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71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docx

盐城中考历史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试题历史部分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左传》载:

“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

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

”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3.中华民族是尚英、勇于担当的民族。

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A.抗击沙俄B.虎门销烟C.收复新疆D.武昌起义

4.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屈从于列强的侵路

5.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厦门)”。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签订了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

下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A.践行“实业救国”政策

B.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7.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②盐城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杰出人物引领历史发展。

下列人物与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一一与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孙中山一一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毛泽东——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11.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

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A.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12.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材料中的“人民”应该指

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雅典居民C.全体希腊人D.外邦人

1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

”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最早产生于

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1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5.“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

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

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

”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克伦威尔B.罗伯斯庇尔C.拿破仓D.伏尔秦

16.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小刚制作了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时空简表。

请找出有错误的选项

选项

时间

空间

史实

A

1914年6月

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事件,标志一战爆发

B

1919年1月

巴黎

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

C

1939年9月

波兰

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D

1942年1月

华盛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A.AB.BC.CD.D

17.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

“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

”为此他

A.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

18.“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

C.全盘推行国有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9.下面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

A.AB.BC.CD.D

20.下列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能突出体现并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A.北约

B.华约

C.世贸组织

D.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1分,计30分。

2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

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2.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现职。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

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材料二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知知识结构图”上A、B且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

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义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23.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材料三据统计,在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

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80%。

——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科技革命的双重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中机器动力是如何演进的?

(2)材料二所涉及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什么时代?

据材料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4)参考材料四,就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与挑战再各举一例。

据此说说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试题历史部分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左传》载:

“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

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

”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

“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

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

”的“亲亲”,正是分封建国的基本法则。

故材料涉及的制度是分封制,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首领位置的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的“赤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战役是208年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C符合题意;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的战役是长平之战,故A不符合题意;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故B不符合题意;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与赤壁之战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根据图片信息“赤壁”判断是赤壁之战,结合赤壁之战的影响即可解答。

3.中华民族是尚英、勇于担当的民族。

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A.抗击沙俄B.虎门销烟C.收复新疆D.武昌起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击沙俄的是康熙帝,故A不符合题意;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故B符合题意;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故C不符合题意;发动武昌起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屈从于列强的侵路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题干“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就是清政府严格管制对外贸易的体现。

故A符合题意;积极发展对外交往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说法错误;屈从于列强的侵路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厦门)”。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签订了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厦门为通商口岸,这是1845年洋货“充积于厦口(厦门)”的主要原因。

故B符合题意;《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故A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