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484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docx

能力专题坐标图与表格

能力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判读技巧

-------坐标图和表格判读

一.坐标图

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像。

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等。

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因而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一).二维坐标图:

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但要注意横、纵坐标不唯一时的切换。

二维坐标又分如下情况:

(1)单坐标单曲线图

这是最基本的形式,曲线表示的是同一地理事物,读图方法“读轴—看线—抓点”三步骤:

“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和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应如何控制,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折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例题1: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按解答坐标曲线试题的三个步骤:

(1)“读轴”:

明确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收视率。

(2)“看线”:

4条曲线的走势有起伏,说明电视收视率的高低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抓点”:

即把曲线上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出现的时间对应,以确定与题干相符合的事实。

作为大城市的北京,市民看电视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之后的晚上。

题图所给的时间为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而北京使用东八区的区时,解题时可采用验证法,分别找出四条曲线收视率最高点对应的世界时:

①在1点,②在18点,③在11点,④在5点,然后根据时区进行区时计算,北京收视率最高对应的北京时间分别是:

①在7点,②在2点,③在19点,④在13点。

分析这四个时间,收视率最高与实际相符的是③。

正确答案为C。

(2).单坐标多曲线图

这是单坐标单曲线题的一种延伸,多条曲线表示的是不同类型事物。

解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是“先分后合”法,即先按上述基本方法分析图中各条曲线的变化情况,然后综合分析各曲线间的关系,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另外也要从特殊点上(如极值点、交点、平衡点、转折点)寻找突破,最后依据相关知识,结合题干具体的问题作答。

例2.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  )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解析:

正确理解该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三者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要特别注意分析各条曲线的走势和转折点。

在前4年中,鱼密度水平较高,决定捕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海渔船数量(两条曲线走势基本一致,成正比关系),但出海渔船数量过快增加,捕鱼量超过鱼类的再生速度,海域内的鱼密度将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捕鱼量减少,直至无鱼可捕,形成恶性循环。

图中第5年后捕鱼量减少的主导因素就是海域内鱼密度减小造成的,第8年后,看曲线的对应点,鱼密度已经很小,即使出海渔船数量稳定(系数达到平衡点不再上升),捕鱼量也是逐渐减少的,这说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已遭受破坏。

只有在第2年,鱼密度水平最高(鱼密度曲线系数最大)时,如控制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渔业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为A。

(3).单图多坐标多曲线

这类题实质上是以上两类题的综合形式,这类题坐标多、曲线多,呈现的信息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分析中容易混乱。

解答这类题同样可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在分别分析坐标曲线时,不要受另一坐标的干扰,在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关系时要切实把握他们的联系。

如果是函数关系曲线,分析时要始终贯穿“函数思想”,注意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3:

读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   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解析:

该图把多个要素综合到一幅图中(3个坐标,4条曲线),使单幅图中包含了许多信息。

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的基础。

(1)题属于看图叙述式题目,直接看“线”对比,找对应坐标即可;第

(2)题,分析各条曲线反映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盐度高低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第(3)、(4)题结合影响盐度的因素,对两地进行分析,发现在北纬60°附近的海域有大量的大陆谈水注入,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正确答案:

(1)蒸发量;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4)、多图多坐标多曲线

与“单图多坐标多曲线题”相比,这类题目不同的是构图不是单一的,而是在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中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信息。

解答方法与“单图多坐标多曲线题”相似,但要特别注意将多个图中的信息合成。

例4.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

(1)~(3)题。

 

(1)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

本组题通过统计图信息反映三大产业重心的空间转移,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地域特征及其转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空间转移指位置上的变化。

题目的两幅图提供了三大产业重心在经度,纬度上的变化,由于把同类的地理事物的描述分到两个坐标中去了,对学生的读图合成能力要求较高。

(1)题,在明白坐标轴含义的前提下,“看线”、“抓点”,在两个图中分别看3条曲线的走势,分别判断经度变化或纬度变化情况,然后合成知其变化方向和当前的位置(坐标点)。

从两图中的曲线走势看,③线经度、纬度基本变化不大,并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这说明是气候、地形、水源对农业地域制约的结果,应为第一产业。

东部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该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规律分析,其结果必然是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第二产业转移,因而①、②应分别代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题,要注意题目中“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这一关健信息,从第2个图中容易得出①(上题已经得出其代表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的结论。

第(3)题,特别要注意两个图中的纵坐标(空间)随着横坐标(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向西南移动,②向东南移动,③向西北移动,幅度较小。

正确答案为:

(1)B,

(2)C,(3)D。

通过以上分析,判读线性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

第二,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三,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时:

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第四,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二).三维坐标图:

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

例5、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

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

A37.6:

17.4:

45.0              B31.6:

30.5:

37.9               

C15.5:

24.5:

60.0               D37.6:

24.5:

37.9               

分析:

首先确定一、二、三产业所在的坐标轴,找出与坐标轴成锐角的斜线,再沿着数值增大的方向读出所对应的数值,④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分别是接近40%、大于20%和接近40%,因而正确答案为D。

(三)、变式坐标图

在二轴和三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可形成不同的变式坐标统计图。

1.

