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11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人教版.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人教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精品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20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20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居乐业。

澳门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变,生活方式没变,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澳门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同祖国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重视量的积累

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5、《淮南子·说山训》中云: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则

B.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要树立因果观念,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6、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D.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7、宁夏沙坡头曾经是一处荒凉的沙漠,因为防风治沙效果显著,现已成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

沙坡头因防风固沙经验丰富,效果显著而受到联合国推广。

这说明,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必须

A.要把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B.要把事物当作结果来看待,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C.要把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D.要把事物当作结果来看待,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8、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南宋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关键问题

10、202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11~12题。

11、“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

这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

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表明

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这体现了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年1月18,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认为,成都市政府借助独特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

报告指出,“成都模式”以“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三大路径为驱动力,在短短10年间,为破解西部乃至全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本。

16、上述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任何事物相互联系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要求人们学会优化结构

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7、袁隆平说:

“人有讲发现‘野稻’只是靠运气,这里有一定偶然性,但必然性往往寓于偶然性之中。

一是必须是有心人,是专门来找野生稻的;二是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宝贵的材料只要触到我们手里,就能一眼识破。

别人即使身在宝山,也不见得识宝。

”这

A.强调了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的重要性

B.强调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重要性

C.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D.体现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8、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

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19、在高三复习阶段每天都有诸多的学习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

如果善于按照下图所示对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原理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20、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1、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

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

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3、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

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24、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

《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

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选择题答案:

1----5ADBAD6----10CBCCA11-----15CDCDD

16-----20DAABD21-----24BBDC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

25、

(1)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

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

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

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12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

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制定解决的相应的措施。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

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

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25

(2)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

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2分)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

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

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5题包括

(1)、

(2)两小题,请任选一题作。

26、(12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优化结构。

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

因此,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

因此,必须: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体现了这一点。

27、“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我们会得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12分)

答:

①启示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类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启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人类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需求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启示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同时注意结构优化,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

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入手,也要从产业链入手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启示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成长。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们应明确发展低碳经济阶段性特征,努力促进新事物成长。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启示我们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要重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发展低碳技术,立足于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⑥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启示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⑦启示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考虑,抓住科技这个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科学发展。

(答出4点即可)

2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取措。

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某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9、当前,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正确性。

答: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根据国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内需潜力巨大的特点做出的正确决策;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因此把扩大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

③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经济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