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37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0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4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4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考点

考情详查

命题规律

1.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012年T30单选

2013年T28单选

2014年T23单选

2015年T32单选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13年T27单选

2014年T34

(2)简析

2015年T33单选

2016年T27单选

3.系统优化的方法,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形式仍以选择题为主,联系的客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偶有主观题。

难度中等。

3.预测及指导:

建议多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题材,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思维

导图

考点1 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知识

梳理

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________________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联系和________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有机整体。

4.联系________。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即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5.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我们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6.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

易错归纳

1.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要注意,不能写成与其他一切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与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冲突。

4.无论是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重难点突破】

1.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不能只注重事物之间而不重视事物内部的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要特别注重三个任何:

一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联系。

二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三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只有第一个任何是对的。

后两个任何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何理解。

记住:

有联系不否认,没有联系不强加。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是客观的:

一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是人为事物联系建立后的结果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多样性与联系的条件是相通的,由于不同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各不相同,才构成了事物之间的不同的联系。

6.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7.规律的客观性与联系的客观性区别

从含义而言,规律就是一个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限制语:

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论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属于辩证法内容。

8.联系多样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矛盾特殊性区别

从限制语上看:

联系多样性属于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的观点,矛盾特殊性属于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从侧重角度看:

联系多样性强调随着联系的变化而变化,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侧重于从事物的固有属性出发。

矛盾的特殊性侧重于,从事物间的区别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例精讲·

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

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答案】 B

2.(2015·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

学启示是(  )

第2题图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寓意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强调在联系中把握事物。

漫画反映了做事情孤立地看问题,没有看到运土这一活动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A。

材料主要凸显了孤立地看待事物,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涉及发展与矛盾的观点,排除B、C、D。

【答案】 A

·对点训练·

1.(2015·全国新课标卷I)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5·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知识

梳理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__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__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__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__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________,________,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________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易错归纳

1.整体大于部分,但是整体功能并非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优化、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功能上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即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

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

第二种情况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即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况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即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重难点突破】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整体

部分

内涵

全局和全过程

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

功能

①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②各个部分结构合理有序,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各个部分杂乱无章,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系,

相互

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

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相互

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强调整体的理论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强调部分的理论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例精讲·

1.(2016·江苏高考)如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第1题图

A.不断解放思想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寓意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联系观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统帅的地位,要求人们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的目标。

漫画反映了做事情只注重部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