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790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RevisedbyJackonDecember14,2020

 

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黄帝B.启

C.汤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B.商

C.西周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A.兄弟相宗制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A.《大府之宪》B.《宪令》

C.《法经》D.竹刑

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A.以古非今罪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A.《开皇律》B.《贞观律》

C.《武德律》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A.屯田制B.限田制

C.均田法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A.《户令·应分条》B.《户绝法》

C.《丧葬令》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

的是()

A.《大札撒》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A.洪武元年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A.《吏律》B.《刑律》

C.《礼律》D.《名例律》

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A.科场案B.哭庙案

C.明史案D.字贯案

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

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

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

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A.罚金B.遣刑

C.拘役D.无期徒刑

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A.地方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中央咨询机构

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

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D.《训政时期约法》

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三级三审终审制B.三级二审终审制

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

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

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

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

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

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D.连坐法

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

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

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

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

C.《小杜律》D.《张杜律》

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

C.《北魏律》D.《北齐律》

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

C.《北齐律》D.《大律》

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

C.《大律》D.《北魏律》

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

C.《武德律》D.《大业律》

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

C.《法例》D.《具律》

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

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

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D.《元典章》

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A.“谋叛”罪名B.“奸党”罪名

C.“盗贼窝主”罪名D.“谋反”罪名

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A.《武德令》B.《开皇令》

C.《大明令》D.《大清令》

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内乱

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

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

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

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年年

年年

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

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

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

D.雷奋D.马君武

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

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

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年年年年

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

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

分共10分)

1.西周礼的最高原则是()

A.亲亲B.尊尊C.长长

D.男女有别E.礼不下庶人

2.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B.令C.式

D.廷行事E.课

3.北宋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有()

A.经官给据B.先问亲邻C.输钱印契

D.过割赋税E.原主离业

4.《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律例》不同之处有()

A.取消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

B.改变了律例合编体例

C.删改了若干“因时事推移”已不适施用的条款

D.确认了近代刑罚制度

E.规定了诉讼时效及执行时效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

A.禁烟法令B.禁止买卖人口令C.剪辫法令

D.改革称呼旧制法令E.禁赌法令

6.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A.刑与战争分不开B.兵刑同制

C.刑与战争无关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E.兵起于刑

7.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赵盾制定《常法》B.范宣子制定刑书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D.邓析作“竹刑”

E.赵鞅、荀寅“铸刑鼎

8.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9.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A.各王B.侯

C.丞相D.检点

E.推官

1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

收回土地()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C.丞相D.检点

E.推官

1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

收回土地()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C.丞相D.检点

E.推官

1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

收回土地()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亲亲得相首匿

2.折杖法

3.“秋审”制

4.“礼法之争”

5.六礼

6.封守(秦律)

7.大宗正府

8.“天坛宪草”

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

2.简述“八议”入律。

3.简述外国对华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

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试论唐律的历史地位。

2.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的发展。

3.试述唐朝《贞观律》的主要变化。

4.试述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2C3C4C5B

6B7D8C9B10B

11A12D13A14B15C

16C17B18B19B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

(1)汉津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

(2)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

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2.

(1)为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所创。

(2)是把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

(3)是宋代统治者慎刑思想在刑罚制度上的体现。

3.

(1)清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2)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各省上报斩、绞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

规定由各省先对斩、绞监候案件提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祀”

等处理意见然后上报刑部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再报皇帝批准。

4.

(1)指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两种不

同立法思想的交锋。

(2)虽以“法理派”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争论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

了一定积极作用。

5.

(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

(1)封指查封财产。

(2)守指看守家属。

(3)封守要详细记录财产的情况并轮流看守家属。

7.

(1)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

(2)元世祖二年设置。

(3)审理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

8.

(1)1913年10月31日仅答“北洋政府时期”亦可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2)因委员会的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这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3)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故“天坛宪草”并未颁布。

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越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要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告发

者可获被告财产的一半

2.

(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

勤”、“议宾”

3.

(1)华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国民之间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均依被告主

义原则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

(2)同一享有领事裁判权之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由所属国领事法庭

审理,中国官员一律不得过问

(3)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一般均适用被告主义原

则,由被告一方所属国的领事法庭审理

(4)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与不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的国民间的诉讼案件,如

前者是被告,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如后者是被告,由中国法院管辖

4.

(1)包括成文法和例两大部分

(2)成文法通常概括为六法,其汇编称为《六法全书》,包括宪法、民法、民事诉

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及相关法规

(3)例包括判例和解释例,是成文法的重要补充五、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

(1)唐律集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对于保障和促进唐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

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对后世封建法典有极大影响,宋朝唯一的律《宋刑统》几乎是唐律的翻版

元朝在司法实践中,也“每引唐律为据”明清律虽然与唐律不同,但内容

及原则基本因袭唐律

(3)对东亚邻国的法律也有深远影响,如日本76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其十

一篇的名目与次序一如唐律,内容也多相似,而且明治六年以前,唐律的精

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始终鲜明地反映在日本法律中,此外,朝鲜、越南、琉球

和西域的古代法典无不或多或少受唐律影响

(4)唐律中的规定与唐朝法制的实际状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不能

混同2.

(1)完善人民法院体制。

各行政大区一般都建立了大区、省(行署)、县三级审

判体制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推事改称审判员各级人民法院

一般设有院长及审判委员会。

(2)确定各级公安机构职责。

规定对于汉奸、特务、内乱、反革命案件必须

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并根据情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或不起诉。

对于

普通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有权采取紧急必要措施然后将案犯、材料移

交人民法院处理。

(3)设立土地改革人民法庭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的案件。

(4)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

3.

(1)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

贞观初确定用加役流作为宽恕死刑的刑罚。

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现实的办法。

(2)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唐太宗认为反逆有两类一是“兴

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两者情节轻重不同处理应有区别。

确定“反

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

(3)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以及类推、断罪失出入、死刑三复

奏、五复奏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4.

(1)实行“不干涉原则”又称“不干涉审理主义”或“当事人进行主义”也可

称为“绝对的处分原则”。

(2)特定案件的法院调解制度。

①调解事件。

一是强制调解事件二是任意调解

案件。

②调解日期。

调解应于起诉前进行。

③调解组织。

由调解法官和调解

人组成。

④调解方式。

不用开庭形式,得不公开。

⑤调解结果。

不能成立调解,转入诉讼程序;调解成立。

(3)规定琐细,文字晦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