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42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市场投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6月出版

 

 

 

1、行业稳健增长中亮点纷呈

在经历过2014年-2015年汽车销量增速大幅下滑后,国家出台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较大的刺激了汽车特别是中低排量乘用车的销量增长。

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延续(减按7.5%征收)将有利于汽车的消费,为明年汽车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整后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望于今年底前出台,补贴退坡幅度和技术门槛提高幅度等不确定因素也将明确,将有利于明年及今后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我们对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产业链发展形式持乐观态度。

我们预计在行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大前提下,各类亮点也将纷纷呈现,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亮点或更多的来自于被大家不看好或忽略的领域。

1.1、行业销量及增速

今年1-1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02.7万辆和249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4.3%和14.1%,高于去年同期12.5和10.8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我们预计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9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13.63%;在1.6升及以下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延续(减按7.5%征收)的有利条件下,2017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990万辆左右,同比增速约7.0%,为全球年新车销量增速的2.4倍左右,仍为较高速的增长。

图表1:

2017年汽车销量及增速预测

 

分子板块来看,预计乘用车约增长7.65%至2630万辆左右,商用车约增长2.27%至360万辆左右。

其中乘用车中的SUV仍将实现高速增长,约增长20.73%至1095万辆的水平,在乘用车中的占比提升至41.63%的高水平;商用车中的重卡增速较高,约增长9.86%至78万辆左右。

 

图表2:

分车型销量及增幅预测

 

有利于2017年汽车销量增长的有利因素:

1、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延续;

2、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

3、SUV、轿车新车型的大量上市和大基数、高增长带来增长动量的延续;

4、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利因素消除。

 

图表3:

国产乘用车各排量车型占比及增速

1.2、行业盈利预测

今年前三季度,汽车板块上市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19.20%,为近三年来最高,我们预计全年增速约为19.00%左右;ROE前三季度为8.5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销售净利率为4.80%,高于去年同期。

与2016年相比,2017年汽车行业将面临的挑战:

①销量增速有所回落,②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上升,但也存在不少有利因素:

①销量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②基数增加至约3000万辆的水平,规模效应有利于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降低,③自主品牌整车和零部件占比上升,④调整后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地。

综上,我们预测2017年全年汽车板块上市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在18.00%左右,ROE为9.00%左右,销售净利率为4.70%左右。

 

图表4:

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盈利预测

1.3、发展中的亮点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向有望成为2017年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亮点,可能会带来较好的收益。

1.受益于SUV车型的高速增长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自主品牌的崛起势不可挡;

2.补贴政策退坡短期内将使新能源汽车销售承压,油耗及排放压力有利于混合动力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3.新能源专用车,特别是电动物流车和电动环卫车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2、自主品牌的崛起

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等民营整车制造企业进入乘用车领域开始,经过

近20年的积累,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品牌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大有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之势。

2.1、市场份额的提升

上一波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爆发始于2009年,主要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国家出台了汽车、家电下乡补贴刺激政策,拉动了农村地区居民购买第一辆车的需求,带来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此时,国内的几家主要自主品牌车企开始了多品牌战略,新车型研发数量也盲目扩张。

而随着2011年补贴政策的退出,行业销量显著下滑,某些自主品牌车企的多品牌战略成为自身的严重拖累,新车型的研发也不得不大幅缩减,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也于2014年上半年滑入谷底。

自2014年8月开始,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蛰伏,自主品牌绝地反击,销量迅速回升,至今年11月,其市场占有率已经攀升至43.60%的高位,且上升势头仍有望延续!

 

图表5: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此次自主品牌乘用车上升势头迅猛,且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以往自主品牌销量的增长对政策的依赖严重,优惠政策一旦退出就会迅速退潮。

而最近两年以来,自主品牌在各细分车型领域攻城略地,竞争实力显著上升,已经在乘用车的四大车型类别中的三个(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交叉型乘用车因量小本图表未列出)占据绝对优

势地位!

表格1:

乘用车各类别车型TOP10销量排名(2016年1-10月)

 

本次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触底回升,对德系、法系和韩系车的挤压作用明显。

主要原因有:

德系车在SUV领域车型单一,国产车型仅上汽大众一款车型—途观,一汽大众没有SUV车型,错失了近几年SUV细分市场的高速增长;法系车因为车型更新速度慢、市场营销羸弱、品牌竞争力日益下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直在缓慢下滑;韩系车因为设计理念和产品品质与自主品牌车型接近,而价格高于自主品牌,未来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会进一步被蚕食。

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为应对支付美国地区柴油车造假门需要的巨额赔偿,德国大众将于未来几年大幅缩减开支,通过裁员和缩减研发费、减少投资等措施目标至2025年节省成本约1000亿欧元。

研发费用的缩减可能会延缓大众新车型的开发和其它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其在全球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将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提升。

随着自主品牌车的竞争力的提升和地缘关系的影响,

韩系车、日系车受自主品牌的冲击可能也会比较大。

 

