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81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docx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简答

知识点:

2-1.计算机硬件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和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称为外围设备,运算器和控制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

2-2.芯片组的功能:

决定了CPU的类型,决定了内存条的类型,提供USB接口的数目以及IEEE1394接口的数目,决定了存储器总线的最大频率,决定了PCI总线的类型,对称多处理能力,对内置PCI和EIDE控制的支持。

2-3.微处理器执行程序的步骤:

从内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指令,分析指令操作码;读出操作数;执行指令;将结果写入内存储器。

2-4.8088与8086的区别:

Intel8088微处理器内部采用16位结构,实质上与8086基本上是相同的,其内部功能部件EU与8086一样,而BIU略有区别。

第一,8086的指令队列是六字节长,而8088的指令队列为4字节;第二,8086是真正的16位机,同BIU相连的8086总线中数据总线是16位总线,而8088是准16位机,同BIU相连的8088总线中数据总线为8位总线。

2-5.8086寄存器结构:

14个16位寄存器分为通用寄存器、指令指针、标志寄存器和段寄存器四类:

AX(Accumulator):

累加器,BX(Base):

基址寄存器,CX(Count):

计数寄存器,DX(Data):

数据寄存器;SP(StackPointer):

堆栈指针寄存器,BP(BasePointer):

基址指针寄存器,SI(SourceIndex):

源变址寄存器,DI(DestinationIndex):

目的变址寄存器,CS(CodeSegment):

代码段寄存器,DS(DataSegment):

数据段寄存器,SS(StackSegment):

堆栈段寄存器,ES(ExtraSegment):

附加段寄存器;IP(InstructionPointer):

指令指针,FR(FlagRegister):

标志寄存器。

2-6.通用寄存器包括哪些寄存器:

a.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有4个,包括累加器AX,基址寄存器BX,计数寄存器CX,和数据寄存器DX。

4个寄存器每个16位寄存器可分为高8位和低8位。

b.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

堆栈指针寄存器SP,基址指针寄存器BP,源变址寄存器SI,目的变址寄存器DI。

这4个16位寄存器只能按16位进行存取操作,主要用来形成操作数的地址,用于堆栈操作和变址运算中计算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其中SP和BP用于堆栈操作,SP用于确定欲读写堆栈的地址,BP用来存放在现行堆栈段的一个基地址。

SI和DI用于变址操作,存放变址地址。

这4个寄存器也可用于数据寄存器。

2-7.标志寄存器FR:

16位FR中已定义的由9位,其中6位是状态位,3位是控制位。

A.状态位,1进位标志CF:

反映算术运算后,最高位(字节操作为D7位,字操作为D15位)出现进位或借位的情况,有则为1。

CF用于加减法运算,移位和环移指令等也会改变CF值。

2奇偶校验标志PF:

反映操作结果中1的个数,若为为偶数PF置1,主要在数据通信中用来检查传送有无出错。

只考虑低8位。

3辅助进位标志AF:

反映一个8位量(或16位量的低位字节)的低四位向高位有无进位借位的情况,由则置1,AF用于BCD码算术运算指令。

4零标志ZF:

反映运算结果是否为零的情况,结果为零,ZF置1。

5符号标志SF:

反映带符号运算结果符号位的情况,结果为负数,SF置1,SF的取值与运算结果的最高位取值一致。

6溢出标志OF:

反映带符号数运算结果是否超过机器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的情况,对字节运算为-128到+32767。

若超过上述范围称为溢出,OF置1。

B控制位:

1方向标志DF:

在进行字符串操作时,每执行一条串操作指令,对源或目的操作数的地址要进行一次调整(对字节操作为加1或减1,对子操作为加2或减2),由DF决定地址是递增还是递减。

若DF为1为递减即从高地址向低地址进行,DF为0为递增。

DF可由专用指令设置。

2中断允许标志IF(InterruptEnableFlag):

表示系统是否允许外部的可屏蔽中断,若IF=1表示允许响应。

IF对不可屏蔽中断请求以及内部中断不起作用,IF可由专用指令设置。

3陷阱标志TF(TrapFlag):

当TF=1时微处理器没执行完一条指令便自动产生一个内部中断,转去执行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可以借助中断服务程序来监视每条指令的执行情况,称为单步工作方式,用于程序的测试。

TF又称为跟踪标志。

2-8.段寄存器(SegmentRegister):

A微机内存中三类信息:

a代码(指令)指示微处理器执行何种操作。

b数据(字符,数值)程序处理的对象。

c堆栈信息被保存的返回地址和中间结果。

B8086系统可直接寻址的1M字节内存空间分为称作段的逻辑区域,每个段的物理长度为64字节,段的起始地址由段寄存器的4个16位寄存器决定:

1代码段寄存器CS(CodeSegment)指向当前的代码段,指令由此段中取出。

2堆栈段寄存器SS(StackSegment)指向当前的堆栈段,堆栈称操作的对象是该段中存储单元的内容。

3数据段寄存器DS(DataSegment)指向当前的数据段,通常用来存放程序变量(存储操作数)。

4附加段寄存器(ExtraSegment)指向当前的附加段,通常也用来存放数据以及一些专用指令操作数。

2-9.存储器组织:

8086微处理器有20条地址线,可以配置1M字节(1048576字节)的内存储器,地址编号为00000H到FFFFFH.存储空间按8位字节进行组织,每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字节数据,若存放字数据(16位)则存放在相邻两个存储单元中,对小数端存放,高字节存放在搞地质单元,低字节存放在低地址单元W=B(H)B(L).

2-10.8086微处理器为什么分段:

8086微处理器内部数据通路和寄存器皆为16位,内部ALU只能进行16位运算,在程序中只能使用16位地址,寻址范围局限在2的16次方即65536字节即64K,为了能寻址1M字节地址,所以引入分段概念。

2-11.存储器地址(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允许在程序中编排的地址:

逻辑地址。

信息在存储器中实际存放的地址:

物理地址。

内存储器之间所有信息交换都使用20位物理地址,程序中所涉及的地址是16位的逻辑地址。

2-12.物理地址的形成:

存储单元中的20位物理地址是通过将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在加上16位的段内偏移量(偏移地址)形成的。

a取指令时8086会自动选择CS值作为段基址,再加上由IP提供的偏移形成物理地址。

b当涉及堆栈操作时8086会自动选择SS值作为段基址,再加上由SP提供的偏移量形成物理地址。

c当涉及一存储操作数(除以BP为地址寄存器外)8086会自动选择DS值作为段基址,再加上16位偏移量形成物理地址。

16位偏移量可来自指令中提供的直接地址16位的位移量或一个16位地址寄存器(BX,DI,SI)或指令中的位移量加上16位地址寄存器(BX,BP,DI.SI)。

dES用于串操作指令中数据块传送指令。

e当存储器操作数中偏移量采用BP为地址寄存器时8086会自动选择SS值为段基址,再加上BP为基址的16位偏移量形成物理地址。

2-13.逻辑地址的形成:

a取指令:

隐含的段基址(CS),偏移地址(IP)。

b堆栈指令:

隐含的段基址(SS),偏移地址(SP)。

BP用作基址寄存器:

隐含的段基址(SS),可替换的段基址(CS,DS,ES),偏移地址(EA)。

d通用数据读写:

隐含的段基址(DS),可替换的段基址(CS,DS,ES)。

偏移地址(EA)。

e字符串操作(源地址):

隐含的段基址(DS),可替换的段基址(CS,ES,SS),偏移地址(SI)。

f字符串操作(目的地址):

隐含的段基址(ES),偏移地址(DI)。

EA为有效地址,反映操作数的段内偏移地址。

2-14.引脚定义(引脚号为U型排列,小写字母为低电平):

公用信号

--AD(15)-AD(0)为地址/数据总线,引脚号为2到16和39,信号类型为双向三态。

--A(19)/S(6)-A(16)/S(3)为地址/状态总线35到38输出三态。

--bhe/S(7)为总线高允许/状态34输出三态。

--MN/mx最小/最大方式控制33输入。

--rd读控制引脚号32输出三态。

--test等待测试控制引脚号23输入。

--READY等待状态控制22输入。

--RESET系统复位21输入。

--NMI不可屏蔽中断请求17输入。

--INTR可屏蔽中断请求18输入。

--CLK系统时钟19输入。

--Vcc+5v电源40输入。

--GND接地1和20。

最小方式信号MN/mx=Vcc

--HOLD保持请求31输入。

--HLDA保持响应30输出。

--wr写控制29输出三态。

--M/io存储器/IO控制28输出三态。

--DT/r数据发送/接受27输出三态。

--den数据允许26输出三态。

--ALE地址锁存允许25输出。

--inta中断响应24输出。

最大方式信号(MN/mx=GND)

--rq/gt(1,0)请求/允许总线访问控制30和31双向。

--lock总线优先权锁定控制29输出三态。

--s2,s1,s0总线周期状态26到28输出三态。

--QS1,QS0指令队列状态24到25输出。

2-15.引脚功能说明:

-1AD15到AD0为地址/数据总线信号,16条信号线是分时复用的双重总线,每个总线周期开始T1时用作地址总线的16位给出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其他时间为数据总线,用于数据传输。

-2A1/S9到A16/S3为地址/状态总线信号,这4条信号线也是分时复用的双重总线.在每个总线周期开始T1时用作地址总线的高4位(A19到A16),在存储器操作中为高4位地址,在I/O操作中这4位置0.在总线周期的其余时间,这4条信号线指示CPU的状态信息。

-38086的20条地址线访问存储器时可寻址1MB内存单元;访问外部设备时只用16条地址A15到A0,可寻址64K个I/O端口。

2-16.8086引脚与8088的不同之处:

1.8088的地址/数据复用线为8条,即AD7到AD0,而A15到A8为单一的地址线。

2.8088中无bhe/S7,该引脚为SS0状态信号线。

该引脚信号在最大方式下保持高电平,在最小方式下等效于最大方式下S0的作用,SS0与IO/m、DT/r组合以确定当前的总线周期。

3.8088的存储器/IO控制信号为IO/m,即该信号为高电平时IO端口访问;低电平时是存储器访问,与8086的M/io线刚好相反。

2-16.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

逻辑地址是允许在程序中编排的地址,8086的逻辑地址有段基值和段内偏移量两部分。

段基值存放在对应的段寄存器中,段内偏移量由指令给出。

物理地址是信息在存储器中实际存放的地址。

在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形成过程为:

将段寄存器中存放的段基值(16位)左移4次再加偏移量,得20位的物理地址.

2-17.逻辑地址线性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

80386系统中有3种存储器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

80386芯片内的分段部件将逻辑地址空间转换为32位的线性地址空间,80386芯片内的分页部件将线性地址空间转换为物理地址空间。

若不允许分页部件操作,则经分段部件操作后即为物理地址。

2-18.标志位中溢出位与进位位的区别:

进位位CF是指两个操作数在进行算术运算后,最高位(8位操作为D7位,16位操作为D15位)是否出现进位或借位的情况,有进位或借位,CF置1,否则置0.溢出位OF是反映带符号数(以二进制补码表示)运算结果是否超过机器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酌情况.对8值运算,数值范围为-128~+127,对16位运算,数值范围为-32768~+32767.若超过上述范围,称为溢出,OF置1.溢出和进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某些运算结果,有溢出不一定有进位,反之,有进位也不一定有溢出.

2-19.段寄存器的作用:

8086微处理器中的16位寄存器,用来存放对应的存储段的段基值—段起始地址的高16位。

通过段寄存器值和指令中给出的16位段内偏移量可得出存储器操作数的物理地址(20位).

2-20.寄存器AXBXCXDXSI和DI的隐含用法:

AX在字乘/字除指令中用作累加器,在字I/O操作时作为数据寄存器.BX间接寻址时,作为地址寄存器和基址寄存器,在XLAT指令中用作基址寄存器.CX串操作时的循环次数计数器,循环操作时的循环次数计数器.DX字乘/字除指令中用作辅助寄存器,I/O指令间接寻址时作端口地址寄存器.SI间接寻址时作为地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串操作时的源变址寄存器.DI间接寻址时作为地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串操作时的目的变址寄存器.

2-21.80286同8086的主要区别:

1.8086只有20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2的20次方=1MB;而80286有24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2的24次方=16MB。

2.8086只有实地址方式,支持单任务、单用户系统;80286有实地址方式(实方式)和保护方式(保护虚地址方式)两种,片内集成有存储管理和保护机构,支持任务中的程序和数据的保密,能可靠地支持多用户和多任务系统。

3.在保护方式下,存储器的分段部件把整个存储空间分成可变长度的各段,段的长度≤64KB。

每个任务的虚拟存储空间最大由16K个64KB的段组成,即1024MB=1GB,该虚地址空间被映射到最大容量为16MB的物理存储器中。

4.在保护方式下,80286采用“描述子”和“选择子”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内存单元的寻址。

2-22.80386同80286的主要区别:

1.80286是16位微处理器,有24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2的24次方=16MB,而80386是32位微处理器,有32条数据线,32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2的32次方=4GB。

2.80286是16位微处理器,它的寄存器结构基本上同8086,也是16位的;而80386是32位微处理器,其寄存器结构除段寄存器外都是32位寄存器,分别在16位寄存器的助记符前加上E,即EAX、EBX、ECX、EDX、ESP、EBP、ESI、EDI、EIP以及EFLAG。

