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673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docx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研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柬埔寨生态农业大农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生态农业大农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

   生态农业大农场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度假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效,项目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树木、蔬菜、其他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和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3240公顷。

共分为五个区:

一是生态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区、二是稀树草原生态特种养殖区和立体生态水产养殖区、三是花卉苗圃种植基地区、四是有机稻田种植区、五是度假观光区。

1、热作种植园600公顷,计划用三年时间,砍伐次生林乔木灌木,替换种植椰子、椰枣、越南油茶、茶叶、果树、药草植物等等经济作物营造人工经济混交林、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

近期出售药材、豆类、野菜野果。

远期出产椰子油、椰枣和茶油、茶叶、药材和其他林下产品。

2、牧、渔养殖场1500公顷,场四周利用人工河形成边界,河岸上种树形成生态围栏;草地种植大面积粗放培育本地各类牧草,小面积精细化种植几种优质牧草,稀疏种植木麻黄、台湾相思树本地速生树种。

牧区利用部分场地建设5000平方米畜禽养殖栏舍,进行立体养猪(或野猪)、肉牛、山羊、兔、肉狗等牲畜;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鹅和野鸡或其它禽类。

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根据地形设1个狩猎场; 

水面养殖区计划10公顷(视项目地区水域面积而定),主要养殖本地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5个垂钓区;在水塘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近期出售活牲畜、活禽和活鱼等,后期可以建屠宰场、冻库和腊肉加工厂等等,出产农副产品。

3、苗圃基地100公顷。

主要经济作物种苗基地、园林苗木基地、花卉盆景基地、鲜花园、有机蔬菜园、热带百果园。

尽量做园林美化。

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经济作物大棚10000平方米。

4、有机农场1000公顷。

主要种植种植水稻、湘莲等。

5、度假观光区40公顷,以湖为中心建设度假酒店区、游客休闲体验中心、农家乐餐饮、游艇码头、渔人码头、狩猎场等;乡野别墅、私人会所及配套;热带季风雨林植物园。

(三)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

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240公顷,集经济林木、牧(副)渔养殖及渔猎、苗圃花卉、有机食品、旅游观光为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

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草原上,建设畜禽类栏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与稀树草原植物互为滋养作用,此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生态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种植业可为畜禽养殖提供食物;畜禽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2、生态性。

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有机化;生活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在旅游观光中,把自然生态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4.地理优势。

农场地块河湖纵横,植被茂密,土壤肥沃,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热带次生林植被覆盖。

(四)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15年,即2018年月至2032年月。

(五)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苗木及流动资金300万元。

(六)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缴纳税收万元。

(七)项目综合评价

1、项目区域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2、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项目建成后,保证了?

县近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带动磅清扬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扩大,带动磅清扬省农业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3、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东南亚优选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不断更新,做到低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当地特色畜牧良种,供应磅清扬省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生态农业还可作为度假观光项目承载地,生态农业大农场的建设,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

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6.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7.建议:

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各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殖、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

不仅说明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

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

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

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

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员工增收。

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

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柬埔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柬埔寨人民对生活和饮食的需求档次会越来越高,同时新富阶层更加注重健康生活。

将来这里将成为磅清扬省度假观光、度假、休闲的出行地之一。

未来建成生态农场后,景观多样,风格独特宜人,有热带种植园、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原生态稻田等等。

以椰子椰枣经济林林果、蔬菜种植、特色展示、垂钓休闲度假观光为主题,建成自然、恬静、优美的生态农业大农场区。

项目选址 

(一)交通条件优越。

农场地块选址紧靠磅清扬省144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二)自然条件优越。

农场周边林相良好,为保持农场生态环境,开发时保留部分次生林和天然草地,区远离村落和城镇,无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是建设生态农场的理想地带。

(三)地形地貌良好。

项目区不受旱、涝影响,大面积没有污染的水域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有利于水产养殖,又为农业观光打下了资源基础。

