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851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语文 《木兰诗》教案.docx

新课标语文《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课题

木兰诗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难点

正确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并且正确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花巨资制作了动画版《花木兰》,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创下了3亿多美元的票房记录。

2018年,该公司又投入巨资打造真人版的《花木兰》,预计今年11月份上映。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在世界上引起如此轰动?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木兰诗》,也许可以从中获得答案。

 

听。

用电影《花木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介绍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人。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为了弥补兵员的不足,各国君王四处征兵。

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但仍在应征的行业之中。

木兰是个孝顺的女子,为了不让自己的父亲在战争中白白失去生命,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作品介绍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木兰诗》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的诗歌。

它与出自同一本诗集中的另一首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了解。

 

了人文章人物形象。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

可汗(kè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

溅溅(jiān)胡骑(jì)啾啾(jiū)

朔气(shuò)金柝(tuò)十二转(zhuǎn)

百千强(qiáng)阿姊(zǐ)霍霍(huò)

著(zhuó)云鬓(bìn)傍地(bàng)

2、辨析下面多音字

骑:

jì胡骑qí骑马

转:

zhuǎn转向zhuàn转动

贴:

tiè军贴tiē张贴

强:

qiáng百千强qiǎng勉强jiàng倔强

 

笔记。

积累字词

整体感知

1、读准诗歌的节奏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5)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词语积累

(1)唧唧复唧唧(再,又)

(2)万里赴戎机(代指战争)

(3)策勋十二转(记录战功)

(4)赏赐百千强(有多余)

(5)出郭相扶将(“郭”同“廓”,外城;扶,这里有“迎接”的意思;将:

无义。

(6)当户理红妆(理:

整理;红妆:

女装)

(7)出门看火伴(“火”同“伙”,指战时的同伴。

(8)雄兔脚扑朔(用脚刨地)

(9)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10)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11)安能辨我是雄雌(哪里,怎么)

3、通假字

出郭相扶将(“郭”通“廓”,城的外城)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出门见火伴(“火”同“伙”,伙伴)

4、古今异义

双兔傍地走(古义:

跑;今义:

行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

只;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赏赐百千强(古义:

有余;今义:

力量大)

将军百战死(古义:

将领和士兵;今义:

将级以上的军官。

5、一词多义

市:

①东市买骏马(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买)

帖:

①昨夜见军帖(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通“贴”。

愿:

①愿为市鞍马(愿意)

②愿驰千里足(希望)

文意疏通

叹息声一声又一声,木兰姑娘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

姑娘也没有想什么,姑娘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木兰)跑遍了东西南北各个集市购买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出征所用的器具。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

(木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的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奋战十多年,有的英勇牺牲了,有的凯旋归来。

木兰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功很多次,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出城迎接。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

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赶紧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了每一间的房门进去看了看,脱去我打仗时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裙,对着窗户整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惊讶:

一同出征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儿身。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的目光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在地上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深层探究

1、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分为四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写木兰不得已替父从军,并为从军做准备。

第二部分(第4段)略写木兰征战沙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5段)写木兰建功归来受赏并拒绝做官。

第四部分(第6~7段)木兰回家见自己家人及伙伴。

2、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明确: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父亲被强征入伍,全父亲年事已高,又无大儿可以顶替出征,木兰不得已只好替父从军。

3、如何理解作者写木兰从军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

作者用“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句子来写木兰的准备工作,看似繁琐,但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手法。

“东、西、南、北”都是虚位而非实指,形象地写出了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4、如何理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个句子。

明确:

这几个句子使用了对偶、互文和夸张的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寥寥数语,就刻画了一个女英雄的形象。

5、对于木兰片战的经过,诗中仅仅只用了6个句子,与征战前的准备和征战后见亲人相比,文字简略,你是否会认为这是本末倒置?

明确:

不是。

因为本诗的重点不是写战事,而是着重写木兰对父亲的孝。

战前准备是木兰孝的体现,战后归来,不愿做官,只愿回家侍奉双亲,这也是孝。

这首诗能流传千年,并且受到世人的欣赏,孝这一主题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信这也是迪斯尼公司愿意花巨资打造这部戏的真正原因。

6、诗的最后写木兰回到家乡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这一段描写极具生活气息,写出了木兰归来时全家人的快乐心情以及木兰回家后的愉快心情。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分析诗歌结构。

 

抓住重点内容。

 

把握诗歌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再看课文,大家讨论:

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点拨:

先找出写木兰的句子,然后从这些句子中归纳出木兰的性格特征。

句子: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

3.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侧面写出木兰的机智、谨慎

小结:

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

讨论交流。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写法探究

1.注重叙事的详略。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2、凝练生动的语言。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笔记。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不仅因为这两首诗感谢人的故事情节,更因为这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冲击:

《木兰诗》体现了对重男轻女的思想观点的冲击;课后阅读《孔雀东南飞》一诗,体会诗歌对旧社会旧观点的冲击。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的课后阅读能力。

 

巩固提高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难拼音写出汉字。

机杼()军帖()

胡骑()云鬓()

pèi头()鞍jiān()

金tuò()shuò气()

(zhùtiějìbìn

辔鞯柝朔)

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出郭相扶将

B.对镜帖花黄

C.出门见火伴

D.安能辨我是雄雌?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2)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3)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4)对着窗户整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4、诗歌结尾以兔为喻赞颂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木兰形象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