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1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docx

感动青春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感动青春

记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孙玉国事迹

有人说: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斗志昂扬。

有人说:

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充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容灿烂、美丽动人。

有人说:

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

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充满阳光与温暖的朝阳

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

对于孙玉国来说:

青春是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激昂而又漫长,是他展现人生和风采的舞台。

他爱好金融财经和企业管理,却在铁路和公路施工领域大展身手、屡创佳绩,先后荣获铁道部建功立业奖章、铁道部建功立业先进生产个人、全国优秀建造师、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承建)等多项荣誉;他拥有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却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被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亲切地称为兄弟战友;他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工法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10多篇工程论文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是典型的技术管理干部,同时却在投标经营和项目二次经营活动中勇挑重担、大显身手、业绩突出;他在生活中文质彬彬、谦逊有礼、率真幽默,工作中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严肃苛刻,以至于施工现场广为流传一句话:

“只要黑脸包公没有来,就说明我们的项目没有什么问题!

”……

他,就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管理部长孙玉国。

他现年3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会员,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对企业负责,用业绩说话”的工作态度,长期扎根于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加了朔黄铁路、西康铁路、宜万铁路、玉蒙铁路、临策铁路、郭白铁路等以及多个公路市政项目的施工建设,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他管理的项目中有3项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国家安全生产“安康杯”,多项省部级奖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宝剑磨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96年7月,当同学们还在无比羡慕孙玉国分配到北京工作的时候,他却在报到后第一时间背着简易的行囊来到深处恒山山脉的朔黄铁路长梁山双线特长隧道(全长12.78公里)施工第一线。

冒着漫天飞扬的煤屑和沙尘,他与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翻山越岭、废寝忘食,用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激情奋进的战歌。

“长梁山长梁山,十挖九塌神仙烦!

”这就是当时长梁山隧道的施工现状。

受围岩极为破碎、地下水发育、双线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方法单一等影响,隧道经常发生塌方,进度及其不理想。

面对业主和一线工人的责难,孙玉国和其它技术人员冒着随时塌方的危险,日夜盯在掌子面研究围岩和地下水变化规律,深入比较分析开挖方法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控制炮眼成孔质量,他抱着风钻和钻工一起打眼,一起装药,爆破后第一时间到达掌子面观察爆破效果和开挖成型质量。

为了确定施工配合比等技术参数,他和混凝土喷射工一起拌料、上料和喷射混凝土,经常是满脸灰尘,满身泥水。

受混凝土添加剂的腐蚀影响,他的双手严重脱皮,没有一块好皮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时任长梁山隧道出口和斜井建设总指挥、中铁一局白中仁副总经理的亲自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确定了适用于长梁山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同时成功解决了湿喷过程中喷射管经常堵塞和回弹量大等问题,成为朔黄铁路第一家成功使用湿喷机的单位,淘汰了传统的干喷和潮喷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初期支护的质量,有效地改变了隧道开挖频繁塌方的不利局面,工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北京来的小技术,亚克西!

”。

被誉为“不良地质博物馆”和“不良地质百科全书”的内昆铁路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承包管理的重点工程。

根据总公司指挥部确定的“技术人员管段负责制度”,孙玉国负责水富至盐津段86km的施工管理任务。

在其负责的范围内,有全线最长的隧道、中国山区埋深最浅的隧道、高岩溶隧道、全线唯一的四线大桥、位于巨型滑坡体上的车站等重难点工程。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他深知责任重大,在每个记录本的第一页都写上了“天道酬勤,以勤补拙”八个大字激励自己,冒着边坡经常发生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危险,来回奔波在号称“摔死山羊弯死蛇”的崎岖山路上,每月有一多半的时间蹲在工地,殚思竭虑,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用忘我的工作亲身实践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诺言。

针对内昆铁路桥隧相连、隧道比例大的特点,总公司指挥部创造性地开展了隧道百米成洞劳动竞赛活动,每个月对单口独头成洞超百米的隧道给予奖励。

该项劳动竞赛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隧道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为了严肃劳动竞赛纪律,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孙玉国每个月底加班加点,日夜奔波,对每个隧道的实际成洞数量进行核实,隧道月开挖越深,月成洞超百米的隧道越来越多,他一步步丈量的距离越来越长,待在指挥部的时间越来越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指挥部和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孙玉国与施工单位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山区铁路95座隧道洞口施工无一坍塌、单线铁路隧道年成洞82km、隧道单口独头月成洞超百米共计388个、单隧连续3个月单口成洞超400米等一系列铁路施工新记录,在他主管的管段有44项工程荣获内昆铁路优质样板工程,同时他先后参加了铁道部科研项目《铁路路基挡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多线、大跨、浅埋隧道在岩堆中的施工技术研究》、《铁路隧道减薄衬砌试验研究》等共计7个科研项目,其中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的《铁路路基挡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0年12月26日通过铁道部鉴定;“盐津1#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荣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进步三等奖;《密集建筑群下隧道控制爆破施工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叔瑜教授、公安部爆破专家徐天瑞教授等爆破专家组织的评审,并创造了我国高楼基础下最近距离修建山区铁路隧道的新记录。

他本人也先后荣获1998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铁道部建功立业先进生产个人”、“铁道部建功立业奖章”、2000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内昆铁路优秀施工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

经常留着长头发,形骸消瘦,满身泥土,被基层亲切称为“高工”(高学历民工的简称)的孙玉国也在磨练中逐渐成长,稚嫩的翅膀在辽阔的天空中越飞越高…….

