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016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docx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补遗题三答案

第五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我国森林、草场、石油、煤炭资源产区分布图”,指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石油 ②煤炭 ③森林 ④草场

B.①森林 ②草场 ③煤炭 ④石油

C.①草场 ②煤炭 ③森林 ④石油

D.①煤炭 ②石油 ③森林 ④草场

答案 B

解析 此类型题有其技巧,如当确定①是森林时,就可确定B项正确,因森林开头的只有B项,如有两个选项可再确定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许多优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核能作为战略目标。

2008年3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建设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

据此回答2~3题。

2.核能之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利用,是因为核能具有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该优点是(  )

A.能量密集,用它发电,燃料运输量小

B.无任何污染

C.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D.技术要求高

3.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是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我国新建的其他核电站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  )

A.地形平坦,利于核电站的建设

B.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技术力量雄厚

答案 2.A 3.B

解析 第2题,核能最大的优点是能量巨大,能量密集。

用它发电,燃料的运输量小。

第3题,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十分短缺,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几乎没有,需要大量调入,对交通运输形成很大的压力,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读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表及西南地区部分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5.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湿热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D.经济基础薄弱

6.南昆铁路的建设对下列资源的开发有利的是(  )

①云南的磷矿开发

②贵州的煤炭开发

③红水河流域的水能开发

④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开发

⑤贵州平果铝土矿的开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 4.B 5.C 6.A

2008年元月底至2月中下旬,贵州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冻雨雪灾,电力设备破坏严重,越冬作物受损极大。

下表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7~9题。

年份

有关情况

1961

2005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31

6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21.5

40.1

7.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8.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加大

9.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其原因可能是该省区所在地(  )

①降水量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7.C 8.A 9.C

【解析】 第7题,该地人口从21.5万上升至40.1万人,人均耕地、人均森林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均下降,只有水土流失面积从31km2增长到68km2,是上升趋势。

第8题,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量大,要扩大耕地面积,所以毁林开荒,森林面积减少。

第9题,云贵高原降水量大,而且由于石漠化现象严重,该地土层较薄,一旦流失恢复困难,经济损失更大。

(2012·天津检测)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据此回答10~12题。

10.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B.河流众多

C.河流流量大D.河流落差大

11.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  )

A.③②④B.④②③

C.③①④D.④①③

12.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

A.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

D.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

答案 10.D 11.B 12.B

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华北,②为西北,③为西南,④为中南。

小浪底位于河南省,处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2012·广东模拟)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14.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  )

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

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

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

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答案 13.D 14.D

解析 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原因是因为丙地地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挡作用大,风速小;虽然甲、乙两地风能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甲地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相对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

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

据此回答15~16题。

15.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16.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5.C 16.B

解析 第15题,主要是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另外水质型缺水也是重要原因。

第16题,一要开源(南水北调),二要节流(如④项),但大面积人工降雨不大可能,⑤项更不应该。

二、综合题

17.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读下图,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__。

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

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____趋势。

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

(2)石油 煤炭

(3)水能 西南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4)利用率低(或单位产值能耗高)。

(5)上升 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

解析 本题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这一热点,结合三幅图,主要考查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结合各国能源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有效提取图中信息是解答该题关键。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石油消费为主,但通过图甲可以看出1995年后,我国煤炭的消费量已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由于生产量大于消费量,所以可供出口。

相对来说,我国对水能的开发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通过图乙可看出,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能源利用率低,针对这一现状,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技术、人们的意识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第六讲 中国的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2·福州模拟)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①黄土高原     ②云贵高原

③江南丘陵④华北平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D.臭氧层破坏

答案 1.B 2.C 3.B

解析 从图中地形起伏和梯田广布等景观特点判断,该区域可能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或云贵高原。

其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户经营地块规模小,且盲目开垦坡地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该区域农业应调整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同时注意治理水土流失。

(2012·扬州模拟)读我国1996~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减少B.市场需求减少

C.人均消费增加D.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

5.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①市场变化

②城郊农业和瓜果种植的发展

③生态退耕

④后备土地资源的增加

⑤粮食进口不断增加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⑤

答案 4.A 5.B

解析 根据我国1996~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图,可以判断出该时期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农副产品需求增加,农业科技增产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措施密切相关的。

