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977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2集 师生之道.docx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2集师生之道

【教孩子的学问】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上师生之道

班主任:

老师好。

陈老师:

大家好。

我们这个特别节目第二集【师生之道】。

头一集非常重要,叫【教什么】,这是大家都关心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教什么,最关键的问题出来了,就是老师该是什么样子,学生该是什么样子,师生的关系叫师生之道,这里面有规律。

你们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学校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

班主任:

在五伦的关系里面,有一个关系它是没有提到的,就是师生的关系。

那么师生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师生的关系实际上是比同父子的关系,也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那么父母和子女是什么关系呢?

父亲严厉、母亲慈爱;那么孩子呢,孝敬、孝顺,这个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那么在老师身上,老师就相当于父母,他既要有父亲的严厉,同时还要有母亲的慈爱,这样子对这个学生,他就能够教得好。

它就好像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一样的,那么这个老师同时要具备慈爱和严厉。

陈老师:

换句话说,这两种能力他都要有,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学校,很多的孩子长时间不能回家,怕家里污染重,它跟古代它确实不一样,所以他要在学校里把老师当做父母。

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传统文化学校,你们这些班主任能不能严父慈母你都做到?

严厉、严格、慈爱、呵护。

你们都是二十多岁,没当过爸爸妈妈,你说我都已经是为人母了,那也不行,为什么呢?

你们是八零后、九零后,现在有七零后的,说实在话,好像也难,为什么呢?

师父讲,传统文化断了一百多年了,你去问他的老爷爷,怎么教育孩子?

他不会,所以这就难了。

师生之道,形同父母跟子女,形同父子,「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这是在讲的,从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古代不难,现在太难,为什么呢?

怎么当爸爸、怎么当妈妈,不知道。

你们有什么体会?

班主任:

确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你比如说我自己,我就是八零后,我没有当过妈妈,所以对于妈妈跟孩子之间这种怎么亲爱、怎么慈、怎么严,这个我确实没有经历过。

陈老师:

你的父母对你,你有没有印象?

班主任:

基本上也没有。

因为像我们八零后开始,父母对孩子基本上就是溺爱了,或者是说纵容,任由孩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

班主任:

我自己是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从小就是爸爸妈妈呵护过来的,那种呵护是那种宠爱、溺爱,所有的家庭的一些苦难,这些都不让我知道、不让我经历,就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岁月当中长大、长过来,所以说确实是对这种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确实是模糊的,不清楚。

陈老师:

所以师生之道我们懂,我们确实从典籍、古人的传承上我们都能够了解得很清楚,现在问题在哪?

没人。

上哪去找这样的老师?

就像你所讲的,不管这个老师是男的女的,他身上既有父之严,还有母之慈,这还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他一定要符合真正的父母的本分、情况,他不是瞎编想出来的。

班主任:

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但是它虽然很难,但是并不是不能做到,我们这些年也渐渐地体会到了,既做严父又做慈母的感觉。

陈老师:

能做到是不是?

班主任:

可以做得到。

你比方说,这个孩子他非常的幼小,那么他在生活上有很多的能力他是没有的。

比方说,他不知道怎么擦屁股,他不知道怎么穿鞋、脱鞋,他甚至不知道睡觉了应该躺在枕头上,他冷了他不知道要加衣服,他不知道讲,这些统统都是老师,你要去细心地照料这些孩子,然后你能够发现他的需求,然后你帮他做到这些,你教会他这些。

陈老师:

你觉得在这个照料的过程当中你自然就会了吗?

那你这个会是从哪来的,你怎么会的呢?

班主任:

在照料的过程中,她确实是自然就会了的。

为什么她就会了呢?

因为当你看到有这么多的孩子,在这里需要你的照料的时候,你必须要全身心地放在他身上,当你全身心都在他身上,都在这件事情上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了。

你比方说,我们这个幼儿园所在的地方,它天气比较寒冷,那么不能经常的洗澡,但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会两天就让孩子,就要换洗一次袜子,三天就要洗一次屁股,那么怎么洗屁股,我们还要专门地开课来教给大家,来教给这些小同学怎么来保持自己的卫生。

班主任:

确实是能够做得到的。

我们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当一位老师把她的全身心,六根都都摄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从孩子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他也没有说话,你的直觉你就会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是什么问题,就是那种全身心都都摄在这孩子身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有什么问题,他不用说话,你也不用看他,你就能感觉得到。