临危受命

作为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会员,孙玉国对项目管理有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项目管理就是做三件事情,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二是围绕计划调配资源千方百计地完成计划,三是对计划外的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妥善处理,使计划外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计划的轨道。

受项目特点的影响,每个项目都存在计划外事件,虽然每个项目计划外事件的次数可能不多,但对项目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生死攸关的。

计划外事件管理在年轻的建设公司的成长过程和孙玉国的职业生涯中如影随形,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磨难,同时也练就了一身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激流勇进、逆境拼搏的真本领。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是著名的红色之都。

1934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8.6万红军主力从于都渡河,踏上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成为中国革命的分水岭。

于都县也是建设公司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200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成立工程承包公司(建设公司前身),首次尝试总部机关部门走向市场投标经营、工程项目管理、自负盈亏的尝试。

在没有资质、没有资金、没有业绩的情况下,王立平总经理带领6个人和一台破旧的切诺基车从零开始踏上了艰苦的创业之旅。

2002年建设公司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坚韧的毅力中标位于于都县境内的赣龙铁路国际标第三标段土建工程。

开工后,受中标单价过低、人力资源缺乏、百年一遇洪水等影响,现场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标段。

在业主连续多次亮出黄牌警告的关键时刻,孙玉国临危受命,常驻现场连续组织两次“百日大干”活动,在王立平总经理的亲自指挥下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会战之歌。

便道湿滑,他们用肩膀推着水泥车上坡;便桥冲毁,他们用铁链子拉着桥身纠偏;隧道瓦斯浓度高,他们背着竹篓出渣;隧道施工难度大,他们夜以继日地奔赴全国各地取经学习;工程单价低,他们省吃俭用,用节约下来的钱加强质量管理,用优质获得业主的优价…….。

通过艰苦卓越的绝地反击,彻底扭转了原先的不利局面,连续三个季度荣获建设单位评比优胜单位和年度优胜单位。

同时他认真研究国际标的运作规则和FIDIC条款,加强与业主、设计等单位的沟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成功实现合同突破,使项目的合同总价增加近4000万元,为公司挣得第一桶金,从此建设公司揭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这段光荣的历史被誉为建设公司的“井冈山时期”。

而孙玉国则因为日夜操劳、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熬夜过多造成头发大面积脱落,形成多块“斑秃”,满头黑发被局部沙漠化的形象先后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治愈……

不经历风雨,怎能现彩虹。

10年来,孙玉国和建设公司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考验,临危受命,紧急救火也成为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1年投标近百次仅中3个项目时的望眼欲穿,2002年申报企业资质时的呕心沥血,2003年赣龙铁路梅江大桥百年一遇大水的望洋兴叹,2004年金沙江特大斜拉桥的背水一战,2005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四线分叉式隧道的艰苦磨难,2006年大丽铁路笔架山1#隧道坍塌的绝处逢生,2007年深圳固戍污水处理厂工期的迫在眉睫…….在掌舵人王立平总经理的领导下,孙玉国和建设公司顶住了一次次的暴风骤雨,战胜了一次次的惊涛骇浪。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0年来,建设公司参与市场投标累计新签合同额252亿元,完成施工营业额167亿元,2010年建设公司人均利润74.07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2796.3万元,企业管理费用率0.66,财务费用率0.03,各项指标在建筑行业领先。

在不能参与铁路市场投标的情况下,2011年经营额将突破100亿元……他们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股份公司总部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为探索现代建筑企业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伴随着建设公司成长10年的孙玉国也凭着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硬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强的“拼命三郎”精神成为建设公司项目管理的骨干力量…….

中流击水

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不可替代性决定的,不可替代性成就个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工作业绩。

这是孙玉国经常说的一句话。

“对企业负责,用业绩说话”是孙玉国的座右铭。

工作以来,他始终将企业的需要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后多个铁路公路市政项目的施工建设,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业绩,他管理的项目中有3项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多项荣获省部级奖项,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设公司“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追求完美,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

由其担任项目经理的辽宁丹通高速公路错草沟隧道是辽宁省第一长大隧道。

受工期异常紧张的影响,开工时正值严寒季节,项目所在地气温连续保持在零下30度左右。

孙玉国带领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冒着严寒,顶着大风,克服大雪封山、运输道路结冰、材料运输困难、土壤严重冻结、多日吃不上蔬菜等困难,连续奋战25天在冰天雪地里建起了项目经理部。

面对辽宁山区冬季从不施工的历史,他带头成立了“铁人突击队”,头戴棉帽,身穿两层棉袄,脚踏翻毛皮靴,肩扛手提,车拉马背,烧开水,点煤炉,搭暖棚,烧柴禾,每天开工前呐喊宣誓,晚饭后坐在火炕上总结部署。

经过3个多月的呕心沥血,实现了隧道零下30度的顺利进洞,被辽宁省交通厅领导称为创造了“辽宁省交通建设史上的奇迹”。

该项目是辽宁省第一条生态景观示范工程,沿线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要求异常严格。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格确立了“最小程度破坏和最大程度恢复”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隧道洞口开挖时。

他们用绳子和红旗确定出开挖边界线,不允许超挖一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