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0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docx

宁夏银川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题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

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2.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

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

该制度()

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B.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

C.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D.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3.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记载某一制度的特点时写到“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贤”。

这一原则的优势在于保障了()

A.皇权的稳定性B.继承权的确定性

C.血统的纯正性D.分封的科学性

4.刘绍玢说:

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5.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

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

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

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

6.《史记》载: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7.《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之秦代有所调整

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8.“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

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

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

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

”钱穆意在强调

A.科举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B.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

C.废除宰相与历史趋势相悖D.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

11.“办理军机处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掌书谕旨,综军国之

要,以赞上治机务”。

这段史料表明军机处()

A.位高权重,办事效率高B.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D.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2.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3.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

14.欧阳修说: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

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15.“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16.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

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D.主流思想取向决定政治文明的方向

17.读下图,可反映出(  )

古希腊人口结构与公民所占比例图示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并非所有人在希腊都享有民主政治

18.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

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

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19.“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

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

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

20.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

“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

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这段话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B.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较强

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21.前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提到:

“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

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

决方式把驴变成马。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

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22.“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

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保护私有财产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内容相当广泛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23.《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

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24.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没有证据不能定罪B.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维护共和制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5.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

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

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

2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6分)

(2)图2及图3所反应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分)

(3)图2、图3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2分)

 

2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

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简析古

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4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3分)

高一历史答题卷

成绩: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