你比如说孩子从早上起床,他起床之后第一项任务是穿衣服,那连孩子穿衣服,是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这样都要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会教导孩子要先穿上衣,这样的话你下身在被子里面就不容易感冒,如果说你先穿裤子的话,上身在外面露着就很容易感冒,这是母亲对孩子该有的慈爱。

你比如说父亲对孩子的严,孩子平常他走路,包括他走路的时候脚有没有抬得起来,声音是不是那种哐哐的,走路声音特别大。

陈老师:

拖着鞋。

班主任:

对,是不是脚步轻声,站的时候有没有站直,说话的时候有没有太快,会不会吐字不清,这些都要很严厉地去管教。

陈老师:

所以有的观众就问这个问题,到底什么叫严。

什么叫严?

严不仅仅是严厉,那只是一部分,那你说我抡着大棒子就使劲打吧,这就叫严吗?

这不是。

什么叫严?

一丝不苟叫严,换句话说他有一点点毛病,我都不能容忍,都不能够让它存在下去,一定让他改了,这个叫严,而不是说声色俱厉,不是这个,他可能态度很温和,“你必须得改了”,严师、严父,严是这个意思。

慈母是什么?

他有一点点需要照顾的,而我没有去照顾,这就叫不慈。

一定要知道,那关心要面面俱到,你看这孩子怎么刷牙,你们要教吧?

班主任:

对,要教。

陈老师:

而且是教完一次之后,你看早上刷牙、晚上刷牙,天天都得在那盯着,哪家父母能做到?

做不到,传统文化学校的老师,她就能做到。

为什么呢?

本分,老师就是又当爹又当娘,这才叫什么?

师道。

它里边一定有严,什么毛病都得改了,一点都不行,这叫严;它还一定有慈,你有一点点需要关心、需要照顾的,她都马上给你。

不能遗漏,你说我懒惰了,我不想,算了,你这叫不慈。

你看到他有这个毛病,累死了,算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这叫不严。

「教不严」怎么样 ?

班主任:

「师之惰」。

陈老师:

【三字经】上讲,老师懒惰,它是这个意思。

你说说这样的老师现在到哪去找?

话又说回来,找不到就没人了,那没人可不行。

这个民族,我们的文明,完全是靠人,「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所以传统文化学校的老师,包括有志于此的那些家长,你就知道在家里应该怎么当爸爸,该怎么当妈妈,这我们就听明白了。

班主任:

包括孩子他怎么端碗,怎么样接水不会被热水烫到,如果要是在热饭热粥,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伤到自己,就这些都要面面俱到地去嘱咐孩子,而且现在孩子有个特点,就是他忘性很大,或者说他不能坚持,你要不停地说、一次次地说才可以。

陈老师:

刚才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你说现在传统文化学校老师很多都是年轻人,八零后、九零后,她本身,说实在话,没当过爸妈,她怎么就能够又当爹又当娘,什么原因?

我们有个体会,什么体会呢?

就是刚才你们这几个班主任所讲的,你真的爱他们,你自然就会了,这好像是一个真理。

你看很多妈妈,包括偏远的农村的,不认字,那女子做了妈妈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像都市里还有什么育儿教育,没有,她就会爱她的孩子。

我们再把眼光放远,你看这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它做妈妈,它也会爱孩子,什么道理?

说明这个东西不是教出来的,就是我们上一堂课跟大家报告的,父慈子孝是天性,你只要是父,你只要是父母,你就会这个,那你说我分明不是,不,你是,你把那颗心发出来那你就是了,而不在于说自己有没有当过爹娘,不在于这个,我想你们这方面体会是很深。

班主任:

最初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很难,很难对一个陌生的孩子生起这种慈爱的心,当然你也很爱护他,你也喜欢他,但是呢……

陈老师:

没到那程度。

班主任:

没有到那个程度,确实没有到那个程度。

但是随着这个学生,他在你身边慢慢地成长,有时候我们会接到家长的电话,他们非常殷切地关注自己的孩子,到底现在他成长的怎么样了,他有哪些进步,包括不断地有家长送孩子过来,他们离开的时候对老师的这种信任,他们往往都会讲,老师,这个孩子就拜托您了,我们恳请老师能够对我的孩子严加管教,所以我慢慢能够体会到,每一个孩子其实他都是这个父母最大的希望,那么我自己去慢慢体会到这一点以后,这种对孩子的慈爱、这种对孩子的关心,它就会慢慢地在增长,所以我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直到现在,有一些孩子,我有时候看到他们,我会不由自主地会去观察,他们在我这里学习这么长时间,他的面貌发生变化了吗,他胖了还是瘦了,甚至他长高了没有,甚至他发音现在清楚了没有,我都会很仔细地去留意,很仔细地去观察,当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喜悦的,但是看到他们有时候非常的顽皮、顽劣、屡教不改,又是非常地难过、非常地不能容忍,所以说这种心情我慢慢能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殷切的期望、殷切的这种盼望,我能够慢慢体会到了。

班主任: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是确实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进入严父慈母的这种状态,这种最关键就是推动我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当我看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或者是说总也改不好,总犯这样的错误的时候,心里面会很难过,那种难过是不自然地它就会生出来,就会特别难过特别难过,但是看到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你就会特别高兴,你就会特别高兴。

陈老师:

你看到学生有进步,你是什么心情?

班主任:

很高兴,很高兴。

好像可以说就是好像没有什么宝贝可以去比的那种感觉。

陈老师: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班主任:

我好像就觉得他好像改了一个毛病习气,增加了一个优点,好像他的人生将来就可以幸福了,就可以不受苦,就慢慢地在朝着幸福的那条道路去努力,而且这些孩子将来他要做老师,那就会有很多孩子将来会有幸福可言,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很多孩子哪怕进步一点点,你就会特别高兴,你就感觉他的期望、他的希望,或者说他将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好像不是说眼前的这一点点的进步,这样的。

班主任:

有些孩子他不能留在这学习,我就觉得很难过,因为我知道传统文化好,他不能在这边学习,我就觉得很可惜、很难过。

但是就是通过这一点激发了我,要开始严厉地管教这些孩子,帮他们改掉毛病。

还有就是有些孩子,他从五岁就跟着我们,然后他一直一直没有进步,当他三年以后突然间有一天他成绩进步了,虽然说还不是很好,就那种充满了喜悦,才体会到原来做老师就是应该是这种心情的,那可能做父母也不过如此,就是也是一样的心情,就一点一点一点开始体会到,然后就是这么过来的。

陈老师:

我曾经听说,有的班主任讲这个话,她批评那个义工:

你怎么能生病?

你不可以生病,为什么?

你要是生病,这些学生,四十多个孩子,幼儿园,谁来管?

那人家义工就看着她:

那你呢?

这个班主任讲:

“我都不敢生病。

”我听了这些话很受感动。

哪个妈妈、哪个爸爸现在能说出这个话来?

这个老师,传统文化的学校老师,她不敢生病。

你听听这话,为什么?

她一倒下孩子没有人管,没有人看着,没有人教了。

我觉得这个不是说简单的爱心,她已经具体到这么细微的地步,连生病都不敢,你们想想没有相当的对孩子的这种爱,她怎么能随口说出这种话来呢。

你说像那些孩子,幼儿园的,所谓一把屎一把尿,那真的是我们能看得到,我就看到过,那个孩子上完厕所,拉完粑粑,老师给一个一个擦,是这样?

班主任:

对。

我就来举一个尿不湿的例子。

我们这里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晚上要叫他起来上厕所,不然的话他会尿床。

那么有的家长曾经建议过我们,说我们给孩子买一些尿不湿,这样子晚上他用尿不湿,老师就可以睡得踏实一些,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但是我们坚持没有给孩子用尿不湿,原因就是因为用尿不湿,第一孩子他睡觉会很不舒服,它不透气;第二就是孩子他养成了躺着尿尿的习惯,以后他不容易再养成晚上自己起来上厕所的习惯,所以我们也遇到过很多比较大的孩子,晚上还是需要叫他起来上厕所,原因就是他在家的时候,妈妈给他用尿不湿的时间太久了。

陈老师:

通过这个你们就能看出来,现在的家长还不如传统文化学校老师,这些老师真能够舍己为人,怎么来的?

古圣先贤教出来的、传统文化教出来的,发出来这个心,真正你问那个家里的父母,怎么当?

他不会。

学校的老师,她自然就会,她为什么呢?

爱心里边无所不包,什么都包括。

所以你看我们这个题目【师生之道】,怎么做老师,师道为何?

