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4841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docx

史上最全的手机硬件测试用例

##X手机硬件测试列表

1.1.1LCD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距离30cm,与水平成45º角并在各个方向15º范围内观察LCD工作是否正常.

a.LCD显示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斑点、阴影等;

b.彩屏LCD各种颜色能否正常显示,分辨率、色素、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c.分别在暗室、荧光〔约750Lux〕和阳光〔大于3500Lux〕下测试LCD显示是否正常,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d.将电源设置成高<4.2v〕、中<3.8v>、低<3.5v>不同电压,LCD显示是否有差异或异常.

3.预期结果:

a.LCD显示正常,不存在斑点、阴影等;

b.彩屏LCD各种颜色正常显示,分辨率、色素、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结合项目的具体指标规定〕;

c.在暗室、荧光〔约750Lux〕和阳光〔大于3500Lux〕下测试LCD显示均应正常,各项性能符合项目的具体指标要求;

d.在高、中、低不同电压下,LCD显示应正常且基本一致.

1.1.2LCD背光与键盘背光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选择进入手机功能菜单中的相应设置进行测试.

a.测试手机背光与LED能够正常工作;

b.分别在暗室、荧光〔约750Lux〕和阳光〔约2000Lux〕下测试LED亮度是否正常;

c.背光亮度是否符合要求,测试在不同电池电压情况下,背灯的亮度是否具有一致性;

d.LED是否能够按照要求打开和关闭.

3.预期结果:

a.手机背光与LED工作正常;

b.在暗室、荧光〔约750Lux〕和阳光〔约2000Lux〕下,LED亮度均应正常;

c.背光亮度应符合要求且在不同电池电压情况下,背灯亮度基本一致;

d.LED能够按照要求打开和关闭,且亮度正常.

1.1.3TP触摸屏承重能力测试

4.数量:

5pcs以上;

5.测试方法与内容:

重压头25kg,静压30秒之后,等待30秒,再重新放置重压头.

6.预期结果:

a.200次重压后样品不出现牛顿环,则为良品;

1.1.4Camera测试

1.数量:

4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选择手机功能菜单进入拍照状态,对标准测试板进行拍照.

a.Camera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b.拍摄的照片效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用标准色板照片色块的对比测试;

d.测试DigitalCamera的反应时间;

e.开启闪光灯功能,看闪光灯是否正常工作.

3.预期结果:

a.Camera工作正常,能正常开启与关闭;

b.照片效果符合规范要求,参考CameraSpec;

c.反应时间达到规范要求;

d.闪光灯工作正常,能正常开启与关闭.

1.1.5Receiver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让被测手机与CMU200/HP8960建立通话或在真实网络下分别与正常手机和固定建立通话,在通话状态下进行测试.

a.通话声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噪声,是否出现断声等;

b.切换音量时,每一音阶的差异是否正常.

3.预期结果:

通话声音清晰、连续,噪声在允许范围内,音量切换功能正常.

1.1.6Microphone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让被测手机分别与正常手机与固定建立通话,在通话状态下进行测试.

a.在正常中是否能听到正常通话音;

b.在正常中听到的通话音是否存在噪声,是否出现断声等异常.

c.堵住mic与receiver时是否有啸叫、回音等现象.

3.预期结果:

通话声音清晰、连续,噪声在允许范围内.

1.1.7Speaker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选择进入手机功能菜单中的相关设置进行以下测试.

a.测试所有开关机铃声、按键音、来电短信和闹铃声音,将Speaker面朝分贝仪距离10cm,并将手机铃声音量调至最大,测试分贝仪中的Peak值;

b.随机选择两首铃声,将音量大小设置成不同级别,比较相邻级别的音量大小;

c.各种操作与对应的声音是否一致且正常;

d.是否有断续或不清晰杂音;

e.手机发出各种铃声与按键的过程中与之后是否有数据声或噪声漏出.

3.预期结果:

a.各种铃声都应清晰正常,无杂音或嗡嗡声,分贝仪中的最大峰值应大于90dB;

b.各相邻Level的音量Average值大小应满足:

1≤响度最大值级差≤7dB;

c.各种操作与对应的声音一致且正常;

d.无断续或嘈杂声等异常现象;

e.不存在任何数据声或噪声的漏出.

