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061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docx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谈<麦田里的守望者>意象的运用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1)

一、猎人帽下的恐慌:

期待被保护…………………………………(12)

二、红色与白色的交织:

急需被保护………………………………(15)

三、公园鸭子的化身:

等待被保护…………………………………(17)

结语……………………………………………………………………(21)

注释……………………………………………………………………(22)

参考文献………………………………………………………………(22)

英文摘要、关键词……………………………………………………(24)

 

服饰与颜色中的“渴望”心理

——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运用

 

摘要: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出现了大量的意象运用,本文就是通过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猎人帽、野鸭子、以及红色与白色的一系列事物的分析,来揭示出主人公霍尔顿内心的伤心、难过、沮丧以及恐慌和焦虑,从而挖掘出霍尔顿渴望被受到保护的心理。

关键词:

猎人帽红色白色野鸭子保护

 

塞林格一生中作品并不多,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为止只写过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但就是这部长篇小说最终确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中的地位,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同时被称为第一部反英雄式小说。

小说并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中学生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三天两夜的生活。

主人公名叫:

霍尔顿.考尔菲德,奇怪的是,与这个中学生最密切的不是他的某个同学,也不是他的某个老师,更不是他的某个亲人,而是一系列被描述为红色与白色的事物:

一顶红色的猎人帽、最可爱的但是已经死去的弟弟艾丽的红色的头发、世界上他认为最优秀的妹妹的红色的头发以及画有红色大象的睡衣、喜欢的女孩的红白相间的运动服、地上白色的小方块、白色的雪和他总是不断拿出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的少许白发等。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这个中学生和谁见了面,除了被红色和白色的东西吸引外,他总是先观察别人的帽子或者是手套:

欧纳斯特母亲的手套、小女孩的手套、酒吧女人的帽子、妓女的帽子、老萨丽的帽子等。

同时,他总是在问一个问题,公园中的野鸭子到底到哪里去了?

这一系列事情的不断出现表明,它们不仅仅是主人公对某一种色彩或者事物的偏爱,而是蕴含在事物当中的具有深刻思想的一系列意象。

辛.刘易斯在《意象的定式》一文中说:

“一首诗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个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

但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

”[1]因此,对上述一系列意象、事物的理解,有助于深层挖掘主人公霍尔顿,并解释其内心所隐藏的伤心、悲哀、至恐慌,并急需受到他人保护的一种“渴望”心理。

一、猎人帽下的恐慌:

期待被保护

服饰描写几乎在每一部小说中都会出现,多数服饰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心理、性格或者是人物的相关信息。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有大量的服饰描写,主要是一顶猎人帽。

这顶猎人帽在小说中共出现了二十一次,这二十一次反复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华梅在其《服饰心理学》中谈到:

人与服饰的关系通常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人可以较为自由的选择服饰,有的时候,却不得不受制于服饰,实际上是受到来自客观环境的制约,甚至于在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穿着本人并不愿意接受的服饰,这种情况势必引发不同的心理活动趋向。

[2]

联系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我们会发现整部小说中,他都在伤心、难过、害怕、恐慌中度过,即使表面上他过着看似闲散却又无度的生活:

被学校第四次开除;来往穿梭与酒吧之间;与酒吧女打交道,但他总是不断地又在说我真的很难过,真的好伤心,我想哭,我难过伤心的快要死掉了,因为我太孤独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唯一一直陪伴在霍尔顿身边的就是那顶猎人帽。

猎人帽是在猎人上山打猎的时候要带的帽子,起到保暖的作用,试想一个中学生带着一顶猎人帽游走在大街上,仅仅是为了起到保暖的作用吗?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霍尔顿完全可以选择一顶更加能保暖的帽子,并且这顶帽子看起来绝对不是很怪的那种,最起码不会是一顶在打猎的时候才会戴的红色的猎人帽。

但是,霍尔顿偏偏就是选择了这样一顶帽子,这样,当他游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必然引起众人的注目。

所以,霍尔顿的这顶猎人帽实际上是起到了两个作用:

第一,这顶帽子就像是一个保护伞一样,能够保护自己,让自己在一个温暖的小巢中,不受外界的伤害和污染,同时,客观上在寒冷的冬天让自己更加的温暖;第二,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混账的学生,被学校四次开除,没有人能认同“我”,但其实“我”不是这样子的一个学生,所以,“我”需要引起别人的注意,需要让别人来关注“我”并关心“我”,其实,“我”真的很孤独。

这个时候主人公霍尔顿受制于服饰,违背自己的意愿,挑选了一顶红色的猎人帽,但实际上这顶猎人帽又反映出了他心里的一种趋向:

期待被保护。

猎人帽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小说是这样描述的:

“那是顶红色猎人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鸭舌。

我发现自己把所有那些混账宝剑都丢了之后,刚下了地铁就在那家体育用品商店橱窗里看见了这顶帽子,只花一块钱买了下来。

我戴的时候,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

我这么戴看去挺美。

随后我拿出我正在看的那本书,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3]就像主人公霍尔顿自己说的那样“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

我这么戴看去挺美”。

霍尔顿自己说自己戴上那顶帽子真的是很粗俗,但是自己却又觉得这样真的挺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呢,后面对猎人帽反复的描述则会说明这一点。

我们将猎人帽的二十一次出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霍尔顿离开学校之前,即从猎人帽的第一次出现到第九次出现;第二阶段是霍尔顿离开学校之后到回家见到他的妹妹菲蕊之前,即从猎人帽第十次出现到第十六次出现;第三阶段是霍尔顿见到自己亲爱的妹妹菲蕊之后,即从猎人帽第十七次出现到第二十一次出现。

在猎人帽出现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猎人帽出现的前九次情况中,除第一次是讲到“我”是如何得到这个猎人帽之外,剩下八次讲到猎人帽时,都会提到三个关键的人物:

阿克莱、斯特拉德莱塔、琴.迦拉格。

阿克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那种圆肩膀、个子极高极高的家伙——差不多有六英尺四——牙齿脏的要命。

他住在我隔壁那么些时候,我从来没见他刷过一次牙。

那副牙齿像是长着苔藓似地,真是脏的可怕。

”[4]霍尔顿一见到这样的阿克莱的时候,他就会不自主的带上他的猎人帽。

而对于斯特拉德莱塔,起先霍尔顿是和他一起谈论这顶猎人帽,当霍尔顿听说斯特拉德莱塔要和一个叫做琴.迦拉格的女孩出去约会的时候,他又带上了他的猎人帽,因为这个女孩是霍尔顿心中最喜欢的女孩。

更糟糕的是,当斯特拉德莱塔约会回来的时候,告诉霍尔顿自己和那个叫做琴.迦拉的女孩发生了关系,霍尔顿对斯特拉德莱塔动了拳头,但是被斯特拉德莱塔揍了更多的拳头,这个时候霍尔顿又一次带上了那顶猎人帽。

我们从前九次猎人帽出现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知到,霍尔顿每一次戴帽子的时候,都是心情糟糕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了让自己无法忍受的事情,但自己却是没有办法解决,也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

也就在这个时候,帽子成了霍尔顿心中的一个抽象的保护伞。

再看猎人帽出现的第二个阶段,从第十次到第十六次,也就是霍尔顿离开学校之后。

第十次戴上帽子,是因为“我”哭了,“我”要离开学校了,“我”就带着“我”的这顶帽子,站在楼道口,提着行李箱,告别这个学校。

而第十二次到第十六次,猎人帽出现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环境描写,天气冷的要死,“我”的心情难受的要死,这个时候霍尔顿总是拿出那顶红色的猎人帽,紧紧的戴在头上,但是他发现这样虽然会好一些,可是仍旧还是好冷,心情仍旧还是那样的糟糕。

猎人帽出现的第二阶段,霍尔顿那种伤心、难过与恐慌的心理得到进一步的表现,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一次又一次的戴上猎人帽,可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他还是那样的恐慌,他更需要的是有一个人对他的保护。

猎人帽出现的第三个阶段,是从第十七次到第二十一次,也就是小说的结尾。

在这个阶段,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猎人帽的主人发生过暂时的变化,霍尔顿在见到他最亲爱的妹妹菲蕊之后,将这个具有保护伞意义的帽子赠送给了菲蕊。