就是父母之道。

父母之道,浩如烟海,这个典籍里的记载太多了,到底怎么做?

我们就说一句话,你把你那个爱心全部都用在孩子上,然后怎么样,你不能溺爱,你不能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圣贤的教导,灌注以爱心,这个孩子一定能教得好,你就是合格的老师,这两个是缺一不可。

完全用感情用事是绝对不可以的,你说我就知道爱他,我就知道给他好东西,那不行,那不是父母之道。

所以慈和严,这里边都有方法、都有原理、原则,前提是先把爱心发出来。

爱心发不出来的话,有方法、有理论你不能落实,没有人。

班主任:

老师,那说到这儿,要做一个好老师,慈和严这两点是最关键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慈和严做到,成为一个好老师呢?

陈老师:

这个问题我要问你们。

我们是【弟子规】打底,【弟子规】就是怎么做闺女、怎么做儿子。

有没有「父母规」?

这是个问题,有没有「父母规」,做父母的规矩有没有?

你们想过没有这个问题,父母该怎么对待子女,有没有规矩?

班主任:

实际上父母怎么对子女,就是【弟子规】里所有讲的这些就是父母怎么样应该要求子女的。

陈老师:

实际上你们仔细观察,【弟子规】也是「父母规」。

头一句话,「父母呼 应勿缓」,那这跟父母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你要是答应缓慢了,我还饶了你,那我就不是父母,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个意思;「父母命 行勿懒」,你要是懒了,我还不管,那我就不是你爹你娘;「父母教 须敬听」,你要不好好听,说明我不是你爹你娘;「父母责 须顺承」,你要是不顺着了,那咱们就不是父子关系,你们听对不对,它讲的是父子关系嘛。

孩子没做到,父母不说话、容忍,那说明你们不是父子关系,因为它讲的是真理嘛。

所以父母的规矩就在里边。

换句话说,怎么做父母,那个规矩你仔细去体会。

「亲所好 力为具」,你敢不力为具,那我就不是你的亲;「朝起早 夜眠迟」,他怎么会「朝起早 夜眠迟」?

教得嘛,谁教的?

父母教的;「晨则省 昏则定」,你要是敢不这样,你试试,那父母就得责骂他、责打他;「父母责」他就得「须顺承」,你们听听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怎么做老师,老师不就是做父母嘛,你不就明白了嘛,还是个【弟子规】,你如果不按照这个一句一句来要求他,你就不是好父母、不是好老师。

师生之道、父母之道都在【弟子规】里。

他真不听话,真不听话那就真得责他,怎么责?

责骂、责打,「父母责」他必须得「须顺承」,那是成圣成贤的关口,这个「顺」是关口。

所以我们下期节目,我们就来讨论学生之道。

【教孩子的学问】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下师生之道

 

传统文化老师:

老师好。

 

陈老师:

大家好。

我们这期节目上集讲到什么才是好老师,就是老师之道。

传道、授业、解惑,这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要传这个道,这个道里一定有人伦。

如果老师不能够具备父母的德行,所谓父母的本分,这个都不具备,你所传的不是道。

所以现在为什么学校学生教不好?

它没有道。

道里面头一个就是人伦,五伦在里边。

那老师五伦算在哪里?

我们请教师父,师父告诉我们,「师徒如父子」。

古来如是,没错过。

换句话说,老师不安父母的心,这个学生教不好。

 

传统文化老师:

我做传统文化的老师,很多亲属都是反对的。

这些亲属他就会问我,说你做义工,你做老师,你能挣到钱吗?

你买到房子了吗?

你有车吗?

你这些都没有。

他说你看你哥哥,人家,我哥哥其实是不听话的,就是很不听话,但是我哥哥能赚钱,人家一年会赚几百万,会买到车,自己开个车就是八十万,就是父母一看,脸上真有面子。

还有我有的哥哥也是这样的,虽然不学习传统文化,但人家博士后毕业,人家在大学当老师,这不也很好吗?

家里生活也很好,自己还能享受到。

说你做传统文化老师,你当义工,你什么什么都没有,这要比人家你差多了。

 

陈老师:

家长讲这些话,我们不能说什么,家亲眷属不能说什么,我相信他们是爱家里人,才讲这个话。

但是你们想一想,家家户户都说这个话,家是社会的细胞,最小单位,家家户户都说这个话,都是这个观念,学校、社会上都是这个观念,那会出现什么结果?

