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62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荥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荥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1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

1.1荥阳市概况1

1.2《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

1.3“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3

2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5

2.1规划调整原则5

2.2规划目标6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

3.1农用地结构调整7

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7

3.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8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9

4.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9

4.2建设用地布局优化10

4.3生态保护用地布局13

4.4土地整治布局13

5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4

5.1土地用途分区14

5.2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4

6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5

7对乡级规划的调控16

8与相关规划的衔接17

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8

9.1切实加强舆论宣传18

9.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行政管理18

9.3强化规划的法制地位18

9.4建立强化实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8

10附表20

前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荥阳市人民政府对《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规划范围为荥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索河街道办事处、京城街道办事处等2个街道办事处和乔楼镇、豫龙镇、广武镇、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刘河镇、崔庙镇、贾峪镇、城关乡、高村乡、金寨回族乡等12个乡镇,土地总面积94318.58公顷。

1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

1.1荥阳市概况

荥阳市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7′~113°30′、北纬34°36′~34°59′之间。

土地总面积943.1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9个建制镇,3个乡,288个行政村。

2014年底,全市总人口6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63万人,农村人口30.91万人,城镇化率为49.8%。

1.1.1自然条件

荥阳市处于豫西黄土丘陵和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域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南、西、北三面为浅山丘陵环绕,中部与东部为开阔的冲积平原,形成“三高两低”的地形,总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性干旱气候,平均年日照为2322小时,年平均气温14.3℃,平均年无霜期222天,年均降雨量645.5毫米;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春多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北风。

荥阳市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

境内河流除黄河外,共有11条,其中较大的有黄河流域的汜河和枯河,淮河流域的索河和须水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1.1.2社会经济条件

荥阳市经济结构合理。

2014年荥阳市生产总值达到570.3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

70.0:

25.2。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4年达到了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荥阳市工业基础雄厚。

201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荥阳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国家确定的41个工业门类中,荥阳市有31个,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建材水泥、医药化工、电力、煤炭、金属、冶炼等领域。

1.1.3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荥阳市土地总面积94318.58公顷,2014年农用地面积59309.1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0575.48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4433.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62.88%、21.82%和15.30%。

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45958.04公顷、1425.45公顷、8133.26公顷和3792.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8.73%、1.51%、8.62%和4.02%。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7058.26公顷、3263.68公顷和253.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8.09%、3.46%和0.27%。

其他土地中,水域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6654.69公顷和7779.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7.05%和8.25%。

2014年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附表1。

1.2《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2.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现行规划批准后,经过2010年至2014年间的实施,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荥阳市规划基期2009年、评估节点2014年和规划期末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分别为46961.60公顷、45958.04公顷和47155.53公顷。

(注:

《现行规划》编制时,依据国土资厅发(2009)70号文精神,将基期数据里面的4707.84公顷可调整地类以耕地进行保护。

2014年荥阳市耕地面积为45958.04公顷,另有4532.71公顷可调整地类可计入耕地保护,因此2014年荥阳市耕地保有量为50490.75公顷。

规划实施至2014年,荥阳市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耕地保护目标,且高出耕地保护目标3335.21公顷,耕地得到严格保护。

上级下达荥阳市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42803公顷,扣除异地代保基本农田393公顷和境外飞出基本农田295公顷,荥阳市市域内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2115公顷。

截至2014年,荥阳市境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2365.68公顷,扣除外县飞入地250.56公顷,荥阳市市域内实际落实42115.12公顷,完成42115公顷的保护目标。

1.2.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不理想

荥阳市规划基期2009年、评估节点2014年和规划期末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18260.03公顷、20575.48公顷和17088.03公顷。

规划实施至2014年,荥阳市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相较2020年的规划目标已超出3487.45公顷。

规划实施至2014年,荥阳市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为6945.71公顷,仍低于2020年上级下达的控制规模7760.58公顷,城镇工矿尚有814.87公顷的用地空间。

上级下达农村居民点2020年的规模为5864.69公顷,2014年荥阳市农村居民点规模10112.55公顷,比2020年控制规模超出4247.86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是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突破控制规模的主要原因。

1.2.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规划至2020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5761.45公顷,根据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0-2014年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共补充耕地1270.60公顷,仅占需完成任务量的22.05%,整体完成情况距离目标有很大差距。

1.2.4城镇工矿用地集约节约水平有待提高

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26.76平方米/人,仍远高于规划期末162.29平方米/人的目标。

荥阳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详见附表2。

1.3“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荥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

荥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推进,郑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开创崭新局面,科学跨越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域城镇化加快实现,全域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市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60亿元,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0亿元,年均增长15%。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6%,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

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00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年均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五年累计达到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五年累计达到7万人。

确保现行标准下3320名贫困人口到2016年底全部实现脱贫,不断增强扶贫实效,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排放量达到省定要求。

《现行规划》实施以来,荥阳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的新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荥阳市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主动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组合型大都市圈,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以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促发展、稳增长。

《现行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建设用地布局等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亟需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

2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2.1规划调整原则

2.1.1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坚持《现行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现行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局部调整完善《现行规划》,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2.1.2应保尽保、量质并重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既要守住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2.1.3节约集约、优化布局

按照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总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尤其是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1.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1.5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坚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强化与“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做好县乡(镇)级规划衔接。

结合规划调整完善,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划定,完善土地用途和国土空间管制制度。

2.2规划目标

根据《现行规划》实施情况,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荥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各业各类用地需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