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794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docx

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5

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

考试说明:

本卷为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部分。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文综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原创)萧绍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遗存大量历代刻石与碑版。

其中存世最早且影响较大的首推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会稽刻石。

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其中有这样一句“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

A.关心民众生活B.加强专制集权C.形成立法规范D.进入法制社会

13.(原创)我国一直有干支纪年体系,2012年是龙年,人们都会在各个场合使用有“龙”的标识;许多地方每年的二月二是龙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祈求风调雨顺。

这些具有浓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象根源于()

A.铁器牛耕生产方式B.重农抑商政策C.农耕文明影响D.西方文化的传入

14.(原创)2011年7月杨恒均著的新书《黑眼睛看世界:

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中写到“在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传承下,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对先贤的理论补充些什么?

能对当下的民众启蒙些什么?

毕竟在光明中拉开灯不算什么本事,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才是伟大之处。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主张维新变法 

15.(原创)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

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

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年轻生命。

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

16.(原创)林小玉,一个普通的杭州市民。

还是初中生的她,看着隔壁院子里垒起了一座座小高炉,街坊邻居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送进小高炉,“炼”出一块块像铁饼似的东西。

下列选项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反映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

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弊端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17.(原创)2013年2月25日上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

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③1980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18.(原创)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但现在真正的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却得不到传承和承认,比如南京的“彭宇案”、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在中外历史上作为道德楷模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曾经就道德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19.(根据2013年上海闵行区调研卷第5题改编)《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B.条文明细且直接受行政官意志的影响

C.虽有随意性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D.继承了习惯法的传统

20.(根据《2013高考金题点睛》高考预测题改编)《西方文明史》谈到: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18世纪科学的进步B.反映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21.(根据重庆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21题改编)“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22.(根据杭州外国语学校2010学年期末考试题改编)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的《剑桥战争史》中: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B.英国的海上封锁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23.(根据2012届鄞州中学高考模拟考试23题改编)某作家声称:

“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

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拾穗者》B.《悲惨世界》C.《欧也妮·葛朗台》D.《老人与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2大题,其中第38题26分,第39题26分,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原创)浙江自古以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其中诗歌和儒学在浙江均有很大的成就,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从1990年(竺岳兵)提出“浙东唐诗之路”至今,通过多次国内外学术界的论证和诸多媒体的报道介绍,“唐诗之路”不但已成为名驰遐迩的浙东的品牌,……“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迂回的路线,这迂回重合路径圈上的起点与终点,在萧山的哪里呢?

……萧山的义桥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讫点。

”……451位唐朝诗人游过浙东,李白四次畅游浙东。

“唐诗之路”是形象思维的思路,是诗人凭借浙东山水和人文底蕴,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进行概括和集中,结合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喷发为诗的过程。

—— 竺岳兵《渔浦——浙东唐诗之路的起迄点》(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材料三:

“浙东学派”的名称最早是由黄宗羲提出来的,指的是明初以来今绍兴、宁波地区学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即浙东学统,或曰浙东学脉,而非现代意义的学派。

……黄宗羲是将阳明学和蕺山学一起归入浙东学脉的。

……然而,到了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确实形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

这个学派有领袖、有骨干、有渊源、有传承、有宗旨、有特色,其学术领袖是黄宗羲。

其渊源远绍南宋“浙学”,近承阳明、蕺山。

……其学术宗旨即黄宗羲所提倡的“经世应务”,其学风特色即明经通史,会众合一,重视“力行”。

——吴光《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正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

材料四: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郑永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

(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李白为什么喜欢畅游浙东?

(2分)萧山的义桥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讫点,具备了那些有利条件?

(4分)

 

(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是指什么事件?

(2分)材料三中的“阳明学”指的是谁的理论?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所代表的儒学基本理论主张?

(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这些变化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6分)

 

3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从夏、商、周奴隶王朝到春秋越国兴灭的阶段,正是浙江省范围内几何形印纹硬陶流行的时期……根据研究,印纹陶的胎泥原料和烧成温度较以前的其他陶器有一个新的飞跃,使它成为由陶向瓷发展的中介物,促使了原始瓷的出现。

——《杭州的考古》

材料二:

(跨湖桥遗存)1991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碳14实验室测定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送检的4个碳素标本……2001年,遗址第二次发掘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考古实验室对11个标本经碳14测定后,又一次证明遗址年代的上限确实距今8000年。

——《试论跨湖桥文化》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萧山是越国的制陶基地,“萧山窑”窑址主要分布浦阳江流域的进化、所前、浦阳等地,已查明有22处,尤以进化镇大汤坞茅湾里窑址、钟家坞窑址和纱帽山窑址最具代表性;……20多次窑址集中在这一地区,这在当时越国的经济领域必然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