没人想舍己为人。

换句话说,中国历史上所有这些自己受苦让别人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绝迹了。

为什么呢?

家里不允许,你怎么能这么傻呢?

家家户户都不允许,你说可怕不可怕?

我们把这个话听明白了就知道,国家领导人、省市县的领导人应该推行什么教育,伦常的教育。

现在整个社会、举世的价值观就是个钱,就是个名利,这种教育天天都在电视、网络、媒体里面头条。

GDP什么意思?

那不就是钱嘛,说白了不就是这个东西吗?

招商引资,你得拿钱来,得有项目,不就是这个东西嘛,我们知道举世都把利摆在头一位,结果怎么样?

人都耻于当义工,就像你们这舍己为人的,你想想社会上打出来一个标语“向雷锋学习”,可能吗?

找一个好人,可能吗?

你在这个家都无有容身之地,你有这感受吧。

 

传统文化老师:

对,确实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回去,一回去家里面就是钱啊,或者是成家,都是比这些。

 

陈老师:

你在他们眼中一定是个怪物。

 

传统文化老师:

对,是这样的。

他们不理解,说你回来,就说我,你穿的怎么,说我十年之前就不穿这些衣服了,你现在还这样。

然后有的时候买东西,比如说会挑便宜,或不舍得花钱,就都不理解。

 

陈老师:

中华民族俭朴、舍己为人、不自私、自己有一些钱财给穷苦人用,这些美德都会绝迹。

不但人没有了,德行也没人说了。

那是可耻的,那是可笑的,那是有毛病的。

你想一想,咱们别的不说,民族复兴能实现吗?

我们大家把这个听明白了。

那有人就问了,你说那个离我们太远,我们反正有房子有车,我们是要多有钱多有钱。

好,你能不能在今天这个社会找一个例子,说咱们像这家学习,像这个人学习,他又有钱又有车,什么奢华享受都有,但是他很幸福,他很太平,你问家亲眷属,你说能不能找一个?

有一个就行。

找不出来,如果要是有,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定要争名夺利,一定要把利排在头一位,道义算什么,人伦算什么,一定要看重钱,老祖宗把这话早跟我们说了。

你就知道圣贤教育教什么?

你看,三个字提出来了教什么。

教什么,换句话说,我能得到什么?

那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能得到什么?

你就告诉他,能得到一个字「平」。

哪里说的?

你看,圣贤的经典,「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天下是平的。

孟子讲「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亲人互相亲爱,长辈像个长辈,我们尊敬他,「而天下平」,都讲一个平字。

这个平是什么?

太平。

你家里要不要太平?

你人生要不要平安?

都是这个字。

你要不要?

你富可敌国,你有再高的学历,你有再高的享受,你平没有。

平里边、太平里边、平安里边有快乐、有幸福、有吉祥,这三样你没有,所以教什么很重要。

能达到什么效果?

你看,圣人告诉我们,圣贤教育,千言万语,无非就是一个太平、平安而已。

太平指天下,平安指人身,和睦指全家,所以和平是这个意思。

【周易】,群经之首,【周易】里怎么讲?

「父父子子 兄兄弟弟」,就是父母像个父母,儿女像儿女,兄长像兄长,弟妹像弟妹。

「夫夫妇妇」,丈夫像丈夫,妻子像妻子。

「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天下太平了。

你看看,它把家的幸福、天下的太平都说出来了,就是五伦,你看,父子、长幼、夫妇、君臣、朋友都说出来了,根基是在「父子有亲」。

 

传统文化老师:

所以我们还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小学集解】。

这本书是朱熹,朱夫子他编辑汇要的,里面就是讲我们给孩子到底教什么。

 

陈老师:

那么【小学集解】这部书,我们还要特别提醒大家,这里边也有一个问题。

有的部分,他对佛教有很多微词,有攻击毁谤的,这个我们千万不要受影响,这是作者非常错误的,所谓人无完人。

我们曾经专门请教过师父,这怎么办呢?

师父说只看他对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被他误导了。

 

传统文化老师:

这个注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叫张伯行,这位老先生他作的注解。

 

陈老师:

大清官,这是。

 

传统文化老师:

对。

这本书里的第一章「立教」里面它就讲,「立教」就是我们要教什么。

 

陈老师:

对。

 

传统文化老师:

他就讲,说当年舜王他在推行五伦教育的时候,他曾经说,我为什么要推行五伦的教育?

