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739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docx

伊春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伊春农业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业生态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农业生态产业园应运而生。

农业生态产业化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增值和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原则,以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为前提,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害农产品,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伊春农业生态产业园根据当地季节上的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培育生态适宜的品种,特别是名优特产品,选准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当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增强农田系统生产力的同时,使农、林、牧等产业优化组合,构成资源增值与开发同步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并对系统内外的自然保护区起到了缓冲及保护作用。

第一章园区总体规划

1.1规划思路

1、分区布局:

在满足园艺种植和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结合畜牧养殖,做到因地制宜、功能分区明确。

2、有利生产:

根据当地地势、土壤条件以及常年的光照、主导风向等自然条件,把各个建筑物按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布置,园艺设施与畜牧设施的布局应便于采光,利于夏季通风降温等。

3、交通道路:

场区内园艺设施和畜牧设施在节约用地、满足消防防火间距的前提下,各设施布局应紧凑、整齐,与整个场区的交通相结合,以保证生产和流通的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4、各类设施间的配合:

项目内园艺设施、畜牧设施与其它设施(锅炉房、配电室、水泵房)的配合,以及与行政办公区相配合,在满足园艺种植和畜牧养殖整体流程的要求下,合理布局,以方便生产和管理,节约建设投资。

1.2功能定位

1、园区内种植品种多样化,运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技术,通过选用蔬菜、果树、食用菌、花卉等优质品种,在温室内进行绿色生产,以满足周边农民的种植需要,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

2、园区内展示现代化养殖工艺、养殖生产配套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充分考虑生态养殖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进行粪污合理处置,减少或避免对场区周围自然环境的污染或不利影响,营造舒适和谐的养殖环境。

3、发展以农业生态观光为主要特点的旅游业。

在园区建立集旅游观光、科技示范、运动休闲、餐饮娱乐、科学普及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有利于提升伊春市品位,拉长农业发展链条,引领和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的转变。

4、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现代化农业设施与技术的培训和示范,通过示范带动并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快速找到科技致富的道路。

1.3总平面布置

本着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运输成本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示范作用的原则,根据生产工艺和养殖工艺的要求,按功能分区原则,结合场区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局部气候等特点,将全场划分为种植生产示范区、畜牧养殖示范区、露地栽培区及科研培训交流区四个部分。

园区的平面布局见总平面图。

1.3.1种植生产示范区

该区占整个园区的大部分区域,占地约13亩,辅道路10m,将连栋温室生产区、塑料大棚生产区和日光温室生产区分开。

种植生产示范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有:

(1)场区东部设生产温室2栋,61.6m×36m,单栋面积为2218㎡,总面积为4436㎡;

(2)60m*7.5m日光温室9栋,单栋面积为60*7.5+9=459㎡;60m*10m日光温室1栋,单栋面积为60*10+9=609㎡。

总面积共计8717㎡。

该区的所有温室都与主路、辅路相连接,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1.3.2畜牧养殖示范区

该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辅道路10m,分为生产区、饲料区、粪污处理区。

畜牧养殖示范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有:

(1)混合牛舍1栋,面积1620㎡。

(2)挤奶厅一栋,面积224㎡。

(3)40m*6m青贮窖2个,干草、精料库1栋,面积450㎡。

(4)堆粪大棚1栋,面积176㎡。

上述三个区域均与主路、辅路连接,便于饲料、粪污的运输、转移。

1.3.3露地栽培区

该区位于场区的北侧,紧邻于生产连栋温室以及科研培训交流区,占地面积约274亩,主要进行大田生产。

1.3.4科研、培训交流区

该区位于场区东部,占地约42亩,主要有培训中心、管理中心、职工宿舍、配套用房、停车场、自行车库等,布局见总平面图。

1.4道路规划

主道路位于场区中部,北侧是科研培训交流区,南侧是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种植生产示范区,东侧为畜牧养殖示范区。

主道路贯穿场区东西向,宽度为12m,将种植生产示范区、畜牧养殖示范区和科研培训交流区分离开。

辅路与两侧温室相连,宽为10m,将日光温室生产区、连栋温室生产区和塑料大棚区分开,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场内道路主要用于生产流通、参观交通等。

场区道路总面积约14592㎡,见总平面图。

1.5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激励工作精神。

科研培训交流区以草坪、花卉、树木为主进行绿化,生产区周边以草地、树木为主进行绿化,场区道路两侧以乔、灌植物结合绿化,达到防风、防尘的目的。

全区绿化率达33.5%。

1.6场区灌溉、给排水规划

1.6.1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任务书;

2、国家现行规范、规程。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199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6.2设计范围

1、园区灌溉给水系统

2、生活管理区给排水系统

1.6.3园区灌溉给水设计

水源为地下水,要求园区灌溉水源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含砂粒径小于80μm。

如达不到要求,需加设相适应水处理设备或水砂分离等设备。

拟在场区北部设泵房一座,采用恒压变频供水,温室内灌溉方式拟采用滴灌,滴灌管额定工作压力为0.1Mpa。

温室区灌溉选用UPVC给水管,管材压力等级1.0Mpa。

室外De140UPVC灌溉主管道连接方式为胶圈连接,其余为胶粘。

灌溉主管道支墩采用C15混凝土现场浇筑。

灌溉管道试验压力为0.29Mpa,管道试压必需在混凝土支墩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及胶粘管道粘接完成达到规定时间(室内24小时,室外48小时)之后进行,室外管顶覆土深度为当地冻土深加15cm。