因此称其为越国的陶瓷生产基地是完全有理由的。

——《古代萧山的制陶业》

材料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萧山发现的原始青瓷窑址以进化、所前、浦阳等地最为密集,估计有数十处之多,几乎遍布当地的山岳,从而印证了流传至今的“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有窑烟”的民谣。

其中进化镇大汤坞村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原始瓷碗、盘、钵、盂和印纹陶器等日用器为主,残废品及窑渣、窑具、红烧土堆积范围长达200多米,有的堆积有1米~2米厚。

——《越窑青瓷的兴衰初探》

材料五:

丝绸之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骆驼,《万历野荻编》有记载,为了防止瓷器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摔落而破损,人们想了许多办法。

用稻草包装瓷器,并在其间塞进少数砂土及豆麦,洒上水促使豆麦发芽,缠绕胶固,防止瓷器碰撞和绑绳断裂。

……但毕竟骆驼运输运量有限,运输速度又极其缓慢,路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加上唐时,瓷器主要产地浙江又远离丝绸之路西端起点唐都长安,用这种方法运送中国瓷器对于满足西亚、中亚诸国对瓷器的需求可谓杯水车薪。

寻找一种安全、大量、快捷的瓷器贸易通道,成为当时中国、印度、阿拉伯诸国商人共同的愿望,海上“陶瓷之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海上“越瓷之路”航线开辟发展研究的几个问题》

材料六:

海上丝绸之路简图

请回答:

(1)考证这些古窑址的年代,除了用“碳14实验室测定”方法以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考证这些古窑址年代。

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分)

(2)“工业革命后,英国烟囱林立”与材料四“周朝天子八百年,个个山头有窑烟”两种“烟”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何区别?

(4分)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春秋战国萧山的陶瓷业如此大的成就?

(4分)

(3)根据材料五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运送瓷器的弊端。

(6分)

(4)据材料五、六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越窑烧制的陶瓷制品可能会运输到哪里?

(4分)在宋元时期我国沿海有哪些主要港口可以运送瓷器?

(2分)

(5)“现在中国的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该怎样更好的发展传统优势行业?

(4分)

 

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答案】:

B

【出题意图与解析】: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高考高频考点之一,考查题型既有材料题,也有选择题;考查方式大多以新颖的古文献资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是引入了秦朝有名的碑文“会稽刻石”,又能跟地方史结合,创设亲切熟悉的新情境。

会稽刻石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可知与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有关,A错误,B正确;C、D与题干无关,可以直接排除。

【考点定位】:

必修一·秦朝政治制度;选修四·秦始皇。

13【答案】:

C

【出题意图与解析】:

古代中国农业是高考重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方式大多引用古代的诗文、图片及考古史料等,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的成就与经济政策基本史实的掌握、分析与认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是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的历史根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A、B两项内容从属于“农耕文明”的内涵,D项说法明显错误。

“龙”在古代是行云布雨之神,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故选C。

【考点定位】: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

14【答案】:

C

【出题意图与解析】: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往往综合考查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演变,主要是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考查很少。

本题引入一本新书中的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A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D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C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才是真正黑暗中的火烛,故选C。

【考点定位】:

必修三·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15【答案】:

D

【出题意图与解析】: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高考重点之一,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知识点来看,近三年命题集中于建国初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11年浙江卷),对文革、“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实践考查较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材料中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等可以判断这一场景应出现在“文革”时期。

A、B、C三个时期没有出现此情况。

【考点定位】:

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6【答案】:

C

【出题意图与解析】: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高考重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命题较少,只有2011年和2012年相关的各一道选择题,从全国高考来看,这部分是考查的重点,分值较高。

考查方式往往选用图片、表格、示意图、文字材料等新材料,考查学生从图表、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阐述和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引入乡土史的新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从题干材料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送去炼钢,反映的应该是发生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问题,故C是错误的,A、B、C三项均符合材料含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考点定位】:

必修二·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7【答案】:

B

【出题意图与解析】: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是高考重点之一,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知识点来看,近三年命题集中于建国初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11年浙江卷),对文革、“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实践考查较少。

本题考查两岸关系变化的相关内容。

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一国两制”、“党和政府的政策”、“两岸人民的努力”等,80年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打破,而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故选B。

【考点定位】:

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8【答案】:

D

【出题意图与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是高考重点和热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考查方式主要以新情境、新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各类代表人物及思想的掌握、分析与认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点。

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

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他们都重视道德的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

由此判断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与题意不符,故选D。

【考点定位】:

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西方人文精神起源(蒙昧中的觉醒);选修四·孔子。

19【答案】:

A

【出题意图与解析】: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命题思路主要是利用新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对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考查,而罗马法近三年没有考过,所以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对罗马法特点的理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说明了罗马法在强调规范性的同时也注重灵活性。

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定位】:

必修一·古代罗马法。

20【答案】:

D

【出题意图与解析】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是高考重点和热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考查方式主要以新情境、新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各类代表人物及思想的掌握、分析与认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本专题理论含量较高,需要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运用,同时有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这一部分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可知题意是强调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故选D。

A项只是为得出最终的结论的一种铺垫;B项只反映现象,没有反映内在含义;C项理解不准确。

【考点定位】:

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21【答案】:

C

【出题意图与解析】: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是高频考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题,且分值较高。

命题思路上,大多运用新材料、数据材料和表格等设置新情境,以能力立意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从题干材料入手,材料主要描述的是英国社会各阶级之间互相转化和地位的变化,资产阶级地位和工匠的地位在上升,可以得出此时的英国已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所以选C。

【考点定位】:

必修二·“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

22【答案】C

【出题意图与解析】一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之一,浙江文综在近三年并没有涉及,但其他省份多有考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材料中“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可以判断A项正确;由“德国却遭到封锁”可以判断B项正确;作者肯定了协约国经济实力强于同盟国,故D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选修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23【答案】B

【出题意图与解析】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之一,浙江文综在近几年都有涉及,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注重文学艺术特点和时代影响的考查。

《悲惨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雨果所著,是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结合的作品,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所著,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

《拾穗者》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米勒的作品,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描绘了农村妇女在田间弯腰拾遗落麦穗的场景。

《老人与海》是美国新一代文学的代表作者,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所以依据材料“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可以判断与《悲惨世界》的艺术风格是相一致的。

【考点定位】必修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38【参考答案】

(1)特点:

盛唐诗人,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2分)原因:

浙东秀丽的山水风景、悠远厚重的人文底蕴,有利于李白发挥想象和幻想作诗。

(2分)有利条件:

渔浦是富春江、浦阳江、钱塘江的交汇口,也是重要的津渡,是文人走水路入浙东的必经之路。

风光秀美,渔浦文化底蕴深厚,容易给文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分)

(2)秦朝实行郡县制;(2分)指的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理论;(2分)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人人都有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4分)

(3)变化:

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正统的儒学思想受到冲击,提倡经世致用。

(4分)社会原因: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儒学(理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6分)

【出题意图与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是高考重点和热点之一,浙江高考近三年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考查方式主要以新情境、新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各类代表人物及思想的掌握、分析与认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只有“黄宗羲”没有考查过,而“黄宗羲”又是浙江重要的历史人物,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考点,因此我选择“黄宗羲”相关的史料和地方史材料作为材料解析的载体,引入“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学派”等学生易懂的新概念,再融合李白、王阳明、黄宗羲等所学知识进行考查。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及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

(1)问“李白诗歌的特点”能从书上回忆起来,学生比较熟悉;“李白为什么喜欢畅游浙东?

萧山的义桥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讫点具备了有利条件?

”可以结合材料总结出浙东秀丽的山水风景、悠远厚重的人文底蕴等特点,结合诗人喜欢游山玩水,喜欢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等特点进行推理总结。

(2)问,“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阳明学”指的是王阳明的理论,他的儒学基本理论主张能从书上总结出来。

第(3)问,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发生怎样的变化能从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中总结出来,社会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来概括。

【考点定位】必修三·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文学(唐诗)。

39.【参考答案】

(1)可以依据古窑址出土的陶瓷器的种类大致判断,如茅湾里窑址出土的是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依据印纹硬陶颜色、纹饰和原始瓷的施釉情况,结合古代陶瓷发展史,大致可以判断是春秋战国时期。

(2分)

(2)工业革命,蒸汽机和冶铁业等用煤炭产生的烟;周朝烧制陶瓷用木材产生的烟;(4分)

原因:

①越国统治者重视,社会稳定;②离越国都城绍兴比较近;③进化、所前、浦阳、戴村均处于丘陵地带,植被茂盛,瓷石丰富,提供了足够的燃料和原料;④浦阳江径流境内,为产品运输带来了便利;⑤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为陶瓷业提供了条件;⑥对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制陶技术的继承;⑦制陶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

(答出其中2点即可以给4分)

(3)容易因碰撞、摔落而破损;

骆驼运输运量有限;

运输速度极其缓慢;

路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瓷器主要产地在浙江,远离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答出其中3点即可以给6分)

(4)国内,运送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