另外再增加了两个16位段寄存器FS和GS。

此外,80386还有系统地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测试寄存器和调试寄存器。

3.80386有三种存储器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

80386的分段部件将逻辑地址转换为32位的线性地址;80386的分页部件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4.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方式和保护方式;80386有三种工作方式——实方式、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

2-23.Pentium主要特点:

1.片内集成有三个指令处理部件:

①RISC体系结构的整数处理部件,采用超标量技术,设计了两条流水线(U流水线和V流水线),使Pentiu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并行执行两条整数型指令;②CISC结构的同80386兼容的处理部件,采用微码处理指令技术,负责处理不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复杂指令;③浮点处理部件,采用8级流水的超流水线技术,使每个时钟周期能完成一个(或两个)浮点操作;2.片内集成了两个独立的8KB指令Cache和8KB数据Cache,增加了缓存的带宽,减少了缓存的冲突;3.采用分支预测技术,提高了流水线执行的效率;4.同80386、80486保持兼容;5.采用64位外部数据总线,使CPU同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可达528MB/s。

2-24.Pentium和PentiumPro的主要区别:

(1)一个封装内安装两个芯片,一个是CPU内核,包括两个8KB的L1Cache,另一个是256KB的L2Cache。

这一L2Cache由全速总线同CPU内核相连,提高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2)把CISC结构的指令分解为若干像RISC指令那样的微操作,能在流水线上并行地执行,这样既保持了同以前的x86微处理器的兼容性,又提高了指令的运行速度;(3)采用乱序执行和推测执行技术,使指令流能最有效地利用内部资源;(4)采用超级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

具有3种超标量结构和14级超级流水线结构,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并行处理能力。

2-25.PentiumMMX的特点:

PentiumMMX处理器是具有多媒体扩展功能的奔腾芯片,MMX即多媒体扩展,是为提高PC机处理多媒体和通信能力而推出的新技术。

特点:

(1)引入了4种新的数据类型和8个64位寄存器,使一条指令就能并行执行8个8位数据,4个16位数据或2个32位数据的运算;

(2)采用饱和运算,把溢出值作为定值处理。

结果大于最大值时当作最大值,结果小于最小值时当作最小值,无需进行溢出处理;(3)具有积和运算能力,MMX微处理器的PMADDWD指令(紧缩字相乘并加结果)即“积和运算”,可大大提高向量运算和矩阵运算的速度,在音频和视频图像的压缩和解压缩中经常用到。

2-26.PentiumII同PentiumIII的特点:

PentiumII处理器把多媒体扩展技术(MMX技术)融合入PentiumPro芯片之中,使PentiumII微处理器既保持了PentiumPro原有的强大的处理功能,又增强了PC机在三维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方面的可视化计算功能相交互功能。

PentiumII的主要特点为:

(1)采用了一系列多媒体扩展技术,包括:

①单指令多数据流技术,使一条指令能完成多重数据的工作,减少了芯片在视频、声音、图像和动画中计算密集的循环;②为针对多媒体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大量并行、重复运算,增加了57条指令,以更有效地处理声音,图像和视频数据;

(2)动态执行技术,这是为更有效地处理多重数据,提升软件速度而采用的新技术,由三种技巧组成:

①多分支跳转预测;②数据流分析:

⑦推测执行。

(3)双重独立总线结构。

由两条总线组成双重独立总线体系结构,一条是二级Cache总线,另一条是处理器至主存储器的系统总线,使PentiumII处理器的数据吞吐能力是单一总线结构处理器的2倍,而且二级Cache的运行速度也比Pentium处理器高2倍;(4)采用新的封装技术——SEC,同主板连接采用Slot1;PentiumIII的主要特点:

PentiumIII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同PentiumII处理器,采用PentiumPro的微结构,具有数据Cache与指令Cache分开的L1Cache共32KB,以及512KB的L2Cache,最主要的特点是增加了70条SSE指令集(SSE—StreamingSIMDExtrnsion),又称“MMX2指令集”(第二代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内部增加了8个新的128位单精度寄存器(4×32位),能同时处理4个单精度浮点变量,可达20亿次/秒的浮点运算速度。

2-27.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1、速度快、存储时间可为ns级2、集成化、不仅存储单元所占空间小,而且译码电路和缓冲寄存器以及存储器单元都制作在同一片芯片上,体积特别小3、非破坏性读出,特别是半导体静态存储器,不仅读操作不破坏原来的信息,而且不需要再生,这样既缩短了读写时间,又简化了控制操作。

