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84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glazli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

.~

1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火耕):

原始农业

(2)“耜耕”或“石器锄耕”:

七八千年前:

(3)铁犁牛耕:

A、春秋时期:

铁农具问世。

春秋末,牛耕出现。

(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B、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普遍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A、趋势: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含义: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B、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丝绸运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C、明清:

鼎盛中心:

苏州、杭州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冶金:

A、冶铜:

①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商周:

繁荣时期,代表:

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B、冶铁:

①西周晚期,铁器出现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

供风形式也发生革命性变化,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

C、炼钢:

①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②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3、制瓷:

①商朝烧制原始瓷器②东汉:

成熟,能制青瓷

③唐代制瓷形成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两大系统④元:

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⑤明:

出现彩瓷,以五彩瓷最出名⑥清:

珐琅彩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秦:

商品明码标价

(2)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3)六朝(魏晋南北朝):

出现草市

(4)隋唐:

①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②夜市出现

③草市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5)宋朝:

A、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B、商业活动逐渐脱离了官府的直接监督

C、草市的服务设施完善

(6)明清商业区相当繁华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

(1)城市:

A、西汉:

长安(在今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

B、隋唐:

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C、北宋:

汴京(河南开封市)、南宋临安(杭州);

D、元:

大都(北京)、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福建省泉州市)

E、明清:

广州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增加内容)

明朝中后期江南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

2、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重农抑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1)含义:

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

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5)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6)评价:

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含义: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经商和外国商人同中国贸易的政策措施

(2)目的:

明朝:

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清朝: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后果: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5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含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A、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B、洋务运动的诱导C、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B、地点:

东南沿海

C、行业:

轻工业D、投资近代工业的阶层:

地主、商人、官僚

发昌机器厂——方举赞

E、代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沅)

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F、影响:

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1)特征:

初步发展

(2)时间: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3)原因:

A、甲午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驱使

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4)代表张謇:

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

保兴面粉厂

(5)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特征:

短暂春天

(2)时间:

一战期间(1914-1918)

(3)繁荣原因: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外部条件。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主要行业:

纺织业、面粉业

(5)著名实业家:

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6)短暂原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3、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

(1)特征:

得到了较快发展。

(2)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群众抵制洋货

4、了解抗战争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

(1)抗日战争时期:

A、特征:

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B、原因:

①沦陷区:

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②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2)解放战争时期:

A、特征:

陷入困境

B、原因:

①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②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第7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1)时间:

1953——1957年

(2)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就:

A、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B、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3)作用:

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理解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1956年

(2)内容:

A、农业: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手工业:

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变革)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内容:

(1)主要矛盾: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实质是: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

1958年

(2)“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

(4)评价: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我国1959—1961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5)认识: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超越生产力

B、经济政策的制订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C、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8课改革开放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及历史意义

(1)时间:

1978年底

(2)内容:

A、思想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C、经济上:

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

1978年起

(2)开始省份:

安徽、四川

(3)内容:

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管理体制、农业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变化,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公有制)

(4)意义: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中央肯定,使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

(1)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

A、改革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B、改革所有制: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改革分配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意义: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主要决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主要决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中共十五大(1997年)

主要决定:

经济上: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思想上: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党章

5、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经济特区:

1980年起

A、

五大特区:

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珠海在广东省汕头

厦门-----在福建省

海南——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创办

B、意义: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

与江苏有关的有:

连云港、南通、昆山、南京、苏州工业园区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时间:

1990年

A、原因:

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B、意义: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1)近代服饰的变化

A、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B、鸦片战争后:

①广州、上海的买办着西装

②“断发易服”(剪辫着西装。

具有移风易俗、反清色彩)

③中西合璧、满汉风格:

旗袍

C、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中西合璧)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废止缠足:

A、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B、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C、广大农村缠足陋习未止

(2)婚姻自由:

民国以来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已成新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1)轮船(以蒸汽机为动力):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

(2)火车:

A、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3)汽车:

20世纪初,汽车首先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4)飞机:

A、190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B、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有线电报:

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2)无线电报:

1906,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3)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

20c80y以后,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2)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第一次电影放映

(2)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3)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4)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第一部获国际荣誉影片

(5)《风云儿女》插曲,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国歌

(6)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78年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报纸是实效性很强的新闻媒介,吸引着广大读者,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信议政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电影电视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普及,开阔人们的视野。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逐渐普及,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第5课新航路开辟

1、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背景和条件

A、背景:

①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财富的需求日益增多

——根本原因

②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业要到——直接原因

③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B、条件:

统治者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

到达非洲最南端

的好望角,开辟了沿

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

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印度

开通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全球航行

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资本主义大规模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5)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6)证明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第6课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1、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1)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A、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打败,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掌握海上霸权,海外贸易大增,成为海上马车夫

地区

建立殖民地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C、概况:

(2)英国——“日不落帝国”

殖民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第一个是弗吉尼亚)

三次英荷战争

(17世纪中期)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后来改名纽约)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夺取法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并夺占亚非美大洋各洲许多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殖民扩张与掠夺。

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

(2)影响:

A、对欧洲: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对亚、非、拉:

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7、8课两次工业革命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A、前提: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B、劳动力:

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资本:

殖民掠夺、殖民贸易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D、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积累了先进的技术

E、市场: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直接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

A、前提: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各国确立

B、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

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基础

E、科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

2、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18C60年代——19C40年代,完成的标志是:

机器制造机器)

行业

发明者及其成就

意义

棉纺织业

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动力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

1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②英;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2)第二次工业革命

行业

相应的发明成果及发明者

意义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电灯(爱迪生)电话(美,贝尔)

电报、电影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先进的通

讯手段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手段,密切了各地的联系。

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汽车

飞机(美国莱特兄弟)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

市场的形成提供物质手段

化工技术的发展

从煤、石油中制成塑料、化肥、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新增)

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原始阶段)

2、17——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3、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是:

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是: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A、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扩大、

②股票投机活动、

③分期付款方式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空前尖锐。

(2)导火线:

股票投机盛行,华尔街股市暴跌

(3)爆发:

①标志: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

②表现:

美国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金融危机→

工商业危机→农业危机),失业人数激增

(4)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5)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②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要资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6)胡佛政府的措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

危机反而恶化

★经济危机由美国发生进而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在于:

经济全球化,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理解罗斯福新政(1933——1939)的主要内容:

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方面。

主要内容:

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⑤保护劳工权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干预和管制,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作用:

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直接目的: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