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22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docx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精选2

1.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了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癭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划线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划线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A项有误,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属于对森林和树木的危害的现象。

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2.C项正确,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效果:

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因此可以很好地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A、B、D三项片面或错误,故选C。

  3.D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说法有误,文章从啄木鸟的特点、习性、作用等方面说明,应该是逻辑顺序。

 

2.何尊

  ①这是一件青铜尊。

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

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最高展台。

  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

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

他们的父辈曾经浴血并肩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

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

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

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

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

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

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⑦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

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

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

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

中国。

  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何事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分

  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3分

  【答案】

  1、记载父辈们建国的功绩,新王迁都的成就,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2、中指的是城邦中心,国指的是家园需要保护。

中国一词在何鼎铭文中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3、①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于变化,是艺术瑰宝;②记载了周朝祖先的丰功伟绩,历史悠久,是历史瑰宝;③何尊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传承更迭,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瑰宝。

3. 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千早,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

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

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

  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

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

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

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

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

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

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

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

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铜还是非常敏感的。

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

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

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选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具体分析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2分)

  3.选文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它们有什么作用?

(4分)

  4.选文⑥段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分)

  5.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章的一项()(3分)

  A.彼得海基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辉钼矿中分离出钼,使人们开始了解钼元素。

  B.钼99的半衰期为2.75天,这很理想,能保证锝99的放射性在短时间被激活。

  C.固氨酶在固氨菌为植物固氮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得益于金属钼。

  D.虽然人体对钼需量极少,但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答案】

  1.写了新西兰牧场小路边上因钼矿渣撒落而长满绿草,1分;交代说明对象钼,1分;用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阅读兴趣,1分,共3分。

  2.③段总写钼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④段和⑤段分别从军事和医疗领域说明它的应用,1分;④⑤段与③段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相照应,1分,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共2分。

  3.列数字,1分;作比较,1分;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钼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分;进而说明了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了重要作用(或铝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1分,共4分。

  4.重要是主要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了钼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主要元素,并不是唯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元素,1分;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共3分。

  5.D,3分。

4.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拔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

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

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钟子期就是先被命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城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城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索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改动)

  1.(3分)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2.(2分)走手音的特点是什么?

  3.(2分)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

  

(2)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

  4.(3分)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答案】

  1、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

  2、①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②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3、

(1)列数字;

(2)作比较

  4、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高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编长不绝。

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素统心底,经久不散。

5.饿了,吃个塑料袋吧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

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

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

他说:

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

为了自己,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努力。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试了上百种原料,不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著、木著、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连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可把它扔了,完全无害。

在野处,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

就算烧了也不会产生污染,没有刺激性气味,更没有有毒气体。

凭借这款塑料袋,小哥还入选了印度《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应印度环保部邀请,回到芒格洛尔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随后建厂,现在每月能产大约1吨可食用塑料袋。

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以后还准备进军牛奶袋产业。

大家喝完袋装牛奶,就可以把包装吃了,一点儿都不浪费。

  选自《意林青年励志馆》,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3.文中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除?

为什么?

(2分)

  4.助力环保,我们在行动。

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环保建议?

请你写出两条。

(2分)

  【答案】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可食用塑料袋。

  评分标准:

(2分)每点1分。

  2.列数字。

通过具体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可食用塑料袋降解时间短,完全无公害(或者没有污染)的特点。

  评分标准:

(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3.不能删除。

大约一词表示推测,说明能产1吨可食用塑料袋是估测出来的,去掉后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

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

  评分标准:

(2分)结合文章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

指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1分。

  4.示例:

低碳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垃圾等。

  评分标准:

(2分)每点1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6.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

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

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

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

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

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

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答案】

  1.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答出说明对象及内容即可,如答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给1分。

  2.时间顺序。

  3.引用(引资料)。

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4.D

7.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

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

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

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

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

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

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分

  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

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5分

  【答案】

  1.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2.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4.示例:

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

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8.读书的阅读与答案

  ①古人说: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

叮足、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

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

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

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

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

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

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

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

他说:

“世上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