下图甲、图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

据图完成6~7题。

6.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蔗

B.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

C.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菜

D.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7.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A.新、川、豫、贵B.湘、鄂、皖、赣

C.冀、鲁、豫、晋D.黑、吉、辽、内蒙古

答案 6.D 7.B

解析 棉花喜光热,从新疆有大面积分布可判定①为棉花,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综合分析两图,可看出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为湖南、湖北、安徽、江西。

读我国某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回答8~9题。

土地利用方式

月份

1-2-3-4-5-6-7-8-9-10-11-12

方式1

冬小麦

大豆

休耕

玉米、高粱

冬小麦

方式2

休耕

玉米、高粱

冬小麦

大豆

休耕

8.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两熟或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

9.下面的等值线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

答案 8.C 9.A 

解析 依表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耕作制度,进而可知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0~11题。

10.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11.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答案 10.B 11.A

解析 本组题综合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第10题,由题干中“当地1月平均气温3℃”,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只有太湖平原符合条件。

第11题由该地区种植结构变化图可知:

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蔬菜和花卉的面积不断扩大,而影响蔬菜和花卉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3.江浙地区曾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粮食输出较多的省份为黑龙江和吉林,因其纬度高,故热量不足;但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因此粮食商品率高。

第13题,江浙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

(2009·安徽文综改编)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的最主要气候优势是(  )

A.年降水充足B.热量条件好

C.雨热同期D.夏季光照充足

15.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类型的差异主要是(  )

A.西北部发展种植业,东南部发展林果业

B.西北部发展种植业,东南部发展畜牧业

C.西北部发展畜牧业,东南部发展林果业

D.西北部与东南部均发展畜牧业

答案 14.C 15.A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北侧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林果业。

根据A地的气候资料,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对农业发展最有利的就是雨热同期。

读“我国西北某地简图(图中P地为钢铁厂)”,完成16~17题。

16.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

17.本地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

A.三面环山,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不易扩散

B.水源水量不大,导致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偏高

C.本地夏季风会把钢铁厂的废气带到城区积累

D.本地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量太大

答案 16.A 17.A

解析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农业区分布在山前河流的冲积扇上,所以正确答案为A。

第17题,结合图示综合分析,该城市所在的地形区为三面环山的谷地,利用周围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发展钢铁工业,易产生大气污染。

二、综合题

18.(2012·长沙高二检测)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复种指数和粮食增产的经验公式等概念可以深入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我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复种指数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下降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3)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D.地形因素

据研究,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其中(1公顷=10000平方米):

Q:

太阳辐射收入[10焦耳/(厘米2·年)]

T:

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

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

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4)~(6)题。

地点

Q(10)

T

W

S

拉萨

8.5

0.38

0.5

0.6

酒泉

6.3

0.42

0.1

0.8

沈阳

5.1

0.40

0.9

0.8

武汉

4.9

0.63

1.0

0.8

(4)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______(用沈阳数据)。

(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1101.6千克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D.110160千克

(5)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B (5)T大(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 W大(降水较多、较为湿润) S大(土质好、土壤肥力较高) (6)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成因等相关内容。

解答时应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

(1)题,山东与浙江相比,因其分别位于我国的北方、南方两个地区,纬度的南北差异导致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从而使浙江的复种指数明显高于山东。

(2)题,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快。

耕地面积减少明显,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其复种指数变化明显。

第(3)题,福建省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其复种指数偏低。

第(4)题,我国的东北平原因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照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可轻易计算出其最高产量。

第(5)题,分析表中数据,江汉平原地处南方,地形、土壤、热量等条件优越,粮食单产高。

第(6)题,综合以上分析,从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可得到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措施。

19.读下面“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

A是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四种经济作物中属糖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是其主要的产区。

(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____省、吉林省、____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从温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带和______带,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带。

答案 

(1)甘蔗 甜菜 油菜 花生 

(2)甜菜、甘蔗 油菜、花生 (3)自然 (4)油菜 长江 (5)黑龙江 内蒙古 (6)热 亚热 暖温 中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