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14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docx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亳州师专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韦素影

时间

二次

备课人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导处意见

课题

序号

课题

名称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

修改意见

教材分析

这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其中“诗海拾贝”共有古今中外六首诗词:

《诗经采薇》、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思》、现代诗《太阳的话》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白桦》。

“与诗同行”包括三首现代诗和两个诗歌小故事,分别是《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给诗加“腰”》和《诗中的“秋”》。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2.通过搜集、朗诵、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诗歌及作者资料。

2.预习古诗,扫清障碍。

教学课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诗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2、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

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6、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朗读、背诵

7、播放多媒体课件。

1.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八、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九、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十、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一、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薇、矣、霏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一、激情导入

2、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3、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

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

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

同“现”。

听取:

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

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

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

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

雁影掠过。

3.小组学习:

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4、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

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5、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白草、红叶、黄花、色彩鲜明静中有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

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太阳的话》《白桦》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外面阳光明媚,百花争艳,这是谁的功劳?

(是谁让花儿张开了笑脸?

是谁让麦田披上了金装?

)你想对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的太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2、太阳也有话对你说,你想知道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太阳的话》,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听录音,认真听,仔细看。

   2、请你们像录音中的老师那样读,先自由轻声地练习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出示课件1)

   4、听写三个生词。

   5、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互评(边读边评边正音)。

   6、默读课文:

看看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什么。

   7、谁来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畅所欲言)

   生:

我了解到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

   生:

我了解到太阳想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

   生:

我了解到太阳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生:

我了解到太阳的可爱,文章用了拟人的手法。

   8、轻轻小声再读读课文,想想诗中的“我”和“你们”指的是谁?

(“我”指太阳,“你们”指的是人们。

   9、“我”指的是太阳,课文以第一人称代表太阳说话,这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拟人)

3、品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以读促思,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说说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

(太阳渴望进入我们的窗子、板门,心情很着急)

  3、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这种渴望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生互评)

  4、引读:

打开……打开……让我……让我……进到……(引导学生读出太阳要来到我们周围的心情)

(二)读中感悟,理解二——四节

1、学习第二节

(1)太阳这样急切地进到小屋来干什么?

小声朗读第二小节,看看你们能找出几种答案。

 

(2)交流汇报:

读出你找到的句子。

(送礼物)

(3)太阳送来了哪些礼物?

请用“○”圈出来,再抽生汇报。

(4)你们喜欢太阳送来的一份份美好的礼物吗?

为什么喜欢?

(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象征光明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快乐、安宁、幸福。

  既然是太阳送来的礼物,你就会去好好欣赏它们。

那该怎么读好这一节?

 

(5)指导朗读“我带着我带着我带着我带着”一句,可以舒缓中带着欣喜。

 

(6)拓展:

看着书中的插图说说,太阳还带来了哪些美好的礼物?

谁来说说?

抽数名学生先说,然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带着_____________  我带着_____________   

 我带着_____________  我带着_____________。

 

(7)选择两三份做交流指导。

2、学习第三、四节  

(1)过渡语:

太阳带着准备好的这一份份美好的礼物送给谁呀?

(人们)

(2)人们此时都在干什么?

(睡觉)

(3)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在睡觉?

(快起来、被睫毛盖着的眼等)

(4)此番情形让太阳更加着急,指名读第三节。

(5)谁能更着急地再读一读?

(6)礼物送不出去,多令人失望呀!

这太阳实在太热情、太执著。

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节。

(7)人们在睡觉,所以太阳很着急。

人们除了眼睛没有打开,还有什么没有打开?

(人们的心。

如说不出,让生再读,找一找。

(8)面对这些依旧在沉睡的人们,太阳做了什么?

(唤醒人们。

相机板书:

呼唤)

(9)你从哪里能看出?

(从“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看见我的到来”中看出的)

(10)把三、四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这两节中读懂了什么?

(生:

我读懂了太阳盼望人们苏醒过来,看到光明,看到美好事物。

(1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当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你就会觉得诗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是有寓意的。

这首诗创作于1942年,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随图出示讲述:

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民不聊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践踏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而1942年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处于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作者就是在那个年代创作的这首诗,其目的是什么?

生:

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迎接光明。

诗人在这首诗里强烈地表达了他的这一理想和追求。

(12)至此,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这首诗里,太阳还仅仅是太阳吗?

(不是)说得对,在这首诗里,太阳已不仅仅是太阳,诗人用太阳象征——生:

光明和希望;用紧闭着门户的木板门比喻当时人们生活的——生:

闭塞、陈旧、落后的环境。

(13)那么,太阳的话,其实就是——生:

作者的话(随机板书:

作者的话);太阳的呼唤,其实就是作者的呼唤。

(随机板书:

呼唤)

(14)从诗中,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热切呼唤。

他很着急,他不愿看到人们再麻木下去,他急切地呼唤,女生读三、四节;太阳很着急,他不愿看到人们继续落后下去,他急切地呼唤,男生读三、四节;太阳很热情,他不能让人们再愚昧下去,他热切地呼唤,齐读三、四节。

(15)假如此时,你面对着的就是当年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而国民依旧在沉睡中,你会怎么做?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将他们唤醒吧,齐读全文。

(16)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出示艾青照片)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艾青的资料进行汇报。

  从这些资料和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艾青是个怎样的诗人?

用一句话概括。

(爱国的诗人,一生追求光明的诗人。

(17)现在的我们,生活得美好,过着幸福的日子。

当我们的心灵撒满了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这些光明美好的事物时,你能感受到什么?

(花束和香气能使人神清气爽,亮光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使人不怕寒冷,露水可以解渴。

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和快乐。

)此时,你会对太阳产生一种什么情感?

(感激)此刻,你会对作者产生一种什么情感?

(敬佩)敬佩他什么?

(敬佩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对太阳的感激、对诗人的敬佩来读读这首诗吧。

3、背诵诗歌。

  这首诗能唤起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把它铭刻在心中。

比一比谁先背会。

 方法指导:

①反复读诗,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②联系课文插图,唤起对诗歌的回忆,边看图边背诵。

③抓住有规律性的关键词语背诵。

如第一节可抓住“打开”“让我”这两个关键词背诵。

4、艾青作品推荐。

5、拓展练习   

结合“语文天地”,让学生用“您”称呼太阳,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

六、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七、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自然景物)

八、拓展延伸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板书设计

太阳的话白桦

美好的礼物拟人的手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1、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3、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4、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诗歌分类古代诗现代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2.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1、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

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可以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中国诗按创作方法分:

诗歌、民歌或童谣按时间分:

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2、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3、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4、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

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

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

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五、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诗歌作者推荐理由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板书设计

《给诗加“腰”》《诗中的“秋”》

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

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

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2、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时间、地点、形式)四人小组参赛主持人教师布置

1小组串词准备

2小组道具准备

3小组评委安排

4小组场地清洁

5小组活动报道

6小组。

总结,文字材料。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