其实,霍尔顿决定要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他是在害怕最亲爱的妹妹也会象自己一样感到伤心、难过,甚至恐慌,所以,他要把这顶象征着保护伞一样的猎人帽送给他的妹妹菲蕊。

就像小说中霍尔顿刚见到妹妹菲蕊时,对她说的那样“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那边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而妹妹菲蕊就是那几千几万个孩子中的一个。

当霍尔顿决定要离开家的时候,他望着妹妹,哭了起来。

“我哭的时候仍坐在床沿上,它伸过一只胳膊来搂住我的脖子,我也伸出一只胳膊搂住她,可我依旧哭了好久,没法止住。

”于是,霍尔顿就把那顶象征着保护伞的红色猎人帽送给了妹妹菲蕊,作为离别后的礼物。

纵观整部小说,每一次帽子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种特定的情境,作者不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也不是仅仅将其作为服饰的陪衬。

显然,这种反复的出现,是将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顶猎人帽上,给读者一个具有精神意义的意象,即猎人帽代表着一个抽象的保护伞,表现出霍尔顿急切的期待保护的心情。

我们说“人之所以称其为人,必须要有区别与自己有某些相同之处或相近之处的异类信念,这是人在服饰发明的最初阶段的强烈愿望,一半出于本能,出于对异类的排斥;一半出于社会意识,出于人的精神需求的升华。

”[5]而猎人帽的出现,无疑是霍尔顿精神上的一种需求,是一种本能上的选择,因为害怕这个社会,又因为渴望别人的保护。

猎人帽本身就具有保暖的作用,而大红色的猎人帽更是在保暖的同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性冲击。

二、红色与白色的交织:

急需被保护

美国心理学家R.L.格列高里在其《视觉心理学》中说:

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6]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对于颜色的描写很多,而且通过主人公霍尔顿的视觉反复多次出现,并且颜色的变化基本上只有两种:

红色与白色。

红色是一种暖色调,而白色是冷色调,两种颜色首先在色差上就形成强烈的冲击力,从而会给人视觉以很大的冲击力。

当这种颜色的冲击力产生的时候,则隐藏并表现出的是心理及情绪上的焦虑与恐慌,而这种焦虑与恐慌反过来又表现在主人公霍尔顿通过视觉对颜色的挑选上。

联系小说中的红色,霍尔顿喜欢戴的猎人帽是红色的,他在描述死去的弟弟艾里的头发时说“大家都认为有红头发的人最容易发脾气。

可艾里从不发脾气,他的头发倒是极红极红。

我来告诉你他有什么样的红头发吧。

我十岁就开始打高尔夫球,我还记得十二岁那年夏天,又一次正在打高尔夫球,我忽然觉得只要猛一转身,就会看见艾里。

我转身一看,果然不错,他正坐在篱笆外面的自行车上呢——围着高尔夫球场有道篱笆——他坐在离我约莫一百五十码的地方,在看我打球。

他就有那样的红头发。

”[7]然后,他又描述了他最亲爱的妹妹菲蕊的红头发“她也是那种红头发,跟艾里的有点像,在夏天剪得很短。

”[8]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霍尔顿喜欢红色,首先一个原因是由于他可爱的弟弟和妹妹,他们都有一头非常漂亮的红色的头发。

霍尔顿在小说中说,自己的弟弟和妹妹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善良的小孩子,他们不知道有多可爱。

而另一方面,我们再联系小说中出现的其他红色的事物:

霍尔顿在住进旅馆的时候,第一个动作是看了看钥匙上面的那个写着号码的红色玩意儿;他在外面无依无靠,孤独难耐的时候,望着地下的积水,说水上的汽油泛出的是红一般的色彩;在回到家中见到自己的小妹妹菲蕊的时候,第一个描述的就是,她穿着一件有红色大象的漂亮的睡衣。

从这一系列的红色事物的出现,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主人公霍尔顿在这个时候是进行了一次视觉的选择,而每一次进入他视觉的都是红色的事物。

在色彩心理学中,色彩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情绪和行为的隐喻,小说中霍尔顿对于红色的偏爱,我们可以称霍尔顿为红色性格的人。

