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555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docx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说课材料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清水河镇育英小学“情智共生”四步教学法模式教案

单元总课题

年级

旁注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解决重难点

的措施方法

课时安排

清水河镇育英小学“情智共生”四步教学法模式教案

课题: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主备人:

丁大伟

备课时间:

2019·3·19

上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围绕重点,抓住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握文章重点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说说放风筝的过程,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旁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旁注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确定文章中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

教学难点

围绕重点,抓住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握文章重点部分。

解决措施

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比一比谁说的更清楚,培养学生空头表达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

你能给大家说说放风筝的过程吗?

学生代表发言。

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你这么喜欢放风筝,能说说放风筝的乐趣在哪里呢?

3.教师小结并过渡:

是啊,放风筝是我们大家都热爱的运动,这不,你看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

旁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说说放风筝的过程,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二)

 

合作探究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2.初步感知图片内容:

你看到了些什么?

3.观察画面引导:

刚才的同学说的都没错,都是我们能看到的。

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将你们说的内容全部写在作文本上,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吗?

(学生回答)

看来,看图作文,不仅仅只是罗列画面的事物,我们还得将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我们的语言加工,运用我们的想象,将静态的画面展现成一段有声有色的电影,写成令人身临其境的文章,那才是看图作文。

4.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观察图画可以用哪些顺序呢?

(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板书:

按一定顺序)

(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引:

我们这幅图可以采用什么顺序呢?

你试着用这样的顺序说一说画面的你看到的内容,要求学生连起来说是一件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

5.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

刚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

但这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将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

(2)推想放风筝的过程。

a、其实,我们从画面中根本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我们却分明能看到他们在做什么,你能听到吗?

(让学生想象)

教师提示:

画面上虽然看不清,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只要你说出了放风筝过程,不就说明放风筝的乐趣了吗?

请小组合作,想象他们是怎样放的,这里的指一些精彩动作。

b、方法小结:

你看,通过我们的想象,将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的生动,我们靠的就是想象,靠的就是我们的动作描写。

6.人物描写。

(1)过渡:

看图作文的想象是靠画面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的思维,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

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呢?

(2)指导写出放风筝人的的动作、神态、语言。

(板书: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设计意图:

画面引领,交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减轻了写话的难度。

(三)

展示交流情智共享

1.写话要求:

(课件出示)

(1)图上画的是哪些人?

他们在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那些话?

(板书:

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作有据可依。

(四)

实践拓展情智共生

1.同桌互读草稿,看图画的内容是否写清楚?

有没有错别字,不通顺的地方?

2.在小组展示草稿,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3.师小结:

刚才我们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4.小组交流。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

设计意图:

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四、板书设计

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

按一定顺序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选做题:

课外读一些看图写作文的书。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的措施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

旁注

设计意图:

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二)

 

合作探究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9.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播送的通知,回想一下,通知由哪些内容构成?

10.读通知,注意格式。

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

(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1)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

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标题,正文,落款,时间)

(2)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

星期四上午9点——表示时间

全体同学——被通知者

教学楼门前——地点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

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

4与7日——写通知的时间

设计意图:

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三)

展示交流情智共享

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这些故事你了解吗?

向大家介绍一下。

借助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9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

3.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自相矛(máo)盾(dùn)杞(qǐ)人忧天

4.学生进行交流。

讲清故事,阐明道理。

互相补充。

如:

邯郸学步:

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5.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6.为自己喜欢的故事配幅插图。

设计意图: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四)

实践拓展情智共生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词语、神态的句子,还了解了成语背后的故事,课后找找相关的成语故事我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五、作业布置

必做:

练习写通知。

选做:

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