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6235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docx

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

2018年母亲节关于赞颂母爱的的文章

篇一

昨天打电话回家和母亲说话,本来想着告诉母亲,今天是母亲节的,可是最后忘记了。

挂了电话,我转了点钱回家,今天又打电话给父亲,让他和母亲去街上买点新衣服、新鞋子穿穿。

这些年,我是不孝顺的女儿吧,因为我一直没有注重家乡的风俗习惯。

常常,母亲会在电话里说,今年有闰月,是闰几月。

好像逢闰月家乡就有给妈妈买东西的说法,但我一次也没有买过,因为我觉得买东西好麻烦。

所以,我也不知道母亲心里会不会有失落感。

2018年的母亲节,我想我应该为我的母亲写下点什么,为这个世上最爱我的人写点什么。

“母亲”这两个字,当我在键盘上敲了出来,我第一次有庄重、凝重的感觉。

我的眼前浮现出母亲在医院里照顾父亲时的情形。

年后放疗,母亲每天晚上在靠近窗口的位置将折叠椅放下睡觉,那张椅子实在已经破得不成样子,母亲就那样躺在椅子上,盖着一床被子,就这样整整住了五个星期,这期间母亲三番五次感冒。

那个椅子,父亲第一次住院时我睡过,一、两晚还能够凑合,但是躺在上面是极不舒服的。

二舅说,母亲是我们家最劳累的人。

的确是这样,从过去到现在,这种状况竟然一直没有改变,而且父亲病后,似乎也难改变了,我常常想,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是没有儿女在身边,父母到底会不会有孤独感。

尤其是母亲,现在的生活对于母亲来说,意义何在?

想到她,忍不住心疼起来。

父亲自手术之后,脾气大了起来,其实父亲年轻时就有脾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脾气小了许多,这次生病,似乎又改变了父亲。

记得第一次住院,看着别床的病人随意发脾气,我都在心里替照顾他们的阿姨觉得委屈,那些阿姨都是一声不吭,随便他们发脾气。

我没有想到我的父亲也会有很大的脾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心理上不能接受的,其实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母亲,因为每天与父亲面对的是她,并不是我们。

一场疾病,改变了太多。

我知道父亲为什么发脾气,对他来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他更无法接受自己被冠以“癌症病人”四个字,他不愿意别人把他当病人看。

可事实如此,他无力改变什么,医生亲自跟他说了,不能够做事了,他那开过刀的肋骨,逢下雨天总疼着。

回家后,父亲会着急,会发火,现在的他有时真地像个孩子,可是,我父亲他,从前是家里的顶梁柱呀,即使干农活小伤小痛流血了,他都从来不吭一声的。

所以在家时,都是我们将饭端到父亲面前,这样即使他不想吃,他也不会冲我们发火。

但是我们走了之后,就剩下父亲和母亲在家了。

所以,我每天和父亲通完话后,都和母亲聊会天,我都会和母亲说:

妈,辛苦你了。

是的,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对我的母亲说过“辛苦”这两个字,只是父亲生病后,我才觉察到母亲是有多么地不容易。

母亲会在电话里和我说父亲的脾气,电话的那头,母亲是有委屈的,我却不知道如何安慰,我说:

妈,我问过许多人,经历大病之后,人的脾气是会改变的;而且对父亲来说,把心里的火发出来,可能更好一点,要是他憋在心里,什么话都不说,才是问题,而且,他真的不是故意要冲你发脾气,只是他忍不住,他可能是控制不了心里的火,所以,妈,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每次通话,最后母亲总笑着和我说:

你别担心,他现在不是生病才这样的吗,我又不是不知道,他自己心里比别人着急,可是着急有什么用呀,要慢慢来,你别担心我。

是的,每天听到母亲的笑声,我会觉得踏实,现在,我的母亲,是她在撑着那个我长大的家。

从前在家上学时,从小学到初中,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腰都要散架子了。

那时候不懂,也理解不了母亲的劳累。

可这句话却成为多年后,我记得最清晰的一句话。

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天不亮起床,做一家人的早饭。

那时候,四个孩子都在上学,母亲一做就是一大锅。

无论寒暑,天天如此。

我们上学了,母亲要洗衣服,要下田干活。

要喂猪,要打扫庭院,要照顾奶奶。

那些年,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母亲从来不曾有过一次中午的休息,她一直在忙碌,而我们,何曾理解过母亲到底有多累,到底有多不容易。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写不下去了,一度觉得文字是一种很优美的东西,其实它真地也是最无力的东西。

无论我写什么,它如何能够表达母亲那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

走过长长的岁月,回头去看,母亲会怎么看待这一路走来的日子。

那些日子,兵荒马乱的。

那时候,父亲年轻气盛,他主外,母亲主内,可是养育四个孩子谈何容易?