红色性格的人几乎不可能放弃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在他们正面遭遇社会权威(教师、老板、警察、军中长官),而后者不再容许他们全部的、随心所欲地自由的时候,情况更为明显。

同时,红色性格的人希望被尊重,更甚于被爱。

[9]这样,我们很容易想到霍尔顿的情况,老师说他总是不努力学习,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他是努力过的,并且他也总是在看书,只是他看的是自己认为有用的,而学校中的那些都是虚伪的,最终被学校开除。

身边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这个时候,他觉得孤独,觉得恐慌,不知道要怎么才好,于是他离开学校过了三天两夜浑浑噩噩的生活,可是更糟糕的是,他觉得自己再可怜不过了,每一次走在寒冷的街上,都有一种孤独,恐慌与焦虑的感觉,眼泪老是止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尊重他,他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坏孩子,可是他是孤单的,没有人保护他,这个时候霍尔顿所急需的是一把保护伞。

所以,红色象征着霍尔顿对于生命的一种热情,及自己对自己所认为人生与自由的一种执着追求,并希望得到尊重与保护,只是当面对这样一个社会:

物质丰裕,精神极度匮乏,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冷漠的时代,霍尔顿则变得迷茫、孤独与恐慌,这是红色所象征的霍尔顿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

除了红色,小说中出现的另一种颜色就是白色:

天空中飘着的白色的雪;地上白色的小方块格子;霍尔顿头上少许的白头发等。

也就是说,霍尔顿在视觉的挑选上,除了大量的红色外,就是白色,那么我们也可以称其位白色性格的人。

“白色性格的人宁愿付出任何代价,以避免一切正面冲突,他们不希望在人生旅途上,遭遇大风大浪。

感觉到‘善’对他们而言,比成为‘善的化身’更具有意义”。

同时,白色也象征着纯洁无暇。

[10]其实,白色性格贯穿与整个小说中:

一方面,霍尔顿有许多自己的看法与理想,但是他都无法实现,同时他也没有去反抗,他害怕,并且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就连自己本打算离开这个城市的想法,最终也因为自己亲爱的妹妹菲蕊而终结,直到小说的结尾,他被家人送进精神病医院;另一方面,他纯洁无暇,可怜冬天公园中的鸭子,理想就是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只是守在悬崖边就可以了,想到自己被学校开除了,能离开攀西那个混账的学校很高兴,可是却依然想着母亲听到自己被开除的消息该有多伤心。

所以,白色象征着霍尔顿纯洁无暇且渴望一切安平的心理特征。

他讨厌周围的这样一个社会,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去解救一些人,同时他又爱他身边的人,即使让霍尔顿自己很痛苦。

然而,这两种差距如此之大的颜色,却是在霍尔顿身上产生了交织。

霍尔顿在小说中说,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孩就是琴.迦拉格,而她最让“我”神魂颠倒的一件衣服就是她那件红白两色的运动衫。

红色和白色的交织,在视觉上就是一种很大的冲击,霍尔顿却喜欢这两种颜色,这反映出,霍尔顿内心的重重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无法排遣与调节的恐慌与焦虑。

这个时候,霍尔顿本身其实是在寻求一种保护,一种能够在心灵与思想上给予肯定和关爱的保护,但是无法达到,所以他恐慌、焦虑,最终被送入精神病医院。

其实,霍尔顿本身是一个白色性格与红色性格相结合的矛盾体:

他既有自己的所认为并想努力追求的理想与自由,他对生命有着很大的热情,但终因为社会的冷漠等原因,而被认为是一个白痴,从而又表现出伤心、懦弱、恐慌的心理,并且渴望得到保护,即红色的性格;而另一方面,他又纯洁无暇,希望安平,讨厌冲突,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人们来保护,即白色的性格。

从颜色的角度来考虑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心理,其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人的视觉性知觉对人的情绪及心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当霍尔顿通过其视觉将注意力停留在红色与白色上的时候,那么也隐含并预示着他内心隐藏的一种急需得到保护的心理。

只是,当红色与白色这两种颜色相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将冲突与矛盾聚焦在一起,将霍尔顿内心的焦虑感和恐慌感激发了出来,从而表现出小说中霍尔顿自己所描述的孤独、难过与伤心,还会不停的哭泣。

