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625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加涅

评价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

——泰勒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

信息化教学设计

学习提要

1.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三种设计模式。

2.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法(重点)。

3.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过程(难点)。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涵: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因此,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转变“教与学的模式”。

虽然教育信息化推进近二十年,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在硬件和资源上也有较大的发展,但要实现上述“目标”,还必须跨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高”的这一障碍,充分发挥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优势,不断地优化教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其发展经历了自在孕育期、诞生兴起期、正式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因媒体技术、学习理论、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其不同特点。

现阶段,传统教育媒体被信息化媒体取代,传递接受式教学理论为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所更新。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环境、可操作性、整体程度、优化质量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来的困难。

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提出,不仅仅是教学设计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必然结果。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世纪之初,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新世纪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并给出一个较为形象的概念。

具体的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实施目标所需要的教学策略、评价策略,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学生的需求”,它是策略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出发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效果的优化,达成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归宿。

教学过程优化的目标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因为信息化环境下,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化资源,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可以充分解析和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充分感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自主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它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优化的特征主要有: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教学过程组织合理。

3.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在量与质上都达到要求。

4.师生负荷不重。

5.学生在知、能、情、意、志等方面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强调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与传统教学设计对比,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师角色、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如表3-1所示。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决心、不断反思求得教学效果最大化的行动。

总的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创生问题,在学习共同体的帮助下,协作交流,探究研究,拓展延伸,突出多学科交叉,以过程评价、自主评价、集体评价和结构化评价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模式,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显著特点。

表3-1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对比

对比要素

传统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

教学策略

教师导向、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活动

以教为中心

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中心

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

启发—探究

教学资源

以教师、书本为主

学习共同体、多元化资源

信息量

课堂信息量小

课堂信息量大

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生活情景下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教师角色

知识的传播者

知识的促导者

学生角色

知识的被动接受和发现者

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创新者

评价方式

基于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考核

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绩效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

当前,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和教学条件已经得以较大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和教学内容融汇一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为广大师生所熟悉。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与学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得以较大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如何创新“教与学的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

1.以“学”为中心

即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辅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以“技术”和“资源”为支撑

“技术”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强调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技术,如:

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学习模式等。

“资源”即强调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和老师,课前教师需要为“教”和“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提升教学效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3.以“问题”来驱动

即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教学情景,创生问题,传授学生一定的研习策略,在探究问题产生、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达成学生的发展。

4.以“有意义学习”为目标

即正确运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需求,将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让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具体化学习目标。

在与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协作过程中,达成材料的意义建构。

5.以“评价”为手段

即强调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教与学的活动、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用评价来优化教和学的过程,达成过程的整体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性学习、学习活动过程中个体的沉浸和沉湎,以及对学生行为、态度,乃至个性品质的影响,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总结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有意义学习”。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角度来分析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充分考虑学科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特别是三个维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关系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整体布局,并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3.问题或主题的设计

问题或主题的创生,是教师打开一堂课大门的钥匙。

需要基于课程或教学单元的的目标来分析和设计。

将问题或主题形成一定的结构。

围绕问题或主题来展开教学活动。

4.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要以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尊重学习者探究和获得体验的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尽可能创设各种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激发学习者强烈的求知欲、发现欲);应用情境(让学习者能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外化),以构造出一个利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要区别课堂导入情景设计和知识点导入情景设计,构造整体设计。

6.技术与资源的设计

在教和学的活动中,教师需要的技术与资源,学生需要的技术与资源,两者需要区别对待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技术与资源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充分性和学科性。

7.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情区别,不同学段的学生需求,设计其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活动规划、活动成果、活动评价等。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

所谓“模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亦译为“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的式样。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结构形式,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就目前来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注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如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国外的WebQuest教学模式等。

第二阶段,关注运用技术来设计课程,如Intel未来教育模式。

第二阶段,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TPACK整合技术模式。

下面从基本思想、操作步骤和主要优缺点,来分析三个经典模式:

1.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1)基本思想:

该模式主要基于单元教学或课堂教学来开发,属于一种从实践中来归纳的抽象结构。

先分析教学目标,然后具体化任务,为任务搭配教与学的资源,再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活动结果即作品来评价并不断完善各个环节。

该模式先建立每一课的设计,然后再系统形成单元的整体实施设计。

(2)操作步骤:

如图3-1所示。

图3-1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其中,单元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来描述;教学过程设计解决的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解决的是“如何驱动”的问题;信息资源的查找与设计解决的是“在什么情景下学习”的问题;学生作品与范例设计解决的是“学生按什么规范学习”的问题;评价量规设计解决的是如何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问题。

祝智庭教授在《现代教育技术:

走进信息化教育》指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方案,而是一个包含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主要有:

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作品规范与范例、学习参考资源、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和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3)主要优缺点:

该模式的优点是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考虑细致,受教育信息化环境制约少;缺点是容易出现“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现象。

2.Intel未来教育模式

(1)基本思想:

Intel未来教育模式,是Intel公司专为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一个培训模式,是基于课程的一种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旨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合作交流,在有效的策略和工具帮助下,增强学生学习。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

(2)操作步骤:

所采用的教学步骤,如图3-2所示。

图3-2Intel未来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培训教学的策略是采用项目驱动,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达成协作学习。

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

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

项目的创建目的是提出不同的研究课题,寻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各个课题,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单元计划,实施组内分工协作,寻找资源,完成电子化产品的制作。

它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的学习成果。

最后,通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来达成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3)主要优缺点: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于课程的整体设计,采用项目式驱动。

缺点是单元教学计划复杂,需要有较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以及丰富的技术与资源支撑,因而受到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程度制约。

3.TPACK整合技术模式

(1)基本思想:

该模式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来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前二个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发展过程中,教师知识未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提出PCK(PedagogicalContentKnowlege)教师知识结构模型,即整合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

本世纪初,来自美国的学者Koehler和Mishra将信息技术纳入到该模型之中,提出了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

TPACK模式是WebQuest教学模式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2)操作步骤:

TPACK模式一般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两大环节。

如图3-3、图3-4所示。

在TPACK模式下,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方案,从教师行为方式来看,需要经过三个时间段才能完成:

一是指定预习内容(课内),确定研讨主题(课外);二是下达主题研习任务(课内),审核学生课外研究情况并进行指导(课外);三是组织课堂研讨(课内),反思课堂教学,公示学生主题研讨成绩(课外)。

从学生的行为方式来看,也要经过三个时间段:

学习主题研究方法(课外),发现教师指导学习内容中的共性问题(课外);学习共同体研析主题,分配任务(课堂),分组探究主题,取得个人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课外);课堂研讨发言,完善知识,领悟要点,倾听教师点拨,培养能力,拟定能力培养拓展计划(课内)。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组织实施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培养计划(课外)。

图3-3TPACK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

(3)主要优缺点:

TPACK模式的优点较多,主要是能充分运用技术与资源,针对课堂主题展开自主研讨式或研究型学习。

缺点是教育环境受信息化条件制约较大,师生的课堂内外负荷较重。

图3-4TPACK教学模式的课中操作步骤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则是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资源,优化教学要素与各个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其经典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三种。

(一)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是在分析学情、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增进教学效果,编制活动检测与评价量规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

一般来说有以下过程:

1.教学分析(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者)。

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3.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4.技术与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5.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在这种设计过程中,目标分析是核心,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活动设计,然后设计评价,同时利用技术与资源支持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问题导向也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其教学设计过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发现、解决为明线,以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为暗线,强调合作学习意识。

其基本过程如下:

1.教学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

2.学习目标设计。

3.问题设计。

4.技术与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5.学习活动设计。

6.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来设计学习问题是核心。

围绕着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是关键。

同时设计形成性评价,来评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问题解决是明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是暗线。

(三)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四点: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的形式来开展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活动,诱发学习动机;以任务的分解与合成,实施意义建构;以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师生、生生对话与协作;以真实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发现。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能为暗线;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其基本过程如下:

1.教学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

2.学习目标设计。

3.任务设计(任务结构、子任务)。

4.子任务活动设计。

5.任务的技术、资源、策略分析与设计。

6.任务的检测与评价设计。

7.任务整合活动设计(意义建构活动)。

在以上三种设计过程中,教学分析要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单元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按照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设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着三个维度的目标来设计。

技术与资源的选择依据,在于需要让学生达成的学习状态。

使用不同的媒体资源,学生达成的学习状态也不同。

学习活动的设计,常常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活动环节的多少或侧重程度。

如:

当知识目标确定为“理解”,则其学习活动,需要在“了解”活动的基础上,可增加“主动探究”、“交流表达”和“巩固练习”环节,而“掌握”层次,则还需要加强,如增加“综合练习”、“创新练习”或“拓展延伸”等活动环节。

任务设计时,需要拟定任务的级别或结构,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并为每个子任务设计活动环节。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方式、方法学习与总结。

任务整合过程实际上是子任务的合成、知识进行系统归纳的过程,即意义建构过程。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除以上介绍的三种设计过程外,还有基于学生活动的过程设计、基于时间轴的过程设计、基于技术视角的过程设计等等。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在撰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因学科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设计结构,一般来说,在撰写的设计方案中,以下几方面内容是必需的。

(一)教学分析(课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四)媒体技术与资源(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具、教具等)。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技术与资源运用、检测与评价)。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在word中绘制自选图形》(人教版四年级第九课)

(一)课前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九课内容。

教学时长适合1课时。

通过本节课可以展现Word中丰富的艺术功能,绘制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任务——制作卡片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的重点在于自选图形的插入和美化,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难点为自选图形的组合使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已具有基本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学习过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等,而自选图形的插入与前面内容具有基本相似的性质,因此学习起来异曲同工,学生应该能很快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新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

2.学会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3.学会修改图像叠放的次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阶段性的任务解决,促使学生熟悉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并能迁移。

2.通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赏教师演示作品以及小组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情趣。

2.以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创作、爱动手的习惯。

3.通过闯关活动,培养学生“困难处处有,但总有办法解决”不怕困难的思想。

4.通过自己动手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自选图形的插入与美化。

2.教学难点:

自选图形的组合与重叠。

(四)媒体技术与资源的应用思路

在简易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用游戏闯关来驱动学生,用图片设计学习情境,用PPT引导学习过程,辅以音频作为辅助资源,帮助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的选择

选择使用游戏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设计了三个任务关卡,只有掌握了某个知识并能利用知识才能通过关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以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本次课程旨在打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采用大冒险的方式设计学习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卡通形象作为联结,让知识与童趣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一种娱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3.教学内容与策略的调整思路

通过小组的模拟教学,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转移。

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后面我们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知识的直接陈述转变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在教学中加入了学生自主探索环节。

(六)教学过程设计(如表3-2所示)

(七)教学反思

在教案撰写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教学的合理性、灵活性。

分析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分析每一个环节的实现。

做到内容详细,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在整体设计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表3-2《在word中绘制自选图形》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主要

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与资源支持

检测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迎来了我们的老朋友,大家看看这是谁啊?

(展示图片)今天呢,喜羊羊来这里是要和大家一起去冒险的,大家想不想一起去大冒险啊?

学生回答:

喜羊羊。

多媒体教学环境,卡通图片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大家看,喜羊羊带来的藏宝图上我们要经历3个大关卡,老师偷偷告诉大家:

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成功通关哦!

(展示任务图)

PPT、任务图

3.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过关吧。

学生:

老师,我们会成功过关的。

PPT、游戏界面

让学生对课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准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新授

任务一:

观察

1.我们先打开藏宝图的第一关。

哦,原来它要我们在word中画出这些图形。

(展示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

游戏

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上的表达。

2.同学们,喜羊羊说他会画一些图形,不过他只教大家两个,其他的要大家自己去探索,那么我们就先来跟着它来学习这两个图形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