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364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郎溪旌德广德泾县绩溪宣城二中等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宣城市七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至第三章第2节。

5.可能用到的相时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反应速率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图片涉及的反应应该加快的是

2.下列气体溶于水后,生成物中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的是

A.Cl2B.NH3C.NO2D.SO2

3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c(H+)

C.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D.能使广泛pH试纸呈红色

4一定温度下,100mL2mol·L-1硫酸溶液和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慢该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

A.2mol·L-1的硫酸溶液B.稀盐酸C.K2SO4溶液D.ZnSO4固体

s.反应A(g)+2B(g)

C(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

B.图中虚线表示的反应I、反应II均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是因为改变了反应的焓变

D.该反应的焓变△H=-91kJ·mol-1

6.一定条件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20s达到平衡,生成0.1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内,X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

B.将容器体积变为10L,Y的平衡浓度大于原来的

C.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该反应的△H>0,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

7.向体积和pH均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镁粉,镁粉均完全溶解,则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8.已知反应:

H2(g)+

O2(g)H2O(g)△H1

N2(g)+

O2(g)NO2(g)△H2

N2(g)+

H2(g)NH3(g)△H3

则反应4NH3(g)+7O2(g)4=NO2(g)+6H2O(g)的△H为

A.△H1+△H2+△H3B.2△H1+2△H2-2△H3

C.6△H1+4△H2+4△H3D.6△H1+4△H2-4△H3

9.常温下,在pH=12的某碱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为

A.1.0×10-7mol·L-1B.1.0×10-2mol·L-1

C.1.0×10-6mol·L-1D.1.0×10-12mol·L-1

1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X(g)+Y(g)

2Z(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

1:

2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D.

为定值

11.在-定体积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H<0。

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B.c点处,v正(N2)=v逆(N2)

C.d点处,v正(N2):

v逆(H2)=1:

3D.升高温度,反应至t2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

12.H2NNO2(硝酰胺,Nitrarnide)是一种弱酸,常温下Ka1=10-5.6。

常温下,硝酰胺分解反应,H2NNO2(aq)=N2O(g)+H2O(l)的第-步为

,其中k为速率常数,v正=k1c(O2NNH2),v逆=k-1c(O2NNH-)·c(H+),则

等于

A.5.6B.8.4C.-5.6D.-8.4

13.已知反应,nX(g)+nY(g)

qZ(g)的△H<0,m+n>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升高体系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增大B.v(X)正:

v(Y)正=m:

n

C.平衡常数K增大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14.常温下,取20mL某浓度的盐酸作为待测液,用-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酸与NaOH溶液初始浓度关系为c(HCl)-2c(NaOH)=0.03mol·L-1

B.b点溶液中:

c(Cl-)>c(Na+)>c(H+)>c(OH-)

C.a、b、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依次为:

a>b>c

D.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所测HCl浓度偏高

15.某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B(g)

C(g)+D(g)△H<0,5min后达到平衡。

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a=1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60%

D.平衡后,若再加入2molB,重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减小

16.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g)+D(s)△H=-akJ·mol-1

有关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I中,10min内平均速率v(B)=0.06mol·L-1·min-1

B.600℃时,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a=160

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45

D.向实验II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A和1.5molB,A的转化率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填字母)。

a.煤炭b.太阳能c.风能d.地热能e.天然气f.氢能

(2)甲烷裂解法制取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g)

C2H2(g)+3H2(g)。

①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则反应2CH4(g)

C2H2(g)+3H2(g)的△H=kJ·mol-1。

②燃烧agCH4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44.5kJ。

经测定,生成的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5g沉淀,则CH4(g)+2O2(g)

CO2(g)+2H2O(l)△H1=kJ·mol-1,a=。

(3)金刚石和石墨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①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的稳定性较大的是(填“金刚石”或“石墨”);石墨的燃烧热为kJ·mol-1。

②12g石墨在-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36g气体,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kJ。

18.(12分)高锰酸钾是重要的氧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①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写化学式),每生成1gO2转移mol电子。

②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将固体生成物溶于水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将滤液再经过重结晶分离,可得到高锰酸钾和碳酸氢钾。

写出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常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滴定KMnO4溶液,测定KMnO4溶液浓度。

步骤如下:

I.将-定量的高锰酸钾加入烧杯中,倒入蒸馏水使其溶解;

II.取ag草酸晶体(H2C2O4·2H2O,摩尔质量126g·mol-1)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酸化,再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两次,平均消耗VmLKMnO4溶液。

①高锰酸钾溶液盛放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③该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用相关字母表示)。

19.(14分)已知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B(g)

C(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反应A(g)+2B(g)

C(g)在不同温度下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H(填“>”“<”或“=”)0。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填“>”“<”或“=”)K2。

在T1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g)和2molB(g),测得A(g)和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A转化率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将C(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C、250℃和270℃条件下的上述反应。

三种温度下B与A的物质的量之比与A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

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该温度下,若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用分数表示)。

曲线上a、b、c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的大小关系为。

20.(14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该技术先由煤气化制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甲醇和氨气,鼓后由甲醇制乙烯和丙烯。

(1)煤气化包含一系列化学反应。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

CO(g)+H2(g)△H1=+131kJ·mol-1;

C(s)+CO2(g)

2CO(g)△H2=+172kJ·mol-1;

则反应CO(g)+H2O(g)

CO2(g)+H2(g)△H3=kJ·mol-1;

(2)以投料比

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H。

温度、压强与CO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H(填“>”或“<”)0。

②P1(填“>”或“<”)P2。

③5MPa、200℃时,M点的v(CO)正(填“>”或“<”)v(CO)逆。

④若起始时提高投料比

,则CO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或“减小”)。

⑤参照下表,实际工业生产中大多采用5MPa和230~270℃,其优点是。

(3)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

N2(g)+

H2(g)

NH3(g)△H(298K)=-46.2kJ·mol-1,在Fe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如下(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

N2(g)

2N;H2(g)

2H

表面反应:

N+H

NH;NH+H

NH2;NH2+H

NH3;

脱附:

NH3

NH3(g)

其中,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①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填字母)。

A.低温B.高温C.低压D.高压E.催化剂

②标准平衡常数

,其中

为标准压强(1×105Pa),p(NH3),p(N2)和p(H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NH3)=x(NH3)p,p为平衡总压,x(NH3)为平衡系统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

已知起始时向一密闭容器中投入

molN2和

amolH2,反应

N2(g)+

H2(g)

NH3(g)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NH3的平衡产率为ω,则该反应的

=(用含ω的代数式表示)。

下图中可以表示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T的变化趋势的是(填字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