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42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委组织部: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涪区委组[XX]1273号)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意见》(涪区委发[XX]35号)工作部署,我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XX年9月启动,到目前已基本结束。

现就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乡党委一是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抽调了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其中,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由乡组织办具体负责);二是及时组建了驻村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

为每个村选派一个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由一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任组长,负责指导所在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高度重视宣传发动。

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后,我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广泛宣传,充分发动。

一是及时召开村党员干部、脱产干部会议,仔细传达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公布党组织书记、党组织委员职数设置、任职条件、政治经济待遇等,认真安排部署了全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向外出务工党员、群众发出公开信500余份(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倡议书合二为一),倡导更多的能人参与竞争、参加选举;

三是组织召开本乡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私营企业业主、种养大户、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座谈会,对认准的“双强”能人上门组织动员他们参加竞选;

四是利用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共书写标语50余幅、举办专栏5期。

通过以上扎实有效的措施,吸引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党员参与竞争,基本实现了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的。

(三)面向社会公开报名。

我乡党委采取了党员本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推荐报名等三种方式(推荐的人选均征求了本人意见),全乡共有59名党员参与报名(其中,农村专业大户10人,私营企业主3人,女性党员10人)。

报名结束后,由乡党委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了初审,并将初审结果进行了公布,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在此基础上,我乡党委及时做好了有关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做好了来信来访及有关问题的调查处理回复工作。

二、坚持原则,把好政策

我乡党委在村级党组织选举前,一是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针对各村党支部实际认真制定了选举办法(8个村级党支部中,有2个村党支部先差额选举书记、再差额选举委员;有6个村党支部先差额选举委员、再等额选举书记),并经所在村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二是认真搞好“两推一选”及演讲答辩工作。

全乡共有279名党员(占全乡农村党员总数的50.7%)、144名群众参加了两推工作。

由于选举措施严密,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会议全部有效(各村党支部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数全部超过了应到党员数的4/5),全部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一次成功。

三、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我乡党委在认真抓好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乡实际,统筹抓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确保了换届选举与全乡中心工作、“双千强村”工程有机衔接、有序运转、协调一致,基本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与全乡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是村级党组织面貌一新、班子有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突出。

新当选的28名支委委员中,平均年龄43.6岁;大专文化8人,占29%;农村专业大户6人,占21%;私营企业主2人,占7%。

二是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村级组织顺利换届选举有力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XX年,全乡GDP总量实现6831万元,超任务15%;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695万元,超任务33.7%;财政收入实现74万元,超任务2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73元,超任务12.3%;劳动力转移5100人,劳务收入5100万元,劳动力培训274人,分别超任务4.1%、2%、83%。

全年引进项目1个,协议资金800万元,到位资金800万元,超任务700%。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年种植青菜头11100亩,超任务23.3%;产茧1598担(含外流),超任务2.4%;出栏生猪13300头,小家禽(含兔)35.66万只,分别超任务1%、7%;新栽苎麻618亩,超任务3%;果品产量2300吨,超任务15%。

加强了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入490万元建设村道公路25公里。

特此报告

关于某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目录

第一篇: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第二篇: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三篇: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五篇: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正文

第一篇: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充分利用好我县的人力资源,搞好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近日,县委办与县政协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劳务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我县农村劳动力共有25.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

目前,全县农村年劳务输出总数约10万人(次)左右,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0%。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新疆、江苏、浙江等地,主要从事选铁、建筑、肉食加工和餐饮业,或在当地的纺织、机械制造、服装企业打工,其中,从务工行业来看,从事选铁行业的人数占31%;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占12%。

从务工时间来看,常年在外务工的占73.8%,季节工占26.2%。

从性别、年龄结构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16—45岁者占86.4%,46岁以上者占13.6%。

我县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全年总收入约为4.25亿元。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县、乡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近年来,县、乡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当做帮民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视发展劳务经济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在选铁行业上,我县已形成了一支有3万多人的劳务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农民群众也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自发或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xx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5万人次,xx年达到8万人次,xx年达到10万人次。

(二)劳务输出逐步增量提质。

随着全国劳务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我县劳务输出得到有序健康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或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占24%。

可以看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龄比较年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教育的群体,他们也不断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

同时,劳务输出也由本省内的近距离输出,不断向北京、广东、江浙等地延伸。

(三)就地转移空间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引来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据统计,仅濮城工业园区的玻璃制品、塑编等企业就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千人。

(四)回乡创业人员不断涌现。

我县农民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除用于必需的生活费支出外,大部分资金带回了家乡,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一批“打工能人”通过外出务工,逐渐成长为懂技术、有资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他们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选择了回乡创业。

截止到xx年6月底,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回归型”企业13个,引进各类技术40多项、资金1亿元左右,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调查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与农民外出务工的要求相比,与市场对用工的需要相比,与我县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输出机制不够顺畅,组织化程度较低。

劳动保障、共青团、妇联、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信息和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形成多方互动的有机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我县农民工绝大多数采取投亲靠友和熟人帮带的方式外出务工,而通过有关组织输出的很少。

据了解,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经过正当中介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仅占1.5%。

(二)信息渠道不畅通,职业介绍机构服务不规范。

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获取劳务信息的正常渠道,无法了解外地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

有些村民盲目到外地去闯,很难找到活干。

有的外出打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花了一些冤枉钱。

少部分职业介绍机构既没经劳动保障部门许可,也没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他们利用中介服务提供虚假信息,骗取钱财。

而劳动保障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尽管免费提供服务,介绍的企业应该说也比较可靠,但是务工的农民很少问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用人单位的招工条件比较高,自认为不符合条件。

此外,还有少数用人单位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聘用广告,私招滥雇,欺骗外出务工者,致使一些想出去务工的人心存疑虑,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差,成为劳务输出的瓶颈。

据县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材料,在我县农村劳务输出的10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1.2%,而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却占86.8%,文盲半文盲占2%。

由于文化低,缺乏职业技术技能,农民工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差,找工作的难度较大。

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从事工资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另外,我县劳务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我县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

(四)劳务输出整体质量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

林县在全国打响了建筑业的品牌,长垣县以防腐、烹饪为品牌誉满全国,而我县选铁行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缺乏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劳务品牌。

(五)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

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多数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每年都有一批农民与当地用工单位发生工资、安全、工伤等方面的纠纷。

农民是弱势群体,缺乏维权意识,多数务工人员不知道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个人利益时常受到损害,带来了务工的风险,影响了收入。

同时,我县举家外出和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以上,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保健服务成为空白。

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也成为县乡政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实行目标工作责任制。

一是调整充实领导组织,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县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成立劳动输出公司,统一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

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二)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

把发展“回归经济”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为回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真正做到“只要回来,就有创业舞台”。

鼓励引导那些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奖励,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三)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由劳动局牵头,建设一个网络,建成一个劳动力市场。

一个网络就是以劳动局为平台,人事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