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16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docx

教师公招教育学模拟测试题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

A泰勒B布鲁纳C布卢姆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B)

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

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习是(D)

A奖惩的结果B接受讲述C获得事实材料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 )

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

6、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c)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C)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认知学派

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B)

A刺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10、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

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

1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B)

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1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的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

13、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B  )

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

14、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该书出版的时间是(D)

A.1933年B.1923年C.1913年D.1903年

15、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A)

A罗森塔尔B古德C奥苏贝尔D史莫克

16、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B)

A接受B评定C反应D组织

17、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1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

19、杜威认为(  A )。

A.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B.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C.学校应当根据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D.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20、“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桑代克把这称为(C)

A准备律B应用律C失用律D效果律

21、、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2、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C)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23、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D)

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24、、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B)

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

25、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I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C)

A加涅B布里格斯C凯勒D波思尔思韦特

2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A)

A高原现象B倒退现象C抑制现象D顶峰现象

27、下列所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D)

A难度B区分度C信度D准确度

28.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

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C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9、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

30、布卢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掌握学习B认知学习C情感学习D行为学习

3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

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

32、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33、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

A阿特金森B弗洛伊德C艾宾浩斯D桑代克

34、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B智力技能C熟练技巧D动作技能

3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姆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

36、、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B数学C化学D物理

37、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通性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38、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点学生不愿意为他所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

A认知动机B学习兴趣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

39、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

40、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41、心理学家吉乐福特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4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络克的(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45.“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46.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47.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8.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B.想象力

C.思维力D.创造力

49.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D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50.( C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5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C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

52.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性是( B  )。

A.身心和谐发展 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

C.强调劳动教育  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

53.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5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B   )。

A.谈话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5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56.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 B  )更为重要。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5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58.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A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礼、乐、射、御、文、算

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

59.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60.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B  )。

A.孟子B.孔子

C.荀子D.墨子

61.教育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62、1.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B )。

A.主体B.客体

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6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6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 A  )。

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6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该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是( C  )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66.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  )。

A.享用性功能B.教育性功能

C.发展性功能D.生存性功能

67.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B.孟子C.墨霍D.荀子

6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6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70.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保罗.朗格郎B.罗杰斯

C.索尔蒂斯D.布鲁纳

71.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 B  )。

A.难度B.可信度

C.效度D.区分度

7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D )。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D.生产力

73.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B   )。

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

C.福禄倍尔D.洪堡

7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75.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7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D  )。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77.(  D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78.南朝宋时所设立的四馆是指( A  )。

A.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B.儒学馆、佛学馆、道学馆、法学馆

C.文学馆、神学馆、法学馆、医学馆

D.儒学馆、文学馆、算学馆、医学馆

79.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  )。

A.练习法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D.实验法

8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81.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B  )。

A.自我教育法B.说理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82.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

这体现了教学的( B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3.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包括以下( A  )阶段。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明了、提示、联合和方法

C.提示、综合、分析和行动D.观察、分析、方法和综合

84.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C  )原则。

A.正面教育影响原则B.高速度、高难度原则

C.平行教育影响原则D.最优化原则

8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8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8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

88.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C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D.荣誉权决定的

89.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D  )。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9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D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C   )。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94.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D )。

A.基本要求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D.基本途径

9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  )。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9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97.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C  )。

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

98.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在(  C )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A.情境性教学B.直接教学

C.程序教学D.随机进入教学

9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D  )。

A.信度B.难度

C.区分度D.效度

100.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要落实到( A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10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C )。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规模和速度D.教育结构的变化

102.(  B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0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出自以下哪篇文章( D  )。

A.《大学》B.《中庸》

C.《论语》D.《学记》

104.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 B  )。

A.位置记忆法B.死记硬背

C.缩简和编歌诀D.语义联想法

105.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主张的是(  A )。

A.人本主义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D.认知主义理论

10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

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7.“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  )。

A.受教育的权利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D.生存的权利

108.“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 C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09.“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映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C   )。

A.积极型B.对抗型

C.消极型D.失控型

110.( A  )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

1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B  )。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112.由于某种特定的标准。

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C  )。

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

113.“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教育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教育影响”。

这种德育原则称之为( B  )。

A.前景教育原则B.平行教育原则

C.合作教育原则D.自我道德教育原则

114.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C  )。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1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B  )。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11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D.教科书

117.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  苏格拉底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1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可夫

11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克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CD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

2.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BCD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

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ABCD)。

A.教育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B.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C.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D.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4.下列选项与赫尔巴特有关的是(ABC   )。

A.教育性教学B.统觉

C.教学形式阶段论D.教育即经验的重组

5.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CD   )。

A.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6.教育名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ABCD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C.“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D.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是( ABCD  )。

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在教育构成要素中( ABCD  )。

A.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B.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C.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复合主体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BCD  )。

A.重视个别差异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10.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ABCD  )的客观要求。

A.社会政治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

C.社会生产发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ABCD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2.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 ABC  )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D.调节作用

13.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1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BC  )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1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CD  )。

A.顺序性与阶段性B.特殊认识过程

C.发展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1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有哪几种观点?

(ABCD   )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三.判断题

1.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

( T  )

2.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

(  T )

3.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