1.1.8振子功能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在手机功能菜单中打开手机振动功能.

a.手机振动是否正常工作,振动时是否有异响等;

b.手机是否能够正常开启振动,振动能否正常停止.

3.预期结果:

a.手机振动正常工作,无异响,振动频率符合标准;

b.手机振动能正常开启与停止.

1.1.9耳机功能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在正常待机状态、播放MP3时和通话状态下,插入耳机,并进行20次的插拔,测试其功能:

a.插入耳机后将手机开机,手机开机过程是否正常;

b.在播放MP3时,耳机收听功能是否正常,在自动切换和手动切换歌曲时是否有异常;

c.耳机上的挂机键能否正常挂机和接听;

d.手持功能切换至免提,免提功能切换至手持;

e.插拔耳机,切换耳机功能,手机是否能正确检测,并且显示正确;

f.切换过程中是否存在死机、断话、杂音、切换时间过长等异常情况.

1.1.10TF卡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a.手机插入TF卡后开机,测试手机能否与时、准确的读取TF卡内容;

b.在开机状态下插入TF卡,测试手机能否与时、准确的读取TF卡内容;

3.预期结果:

各种情况下都能快速、准确的读取TF卡内容.

1.1.11键盘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正常开机后,用自然力〔不小于0.6N〕按所有按键;

a.测试所有按键能否正常工作;

b.连续多次按键,查看是否会有死机等异常情况,按键响应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c.键盘长按功能,连续按键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d.开键盘按键音,测试按键音是否正常.

3.预期结果:

a.所有按键正常工作,按键与显示一致;

b.连续多次按键应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且按键与显示一致并保持同步;

c.键盘长按功能和连续按键功能正常;

d.开键盘按键音,按键音正常,清晰无杂音.

g.在高温〔60℃〕、低温〔-10℃〕,湿度〔20%~75%〕环境下,重复以上测试;

2.预期结果:

a.手机应能正常开机,开机画面、铃声与电流应符合相关设置;

b.耳机应能正常收听MP3,歌曲切换时没有仍何异常;

c.应能正常挂机和接听;

d.手持能正常切换至免提功能,免提也能正常切换至手持功能;

e.耳机功能切换正常,手机显示正确〔根据软件设置来判别〕;

f.切换过程不应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g.高低温环境下的所有耳机功能均应正常.

1.2通讯/娱乐功能测试

1.2.1呼叫测试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在真实的网络中,拨打不同的〔包括移动与固定〕,分别拨叫10次查看拨叫的成功率.在人工网络中,与CMU200/HP8960建立通话.

a.打112,是否能够正常接通;

b.拨打1860或1001,是否能够正常拨通,声音是否正常;

c.拨打固定,是否能够正常拨通,声音是否正常;

d.拨打手机,是否能够正常拨通,声音是否正常使用真实网络拨打测试机,确认是否能够正常拨通;

e.在人工网络中,分别用传导和耦合方式与CMU200/HP8960建立通话,分别在GSM,DCS与PCS频段选择一信道进行测试,并设置为最高功率等级,耦合时手机放在不同位置进行测试,测试receiver是否存在电流、射频干扰等背景噪声.

3.预期结果:

在拨打不同〔包括移动与固定〕或被不同〔包括移动与固定〕呼叫时,呼叫成功率都应达到100%,且通话声音清晰正常.

1.2.2MP3播放测试

2.数量:

2pcs以上;

3.测试方法与内容:

将手机进入歌曲播放菜单,播放里面的歌曲,然后进行测试:

a.歌曲播放时声音是否清晰,音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断续、破声、杂音等现象;

b.将出声孔面朝分贝仪距离10cm,并将手机铃声音量调至最大,测试分贝仪中的Peak值;

c.根据该手机规范,测试插入耳机时歌曲播放情况.

4.预期结果:

a.各种歌曲播放时声音清晰,音质符合相关要求,无断续、破声、杂音现象;

b.各种铃声音量的Peak值都应大于90dB;

c.如果手机规范中要求插入耳机时,音乐从耳机播放,耳机中的音质应符合以上要求.