吵架,是家常便饭。

年三十,别人家欢欢喜喜,我们家还在吵架,我记得我母亲哭,我就跟着哭。

我记得,我不止一次地希望他们离婚,我不想看着母亲哭。

每次吵架,母亲回了外婆家,我一边拿着篮子去菜园里砍菜,一边眼巴巴地向着西边看,总以为夕阳的余晖中会出现母亲的身影。

现在,他们步入了老年,相互依靠着,相互扶持着,这大约就是婚姻吧。

年轻时的争吵都远去了。

我们家的大事,仍然由父亲决定,母亲仍旧做着零零碎碎的事情,随着父亲身体状况的好转,希望他的脾气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母亲不要那么快地衰老。

这个世上,我最重要的两位亲人,他们的健康,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有时候想,要是男孩多好,百年后,还可以依偎在他们身旁,而不是这样白白地打字。

父亲,他要健康,有他在,母亲虽然累,可是我知道她心里是踏实的,这么多年,我们家都是他当家,都是他做主,他得一直当家,一直做主下去,他要陪着母亲一直到岁月白头。

母亲,你也是,你也要健康,那个家,因为有你的笑声和忙碌的身影更像个温暖的家。

多年后,其实,我明白了生活本身有多不易,你生了我们,养了我们,你就像家乡许许多多勤劳善良的母亲一样,一心希望孩子好,一心为孩子考虑,付出了所有,直到老了,你还在奉献着。

我的母亲,这是我第一次为你写下文字,你不会写“母亲”两个字,但是你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母亲的担当与意义。

你带我来到这个世上,因为你和父亲,我的心里多了一份叫做亲情的牵挂与不舍,我有时失望有时忧伤,可是因为你们,我从来不会让自己绝望。

你们,是我在城市里永远的守望。

篇二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

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

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

“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

语文老师突然宣布:

“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

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

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

“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

“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

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

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

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

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

“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

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

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

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带了礼物去。

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

“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

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

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

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篇三

有这么一个人,她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一直呵护着我;有这么一个人,她无私而博大,绵绵不断,情谊深长一直鼓舞着我;有这么一个人,她慈爱而厉色,语重心长,不求回报一直教育着我。

你要问这个人是谁?

她就是我心中最美的母亲!

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善良,更给了我一个永远的家。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性,她是那样的平凡,却也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那样的伟大。

母亲是在她三十四岁时生下了我,时至今日,已到了花甲之年。

母亲虽出生在贫苦农家,但在她的青年时代读过许多书,有着十三年的执教生涯,也可算是桃李满天下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九十年代家里一贫如洗,在宁愿舍弃自己教育事业的情况下,她也坚持让我们姊妹四人完成学业。

母亲的一生都在为我们姊妹四人操劳,她的目光是焦急的泪。

从小到大,我们四个不知多少次生病,每一次,总是母亲在身边无微不至地呵护我们,却常常会忘记自己。

记得有一次,我“打摆子”,又发高烧、又拉肚子,病魔折磨得我痛苦难忍,有气无力,毫无食欲,看着我痛苦的煎熬,母亲更是心急火燎,她背着我去询问我们当地的“赤脚医生”由于高烧时间太长,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存在风险,医生建议母亲把我送到县城医院去治疗,就这样在那个寒冬的早晨母亲背着我一步一步的走了十几公里把我送到县城医院治疗。

当她询问医生时,她的目光是焦急迫切的,当她背着我往医院赶时,她的目光是坚守自信的,当她喂我吃饭时,她的目光是温柔敦厚的。

对母亲而言,儿女的健康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儿女的一频一笑更是她骄傲的珍藏。

可作为儿女的我们,谁又能说清母亲的黑发在何时变白了,母亲的腰背为何弯下了……

母亲的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

我的求学之路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帆风顺,然而我踏入社会后的人生之路却跌宕起伏。

每当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时,是母亲和风细雨地为我指点迷津;每当我面对困难陷入绝境时,是母亲用她那有力的大手将我托起;每当我心浮气燥时,是母亲在电话的那端循循善诱地开导我……

母亲的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让生命沐浴着爱的光辉健康成长,如今让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回到母亲身边。

回到母亲身边,起得再晚,她也会精心为你准备早餐;手脚再懒,她也会把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衣衫放在枕边。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平凡而伟大,她总是在我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时候闪现在眼前,为我在人生路上找到一个指向标,指引我前进;在我成功的时候,她又化成了一条河,静静的流动着……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

亲爱的妈妈,这样称呼你我还是第一次。

从小到大,我总是向你无休止的索取,却连一句谢谢的话语都未曾向你说过,但在这特殊的日子,我真诚地想对你说:

“妈妈,您辛苦了!

