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169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

【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

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教学时,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

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习重点】

1.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2.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习难点】

1.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

本组课文共需要10课时,其中《寓言两则》2课时,《惊弓之鸟》2课时,《画杨桃》2课时,《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语文园地三》3课时。

9.寓言两则

【学习内容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学习重点】

1.两则寓言的寓意。

2.引导学生再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学习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法学法】

教法:

探究法、讨论交流、表演

学法:

讨论交流、朗读理解法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文字

图片课文重点句子

深入情景,学的投入

PPT

课文相关内容

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21)

【学习目标】

1.解课文内容,懂得《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

 2.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

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二)他不听街坊劝告。

(1)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引导评议,齐读。

(3)养羊人心里会怎样想?

   

(4)指名读,评议。

(5)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

 指名读第4节,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齐读第4节。

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6.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2)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6)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修

后悔极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22)

【学习目标】

1.会认“缠”等生字,会写“盘、缠、硬”等字。

2.学习寓言《南辕北辙》,理解词句的意思。

3.理解寓意。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

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

怎样劝?

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

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寓言的故事。

2.小练笔写写对去楚国的人劝告的话。

【板书设计】

目标:

在南方

南辕北辙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办法:

向北走

【课后反思】

 

10.惊弓之鸟

【学习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1.掌握“惊弓之鸟”故事的内容,并能正确使用成语。

2.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学习难点】

1.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2.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法:

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文字

图片课文重点句子

激发兴趣,降低难度

PPT

课文相关内容

拓展知识,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23)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

(如:

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

(学情估计:

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

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

(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

“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不用箭只拉弦掉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24)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精惊弓之鸟”的含义,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3.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等词语。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

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

(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

认真观察:

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

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课后反思】

 

11.画杨桃

【学习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习重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导入

学法:

合作探究、朗读法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文字图片

从不同角度看不同的结果

情景激发兴趣,学的专注

PPT

本课相关内容

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25)

【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本课12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画杨桃

父亲:

不要想当然

老师: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26)

【学习目标】

1.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板书: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10.画杨桃

父亲:

是……就……(不要想当然)

老师: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课后反思】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学习难点】

1.领会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导入

学法:

自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文字

生字词语重点句子

正确读好字音,掌握字形

PPT

本课相关内容

拓展视野、增加见闻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27)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赞扬。

2.结合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

(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

(板书课题:

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指名读,齐读。

(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恰(qià)好

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

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

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

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课后反思】(写3-5行)

 

语文园地三

【学习内容分析】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

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

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

“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学习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学习重点】

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学习难点】

明白反问句的意思,会转换句式。

【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导入

学法:

讲练法、活动法

【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文字

优美句子文章

激发兴趣,提高写作

课件

语文园地三相关内容

增加课堂容量、向课外延伸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28)

【学习目标】

向别人介绍自己,让别人全面了解你。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方法.手段

修改及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