1.2.3开关机测试

2.数量:

2pcs以上;

3.测试方法与内容:

分别在装入SIM卡和无SIM卡时将手机开机,维持开机状态30秒然后关机,关机后10秒再开机,重复以上操作共开关机20次后进行测试.

b.手机能否正常开机;

c.装入SIM卡时,每次开机时是否都能正常找到SIM卡;

d.手机开机是否能够与时找到网络,评估每次找网的时间;

e.设置手机不同的开机铃声和开机动画,每次开机,手机开机铃声是否正常,开机动画能否正常显示;

f.设置手机不同的关机铃声和关机动画,每次关机,手机关机铃声是否正常,关机动画能否正常显示;

g.设置手机自动关机,测试手机能否按照设置自动关机;

h.保持手机MemoryFull状态,测试开关机后,Memory是否正常.

4.预期结果:

a.手机能正常开机,LCD显示正常,LED点亮,开机铃声正常;

b.手机正确找到SIM卡,并能读取其信息;

c.手机正确找到网络,从按下开机键至找到网络的时间应;

d.手机开机时的铃声和开机动画应与相应的设置一致且正常;

e.手机关机时的铃声和关机动画应与相应的设置一致且正常;

f.手机在到设置时间时应能自动关机且关机正常;

g.手机开机后应有MemoryFull的提示;

1.2.4I/O串口测试

2.数量:

2pcs以上;

3.测试方法与内容:

a.串口线分别与手机USB接口与PC相连;

b.使用下载工具并根据其操作方法进行软件下载,共下载5次;

c.串口是否能正确下载软件,接收或发送的数据是否完整准确.

4.预期结果:

串口正确下载软件,数据完整准确.

1.3功耗测试

1.3.1电压测试

1.数量:

5~10pcs;

2.测试方法与内容:

a.关机电压:

手机电池电量达到自动关机时的电池电压;

b.工作电压:

用精密电源给手机供电,并根据手机规范分别设置为两个极限电压,看手机能否正常开机,并且能进行各项正常操作,包括接、打.

3.测试指标:

需结合具体项目的手机规范而定.

1.3.2通话时间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让被测手机与Agilent8960/CMU200建立通话连接,分别在各频段中间信道的高、中、低功率级下,记录通话开始至手机自动关机的时间,并记录当时的通话环境和场强值,手机电池需满格电池〔4.2+0.03/-0.02v〕;

3.测试指标:

需结合具体项目的手机规范而定.

1.3.3待机时间

1.数量:

2pcs以上;

2.测试方法与内容:

a.静态环境下的待机时间,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开机,在测试过程中不进行任何操作至手机自动关机的时间,手机电池需满格电池〔4.2+0.03/-0.02v〕;

b.动态环境下的待机时间,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开机,由测试人员随身携带并进行日常工作与生活,直至手机自动关机的时间,手机电池需满格电池〔4.2+0.03/-0.02v〕;

3.测试指标:

需结合具体项目的手机规范而定.

1.4充电测试

1.4.1正常充电功能测试

1.数量:

5pcs;

2.测试方法与内容:

用标准充电器给手机充电.

a.分别在开机和关机状态下进行充电,测试过程与屏幕显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在充电过程中,测试手机能否在充电过程中正常拨接;

c.将手机关机充电,分别记录在高温〔40℃〕、室温〔25℃〕和低温〔0℃〕环境下手机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

d.分别记录batterybar各种情况显示下的实际电池电压;

e.在充电过程中关机,测试过程与屏幕显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f.关机后进入充电过程,测试过程与屏幕显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g.在充电过程中开机,测试过程与屏幕显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h.显示充电完成时,电池电压是否符合标准;

i.充电时间,电池电压从3.2V达到4.2V所需的时间.