农场内坡度很小的荒山和林地,有利于建设畜禽养殖场,有大面积宽阔的平地,有利于建设观光设施。

良好的地形地貌,有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三、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我们投资组建的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为一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生态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所经营的现代生态农业大农场计划座落于磅清扬省,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大农场,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农场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热带经济林种植,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3250公顷。

项目建设单位为,为等企业共同注资组建,成立于年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万美金。

公司致力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品牌,积极改进和规范饲养、栽培管理技术,探索有机食品基地生产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公司的发展方向是:

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集食用油、水果生产、畜禽生产、渔业生产、度假观光农业、生态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实现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期,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生产部、营业部、办公室、财务部等,各部门均制定明确的职责和管理办法,确保各司其职,运转有序。

公司将坚持“保护生态,有机生产”的理念,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探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生产计划,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采收成熟度和分级包装标准,提升基地内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柬埔寨埔寨位于东经102~108和北纬10~15之间,陆地国土面积18.1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460公里,陆地边界长2438公里。

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接,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侧面向暹罗湾。

柬埔寨为蝶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森林覆盖率约59%,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一洞里萨湖及其支流,地上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域率2.5%。

地理特性而言,洞里萨湖和湄公河及其冲积平原占国土面积的75%,西南部和东北部是山地,人口密度小。

湄公河在境内长约500公里,流贯东部。

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的最大湖泊,低水位时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雨季湖面达1万平方公里。

沿海多岛屿,主要有戈公岛、隆岛等。

磅清扬省位于柬埔寨中部,洞里萨湖出口处附近。

人口1.6万。

金边至泰国的公路通过,枯水期洞里萨河上溯的终点站。

有航空站和农畜产品贸易中心,有较大的家畜市场。

附近的优质粘土,可发展砖瓦和陶瓷工业。

磅清扬市区分上、下市,2市相距约二公里,上市土地面积大,是政府办公的行政区,下市除了一条绵长的公路,水涨时四面都浸水,所以下市的屋子除了高脚屋便是水屋。

下市水路发达,也是商业区。

2、自然环境:

柬埔寨热带种质资源丰富,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地震、飓风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明显分为旱季和雨季,4月中旬-10月为雨季。

年平均雨量1250~1800mm,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南部省份最高年降雨量可达5400mm,特点是雨量集中、时间短,金边以东约1000毫米。

年平均混度60%~80%、年平均温度23-32C、平均日照时间长达10小时左右,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月到次年的5月为旱季,基本无雨。

3~5月为高温季节最高气温达40C。

以上、11月-翌年1月为凉爽季。

3、重要矿产及资源:

矿产资源:

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还有少量铁、煤。

林业、渔业、果木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山区。

木材储量约11亿多立方米。

森林资源:

柬埔寨的森林面积约九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森林分为水林和干林两种。

水林指被水浸的森林,干林指高的森林。

柬埔寨的木材种类达200多种,并有多种竹类。

盛产贵重的热带林木,如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白卯、关丹木等。

森林里还出产许多药用植物和林副产品,如豆蔻、胖大海、马钱子、沉香、藤黄、桂皮、檀香和树脂、藤、漆、樟脑、桐油等。

农业资源:

柬埔寨的耕地,就土质来讲,地区差异较大。

以洞里萨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带,包括湄公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地区,主要是酸性土壤,士质比较肥沃,适宜于种植水稻及各种杂粮作物和蔬菜。

西北部的马德望、菩萨省等一些地区为碱性土壤,适合于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东部和东南部的一些地区则为有名的红壤区,适宜于种植橡胶。

湄公河沿岸的水稻主产区(特别是沿河地带)由于经常受洪水冲刷,表土流失严重,因而士质并不十分肥沃,并且由于得不到有机肥和化肥的补充,土地肥力仍在不断减小,因而粮食单产量比较低。

