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613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前预习案

[展示考点]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填空: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是什么: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

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注意:

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A: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

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

地位:

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分配。

②内容:

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等。

按资本要素:

私营外资企业中投资者获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股息、债券收入等

③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但如果调控不当则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注意区分: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

,,。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①是什么: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收入分配公平与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为什么:

第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第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第三、注重公平,有利于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更好的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怎么做:

(蛋糕做大,蛋糕分好)

第一、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保证。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注意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第五、扩大就业,进一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七: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特别要发挥财政、税收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

2、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

是指经济生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的程度。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即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可能。

另一方面,。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着矛盾。

(3)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自主构建本部分知识体系:

 

三.困惑(把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堂学习案

课标考纲规定: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3)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009-2013年全国、山东、江苏试题分布

考点

2009

2011

2012

2013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江苏·12

2013海南卷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全国新课标·38

(1)

2013江苏卷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江苏·10

2013天津卷

学习过程

【旧知复习巩固】

【师生共建知识网络】

 

【辨析易混易错】

1、按劳分配就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2、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

凡税收都是再分配。

5、在我国兼顾公平就要消除收入差距。

6、按劳分配所得、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都属于劳动收入。

7、劳动收入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合法的。

8、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

9、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高。

10、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体现了效率原则。

1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重点问题探究】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3: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7分)

课后巩固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山东·17·中档·4分)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对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0·山东·18·中档·4分)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人差距

3.(2011·山东·17·中档·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1·高考江苏卷·10·中档·4)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5.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

“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

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下列一组图片(图10)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图10

A兼顾效率与公平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D坚持共同富裕

7.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

A

B

C

D

8.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9.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

图11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有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根据改革目标,2020年要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是()

A.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B.国家财政收入

C.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D.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

1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6,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效益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D.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1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建立职工正常增长机制④加强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4、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假如你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你的做法是(  )

A.通过个人高消费使自己缩小与他人的收入差距

B.满足现状,转而追求精神需求

C.继续个人创业致富的同时,发扬奉献精神,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致富

D.遵纪守法个人致富,等待国家调节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二、非选择题

15.(2012·高考新课标卷·38·高档·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

 

图8、图9所示

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

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16:

材料分析题1.(12分)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

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10分)

 

重点问题探究答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

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⑥协调区域发展。

课后巩固:

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B3、A4、D5.C6.A7.B8.C9.A10.D11.C12.C13.C14.C

非选择题:

15、【答案】:

存在问题:

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命题立意】:

本题涉及考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考察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16、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

(2分)②政府要加强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

(2分)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

调节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2分)

④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分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者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