三、公园鸭子的化身:

等待被保护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发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问世,便在美国青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些美国青年在当时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正是“垮掉的一代”的典型代表。

而在那个时候的美国社会正像马克思说的那样“物质世界的增值和人类的精神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1]在这样的物质丰裕,精神溃乏的土壤上,人们没有信仰,没有理想,于是生出了五十年代被称为“垮掉分子”的孤独和异化的新一代青年。

[12]

霍尔顿就是这样一个青年,他苦闷、伤心、恐慌,生活中不断地寻求自我,但是又好像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讨厌这个虚伪的社会,但是却无力反抗,于是不停地堕落,不断地消沉。

他不断的问自己,也问身边的人一个看似很白痴,却饱含了深刻意义的问题:

中央公园湖中的鸭子到底到哪里去了,寒冷的冬天,它们会被冻死吗。

其实,结合霍尔顿自己,以及他当时生活的美国社会,公园和鸭子就是美国社会和霍尔顿的关系的一个象征与写照。

而且,从小说的结尾部分来看,霍尔顿在鸭子的思考当中,起先是决定选择自由的飞走,能够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哪怕就是当一个小小的加油员,这样也是足够幸福的。

然后,准备在树林旁建造一个小屋,屋里一天到晚都有充足的阳光……但是霍尔顿最终没有能够自由的飞走,他被父母送到了精神病医院,或许就向湖中鸭子的另一个结果那样,被大卡车送到了动物园了。

野鸭子和霍尔顿的命运是相同的,他们都再等待被保护,但是他们都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并且所等待的那种保护。

其实,鸭子本身就成为了霍尔顿的化身。

当霍尔顿不停地问自己和别人鸭子在冬天会冻死吗,它们到哪里去了,实际上他是在思考自己到底走到哪里去了,自己就好像那湖里的鸭子一样,真的很冷、很难受与恐慌,但是没有人去保护他,他自己已经迷失方向了。

而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个漆黑的公园、那个结着冰的湖则是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

霍尔顿第一次想到鸭子的时候,是在他被学校开除,即将离开学校去拜访自己比较喜欢的历史老师——老斯宾塞的时候。

那个时候,霍尔顿的心情比较糟糕,但是还没有到很糟糕的地步,因为他还没有开始他那三天两夜的生活,他依然在高呼:

这个虚伪的学校,“我”终于要和你告别了。

他是这样想着鸭子的“我在琢磨,到我回家的时候,湖里的水大概已经结冰了。

要是结冰了,那些野鸭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一个劲儿琢磨,湖水冻严以后,那些野鸭到底上哪儿去了,我在琢磨是不是会有人开辆大卡车来,捉住他们送到动物园里去。

或者竟是它们自己飞走了?

”[13]这个时候,霍尔顿其实已经在思考自己离开学校后的境况了,他琢磨的鸭子实际上就是自己,而那个冰冷的湖水就是美国当时的社会,他深陷于这样的一个社会,自己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是会像湖中的鸭子那样有人开辆大卡车来,捉自己回学校,还是自己真的能自由的在外面漂泊。

“结冰的湖”象征“美国社会”,“野鸭子”代表“霍尔顿”,“大卡车”代表“霍尔顿的父母或是其他不能理解他的人”,“动物园”代表“学校”。

其实,霍尔顿就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的命运是什么,但是他仿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自己理想中的精神自由,可是现实似乎没有办法达到,苦闷、恐慌,于是他想到了湖中的鸭子,那个鸭子现在还好吗,寒冷的冬天,有人保护它们吗,如果没有,那些野鸭子会不会被冻死,如果那样的话,还是早些自由的飞走吧!

第二次在想到鸭子的时候,霍尔顿已经离开了学校,并且是刚刚离开学校,他在乘出租车的时候问司机“你知道中央公园南头浅水湖附近的那些鸭子吗?

那个小湖?

我问你,在湖水冻严实以后,你可知道这些鸭子都上哪儿去了?

你知道不知道,我问你?