主要农作物

(1)稻谷是柬埔寨最主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部已耕地的80%以上,稻谷占全年农产品产量的90%,稻米年产量约40万吨。

稻谷分为水稻、浮稻、早稻三类。

水稻分布在平原地区。

浮稻又称深水稻,在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泛滥地区种植,是柬埔寨农民与自然界搏斗中创造出来的特殊品种。

浮稻有红、白两种每年五月间在雨季来临前下种,随着降雨的增加,受淹士地水位不断上升,稻杆也逐渐向上生长,可长到六至七米。

次年一月至三月洪水退出时,稻谷成熟收割。

浮稻虽产量不高,但稻米质量很好。

过去十年间,柬埔寨大米产量已逐渐提高。

已经从一个稻米净进口国成为一个稻米净出口国2012年以前稻米出口量有望增至75万吨。

(2)、玉米主要分布在东部高原和金边附近,多种植于干拉省和磅针省。

是柬埔寨第二大粮食作物。

历年来占出口物资的第三位。

玉米分红、白两种品种。

红玉米种植面积大供出口作饲料用因品质好在国际饲料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玉米则供当地人食用。

(3)、橡胶占柬埔寨出口物资的第一位,橡胶种植大都在红土区域。

主要分布在磅针省、磅通省、桔井省和拉达那基里省等地,其中磅针省占90%。

橡胶的的种植开发潜力大且生产方法先进,如提早制胶时间、在胶树上提高制胶高度、合理南度、使用生长激素提高胶树质量等等。

现今法国资本在橡胶生产中仍占重要地位,橡胶产品大部分以原料的方式向国外输出。

(4)、胡椒主要分布在贡不省,茶胶省沿海湿润多雨的地区。

(5)、棉花主要分布在磅针省及马德望省,一九六一年起又在马德望省的安德合地区另开了棉花种植区,该区为黑色土壤。

棉花品质优良,织维长度在28毫米以上,可以纺织高级纺织品。

柬埔寨还产木棉可作填充材料用于枕垫、沙发等。

过去多为输出。

(6)、棕糖为柬埔寨的特产柬埔寨华人称它为“树糖”。

从棕树上割取花序中所含的糖汁熬制成膏状或块状的红糖,也可加工制成白糖。

棕糖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部平原的棕榈科植物。

棕糖树全身是宝,树干作屋梁,树叶可盖屋顶,树皮制绳索,花序中的液体过去多用于酿酒,后来使用科学的栽培方法使花序出现的时间一致,成为很好的制糖原料。

其他的农作物还有咖啡、椰子、豆装、花生、大豆、芝麻、蓖麻、黄麻、烟草等。

又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如香蕉、柑桔、芒果、波罗、木瓜、榴莲、红毛丹、山竹等水果。

淡水渔业资源: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

柬埔寨渔民根据湖面随着雨季与早季大幅度涨落的规律,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捕角方法。

其中一种称为“沙姆拉”即在早季时,渔民们在湖底营造起一丛丛的假树林,并围以竹栏栅,雨季时,湄公河泛滥,大批鱼群流入洞里萨河,湖水淹没了人造丛林,鱼群便在假丛林中生卵、繁殖、栖息。

一到旱季时,湖底大部干涸,又肥又大的鱼群被困在人造丛林中而被竹棚围住,这时渔民只要背着竹篓,走入湖中,便随手可拾。

洞里萨湖的单位面积和鱼产量较之世界其它天然渔场都高。

该湖盛产黑鲤鱼、黑班鱼、坐鲈鱼、万占鱼、鳗鱼、红目鱼、蛙鱼等。

该湖鱼产量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

自1992年起捕鱼业变得萧条。

2002年捕到的内陆淡水鱼为11万300吨。

此外,还加工了5万吨淡水鱼。

内陆捕鱼量的减少,究其原因为高度捕捞、洪水淹没的森林之后转作种稻、不成熟的管理和持续的环境恶化等。

畜牧业资源:

柬埔寨气候条件好,具有发展畜禽养殖的良好天然条件,这也是其农业尚待开发的领域。

柬埔寨的畜牧业以牛、猪为主,家禽次之,羊马再次之。

如果在该领域实施农、工、商产业化合作,规模开发,柬埔寨畜禽养殖业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促进和带动柬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磅清扬省经济发展情况

渔业:

磅清扬的淡水鱼非常出名,当地渔民制作出来的“金龙咸鱼”还远销香港等地,外人称为“梅花咸鱼”,味香肉腐碎,蒸后散发出来的鱼香味不但诱人,还使人胃口大开。

当地人称为“大象鱼”或“狗母鱼”的笱壳鱼每天都运到金边。

 

工艺品:

磅清扬省土锅之所以着名,因为那里自古以来对造锅的陶瓦工艺有独到之处。

用土制作烧成的陶瓦成品不仅限于各种大锅小锅,还有长炉、圆炉、盛水的小缸、花盆、饼模、细小的儿童玩具等,还远销越南等。

近年来,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还制作很多小巧而精美的工艺品,我们在6A路等地见到的小工艺品,都来自磅清扬。

据当地陶瓦师傅介绍,磅清扬土锅闻名之处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粘土含有晶亮的细砂,使制作出来的成品质较坚硬而且美观。

第四章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倡导绿色餐饮,打造品质生活”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首选,同时,美化生活、休闲娱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本地区绿色食品的生产,美化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公害有机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

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立体生态方式开展特种种养殖生产,全部生产过程实行有机化,不使用任何促进动植物生长和病虫防治的化学制品,另外,在种养殖的品种选择上,也力求“土”、“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品质,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

在立体生态种养殖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结合基地的特点,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开展观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利用农场自然生长的蔬菜果品及土家禽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游客提供餐饮,还提供自助、自主餐饮活动,游客可以自己在采摘蔬菜果品,可以自己猎捕土特家禽等,自行烹饪。

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加上灵活的营销方式,将为本项目拓展广阔的市场。

一、生态农业大农场建设的地域模式

地域模式代表的是不同阶段生态农业大农场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开发者的区位与市场策略。

通过对中国大陆现阶段不同地区生态农业大农场开发项目的对比,其主要的类型可归纳如下(见表4.1):

表4.1生态农业大农场建设开发的地域模式

模式

区位及目标市场

特点

管理形式

例注

依托自然型

1)距大中城市20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2)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1)基础条件较好,地貌类型齐全

2)以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

3)范围广阔6平方公里左右

1)基本保留原有农村各级组织

2)分散管理

3)接近原生自然

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区

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

依托城市型

1)距大中城市10公里以内

2)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1)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

2)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依托

3)范围较小2平方公里左右

1)独立封闭行政组织

2)集中管理

3)更接近人工主题公园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珠海“现代农业公园”

二、生态农业大农场的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大农场是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副业养殖生产为主,兼有度假观光、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

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见表4.2):

1.观赏区:

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

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

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

4.产品区:

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度假观光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表4.2生态农业大农场功能四分区方案

场所分区

占规划面积

构成系统

功能导向

例注

观赏区

50-60%

1)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区2)珍稀动物饲养场

3)花卉茁圃

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珠海蝴蝶公园、随州银杏公园

示范区

15-25%

1)农业科技示范

2)生态农业示范

3)科普示范范(配研修所)

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东莞年丰山庄,桑基鱼塘

休闲体验

10-15%

1)乡村民居

2)乡村活动场所

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空间,参与体验并实现精神交流

井冈山的农民客栈与公社食堂

产品区

5-10%

1)可采摘的直销果园

2)乡村工艺作坊

3)乡树集市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并以亲切的交易方式回报乡村经济

东莞年丰“动手果园”

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1、中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

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

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

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

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

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