玫瑰图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概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概率越高,常见的如风频玫瑰图。

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值、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

例6.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

(1)~

(2)题

(1)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2)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

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比关系;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③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从两图中可知,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火电厂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该城的东北地区。

正确答案

(1)D,

(2)A

2.“雷达”统计图

“雷达”统计图反映的是某地理事物在发展或生产中受某一要素影响的程度,从而反映出该地理事物的特征,在分析时应测重于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及变化特征。

例7、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 )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分析:

据图可知,甲图工业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原料,乙图工业影响程度较大的是技术,丙图工业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劳力,丁图工业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市场。

结合选项中的工业部门,正确答案为B。

3.金字塔图

竖坐标位于中心,表示各年龄段,竖坐标两侧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男女性人口占的百分比。

可借助三角尺量准确判读。

一般下宽上窄。

表示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增长趋势。

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稳定趋势。

上宽下窄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点总人口比重小,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减少趋势。

例8: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3~5题。

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4.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5.可能最近曾发生过战争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国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重很大,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压力大;B国中年男性人口比重大,且男多女少,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而女性人口各年龄段都较平稳过渡,可能是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所造成的;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则可能近期发生过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D国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越来越少,导致劳动力不足。

答案:

3.A 4.D 5.C

二.表格的判读技巧

解读表格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1.抓主线要素,综合认识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题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例如:

解读下表1、表2时,只要分别抓住时间和区域差异,这两条主线要素切入解题,就会提纲挈领、脉络清晰

表1全国卷Ⅰ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表2(2008年山东卷) 表2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3~4题。

  表2: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

(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读表格题常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作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例9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思路分析:

(1)题,人口增长率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表中数字信息显示,该城市18年来人口变化最大的特点,是总人口增加了666万,约为1982年的19倍,同时15~64岁的人口比重上升了32.03%,0~14岁(%)则由1982年的35.27%下降到2000年的8.5%。

因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导致该城市人口总量增长。

(2)题,由上题得到结论:

人口迁入是导致该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表中反映该地人口在1982~2000年问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经济因素又是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该城市是一个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唯有深圳符合这一要求。

南京和西安都是古都,人口早已超过百万;沈阳是我国起步时间较早的一个工业城市。

 答案:

D B

三、提分狂练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

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完成3—5题。

3.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b、a、c             C.c、b、a              D.c、a、b

4.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       B.糕点厂          

C.乳制品厂        D.炼铝厂

读下列某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判断6—7题。

6.若该图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则代表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比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图例①代表市场、②代表原料、③代表资金和技术、④代表劳动力,且该图表示我国某类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则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电子工业  B.炼铝工业 C.纺织工业  D.汽车工业

读下图,完成8~9题。

8.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增长快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B.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D.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图5、图6是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及某日气温垂直变化(虚线)图(最大年降水量不一定是山顶高度)。

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中甲、乙、丙、丁所对应的山脉正确的是

A.甲——贺兰山 B.乙——秦岭  C.丙——太行山  D.丁——武夷山

11.该日,若暖湿气流按①——⑤的顺序翻越山脉,空气中水汽在②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图6中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可能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2.若该日气温垂直变化如图7状况,则该山的地形雨

A.雨量不变 B.雨量变大 C.雨量变小D.雨量可大可小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它是把祁连山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

读图回答13—15题。

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

13.祁连山冰川的分布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多东少        D.北多南少

14.东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条数相当,但面积差异显著。

因为东部比西部

A.日照时间更长    B.降水总量更多 C.太阳辐射更强    D.蒸发强度更大

15.古人曾把祁连山下狭长地带的景象描述为

A.弱水西流接汉边,绿杨荫里系渔船 B.武夷真是神仙境,既产灵芝又产茶

C.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图反映世界某些地区农业生产特征。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能分别代表中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农业和天山游牧业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与图中②特征相吻合的农业地区是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利比亚撒哈拉地区 C.日本北九州地区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区

图3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18~19题。

18.表示理想土壤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④土壤

A.是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土壤    B.缺水、干旱,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C.水分过多,植物缺氧,不能正常生长D.有机质过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读两组国家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所占比例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下列对Ⅰ、Ⅱ两组国家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国家代表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

B.Ⅱ组国家代表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

C.Ⅰ组国家代表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

D.Ⅱ组国家代表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

21.下列对Ⅰ、Ⅱ两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国家为Ⅱ组国家提供原料、燃料B.Ⅰ组国家从Ⅱ组国家输入工业制成品、资本和技术

C.在世界经济格局中,Ⅰ组国家处于核心地位D.Ⅰ组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22.关于Ⅰ、Ⅱ两组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国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B.Ⅰ组国家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C.Ⅱ组国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D.Ⅱ组国家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完成23—24题。

23.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24.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政策、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