”[14]看看霍尔顿想起鸭子前时的情况:

一方面,他离开学校下了火车后,头一件事就是进电话亭打电话,但是,结果却是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才好,不能给家里人打,那样会提前暴漏自己已经到家,而朋友呢,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打电话的,这个时候,更加强了霍尔顿的孤独感,让他更像那湖里的野鸭子了;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电话可打,于是随便叫了辆出租车,当乘上出租车,司机问他要去哪里,他说了家里的地址,但是直到汽车在公园里走了一半,他才想起来,他不能回家,自己就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样,必须要住宾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呀,霍尔顿忽然又想起了公园中结了冰的湖里的那些野鸭子,它们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于是就问起了司机。

但是司机却觉得这简直是一个混账加白痴的问题。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时候的霍尔顿比第一次想到野鸭子的霍尔顿更加的伤心、难过、苦闷与恐慌了,他想到那公园中结了冰的湖里的野鸭子,就像想到自己的未来一样,那么的迷茫,那么的恐慌。

是的,那些鸭子需要帮助、需要保护,它们正在等待着帮助与保护,可是,所有的人都觉得那是一个白痴的事情。

而还原到霍尔顿本身来说,霍尔顿内心也在等待帮助与保护,而这种帮助与保护是一种他自己理想中的帮助与保护,可是,他的想法往往是被学校、父母当做白痴的一种想法。

在看看霍尔顿第三次想到鸭子时候的情况,同样是坐在出租车上,同样是在问司机这个问题,但不同的是,这个时候霍尔顿是刚从酒吧里出来,不同的是他更侧重于问野鸭子们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问司机霍尔兹:

你知道在湖里游着的那些鸭子吗?

在春天和别的时候?

可是到了冬天,你知道它们都到哪儿去了?

那些鸭子,你碰巧知道吗?

我是说,到底是有人开来卡车把它们运走了呢,还是他们自己飞走了——飞到南方或者什么地方去了?

而那司机的回答依然是觉得这简直是一个白痴一样的问题“他妈的我怎么知道像这样的傻事”。

这里,我们很清楚的可以知道,霍尔顿的心情一步一步的陷入低落与恐慌之中,他在不停的焦虑,不停的思考,到底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他没有办法解答自己,于是不管碰到了谁,甚至是司机,他也不错过那样可以得到一个结果的机会。

但是他还是无法得到结果,于是他似乎在提醒周围的人,冬天到了,鸭子会冻死的,他们如果没有飞走的话,应该有人去救它们的,他们正在等待被保护。

同时,我们在看霍尔顿第二次与第三次想到鸭子时,两次司机对他提问时的回答:

当第一个司机被问到“中央公园湖中的鸭子到哪里去了”时,司机却觉得这简直是一个混账加白痴的问题;当第二个司机被问到“中央公园湖中的鸭子到哪里去了”时,司机霍尔兹也依然觉得这简直是一个白痴一样的问题,并不耐烦的回答霍尔顿“他妈的我怎么知道像这样的傻事”。

一方面,两个司机在态度上都是非常的不耐烦,甚至于有点愤怒,可以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因物质的丰裕,精神的匮乏,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所导致的社会中大部分人群的失落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另一方面,对于霍尔顿所提出的问题,两个司机都认为是一个白痴、傻子一样的问题,进一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同时也反映出霍尔顿的精神状态,即孤独、伤心、难过并恐惧。

而霍尔顿对两个司机的两次提问,从侧面又反映出他善良但又孤独无助,需要并渴望得到保护的一种精神品质。

善良,在于霍尔顿想要拯救冬天中央公园湖中的鸭子,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善良,对自己的一种同情;孤独无助与渴望得到保护,在于霍尔顿把鸭子作为自己的一个化身,一样到鸭子的处境及可能的结果,就会感到难受与恐慌。

可是,不管霍尔顿多么努力的去寻求帮助与保护,他终究无法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而在无法得到答案的情况下,霍尔顿更加的焦虑与恐慌,于是他去找妓女,去酒吧喝酒,喝的醉醺醺的,满身的臭酒味,他再也抑制不住的哭了出来“我最后从散热器上下来,向外面衣帽间走去,我那时都哭出来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哭,可我的确哭出来了。

我揣摩那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