图表6:

国内各国别乘用车市场占比

 

除了竞争对手等外部有利因素的影响,自主品牌车企的内部因素也在变化,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1.1、新车型数量占优

我们统计了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各整车企业公布的已上市和将要上市乘用车新

车型数量,发现自主品牌车型占比将近70%,其中MPV车型占比超过88%,SUV车型占

比超过73%。

新车型数量的大幅增加说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研发水平的长足进步,并善于抓住热点细分市场,快速反应。

而随着技术的积累和车型销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对自主品牌未来在轿车市场的突破也持乐观态度。

 

表格2:

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车型数量统计

 

2.1.2、质量指标长足进步

为什么我们对自主品牌乘用车未来的发展和在轿车领域的突破如此乐观?

除了新

车型数量占绝对优势之外,自主品牌新上市车型的内在质量的飞跃也是最最关键的因

素之一。

从JD.Power和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国内销售新车故障率(IQS)数据来看,自主品牌车型的质量指标在过去10多年时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与合资品牌IQS指标差距已经从2003年的68.7%降低至2015年的22.4%,未来有望进一步缩窄。

以往消费者印象中自主品牌车型“价廉质次”,现在来看其“价廉”的优点继续保持,“质次”的缺点正在快速改进,性价比显著提升。

且随着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比亚迪等强势企业在SUV、轿车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突破,国产品牌车型的品牌竞争力也正逐步提升,并被国内外中高层次消费者所接受。

 

图表7:

中国乘用车新车故障率(IQS)

 

 

综上,自主品牌的本次复兴是在内外部的有利因素共同驱动下发生的,而未来几年,内部有利因素还在继续加强;而外部有利因素也不会消失,甚至在某些领域积极因素还在逐步积累,特别是对汽车出口的有利因素。

2.1.3、有利于出口的因素正在累积

国家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而从历史上的上世纪40-50年代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和70-90年代日本推行的对外投资计划来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行将有利于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出口。

 

图表8: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上世纪70-90年代,经历了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好,日本政府推出了对外投资计划,通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投资计划推行后,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日本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至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时,在对外投资计划和汇率贬值的双重有利因素刺激下,日本的汽车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673万辆。

随后因为“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大幅升值,汽车出口才逐步回落。

 

图表9:

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量

 

中国目前的情况与70-90年代的日本有较多的相似:

经历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的需求相对过剩,此时推出“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战略。

对于汽车出口来说,因为受国内汽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分流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2005年7月汇改开始)的压制,其每年占新车销量的比重一直下滑。

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美联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连续两次加息),将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资产形成一定利空,人民币汇率贬值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这将对国内产品的出口形成利好。

 

图表10:

中国汽车出口量及占销量占比

图表1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2.2、自主品牌的成功模式

自主品牌乘用车近2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波折,从最初的模式之争(技术上采取正向开发还是逆向开发),到后来的品牌战略之争(多品牌还是单品牌),最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战术上洋为中用,战略上以市场为先。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逐步演绎为四大模式,即长城模式、吉利模式、比亚迪模式和广汽/长安

/上汽模式,这些模式或参考国外成功企业成功样本、或借助母公司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未来赢得竞争并最后胜出的概率较大。

 

图表12:

自主品牌车企成功模式

 

 

2.2.1、长城汽车模式

长城汽车发展模式主要参考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起亚,通过内生性发展着重于企

业自身的技术和品牌打造,让它在SUV领域迅速成为国内的龙头。

目前,其车型开发、

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等主要参考日系的丰田,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要求。

日本丰田近十年来一直是全球销量冠军宝座的常客,其精益生产模式和混合动力车型的一枝独秀是全球其它车企学习的典范。

此种模式的益处是技术和产品的延承性好、企业执行力强、员工忠诚度高及盈利水平高,如果长城汽车在完成SUV领域的积累后加强在轿车领域的布局,其未来潜力不可小觑!

 

表格3:

全球汽车企业年度销量排名

 

图表13:

长城汽车销量及增速

 

2.2.2、吉利汽车模式

吉利汽车发展模式主要参考的是美国通用和福特,依靠国际并购吸收消化其它成

功品牌的优秀技术和基因,帮助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

吉利汽车于2010年8月收购瑞

典沃尔沃后,不仅大力引进它的新车型在国内市场销售,还与其进行CMA等车型平台的技术合作,并准备借助其全球领先的经验打造新的中高端自主品牌LYNK&CO。

可喜的是,吉利的成功不仅局限于轿车领域,其SUV领域也取得不俗的业绩,旗下博瑞SUV自上市以来月销量已经达到近20000辆的畅销水平。

2017年开始,吉利还将在MPV领域发力,推出几款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借助国际上优秀厂家的成功经验,在产品、技术、品牌和生产制造全领域快速提升竞争力,迅速实现赶超。

我们认为,只要其在“一个大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