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10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docx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

项目地综述

项目地名称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

位置

生物区(代码):

国家:

中国

地区: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

包括谷歌地球(GoogleEarth)的坐标,附录地图,以国家为背景提供位置图。

描述

地质地貌

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为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属横断山的一部分。

夹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白马雪山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从整体来看为高山、极高山山地,平均海拔4000m以上,高于海拔5000m的山峰27座。

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海拔5429m,是保护区的最高点,最低海拔为1950m,位于奔子栏金沙江边,相对高差达3479m。

包括保护区在内的滇西北山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它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或缝合线附近,受两大板块碰撞、挤压等长期作用,地壳不断抬升,褶皱、断裂活动不断出现,并伴有岩浆的侵入、喷出和产生区域变质、热力变质等现象很普遍。

从新构造运动来看,地质构造变动十分剧烈,在板块活动推动下,地壳强烈抬升并隆起,褶皱成高山,深断裂的形成与继续上升的高山活动形成高差巨大的深切河谷,次一级断裂与相关构造的互相穿插,使得本区构造极为复杂。

保护区的地层以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为主,有少量第四系现代堆积。

所出露的岩石为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

面积

整个项目地总面积达72313公顷,其中霞若乡34813公顷,拖顶37500公顷。

描述项目地的主要气候,提供月降雨量和气温数据

项目地内气候差异不大,四季分明,最低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3114米,相差1000米,每年的降雨量达到850毫米。

 

项目地周边的基础设施

周边的拖顶傈僳族乡共有5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2131户,9880人,以傈僳族为主,另有藏族、纳西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全乡有1所中心完小,5所村完小,在校学生达1200多人,专职教职员工64人。

全乡所有村委会实现了乡村简易公路,全村基本通移动电话,在乡政府所在地有1所变电站,供全乡电能的使用。

 

社会-经济因素

项目地基本情况

霞若傈僳族乡地处国家级白茫雪山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是德钦县的两个民族乡之一。

全乡总土地面积1589.11平方公里,涉及7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

总人口为8290人,以傈僳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另有藏族、纳西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现有7个农村党支部与3个机关支部,72个党小组,482名党员。

辖区内有1所初级中学,29所小学和一所圣爱特殊福利学校。

其中初级中学有1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总数达401人,专职教师32人;小学在校生759人,专职教师63人;圣爱特殊福利学校是四川圣爱基金会在我乡境内投资举办的一所民间特殊福利学校,该校现有在职员工7人,在校学生17人。

有一所乡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16人。

主干道拖霞油路工程于二00四年底完工,总里程为19.85公里,同时由于国家“三农”建设的推进,全乡所有村委会实现通车;所有村委会通电话,;而珠巴洛河作为金沙江流域的第一大支流,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因此,该河已建成装机容量为2×1000千瓦的霞若电站,由香港恒益公司承建的各么茸和施坝二级电站也于去年投产开工,现正建设当中。

语言及民俗

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住着藏族、傈僳族、回族、白族、彝族等8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和傈僳族为主,在整个保护区内有31713个藏族,22972个傈僳族。

藏族说藏语,使用康巴方言进行交流;傈僳族说傈僳语,方言少,语言差别不大,不同地方的傈僳族可以相互交流。

藏族全民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以保护自然为主张,不杀生,不砍伐神山。

如果在神山砍伐树木。

打猎,山神会报复本人,甚至会殃及家庭和整个村舍带来厄运。

傈僳族信奉原始巫师,有部分人信奉基督教。

相信万物有灵,认为天地、日月、星辰、森林、河流等都有神灵,万物都有山神守护,也禁止在神山砍伐和狩猎。

当地居民主要以糌粑奶子为主食,喝酥油茶青稞酒等。

待人热情好客文明,多用敬献哈达敬酒鞠躬等礼仪。

主要的谋生手段和收入

而项目地全乡立足“生物产业立乡、科教人才兴乡、特色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集聚优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全乡实际,实施产业规模化布局。

珠巴洛河沿线河谷区依照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优势,重点发展种植业,间作蔬菜、马岭薯等经济作物;居住于植被丰厚、林地广茂的山区傈僳民族,源于对生产生活的热爱,具备传统的养蜂、核桃嫁接、药材种植等优势,积极培育养蜂、核桃、药材、畜牧业、羊肚菌等产业。

2008年,全乡完成核桃高枝嫁接1.3927珠,成活率达50%;药材产业主要以种植当归、秦艽为主,全乡种植面积为159亩;畜牧业在原始饲养基础上,进行品种改良及科学饲养。

据统计:

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163.2755元,农民人均收入1046元。

实现种植业收入25.1883元,占总收入的2.2%;实现蜂蜜产量1.0820公斤,收入24.6200元,占经济总收入2%;实现核桃产量56.3308公斤,收入157.5730元,占经济总收入的14%;药材收入达82.6867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2%;畜牧业收入达274.6305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4%,其中:

牧业产品收入110.2363元,占经济收入的9%。

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制

保护区内国有林面积23573公顷,集体林45910公顷,;林业用地219950公顷,非林业用地55569公顷,难利用6121公顷。

村舍集体所有的农耕地按家庭人口数分配,承包种植农作物,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按人口或农户以自留山和责任山形成划归农户经营管理,采用村规民约对农户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约束。

建区历史

1981年德钦县人民政府与林勘四大队共同组成调查组,踏勘白马雪山保护区边界,确定保护区范围,并报云南省人民政府审批。

1983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函[1983]58号文正式批准建立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4年正式组建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下设叶日、霞若保护站和书松试验站。

1988年国务院[国发(1988)30号]文批准白马雪山保护区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所更名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保护站更名为保护所。

200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关于调整扩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5号文)的批复,同意调整扩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将德钦县施坝、各么茸林区和维西县萨马阁林区91496 hm²面积纳入保护区范围。

2003年,省政府在原有40名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增编30名管理人员,在州府所在地设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德钦管理局和维西管理局,共11个管理所。

生物多样性

提供一份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概况,包括生态系统类型和对尽可能多的种群的物种多度的估计(在需要的地方可参考类似点的数据)

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生境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动植物区系南北渗透、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多的特点,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有包括云南红豆杉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包括虫草、松茸在内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野生哺乳类动物98种,包括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如滇金丝猴、雪豹、云豹、林麝等;鸟类8种,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类16种和鸟类20种。

最近的项目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清单(提供过去十年工作的所有完整参考资料)。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食物食性研究调查报告》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综合考察报告集》

 

提供植被类型清单,包括主要林地类型、草地和类似群落以及耕地,指明是否其中任何一种是特殊保护对象。

保护区经系统的分析整理共划分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7个群系,41个群落。

保护区植被类型系统

Ⅰ硬叶常绿阔叶林

Ⅰ-1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

①黄背栎林②川滇高山栎林③帽斗栎林④长穗高山栎林

Ⅱ落叶阔叶林

①槭树、红桦林②白桦、山杨林

Ⅲ暖性针叶林

Ⅲ-1暖温性针叶林

①云南松林②侧柏林

Ⅳ温性针叶林

Ⅳ-1温凉性针叶林

①云南铁山林②华山松林③高山松林

Ⅳ-2寒温性针叶林

①丽江云杉林②油麦吊云杉林③长苞冷杉林④大果红杉林⑤方枝柏林

Ⅴ稀树灌木草丛

Ⅴ-1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

①黄茅、芸香草中草草丛

Ⅵ灌丛

Ⅵ-1寒温性灌丛

①海绵杜鹃灌丛②金黄杜鹃灌丛③紫蓝杜鹃灌丛④凝毛杜鹃灌丛⑤粉紫矮杜鹃灌丛⑥高山柏灌丛⑦刺红珠灌丛

Ⅵ-2暖温性灌丛

1叶黄杨灌丛②土沉香灌丛③清香木灌丛④革叶荛花灌丛⑤小马鞍叶、苦刺花灌丛

Ⅶ草甸

Ⅶ-1亚高山草甸

1倮蒿草、珠芽蓼草甸②西南鸢尾、滇川银莲花草甸③喜马拉雅大黄、尼泊尔酸模草甸

Ⅶ-2高山草甸

①狭叶人参果、杂类草草甸

Ⅶ-3高山流石滩蔬生草甸

①水母雪莲蔬生草甸

提供地区发现的特有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清单。

如果可能,包括英语、当地土名和学名。

还要指明受威胁或濒危物种(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标准)。

 

白马雪山保护区珍稀特有鸟类名录

编号

物种

拉丁名

英文名

土名

保护级别

备注

1

黑鹳

Ciconianigra

Blackstork

老鹳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2

金鵰

Aquilachrysaetos

GoldenEagle

老鵰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3

胡兀鹫

Gypaetusbarbatus

BeardedVulture

大胡子鹫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4

斑尾榛鸡

Tetrastessewerzowi

Severtzov'sHazelGrouse

羊角鸡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5

四川雉鹑

TetraophasisszechenyiiJ

PheasantGrouse

替尤(藏语)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6

黑颈长尾雉

Syrmaticushumiae

Black-neckedBar-tailedPheasant

贡吓角嘞(藏语)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7

黑颈鹤

Grusnigricollis

Black-neckedCrane

雁鹅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8

Milvusmigrans

Blakkite

老鹰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9

普通鵟

Buteobuteo

CommonBuzzard

饿老鹰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10

高山兀鹫

Gypshimalayayensis

HimalayanGriffon

坐山鵰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11

血雉

Lthaginiscruentus

Bloodpheasant

红脚鸡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12

红腹角雉

Tragopantemminckii

Temminck'sTragopan

绿脚鸡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13

藏马鸡

Crossoptiloncrossoptilon

WhiteEaredPheasant

白马鸡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14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amherstiae

LadyAmherst'sPheasant

箐鸡

国家Ⅱ级

珍稀濒危物种

 

白马雪山保护区珍稀濒危哺乳动物名录

编号

物种

拉丁名

保护级别

备注

1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bieti

国家Ⅰ级

珍稀濒危物种

2

雪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