篇四

很久没有林的消息了,临近过年我们通了一次电话。

其实,所谓知己真的就是如此,一年可能只通一次话,但却彼此熟悉的可以聊到天明。

林说,过年可能还会留在西藏工作,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回家陪伴母亲了,很愧疚。

后来,断断续续,聊了很多关于林母亲的事,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林母亲的记忆。

林的母亲是个很朴素的农村妇女,可就是这个朴素的妇女,培养了两个大学生,这在他们老家那块,林的母亲特别的自豪,因为林的母亲文化程度很低,基本没怎么上过学,可是却培养了两个大学生,林和他的妹妹。

所以说林的母亲虽朴素但对教育孩子还是蕴涵着很多道理的,林说在家中的时候,每当年假休完要出发异地上班,母亲总是重复一句,小心做事,路上小心。

这句让林感受到语重心长,他真正的理解母亲的这句话,虽然是路上小心,那么他的人生路该注意很多事情。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走斜路,走正路,在一生的打拼中理应小心做事,不可鲁莽,要慎思,三思而后行,母亲知道林的脾气急,做事粗枝大叶,总是唠叨,不要急,这句话,只有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个性,时刻嘱咐叮咛。

再三不要急,不要急,深知做事是不能急以求成,常言道欲速则不达。

林说这就是母亲说的话,蕴涵了大道理,林说母亲还常说到,对人要和气,商量着做。

这是多么谦和的心境,也是善良的心,在林母亲的身上感觉到了真善美的光芒。

林说,曾几何时,他在笔写自己的思念,并非雪花风月之浪漫,深知自己的所经历的曲曲折折的人生之路。

在苍苍人世间,经历了不平常的岁月,刻印在心的是他那段塞北童年的记忆,虽然是六年的光阴,然而是非常艰难的,生活的艰苦,经济窘迫,贫寒的度日,知其贫困的煎熬,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林的母亲负担着全家人的吃饭问题,他年长,而他的小妹那个时候还小,记得,他上学的时候都要带着她,为了林的成长和学业,林的母亲一直有想法把他送出去。

最后,林也真的走了出去,完成了母亲的愿望。

母亲的爱,像蜿蜒的河水,潺潺不息;母亲的爱,像一棵大树,遮风挡雨只为你。

放下电话,和林道了别,直奔回家,陪母亲吃顿饭,聊聊家常。

篇五

年轻的时候向往着美好的爱情,憧憬着和自己喜欢的人一生一世。

当我把那时还是男朋友的老公领回家的时候,母亲虽然客气周到的接待了他,但是晚上就态度鲜明的跟我说她不同意,不为别的,只因他家离我家太远。

我当时不理会母亲的意思,只是觉得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我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

于是,就那么义无反顾的逆着母亲的意思嫁了。

出嫁的时候母亲一直眼含泪花,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担忧。

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体会到,孩子不在身边,母亲是如何的思念……

起初的时候心里也想着现在交通发达,想回家就火车、汽车或者飞机,纵使千里万里,一会儿就到了,哪有母亲想的那么麻烦。

直到现在成家立业了,才渐渐发现远离家乡,想要回家陪陪陪母亲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仅是来回一趟的费用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孩子又太小,来回路程太远,又担心孩子会水土不服;工作假期又短,不能随意请假误工;自己的小家琐事也多,不是一下子说抛下就能抛下的。

种种原因,直到如今,才发现远嫁的女儿想要回家一趟有多少的不容易。

于是开始给自己找借口,总是推脱等等吧,一次又一次的等等吧,等着等着母亲就老了,每次回家看到母亲,就觉得母亲的皱纹好像又深了,心里就会莫名的酸楚与无奈。

每当这时候,对母亲的不舍和心疼就又多了一分。

很羡慕同宿舍的同事,和母亲家都在这个小城市里,每次下班都先坐通勤车到母亲家,有时候听她说和母亲吵架,和母亲逛街,和母亲吃饭,那话语间充满了亲情的味道。

能时时见面,时刻陪伴,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是啊,上了年纪的父母,退休在家,也没有什么业余的爱好,只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常伴身旁,这就是父母的需求。

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再也不会有父亲的身影,只有母亲孤身一人。

没有女儿陪伴的节日,不知她有没有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不知她有没有给自己包一盘肉馅的饺子,不知她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会不会被逗笑,不知她……