灌溉主管道穿道路采用d300二级钢筋混凝土管做套管。

如冬季施工,需做好防冻措施。

本工程设计分3个灌区。

园区灌溉设计流量:

56m3/h

园区灌溉主管道接口设计压力:

0.23Mpa

灌溉计划浸润层深度:

0.5m

园区一次灌水量(一个灌区):

181.9m³

1.6.4生活区给排水设计

水源为地下水,要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园区给水采用HDPE管,热熔连接,试验压力为0.6Mpa。

室外管顶覆土深度为当地冻土深加15cm。

园区排水采用废污合流制,雨水随园区主排水沟方向。

生活区用水量估算:

生活区用水量估算:

(1)职工宿舍

使用人数:

50人

用水量标准:

105L/人·d

小时变化系数:

2.75

使用时数:

24h

最大小时用水量:

0.6m3/h

最高日用水量:

5.25m3/d

1.6.5场区灌溉和生活区用水最高日用水量(考虑10%不可预计用水)

(181.9+5.25)*1.1=206m³/d

1.6.6节水措施

(1)园区作物种植在温室大棚内,属于保护地种植,相比露地种植减少一半的蒸发量。

(2)园区灌溉采用节水灌溉,使用滴灌管作为灌水器,滴灌水利用系数达到0.95。

(3)通过使用滴灌管,使温室内灌溉能够做到定时、定量灌溉,从而实现温室灌溉用水量化。

(4)生活区所有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5)园区灌溉使用UPVC供水管,生活区采用HDPE管,管壁光滑,管材沿程阻力小,水力条件优越。

(6)所选管材连接方式可靠,杜绝管道漏水现象。

1.7场区电力系统规划

1.7.1电力系统规划

1、电力系统现状

从距园区周围最近的变电站内引入10KV电源,此变电站应有足够的容量供给整个园区用电,园区进线需从该变电站架专线引入。

2、规划思路

园区电力系统是保证该园区科研、生产、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和建设高科技农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统一考虑,全面安排,根据项目建设及科研生产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进行建设。

3、电力负荷等级及用电负荷预测

园区用电由综合区1个独立的用电系统组成。

1)日光温室生产温室区用电容量预测为30kW;

2)连栋温室生产温室区用电容量预测为45kW;

3)科研培训交流区预测为100kW;

用电系统用电总容量为上述用电容量之和,其总容量预测为175kW。

同时利用系数为0.8,则该区最大用电负荷为120kW。

该区为三级负荷。

4、电力系统建设规划

(1)电源及配电电压的选择

园区的供电电源应从距离园区最近的变电站获取10KV高压电源,且供电质量要有充分保证。

变电电压为10/0.4/0.23V。

(2)变配电站设置

根据园区的电源情况和用电需求,拟在园区的靠近主入口处设置一座变配电站。

根据该区的最大电力负荷120kW,取功率因数为0.75,经计算配电总容量为160kVA。

因此选择变配电所的变压器容量为200kVA。

该变配电所设置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柜和电容补偿柜等设施。

(3)电力线路敷设

根据电力线路的敷设要求、该园区内变配电站和园区用电单位的分布情况,变配电站的电源进线采用架专线引入;配电由变配电站至各用电单元电缆采用沿道路直埋敷设。

1.7.2园区照明规划

园区在夜间进行室外作业的情况下,需要设置照明系统;同时照明系统也为园区夜间安全提供了保证。

园区在主、次干道上安装室外照明,共计30盏,由1组照明控制箱直接控制,照明控制箱电源从配电室引入。

1.8通风空调、暖通规划

1.8.1供热

本工程总规划建筑面积为5420㎡,温室2073.6平米,总热负荷为1184.2kW。

考虑到本工程的建筑规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采暖的同时使用系数,锅炉选用1台2T/H卧式常压锅炉。

最大用热水(表)压力一般在0.4-0.6MPa左右,设计拟新建锅炉房一座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其中主机选用为SZL10.5-1/115/75-AII型热水锅炉,同时运行,额定产热量1400kW,可以满足整个规划区供热要求。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含尘烟气,设计采用带文丘里管麻石水膜除尘器进行有效的除尘处理,以确保处理后的烟气含尘浓度小于国标(GB13271-91)规定的二类地区排放标准250mg/N·m3。

除尘器的含尘废水先流经沉淀池沉淀出大颗粒物,再由砂浆泵将灰水混合物送入灰水分离器。

由灰水分离器清水阀出来的清水在流入清水池之后用清水泵直接引入麻石水膜除尘器,也可作为灰水分离器反冲洗用水,如此形成基本无废水排放的闭路循环系统。

1.8.2锅炉能耗

根据伊春市有关规定,供暖期限从10月1日到次年4月20日,共需要供暖天数为200天。

冬季日运行平均时间:

18小时(主要在晚上使用,白天阳光充足时9:

00-15:

00热负荷需求量较小)

供热期:

150天(10月-4月)

满负荷使用系数:

0.65

2T/h锅炉每小时燃烧标准煤:

270公斤,

循环水泵:

4.5KW,2台

第二章项目建设与生产方案

园区分为:

种植生产示范区、畜牧养殖示范区、培训服务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功能规划如下。

2.1种植生产示范区

种植生产示范区主要包括日光温室生产和连栋温室生产,日光温室主要生产高档无公害蔬菜、果树、草莓和食用菌。

连栋温室主要作为高档生态餐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