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129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docx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

高三语文优化卷(四)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1题;共22分)

1.(2分)(2017高一下·哈尔滨期中)下边划线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ǎ)于物       跬(kuĭ)步           金石可镂(1óu)

D.跂(qĭ)而望          骐骥(jì)            爪(zhǎo)牙

2.(2分)(2019高二上·连城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迤逦   央冕   星分翼胗   鹤汀凫渚   臭名昭著    

B.苜蓿   疏朗   北海虽赊   碎琼乱玉   落霞孤骛    

C.沮丧   尴尬   莞尔而笑   犹蒙矜育   模棱两可    

D.侥幸   倜傥   心有余悸   逸兴湍飞   无路请缨    

3.(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索契冬奥会女子障碍技巧赛决赛中,加拿大一选手在通过最后一个障碍时,重重摔在坡顶上。

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惊险一幕。

B.科学治理雾霾关键是要“标本兼治,长期治理,区域联动”,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真正矫枉过正,使中国篮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C.春节过后,昆明市人才招聘市场异常红火。

笔者发现,一方面是求职者待价而沽,不肯降低身价;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自降身段,却无人应聘。

D.近日,住建部公布了中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智慧城市尽管总体建设成绩显著,却仍是乏善可陈、瑕瑜互见,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4.(2分)(2016高三上·日照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面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

D.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5.(2分)为两句上联配上相应的下联,最佳的一项是()

甲:

月送花香浮小院         乙:

亭闲有竹春常在

①风吹萤火到雅室     ②风摇竹影到幽斋     ③梦随春风到天明

④风轻无意花半露     ⑤时雨点红桃千树      ⑥山静无人水自流

A.甲①∕乙④    

B.甲②∕乙⑤    

C.甲③∕乙⑥    

D.甲②∕乙⑥    

6.(2分)(2018·聊城模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次座谈会是临时性的,不作记录,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姑妄言之即可。

B.受害家属非常感动,对交警说:

“如果没有你们帮助,令堂就得不到及时救助,凶手还会逍遥法外,谢谢你们!

C.爸妈,你们就不要再奉劝我了。

我也知道你们都是替我着想,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报考师范院校,我想当律师。

D.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听说去了东北的一所高校,你来之前应该先和他们联系一下。

7.(2分)(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8.(2分)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兄弟之亲    

B.莫之夭阏    

C.彼且奚适也    

D.重为乡党所笑    

9.(2分)对下列两句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A.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列于对于求福的事    

B.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D.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②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10.(2分)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11.(2分)(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

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著说,环境悉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请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

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

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

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字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字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H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尽管人工智能己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C.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它星球。

B.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C.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2.(6分)(2019·昆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索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

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

刘曜将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

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冯翊太守。

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

及怀帝蒙尘,綝乃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破贼党,迁定宗庙。

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

七年及即尊位,是为愍帝。

綝以首迎大驾之功,封弋居伯。

又迁前将军、右仆射。

寻又诏曰:

“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

授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及刘曜侵逼王城,议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之。

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

后綝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杖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

刘曜复率众人攻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乃发。

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自长安以西,亦不复奉朝廷。

百官饥乏,采稆自存。

城中饥窘,人相食不可制。

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帝问綝曰:

“汉陵中物何乃多邪?

”綝对曰: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

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

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

”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

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戮之于东市。

(节选自《晋书·索綝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

B.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C.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D.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己螫/头其可截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汉代以后通过院试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文中“举秀才”即此意。

B.食邑,即采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古代卿大夫收取封地上的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左仆射,晋代指尚书省长官,有纠弹百官之权,与右仆射分管尚书省诸曹,位高权重。

D.陵,即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及禁卫军。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綝挺身而出,匡扶晋室。

索綝与曲允带领队伍,连续征战,频频击败敌人,并迎立愍帝登基继位,为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B.索綝作战勇猛,恩威并重。

索綝先后多次成功抵御刘曜及其手下的进攻,又因索綝向来恩威并施,意图劫掠三辅的贼人不敢行动。

C.索綝深受信任,荣宠优渥。

索綝前有迎驾之功,愍帝下旨将军国大事委托于他以示信任;后又曾解刘曜之围,他及家人得到了封赏。

D.索綝鉴察往事,直言进谏。

长安城内出现了饥荒,而同时有人盗发汉代陵墓,时任左仆射的索綝借此劝谏愍帝应以汉武帝为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聪将赵染杖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②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

13.(4分)(2016高一下·大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浅析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龙、茶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如“姬”“姜”等,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统治者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的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

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

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

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

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是在三皇五帝以前就有了的,据传说,姓氏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B.氏族部落不仅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驯养和冒犯,还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C.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姓”的男女可以通婚,同“氏”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D.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用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的方式来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贵族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B.从晋国的狐毛、蛇平,汉代的狗未央、鹿旗,三国的豹皮公等人的古怪姓名中我们清晰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C.古姓多与“女”字相关,甚至“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

D.在周朝初年,统治者为了达到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的目的,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名为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作者认为,“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B.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这一说法,可以从《国语·晋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的记载中得到证明。

C.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已经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

D.西汉结束之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没有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14.(10分)(2019高一上·金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辉

①   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

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

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

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

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

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

而门外正飘着大雪。

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

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

④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

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

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

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

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

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⑤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

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

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

⑥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⑦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⑧史蒂文斯说:

“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

”这让我想像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饭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

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

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

⑨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

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

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言说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⑩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颜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

⑪可怜的孩子!

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

⑫我累了,疲惫已极。

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⑬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

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

村庄。

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

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

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