篇六

老妈没有学过哲学,甚至连大学也没上过,但在我看来她自有一套哲学理论,实在而深刻。

享受

在我大学毕业以前,家里一直住的是平房,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家里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是由老妈将其扔到垃圾场,无论雨雪,从小到大皆是如此,不知道为什么,有的男人总认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高贵的,扔垃圾这种事从不插手,而在我家我老爸基本上是甩手掌柜,老妈的手一到冬天就肿起来像个包子一样,记得有一次,那是冬天里最寒冷的一天,我妈很早的就出门扔垃圾去了,回来时冻的眉毛上都是冰霜,我忍不住的问老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爸一个大男人就不能去。

”老妈说“一个人活着不能总看到自己没有的享受,而应该把眼光放在你所拥有的东西上面,你看我每天出出进进身体锻炼得不是很好么”,老妈就用这样的视角默默地奉献着她的一辈子,后来老爸竟然也自动的担起家务来了,不得不说老妈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厉害。

善良

每次与老妈逛街,她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一遇见路边的乞讨者,便会拿出些零花钱给他们。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乞讨者很多都是假的,有些是真的伤残的可怜人也是被一些利益谋取者控制,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一般是装看不见。

我也劝过老妈,告诉她那些人都是骗人的,但老妈却偏不听,只要看见就施舍给他们,并还有自己的理论,认为这些人中总有一个是需要帮助的,这就已经足够了,不用考虑其他事情。

后来我长大成了家,看到电视里有拐卖人口的新闻,经常有吃不饱穿不暖还不时挨打的乞讨者出现在镜头里,我渐渐懂得了,做人不能自私,不能只活自己,把眼光放得远点,就会发现更多做人的道理。

聪明

老妈以前是裁缝,会缝缝补补,后来不做了也经常帮邻居改改衣服,有时候碰到不好改的衣服,就会开着灯一直改到半夜,我就劝老妈,何必那么费事,学聪明一点,有些地方能省就省,能过就过,何必要一针一线都那么仔细,苦了自己的身体,老妈说“你认为那样是聪明么,你省掉的一针一线有可能就是下一次的翻工,你省掉的一针一线省下的不过是你的安逸,你却丢掉了大脑可能从中得到的启发”。

直到我自己生活工作,才发现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如此令人珍惜,不可跳跃。

面对老妈,我总是无语,因为我真的讲不出任何反驳她的话。

她的话里总是有让我渐渐理解的哲学,这些哲学不是大师给予的,都是像我老妈这样的辛勤的人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有人说“哲而为生,学而为活”,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普通人的哲学都是活而得哲,哲而为生!

这些从老一辈的经验中萃取的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篇七

母爱就像空气,把人包裹在其中,却又不易察觉。

她永远轻轻的给予你温暖,仔细回想,母亲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斥着爱。

母爱像春风的轻抚,像夏花的绚烂,像秋雨的滋润,像冬日的艳阳。

渐渐的你才会发现母爱是关乎于生命,关乎生命的萌芽、成长、成熟与收获。

母亲有时候很有趣,会讲笑话,说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会哼起轻快的小调,也会因为一场游戏的胜利而大笑。

可是她有时也很严厉,她会十分认真地告诉我要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不要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那时候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长大后的我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渐渐的明白母亲的教育,是书本上句子的,也是生活中的经验。

上学的时候,在我考试考砸却不以为然时,母亲会告诉我说“你可以不学,你甚至可以小学毕业以后就去放羊,但你要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你自己”。

在我考试成绩很好时,母亲也会告诉我:

“你现在的成绩已经代表过去,不能总抱着过去的荣誉不放,而你需要新的开始。

母亲对我来说,是神圣的,也可违逆的。

母亲对于十年前的我们是很絮叨的,“在学校要按时吃饭”,“

多吃点好的”,“跟谁出去玩啊,几点回来啊”“注意安全啊”“都几点啦,怎还不回来啊”“在哪呢,干啥呢”……对于十年后的我们听着很温暖,简单又重复的话语,包含着满满的关心。

参加工作后的我们,有的工作在外地,有的即使不在外地但是由于工作忙也不常回家,很少陪伴母亲,但是母亲却是一直在为儿女操心。

她们不需要我们大富大贵,她们需要的是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而我们回馈她们并不多,但是起码的陪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是她们需要的啊。

现在的我们,希望岁月静好,母亲容颜不老。

篇八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

心里拿着手机找到母亲的电话号码,然后对着屏幕发呆,其实我有一肚子的话要对母亲说,却难以启齿。

“妈,我爱您”