因为现在「百姓不亲」,人和人之间不亲爱,「五品不逊」,五种伦常关系之间他没有尽到本分,所以我们要推行五伦的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五伦的目的,就是让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那么要互相亲爱,就必须在五伦的关系里面大家都要尽到自己的本分。

 

陈老师:

换句话说,教什么是手段方法,而得到什么那是目的。

得到什么?

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家家和乐、天下太平,和平,这个你要不要?

所以你要跟你的家亲眷属讲,有钱有车有房子,没有太平。

那有人讲了,我这不挺太平?

你慢慢看,走着瞧嘛。

那历史就是走着瞧,一边走一边记录下来的,五千年的历史。

你去看,凡是争名夺利、追名逐利的,有没有好结果,家败人亡。

人为什么不亲了?

跟钱亲去了,见到钱比见到父母高兴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家里边能幸福?

你慢慢看。

 

传统文化老师:

老师,现在不是说单单我家属会这样认为,我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

结果这个作文收上来之后,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

当大官、住豪房、坐豪车、当土豪,当吃货。

 

陈老师:

当什么?

 

传统文化老师:

吃货,就是能吃到好多东西,满脑子都是吃的,能吃到山珍海味,什么都能吃到。

 

陈老师:

这是小学生作文?

 

传统文化老师:

小学六年级,对。

 

陈老师:

吃货。

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在我们那个年代,那骂人到了极处。

这人是饭桶、吃货。

现在这是自己的理想,小学六年级。

其他同学是什么反映?

 

传统文化老师:

这篇作文得到全班同学的共鸣,也就是说全班同学理想都是这样的。

 

陈老师:

我们看到这个作文,我们就想到前一段电视台在街上采访,你幸福吗?

幸福吗?

到处去在问,幸福没有了。

这幅图像,世态炎凉我们就看,是当今人心最鲜明的一个写照。

大家为什么没幸福了?

就是你这篇作文的答案。

为什么呢?

人都被物化了。

人要有人性,家亲眷属天天讲的都是钱。

在过去,我们常常讲,别老把那个钱挂在嘴上,太难听了。

这不是傻,他保持他的人性,保持他的人味。

过去我们那个年代,不要太古老,说这人坐在这,张嘴闭嘴总说钱钱的,人家说这个人没什么人味。

不是骂他,是提醒自己家里孩子,可别跟他靠近。

难道我们那个年代错了吗?

我们那个年代出了很多好人,在我们那个年代之前的好人更多,现在好人越来越少了。

你去问问家亲眷属,你钱很多,房子很大,你很出名,好,你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人世没什么好人,你幸福何来?

所以电视台上街到处你幸福幸福吗?

为什么去问?

好人没了。

人为什么都不好了呢?

就是刚才讲的,被物欲、被贪嗔痴慢疑、被财色名利占满了,他不像人了。

你能说这是一条好路吗?

所以现在那你说为什么现在家家户户都这么说?

都迷了。

为什么迷了?

没人说正经话了。

如果说各大媒体、省市县,从官员到媒体,统统都说正经话,都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恢复人性的教育,人本来的那种亲切的教育,父子有亲是本来的,人性本有的,恢复这种人性本有的这种教育,人怎么能不亲切?

人怎么能活得没意思呢?

所以现在我们常常听说自杀率很高,人觉得活得很没意思,什么原因?

传统文化老师: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今年四十多岁,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也开着茶叶庄,生活非常的优裕。

他就跟我讲,他说现在活在这个社会上很没有意思。

我就很惊讶,我说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他说因为人和人之间除了钱没有别的事。

他说像我们这些亲属之间,家亲眷属之间也是这样,大家没有心情去想亲情这回事情,如果没有钱,那大家就不互相来往,有钱才会有来往。

 

陈老师:

有话说。

 

传统文化老师:

对,才会有话说。

 

陈老师:

有共同语言。

 

 

传统文化老师:

他说即便是你对他有情,他也无心再回应你,如果跟钱没有关系的话。

 

陈老师:

我告诉你,就是跟钱有关系,好像大家都有共同语言,感觉更差。

为什么?

你争我斗,勾心斗角,互相利用,你死我活,大家为利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