景区。

游览龙宫全程票价为120元/人次。

景区内现有三星级宾馆二家,可住宿400余人,另有一家四星级宾馆正在建设中。

距景区27公里的安顺市中心,有多家三星、四星级宾馆可提供住宿和餐饮。

龙宫特色

  一是被游客誉称为“中国惟美水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

龙宫水溶洞长达15公里,为国内之冠

  龙宫风景区

目前景区对外开放了二段,长1260米,洞内钟乳千姿百态,与北方溶洞相比更显细致与精巧,与南方溶洞相比更显神秘与奇特,其洞厅构造宛如神话中的龙王宫殿。

“地下漓江、天上石林”的溶洞风景价值,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其它同类型景区中无以比拟的,大诗人艾青称“大自然的大奇迹”,国画大师刘海粟誉“天下奇观”,中国溶洞专家感叹“览龙宫知天下水洞,荡轻舟临人间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宫就是这样的人间天堂。

  二是是国最大的洞中寺院——龙宫观音洞。

观音洞,总体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

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观音像高达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观音的钟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浑为一体。

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天然溶洞寺院实属罕见,其规模居全国之首。

  三是是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宫龙门飞瀑。

龙门飞瀑,高50余米,宽26米,流水以喷泻

  龙宫风景区

之势钻山劈石,气势磅礴,万马奔腾,十分壮丽。

而它下一个发威的地方,就是30公里外名播天下的黄果树大瀑布。

  四是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龙宫漩塘。

一个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永不停歇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

景象珍奇,令游客陶醉,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特别就此进行过探密和报道。

8.龙骨lónggǔ

[dragonsbone]∶中药名。

别名花龙骨。

为古代大形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

基本信息

  

  龙骨-中药材原状

【中药名】:

龙骨。

  【别名】:

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拼音】:

LONGGU

  【英文名】:

Drgonsbones,Fossilizid,Drgon'sBone

  【拉丁名】:

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

  【药材基原】: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药源分布】: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

  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活在温暖环境中。

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

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采收储藏】: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

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该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考证】:

出自

  1.《本经》。

  2.《吴普本草》:

龙骨[1],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

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别录》:

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

采无时。

  5.陶弘景:

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6.《本草图经》:

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

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

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9.龙骨车lónggǔchē

[dragon-bonewaterlift;squarepalletchain-pump]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

龙骨车[lónggǔchē],即翻车,

  多认为是三国马钧改良。

  【释义】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

  【英文】[dragon-bonewaterlift;squarepalletchain-pump]

10.龙虎lónghǔ

[mannerofanemperor]∶形容皇帝的气派

1、龙虎,穴旁左右二砂,贴身左右,如,龙虎护卫穴区,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青龙蜿蜒,白虎驯服。

2、养生术语,含意有多种:

 ①、外丹家以龙喻水,以虎喻火。

 ②、内丹家其说不一。

一喻元神、元气。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丹阳又问:

何者是龙虎?

祖师答曰:

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是性命也。

”一喻元神、元精。

元神生于心液,心属离卦,属火;元精生于肾气,肾属坎卦,属水。

故有“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说。

一指心神。

《析疑指迷论·析疑》:

“龙虎者,即人动静生灭之心也。

 ③、房中家又用以借助男、女。

男为龙,女为虎。

11.龙井lóngjǐng

[Longjingtea;Longjinggreentea;DragonwellgreenteaofHangzhou]浙江杭州龙井一带产的一种绿茶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

龙井原名龙泓,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

龙井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

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北宋时改名寿圣院。

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

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

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

龙井茶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梅;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和梅家坞五地。

12.龙卷风lóngjuǎnfēng

[tornado;cyclone;twister]亦称龙挂。

某块地面(或海面)的空气受热上升,四周的冷空气急速补充而形成的空气大漩涡,由于旋转很快,卷起了地面的灰尘(或海水),看上去就像一条摇摆飞腾的巨龙,所以叫龙卷风。

这种风,破坏力很大

  

龙卷风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

龙卷风的破坏性极强,其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甚至把人吸走。

2011年5月初,美国南部地区遭遇龙卷风袭击,大量市镇被毁,数百人丧生。

5月3日,夏威夷州檀香山海港甚至出现“双龙吸水”的罕见景观。

2012年8月26日17∶30,江苏洪泽湖出现巨大“龙吸水”壮观景观。

13.龙君lóngjūn

[DragonKing]龙王

龙君lóngjūn

  [DragonKing]龙王

  洞庭龙君。

——唐·李朝威《柳毅传》

14.龙口夺食lóngkǒuduóshí

[snatchfoodfromthedragon'smouth-speedupthesummerharvestingbeforethestormbreaks]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解释】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出处】十九阿哥欲将四人开刀问斩,但康熙却有心见识一下,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敢龙口夺食。

《神厨》

【事例】夏收季节,连续暴雨,我们只好~了。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农活

15.龙脉lóngmài

[dragonvein]相地看风水用的术语。

说地势如游龙、龙脉起伏

龙脉定义

  

  

脉,本义是血管,《素问·脉要精微论》:

“夫脉者,血之府包。

”引伸为事物的连贯性。

《国语·周上》:

“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

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史记·蒙恬传》:

“(长城)起临挑,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

”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