“妈,您辛苦了”

“妈,生日快乐”

心里酝酿了无数次,最后来了句:

“妈,最近家里挺好吧,想吃点啥做点啥,别太累了。

”压根就不提母亲生日的事儿,这也算是表达最亲近的话语了。

或许很多人对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语很正常,而我就算和母亲朝夕相处一起长大说出这些话来有些不好意思,且远远不如实际行动更有意义,比如考试得了双百,母亲这样会更高兴一些。

母亲这辈子真的很不容易,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仅有的假期便是晚上到家,第二天就早早的赶车回单位了。

照顾我和弟弟,兼顾家庭的重担便落到了母亲一个人瘦弱的肩膀上。

那一年我8岁要到离家3公里以外的中心小学去读三年级。

那时候的孩子不像现在孩子这般娇惯,车流几乎没有,整个大的环境相对安全。

所有的孩子们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学的,而我因为入学早比同年级的孩子小上两岁走路跟不上他们不说还天天迟到,每次挨了老师批评回家就跟母亲哭诉,告诉她我不想去上学了。

因为我的哭闹,母亲又心疼我小小年纪走伤了双腿,自此后无论刮风下雨,母亲总是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天气好时还要带上年幼的弟弟,一路的上坡路,母亲从未喊过一声累,哪怕走路开始气喘嘘嘘她也会一路坚持。

也许是因为儿时的记忆吧,现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母亲当年的坚持,然后默默的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就好了。

因为这份工作,或许这辈子我会坐车无数,就算坐过高铁,飞机,但是母亲的自行车,那种情怀和记忆我会终身难忘。

我长大了,母亲老了,有时候不敢相信母亲就这样老去,有时候我甚至会感到害怕,就算家里的日历标记着我的上班和回家日期,母亲曾经连着三次在我下了第一个夜班后打电话来问我大概几点回家,有没有赶上回家的班车,需不需要接我,第一次我以为是母亲看错了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套班的第一个夜班又打来电话,我便开玩笑,第二个夜班谁来替我啊你是不是糊涂了,电话那头母亲爽朗的笑了,昨天是大集,每次过了大集你就回来了。

就在上套班的夜班后我怕母亲因为我没回家着急,先给她通了电话告诉她第二天回家,果然到了我往常到家的时间母亲又打来电话,你怎么还没回来,我的心中一个可怕的念头飘过,母亲不会老年痴呆了吧,怔了许久,妈,您忘了早上刚打过电话明天才休班呢。

休班回家后偷偷的问父亲,母亲最近时常忘记了事情吗?

没有啊,每天我吃什么药,你妈记得可清楚了,父亲的回答让我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

事后与母亲聊天,妈,等你过生日我给你买个智能手机,玩玩游戏能预防老年痴呆,她就会给我一个经典的白眼然后走开了。

母亲没读过什么书,教她用过我的手机,她总说太麻烦了我可学不会,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不想让通信工具拉远我们之间的距离。

时光可以再慢一点,再慢一点,等我慢慢努力,求你们让母亲慢慢变老。

就算我说不出口那句“妈妈生日快乐,”我还可以在母亲每一年的生日都写上一篇文章。

篇九

有人说:

“母爱是一盏灯,把夜行的路照亮;母爱是一棵树,让倦极而归的子女有所依靠;母爱是一个指路牌,当我们在迷路的时候,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而在我眼中,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每当我望着母亲的背影,就在想着是什么让她的面容变得如此憔悴,身体变得不在硬朗,背影变得那么的越来越模糊。

小时候,我和妈妈走在路上,望着她的背像白杨树挺拔。

夜晚回家的路灯,将她的背影拉的很长,一会儿又变得很短。

到了小学,**的背影变得不再那么挺拔,到了初中因为要住宿,所以很少看到**的背影,高中因为学习压力几乎没有关心过母亲的辛劳,大学之后回家的次数都越来越少了。

记得上小学的大雨天,母亲徒步三公里来学校接我,背着我在雨水中一起回家,看着母亲健壮的背,我是单纯幸福的;中学因为发烧被送回家,看着母亲凌晨一点多还在为我热饭忙碌的背影,我是踏实的;高考结束,母亲一大袋一大袋的帮我扛行李,望着她吃力的背影,我是感动的;而现在,已经做姥姥的母亲,已经老了,青丝当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白发,看着她明显弯曲的背,我是心疼害怕的。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我的榜样,她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教育着我。

妈妈一身的品质是我最直的标杆。

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

母亲说做人要诚实,诚实是和别人交往的一栋桥梁,连接着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