2-28.衡量一个半导体存储器性能的优劣的技术指标:

存储器容量、存储器的存储速度、可靠性能、性价比等。

2-29.存储器容量算法:

某存储器芯片是16位,字长是8位,则它的容量是2的16次方乘以8位。

2-30.半导体芯片的发展史:

从存储器的分类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中的主存(内存)主要包括系统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以及各种缓冲芯片,包括显存,光驱设备中的缓存,甚至bios的闪存也是内存范畴,而这些存储器都是半导体芯片。

1.Sdram是1996年推出的dram技术。

它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内就可以完成数据的访问和刷新。

可与cpu的外频同时工作,故称同步dram。

Sdram采用双存储结构,当cpu访问一个存储时,另一个cpu就会最好准备,两个存储体自动切换。

2.ddrsdram的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础上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提高。

3.ddr2sdram在ddr的基础上新增4个数据欲取的特性,这是ddr2的关键技术之一。

Ddram内部都采用了4bank结构,内存颗粒单元称为cell这是由内存单元队列构成。

这是内存单元颗粒的时钟频率分为三种:

dram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

2-31.内存条的发展史:

内存条是一个以小型板卡形式出现的存储器产品。

它的特点是:

容易安装,便于用进行更换,也便于增加或扩充内存。

以前的pc机中使用的内存条是单边线连的存储模块简称simm;为了适应奔腾系列的pc机的需要,一种新的64位的pc机问世,这种内存条采用168条引脚,由于引脚过多不使内存条过长,采用双面连线的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双面连线的存储模块,简称dimm。

2-32.dimm与simm的区别:

dimm比simm更加灵活,最重要的是dimm内存条支持3.3V电压,simm内存条确实只能支持5V电压,而奔腾系列的芯片大多是支持3.3V电压。

2-33.三种类型的芯片特征(sram、dram、eprom):

sram静态芯片(hm616)特征是:

高速度;低耗能;与ttl兼容、管脚引出与标准的2k*8b的芯片兼容、完全静态不需要刷新;dram动态芯片(inter2164)特性是:

存储时间是150ns/200ns、低耗能、每2ms要刷新一次,每次刷新512个单元,2ms内需要有128个刷新周期;eprom芯片(inter2732)。

2-34.奇存储器、偶存储器、奇地址、偶地址、对准字、未对准字的相关概念:

8096有20位地址线就可以对应1024个地址单元,此外8086还有16位地址线,就是说一次最多可以读2字节。

为了让8086达到一次既可以读一个字节,又可以读两个字节的要求,就将他的地址空间一分为二,各占512个地址空间。

规定用来连接8086高8为地址的存储器就是奇存储器,用来连接低8位的就是偶存储器,与之对应的高位地址就是奇地址,低位地址就是偶地址。

而计算机在读或存数时是第一个时钟周期访问低位,第二个时钟周期访问高位。

当我们要访问一个字的低8位在奇存储器中就是未对准字,是不规范的;若是要访问一个字的低8位在偶存储器中时就是对准字,是规范的。

2-35.外设接口的电路的功能:

转换信息格式、提供联络信号、协调定时差异、进行译码选址、实现电平转换、具备时序控制。

2-36.一般接口电路中应具有的电路单元:

输入输出、锁存器和缓冲器,用以解决外设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以及隔离和缓冲的作用。

控制命令和状态寄存器。

地址译码器。

读写控制逻辑和中断控制逻辑。

2-37.I/O端口的编址方式:

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

2-38.独立编址的优缺点:

优点:

地址较短,译码电路较简单,程序比较清晰,结构较为独立,可以分别设计。

缺点:

指令不丰富,灵活性较差。

2-39.统一编址的优缺点:

优点:

任何对存储器端口进行的操作都可以用I/O端口的数据进行操作。

缺点:

内存空间减少,指令代码较长,执行时间也增加。

2-40.I/O接口电路的分类:

按功能选择灵活性分为不可编程和可编程芯片两种。

按照接口通用性分为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两种。

2-41.数据传送方式:

直接传送、查询传送、中断传送、dma传送、I/O处理机。

2-42.cpu响应终端的条件:

设置中断请求触发器、设置终端屏蔽触发器、设置中断允许触发器、cpu再现执行的指令结束之后响应中断。

2-43.直接存储dma传送方式:

是一种不需要spu干预也不需要软件介入的高速数据传送方式。

在dma传送方式中,对这一数据传送过程进行控制的硬件称为dma控制器(dmac)。

2-44.dma操作的基本方法:

周期挪用、周期扩展、c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