3.预期结果:

a.在开机和关机状态下进行充电,屏幕均应有充电指示且显示正常,充电过程正常;

b.充电过程中,应能正常拨接,且通话效果正常;

c.各种条件下的充电曲线都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d.Batterybar显示变化时应与软件设置一致,误差范围不超过0.03v;

e.充电过程中应能正常关机,关机画面,关机铃声都应正常,关机后应有充电指示;

f.充电过程正常,显示正常;

g.充电过程中应能正常开机,开机画面,开机铃声都应正常,开机后应有充电指示;

h.显示充电完成后,电池电压应为4.2V〔+0.03V/-0.02V〕;

i.充电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4.2电池过充测试

1.数量:

2pcs;

2.测试方法与内容:

手机显示充电完成后,继续充电12小时以上;

a.电池是否有损坏,有无鼓起、发烫等情况;

b.记录电池最终的空载电压,看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3.预期结果:

a.电池无任何损坏,无鼓起、发烫等情况;

b.电池最终的空载电压应为4.2V〔+0.03V/-0.02V〕.

1.4.3电池零电压充电测试

1.数量:

2pcs;

2.测试方法与内容:

先将电池完全放电,可用电源对电池进行反向充电,充电电压设为1V,电流设为550mA;此处完全放电是指电池外在表现为电池空载电压为0V,而不是仅仅达到关机电压;然后再按进行测试;

3.预期结果:

参考;

1.5异常操作测试

1.5.1非法关机测试

1.数量:

3pcs;

2.测试方法:

将手机分别在通话状态和待机状态下多次非法关机,即直接拔电池,非法关机大于等于300次;

3.测试内容:

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并进行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1.5.2电源反接测试

1.数量:

3pcs;

2.测试方法:

在常温下,使用精密电源为手机供电,并使正负级反接,持续10秒钟后取出,然后正常插入电池,再进行测试;

3.测试内容:

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1.5.3非正常充电测试

1.数量:

3pcs;

2.测试方法:

a.分别在开、关机状态下连续插拔充电器各20次,最后为充电器插入状态,检查此时充电功能是否正常,并检查基本电性能,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在手机未装电池的情况下,插入充电器,检查此时手机显示是否正确,维持5分钟后检查手机的基本功能是否仍正常.

c.手机装上电池后,插入充电器,1分钟后将电池拔下,看此时手机显示是否正确;然后再将电池重新装上,看此时手机的充电显示是否正确.

d.手机充电过程中开机,并在开机过程中拔下充电器,看此时手机开机是否正常;待手机开机过程结束后,将手机关机,并在手机关机过程中拔下充电器,看此时手机是否能正常关机.

3.测试内容:

各项基本功能检查.

1.5.4非正常按键测试

1.数量:

3pcs

2.测试方法:

a.手机正常开机后,同时按下同一排或同一列的按键,分别按10次,观察手机有无异常现象出现;

b.手机正常开机后,随机按下2个以上的按键,试验10次,观察手机有无异常现象出现;

c.在关机状态下进行以上测试.

3.测试内容:

手机各项基本功能检查,测试中手机不应出现死机、关机等异常现象,测试完毕后各项基本功能仍应正常.

1.5.5SIM卡短路测试

1.数量:

3pcs

2.测试方法:

a.将手机的SIM卡座管脚随机短路,不装入SIM卡,然后开机,检查开机电流,待机电流与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b.将短路去掉后重新开机,检查手机各项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c.重复以上操作10次以上;

3.预期结果:

步骤a中有可能出现电流异常,开机后即关机等现象,属正常.但在步骤b中,手机应无仍何异常情况,各项基本功能均应正常.

附:

手机研发至量产各阶段重点测试项目表:

Item

研发

试产

量产

手机版本查询

开关机测试

I/O串口测试

呼叫测试

Receiver测试

Microphone测试

Speaker测试

歌曲播放测试

耳机功能测试

LCD测试

LCD背光与键盘背光测试

键盘测试

振子功能测试

翻盖功能测试

RTC测试

Camera测试

充电测试

电流测试

电压测试

通话时间

待机时间

电池过充测试

电池零电压充电测试

2.环境测试

测试目的:

保证手机在不同环境状况下具有正常功能并符合标准;

测试标准:

GSM11.10,GB2423.2-89;

测试仪器:

Agilent8960/CMU200,电源,LinkCable,数据线,高低温湿热箱

注:

试验样品进行环境试验时,按以下顺序进行:

低温试验、高温试验、温度冲击试验、自由跌落试验、振动〔正弦〕试验、潮热试验、其它试验.

