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30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docx

随便看看不要太看重

有不准确是难免的,没人要求~~~~~~~~~~~~~~~~~~~~~~~~~

(课本要紧)只为救急!

一、名词解释

1、区位条件:

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2、区位因子:

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对区位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内容较区位条件宽泛。

3、节约经济:

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区位、合理配资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4、集聚经济:

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5、规模经济:

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而产生的收益。

6、范围经济: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7、区位重量:

在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1=原料指数+1

8、中心地:

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或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或场所,一般指城镇,有时也指商业零售中心。

9、门槛人口:

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10、横向一体化:

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11、纵向一体化:

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12、跨国公司:

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3、区域经济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14、区域产业结构:

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

15、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16、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17、基础产业:

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18、支柱产业:

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展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19、潜导产业:

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20、夕阳产业:

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逐渐下降的产业。

21、朝阳产业:

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的产业。

22、新兴产业:

由于朝阳产业的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创新阶段,发展前景广阔,适应了产品的新需求,因此,有人将朝阳产业称之为新兴产业。

23、区域空间结构:

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空间组合形式。

24、产业集群:

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25、经济地域综合体: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集合体。

26、经济区:

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27、区域管制:

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28、际经济联系:

有关区域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29、区域分工:

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

30、空间相互作用:

区域间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31、集聚机制:

资源、要素、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和过程。

单极集聚和多极集聚;向心式集聚、等级式集聚、波状圈层式集聚等。

32、扩散机制:

资源、要素、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和过程。

近域扩散、等级扩散、波状圈层式扩散、跳跃式扩散、随机扩散等。

33、区位指向:

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其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燃料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

34、空间近邻效应:

经济活动间或区间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的影响。

距离衰减规律,分工与合作,就近扩张、竞争促进等。

35、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一般用GDP、GNP、NI等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36、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

37、乘数作用:

乘数效应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有扩大作用,即经济活动间具有连锁性、放大性。

加速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消费或收入对投资的放大作用。

38、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39、行业合作:

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主要包括区域性的生产合作、商业合作、运输合作、物资合作、金融合作与综合行业合作。

40、区域全面合作:

指区域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全方面的经济合作。

主要包括构建区域市场、合理流动资源与要素,联合开发资源,联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开展资金横向融通,建立信息网络,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41、区域经济差异:

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各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4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目的是要探索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实现区域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和谐。

43、经济全球化:

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形成相互依赖、共同运行的整体的过程。

其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要素世界范围自由流动和配置、构建统一运行机制过程。

44、经济区域化: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

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

45、国际经济协调:

是指在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以发达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主体,就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适当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或联合采取干预的政策行动,以缓解政策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冲击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或维持世界经济均衡,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经济协调的基础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国际经济传递机制。

二、简单题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2.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单体企业微观分析——区内企业间中观分析——区间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分析

3.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突出问题的贡献

(1)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研究。

(2)资源问题:

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3)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4.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辨析(主要区别)

以廖什市场区位论为界,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

①区位主体:

古典区位论仅考虑一个生产地、注重区位主体的单一部分,现代区位论考虑企业内外多个生产地、注重区位主体的系统整体。

②区位目标:

古典区位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缺乏或忽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注重成本最小,现代区位论注重利润或成本及非金钱的收益与满足、目标明确而广泛、目标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③区位因子:

古典区位论一些影响因子事先给定或假设固定,不考虑或忽视某些区位因子,区位因子少;现代区位论假设条件少,注重多要素、多因子的共同分析,充分考虑各因素。

5.区位理论的基本涵义

①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选择最佳区位,即布局区位论;

②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最佳组合方式与空间形态,即经营区位论。

6.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辨析(概念与不同)

概念:

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类似于地理条件,是地点、场所[自然、经济]的属性或质的规定性

概念:

又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对区位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内容较区位条件宽泛。

 

与区位条件的区分:

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对区位决策起作用的区位条件属区位因子。

7.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劳动对象:

如农业生产,取决于自然特性。

②作业空间或活动场所:

如工业、交通、城建用地,取决于经济区位[即经济地租]。

8.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影响机制:

运费、可运性、可替代性、价值、产品成本比重。

②机制变化:

原料指向、交通枢纽指向、供应商园

9.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能源指向:

数量质量、供给稳定性。

②企业形象:

种类、数量、形态

10.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地理惯性:

固定资本。

②资本流动:

融资条件。

11.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差异性:

特色、数量、素质、技能、费用。

②流动性:

空间转移的便易性。

12.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新经济活动成为可能。

②改变经济活动的生产因素组合。

13.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自然环境:

环境容量、环境政策、公众宿求

(2)市场环境:

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容量),市场特性(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3)产业环境:

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其他自然人文环境

(4)政策环境:

政府采购、规划指导、政策调控

(5)社会环境:

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语言、文化等

14.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运费构成:

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前者同运距相关,后者不相关。

②交通方式: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随之不同,转运点指向布局。

③运费定价制度:

运费根据定价制度而不同。

1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1)实践意义:

①乔纳森宏观尺度(国家或大洲范围)研究事例

②上海、北京市郊中观尺度(城市范围)研究事例

③纳瓦佛微观尺度(农村聚落范围)研究事例

(2)理论意义

①农业地理学意义

杜能为区位论研究的鼻祖,理论化、系统化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揭示了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类型)的区位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

②经济区位研究意义

杜能孤立化研究思维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农业品类围绕市场呈环状分布的理想化模式,为区位论两个重要规律:

距离衰减规律和空间相互作用原则奠定了基础

16.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实践意义

①运费指向应用:

利用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布局

②劳动力费用指向:

劳动密集型工业布局

③集聚指向:

日本“三湾一海”重化学工业集聚带

(2)理论意义

韦伯为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其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其两部著作不仅是区位论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同时对现代工业布局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韦伯首次运用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论理论体系,为后继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②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成为后继者的经典法则,影响深远。

③其区位理论指导意义广泛,成为经济区位论的一般理论。

17.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

①克氏中心地理论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其首次将演绎思维方法引入地理学,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②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③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18.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克里斯特勒,德国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一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抽象演绎法,结合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古典区位论学说,对德国南部地区城乡聚落的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进行了实验观测研究,得出聚落三角形、市场六边形中心地空间秩序的区位标准化理论,并构建了三原则[市场、交通、行政]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19.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1)消费市场状况

市场区域大小、消费者数量、收入贫富状况、人口构成、生活方式。

零售业区位布局具有明显的消费者指向,在利润追求下考量门槛人口。

(2)购物空间临近性

空间距离、交通状况。

影响消费者的空间费用、时间费用。

(3)竞争环境状况

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发展水平。

(4)地价的作用

地价属于经营成本,影响收入最大化和利润。

20.弗农产品周期理论的内涵(139)

21.邓宁折衷理论的内涵

22.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

①区位要求:

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②实际区位:

不同尺度上的实例研究证明:

公司总部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

23.跨国公司R&D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

①区位要求:

接近信息数码中心、接近人力资源中心、接近新潮消费中心。

②的实际区位:

R&D区位多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但因跨国公司类型不同,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24.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选择

①区位要求:

一般认为,公司生产单位分布要远比公司总部和R&D机构分散。

②实际区位:

全球集中生产型、市场地生产型、专业化生产型、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

2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①市场机制(供求、价格、竞争)

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价格机制则可以调整要素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和配置。

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各产业努力进行技术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各产业按照技术的先进性出现兴起和衰落的更替。

②政府干预(政策导向、财税调控、行政约束)[计划手段(战略规划)、经济手段(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法律手段(立法、司法、仲裁)、行政手段(命令、指示、规定、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政策等])

26.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NI水平提高,在第一、二、三产业间劳动力分布比重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是产业间相对收入差异。

27.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在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中。

工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大体上升,但是在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业部门在劳动力的比重是上升的,他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的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28.集聚机制的成因与作用

成因: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

作用:

①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促

②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③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

29.扩散机制的成因

避免集聚不经济;寻求新发展机会;政府政策作用

30.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2)共生性:

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

(2)作用惯性:

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

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3)相互转化性:

集聚机制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就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从而遏制集聚的进一步进行。

同样,扩散机制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限度也会产生扩散不经济,从而抑制扩散的继续进行。

31.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表现

(1)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2)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3)影响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32.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①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

