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0476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docx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夏河藏族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结题报告

夏河藏族中学英语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国务院于2001年5月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单一性,增强了多样性、灵活性,给地方教育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实施更能提高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创办更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教育。

2.学校发展民族特色教学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个舞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藏族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从而形成藏区学校特色。

李定仁教授认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实施更能提高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创办更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教育。

另外国内对此进行的探究大多集中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尤其是甘肃这样多民族、多文化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有很大的空白,因此,根据甘肃藏族地区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结合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特殊需求,开发适合于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对于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正迎合了这个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

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

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

实践证明:

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陈至立在2001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

“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三)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可以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减轻学生的压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尤其在体现藏区民族教育教学特色方面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一个具有藏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们把实施过程看作为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强调的是新的教学观和新的学习方式,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学习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态。

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藏区历史文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校本课程开发既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要体现藏区本土文化特色,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浓厚的“家乡味”,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3.促进藏区学校办学理念深化、扩展。

实质上就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一次提升、一次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可以明确学校独特的办学方向,逐渐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课程观。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理念下夏河藏族中学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核心概念是新课程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两个核心概念。

1.新课程理念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半)》,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新课程理念是本课题开展过的基本依据,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下使国家英语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夏河县藏族中学和本校英语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人教版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藏族地区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是在1973年由美国学者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率先提出的概念。

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界定。

我国著名的课程学者徐玉珍教授认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在字面上务必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是学校为本,二师课程开发,基于这样的思考,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

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本课题所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西北少学民族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夏河藏族中学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依据国家政策方针,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藏族中学的学校情境出发,根据西北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情况,进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情景模式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即表明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题。

”校本课程理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能充分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藏族地区英语校本课程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能更好地挖掘民族教育的潜力。

本课题采用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英国课程学家劳顿创立的情景模式。

情境模式强调通过社会文化情境的分析,着重于进行文化选择,使课程生成于时代文化之中。

它反对在脱离社会现实及学校具体氛围与情境的“真空”中研制课程方案,强调课程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质,认为无论是哲学、社会学,还是心理学,它们本身都不能作为课程研制的惟一基础,只有在文化分析的基础上,阐明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揭示课程的本质,制定出全面、合理的课程研制方案。

劳顿特别关注公共基础文化,强调达成学科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建立在文化分析基础上的课程研制程序或步骤,具体包括五个阶段:

(1)哲学层面分析;

(2)社会学层面分析;(3)文化的选择;(4)心理学理论的运用;(5)课程计划的形成。

邵晓霞认为一直以来,由国家统编的英语课程缺乏民族性,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甚微。

她强调针对民族地区学校的校本开发实践路径是:

以反映民族特性为目标,强调课程对民族文化的适应性;选股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遵循课程理论,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校为单位,各部门权力分享,专家指导。

2.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

认知论强调人类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习是一种受认知和环境影响的心智活动。

认知论认为语言学习是技能学习,这种技能学习是在“过程”和“策略”的指引下进行的。

加涅是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先前的学习导致个体的智慧日益发展。

“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知识学习可以看成动机阶段预期一了解阶段注意选择性和知觉一对已有知识刺激阶段一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一保持阶段记忆储备一回忆阶段检索一概括阶段迁移一一作业阶段反应一反馈阶段强化的这样的一条链条。

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相对比明显较低,学习困难大,对英语语言文化接受程度也低,也因此导致学习英语的能力不高。

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只作为工具性学科或者兴趣课,高考也不需要参加英语考试,这势必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体制和大学面临的全国统一标准所要求的外语学习文化背景不相符。

3.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

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认为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只有增大语言的输入量,重视语言的习得功能,让学生浸润在丰富多彩的英语语境中,才能抓住学生语言的潜能,使学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掌握英语。

Odlin(1989)在其《语言迁移》这部专著里给语言迁移下了简明而精确的定义:

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他的定义,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和汉族学生的汉语-外语思维不同的是,民族地区学生要在三语中进行概念选择和认知加工,因而在理解与接受上会表现得相对迟缓。

李延福教授将汉语和藏语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经调查发现,汉语已逐渐成为藏族学生的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实质上汉语是二语习得而非外语学习,而英语则是根据国家教学大纲从中学阶段开始学习的第三种语言。

从对藏、汉、英三种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看出,三种语言本身存在着相似之处,也两两存在着差异。

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实际上是三种语言融合的三语环境。

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是在一个以藏语为母语、汉语为二语,且学生认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环境中,学习第三语言英语。

藏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藏、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必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藏族学生的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掌握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我们试图通过对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实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切合实际的英语校本课程。

1.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英语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5.开发英语校本和配套教辅资料以填补我校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组拟通过对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调查和民族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以及措施的假设与论证,并对实验前后水平数据的对比进行研究:

1.探索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

2.探索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的价值。

3.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4.在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凸显民族学校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保障机制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方法,本课题不是一种基础理论研究,也不是一种实验研究,而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自我反思式的研究,是基于实践、为了实践、表达实践的研究。

行动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中国,逐渐在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引用,本研究同样采用的是行动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在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刘良华教授认为行动研究就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用科学的方法公开地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徐玉珍教授指出教师行动研究包含这样四个方面的基本思想:

1.自然情境而非实验室情境才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2.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3.研究自然情境中的问题的最好研究者是体验到那个问题的情境参与者

4.适合自然情境研究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学的量化控制,而是质的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的是对自然情中的活生生的问题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体验到这个情境中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行动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个案研究,它以个案的形式而不是某种普世性的原理或模型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目的在于经验的分享,不在于理论的推广,故行动研究要求第一线的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情境中采取行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程实践。

因此,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使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能有效指导和帮助研究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和所处实际出发,深入地对课题进行研究,其意义如下:

1.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通过行动研究对所学的有关外语教学方面的理论、原理进行确证和修订,从而将理论溶于实践,形成“行动中的思想”。

2.作为改进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手段。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回到实践中再研究。

3.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

通过行动研究,建立符合地区文化、经济背景的教学模式。

并通过行动研究群体,贯彻新教材、新教学思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李康德和普瑞索(LeCompte&Preissle)把文件界定为人造物,包括符号性的材料,如文字作品和记号;非符号性材料,如工具和家具等。

林肯和古巴(Lincoln&Guba)则认为文件涵盖了与研究有关的书写的、视像的、物理的材料。

在本课题中收集的主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文字材料,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以及相关的会议资料,通知公告,汇报材料,宣传资料和校刊等等。

当然,有一些记录了学校发展、教师生活等方面的图片、历史实物、影像资料也是分析的主要对象。

2.集体审议

所谓审议,主要是对“应该做什么”的回答。

“集体审议”就是在共同的实践情境中体验到“应该做什么”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一个集体群体作出“我们应该做什么”的解答的决策过程。

集体审议的特点是要求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提供表达意见和交流沟通的场所,而且校本课程开发的议题是所有参与者所体验到和所理解的问题,审议最后做出的行动决定应该是集体共享资源和分担责任的。

因此,集体审议就成为凝聚广泛只会的重要基础和原则。

3.访谈

由于研究的需要,访谈是本研究获取数据资料最重要的手段。

访谈是一种“有目的”的对话,其目的就在于研究者企图发现别人头脑中的信息。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该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对现行教材的看法。

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

4.问卷调查、态度测量表和能力测量表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设计相关测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制作了400份调查问卷,问卷向学生提出了30个问题(见附件一)、向教师提出了40个问题(见附件二)。

对全甘南州藏族类学校以小组形式问卷调查。

在同一所学校不同年级分成小组,每组涵盖各个层次的师生,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全州各个学校共发出问卷调查400份,收回784份,回收率达98%。

调查的学校有夏河县藏族中学、夏河县博拉中学、甘南州藏族中学、合作市藏族中学、碌曲县藏族中学、卓尼县藏族中学、玛曲藏族中学、迭部县藏文中学,共计八所中学。

5.课堂观察

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

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

通过大量听课,观察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情况对每次听课做记录并反思,然后对各个学校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6.日记、教学反思录

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写教学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及听课活动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完成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组织,为课题实施寻找合适的理论,并进行课题的可行性预测,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学习研究课题的设计形式、内容、方法、步骤。

确定课题组织,评估课题设计的合理性

(2)文献研究。

通过大量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专著、相关论文,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形成适合本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为进行课题研究和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3)理论学习。

在开展研究之前,研究者应系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熟悉必要的研究方法。

可通过课堂实录、研究报告综述了解当前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状况,做到每位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初中新课改下的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索英语校本开发的途径。

(4)具体分工。

既要贯彻行动研究所强调的合作理念,又要发挥组员的各自研究专长,确立课题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克服了中小学教师理论不足的局限,以保证课题质量。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2月)

(1)根据夏河藏族中学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的深化分析研究现行教材,认真分析反思课堂教学,做好英语校本开发的单个单元的前期准备工作。

(2)课题组各成员按照分工具体实施,做好分析,完成阶段性的实验报告。

初步确定英语校本开发的单个单元的纲要及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确定英语校本开发的单个单元的纲要及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并搜集资料,阅读夏河县志了解民俗文化,制作英语初一上Unit6Doyoulikebananas单元校本课程。

(3)确定实验班和参照班,安排教学进度和课时进行实践。

第一,教师要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因素,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试验。

第二,对实验班和参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对比分析结果,调整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改进该单元的基本内容,确保英语校本开发的实施顺畅和科学。

第三,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写出调查报告和相关论文。

(4)进一步学习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不断地探索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研究。

并进一步扩大教学班级,调查反馈,对比,完善校本课程。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分析调查问卷,整理访谈内容、日记、记录、教学反思、评估各个年级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角度分析,总结制约甘南藏族自治州英语教学的因素,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的教改方案。

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

(3)整理教学案例、课件、论文、反思和总结,就此课题编辑一套成果汇编,为进一步扩大、推广研究成果做好准备。

编纂初一单个单元的英语校本课程,努力开发符合藏族中学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4)课题组通过收集的资料重点查找夏河藏族中学教学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评估课题实施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撰写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学现状论文。

(5)课题组充分讨论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科研方面,撰写有关论文、反思和总结,并发表论文。

(四)保障机制

两年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1.全面规划。

课题组从全甘南州角度出发,客观分析我州英语教研现状,制订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三年中期规划,对每个课题组成员提出课题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

课题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组员为以后个人成长积累经验,茁壮成长。

开发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净胜。

2.组织和协调。

建立起以学校、课题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校本课程开发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课题组负责、课题组抓落实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网络。

每个教师积极配合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

3.制度保障。

首先,为确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实施,我校先后出台了《夏河藏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章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制度、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制度、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制度、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

其次,学校还制定了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调研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课题组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活动质量。

4.人员到位。

课题组负责人给课题组成员具体安排工作,并指导实施,校领导积极配合不定期检查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及进程,把组员的课题完成业绩纳入到学校考核中,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序进行,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

5.激励机制。

学校制订了针对课题组的考核内容,主要从课题组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承担课题的情况、科研成果、公开课等方面进行考核,还有加上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和行政人员对课题组活动的评价,这些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

这样做到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6.培训机制。

课题组负责人积极学习,引进新的理念完善自我,开展课题前的培训工作,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校本课程开发准备、调研、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编写了单个单元的校本课程及相关教辅资料,丰富了教材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