2.1低温存储试验

1.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2.测试方法:

手机不包装,不通电,放入测试箱中,按表8中的值设置温度和时间,取出来2h后测试;

Item

LevelⅠ

LevelⅡ

LevelⅢ

存储温度

-10℃

-20℃

-30℃

持续时间

4h

8h

8h

表8.低温测试时间/温度设置值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2低温负荷测试

1.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2.测试方法:

不包装、不通电,试验箱内-箱内温度由环境温度逐渐达到LevelⅠ-10℃,LevelⅡ-20℃,LevelⅢ-30℃持续2h,并在此温度结合以下条件〔具体电压值视手机规范而定〕继续测试;

a.低温正常电压负荷;

b.低温低电压负荷;

c.低温高电压负荷;

3.测试内容:

在上述温度,并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并进行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3高温存储测试

1.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2.测试方法:

手机不包装,不通电,放入测试箱中,按表9中的值设置温度和时间,取出来2h后测试;

Item

LevelⅠ

LevelⅡ

LevelⅢ

存储温度

55℃

65℃

85℃

持续时间

4h

8h

8h

表9.高温测试时间/温度设置值

3.测试内容:

a.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4高温负荷测试

2.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3.测试方法:

不包装、不通电,试验箱内-箱内温度由环境温度逐渐达到LevelⅠ55℃,LevelⅡ65℃,LevelⅢ85℃持续2h,并在此温度下结合以下条件〔具体电压值视手机规范而定〕继续测试;

a.高温正常电压负荷;

b.高温低电压负荷;

c.高温高电压负荷;

4.测试内容:

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并进行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5温度冲击试验

1.数量:

5pcs

2.测试方法:

手机关机状态下,在低温贮存温度〔-30℃〕、高温贮存温度〔65℃〕各放置时间45分钟,中间转换时间不超过8分钟,该循环重复21次,由高温开始至高温结束.结束后将手机在标准大气试验条件下放置,直至温度恢复2h后进行测试;

3.测试内容:

a.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6自由跌落试验

1.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2.测试方法:

测试手机在经过突然跌落后能够保持机械与电器性能的能力,手机跌落高度为LevelⅠ1.0m,LevelⅡ1.2m,LevelⅢ1.4m<地面硬度为90%RH水泥地上>,手机带电池开机后以每个面向下跌落两次,6面共计12次〔注:

有外置天线的手机可除去此面,翻盖手机需合上合盖〕;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手机不应有损坏,但允许机可轻微开裂;

b.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c.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7振动试验

1.数量:

LevelⅠ5pcs,LevelⅡ10pcs,LevelⅢ20pcs;

2.测试方法:

不包装、通电将手机分别按照水平、直立和侧立的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然后在不工作状态下以:

振动频率:

5~20Hz,ASD〔加速度谱密度〕:

0.96m2/s3

振动频率:

20~500Hz,ASD〔加速度谱密度〕:

20Hz时为0.96m2/s3,其它-3dB/倍频条件振动;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8潮热试验

1.数量:

10pcs;

2.测试方法:

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LevelⅠ40℃,LevelⅡ55℃,LevelⅢ65℃,湿度达到93%,温度稳定后持续48h,不取出继续在此环境下进行测试;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9砂尘试验

1.数量:

5pcs;

2.测试方法:

在温度为35±2℃,相对湿度不超过60%,空气流速为25~50km/h,颗粒最大直径尺寸小于1000μm,浓度为1.4+10g/m3的条件下放置1h,然后进行测试;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10低气压试验

1.数量:

5pcs;

2.测试方法:

将手机置于气压为55kPa,温度在15~35℃的试验条件下保持时间1h,然后进行测试;

3.测试内容:

a.外观检查与基本功能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b.按照表1中的信道和功率级进行各项RF测试,各项测试都应符合要求.

2.11淋雨试验

1.数量:

5pcs;

2.测试方法:

用大约耗水量为450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