②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

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

③完整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

④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

33.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

①要素构成

经营性要素(专业化要素),即主导专业化部门,它是综合体的核心;关联性要素(辅助要素),即与专业化部门有直接的投入或产出联系的部门;依附性要素,即利用专业化部门的废料为原料的部门;基础性要素(服务要素),即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结构性设施(如国家机构、教育机构、科技机构等)。

②组合方式:

根据生产循环进行组合;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进行组合

34.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建起来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某些内容(如完全按计划地建设与管理)已显得过时,但是仍然有其理论和实用价值:

(1)本身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

(2)理论在较大程度上揭示了经济地域综合体内部要素结构、部门关系、空间结构等形成、变化规律。

(3)关于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开展区域经济布局、区域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客观性、参考性。

35.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1)产业集群形成后,往往形成某产业的极化空间分布格局。

(2)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化,形成或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3)产业集群的城市区位选择,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心转移、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36.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①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②空间上的相对排它性。

③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④组合上的层次性。

37.区域分工的意义

①发挥区域优势,开展专业化生产;②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品质与管效;

③协调与提高局部、整体利益与效应。

38.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

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依据投入分享利益和承担风险,区际空间近邻。

39.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成因

①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是经济区域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④在西方国家,经济区域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一些国家干预国际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40.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策

(1)将产业政策从对具体产业和部门的干预政策转向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一般性的调节政策,目的在于间接促进整体的经济竞争力。

(2)将政策转向支持出口导向的生产,使地方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从而获得更大的比较收益。

(3)重视区域政策,通过帮助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或者一个地区的落后国家,来降低乃至消除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4)提高产业部门烦人技术能力以促进竞争力,支持现有企业的私有化和重组,对中小规模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度上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经营灵活、富有朝气等优势。

41.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举措

(1)对外资进行宏观控制。

(2)引进外资时寻求建立本国金融市场的合理措施。

(3)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使长期资本多于短期资本。

(4)建立本国银行系统的监管制度、加强银行立法,以避免失误。

(5)慎重参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

42.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机制

(1)区位指向机制

区位指向:

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其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燃料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

(2)集聚扩散机制

①集聚:

资源、要素、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和过程。

单极集聚和多极集聚;向心式集聚、等级式集聚、波状圈层式集聚等。

②扩散:

资源、要素、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和过程。

近域扩散、等级扩散、波状圈层式扩散、跳跃式扩散、随机扩散等。

(3)空间邻近效应:

经济活动间或区间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的影响。

距离衰减规律,分工与合作,就近扩张、竞争促进等。

 

三、论述题

1、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

(1)企业增长动因

①规模经济:

实现规模效益。

②内部交易:

实现内部交易化。

③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的发挥。

④竞争激励:

来自竞争的压力。

(2)企业增长战略

①一体化扩展:

横向扩张实现垄断、纵向扩张实现区域化。

②多样化扩张。

(3)企业增长方法

①内部发展(融资、扩建等)②外部发展(合并、兼并、合资等)

3、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国别选择、微区位选择)

①跨国投资的宏观(国别)区位选择

从地理学与经济学观点看,跨国投资,主要是受利益驱动,跨国投资区位选择包括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和公司战略取向。

②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根据李小建对已有文献分析和自己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

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4、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①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是否充分发挥②区域产业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瓶颈产业

③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是否系统性④是否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产业结构是否具备先进性⑥是否具备较高的经济效应

⑦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⑧产业结构是否具备良好弹性

5、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模式

(1)极核式:

区域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寻租最优原则,经济活动布局于最适宜区位集聚发展。

多见于封闭较闭塞区域自力更生初创发展中,适合于某落后的发展中区域起步开发时期。

(2)点轴式:

区域经济发展中期,随着区域进一步开发,交通运输的改善,要素、产品便于流动,伴随增长极集聚发展,扩散效应展开,沿轴线外延发展。

多见于基础产业不断完善的区域发展中,适合于某空间网络系统较完善的较发达区域的开发。

(3)网络式:

区域经济发展后期,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繁荣,区域联系普遍,基础产业发达,区域经济活动全面展开,整个区域实现普遍腾飞。

多见于经济发达地区。

(4)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中国地学家叶大年2000年提出地理学的对称原理,提出城市分布的八种可能的对称形态:

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斜对称、曲线对称、反对称、色对称。

(5)产业集群(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集合体。

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