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31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 15离骚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单元15离骚含答案

15 离骚

飘香的端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来暮往,风吹去,世间多少浮华。

已过去二千多年的岁月,让人们至今不能忘怀。

明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了,在粽子飘香的五月,我们来纪念和缅怀伟大的诗人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出自屈原《离骚》一文的华美诗章,激励着继往开来的人们,令人感慨,使人奋进。

飘香的端午,以宽厚的胸怀当叶,温柔的心情做馅,甜美的话语为五彩丝线,调以真诚的缅怀,让我们的灵魂再向屈原致敬!

美字体

赏美文

念屈原,叹《离骚》

滚滚红尘,几世轮回。

一波江水,向东飞扬。

汨罗江旁,万物聊赖。

昔日郢都,浮华不再。

冥冥中,一个孱弱憔悴的身子缓缓浮现。

千年的沉坠,抹不去那瑰丽的辞藻积淀。

屈原,一个被世界印记的伟大诗人,站在这儿。

一滴琥珀浓,《离骚》自他口中溢出,一旋一萦,飘向遥远的天际。

和着芬芳,千年的辛酸与委屈把世界震碎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初时的他是如此清高溢才的有志之士,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渴望有一天能实现抱负。

然而现实却似沉重的铁锤,粉碎一切。

有人言屈原只是愚忠,本可以投靠他国去创造崭新的鸿程,却执意择一死,蠢不可及。

更有人道他的死纯粹是一时气愤之作,毫无爱国可言。

对此,我要驳回。

屈原是深深爱国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甚至已超乎了自己的生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只言片语中蕴藏的忧国忧民之博大情怀,谁敢否决?

他渴望为国出一臂之力,却无法施展抱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土由强转衰,迈向灭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那振国的宏图、不屈的气节和嫉恶的情操,岂是世俗可承受的?

他也是寂寞的。

一生秉持高尚的兰芷情节,高挂坚韧的求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万丈的语势试图扩张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驾驭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

其远大程度,哪是凡辈可比拟的?

当秦国已经攻入,战火缭绕,百姓痛哭流涕,流离失所。

年老体衰的他站在江边,望尽汨罗水——泪在眼中徘徊,愤在血中奔腾,悲在心中弥漫。

自己长年的等待,竟只换得这个结果,怎能不哀!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也许他开始反思,回首过去点滴——千里马不遇伯乐,满腹江水无处挥洒。

可是此时他已失去健壮的身板,只能苟延残喘地度余生。

拖着欲散的骨头,你想让他做什么?

他还能做什么!

“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昂起悲愤的志气,他唯一能做且愿做的,即是抛出自己仅剩的残壳,去唤醒人民的斗志。

他甚至还幻想着某日国民团结而起,携手捍卫自己的故园!

他是这般爱民爱国爱君,一生驰骋着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即使被唾弃,被疏离,也不愿放手,他要警醒国民,他要惊震敌国,他要怒烧世界!

最终将一切化作一跃,遗千古恨。

屈原的才溢沧海,我们无法绘出。

唯一能够解得的,只有忧时感世的悲怆与凄凉,只有叩心问天的无奈与沉痛,只有花神交际的孤独与落寞,只有吊民悼军的愤懑与哀伤。

吟罢《离骚》,乌云霎时密集,方才还隐约可见的日芒被遮掩得不见踪迹。

汨罗江水汹涌着,粘湿带着腥气的水星溅于他褪了色的外服上,把《离骚》也折碎了。

世界满目萧凉,残芳弥漫。

“屈子当年赋楚骚,萧艾太盛树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课内挖掘】

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

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这则素材适用于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话题中。

【写作范例】

示例一:

屈子虽去,其魂不朽!

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

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

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吗?

孤帐,烛光摇曳,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

戴叔伦曾吟诵: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郢破,国破,人亡,家亡!

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飒飒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

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日,暮霭之后不是黎明?

示例二:

做真正的自己

秋风之中树叶摇摆不定。

向东,向西,最终悲哀得猝然跌落。

是的,树叶是悲哀的,因为它在随风摇摆之间丢掉了自己,将自己的命运寄在了秋风的篱下!

也许你会笑树叶的愚蠢,可你是否想过那片悲哀的树叶映照着你的影子。

曾几何时,国人追逐起异域头发的缤纷,身为学生的你是否随着这股风褪去了清纯的底色?

面对同学的疑问,老师的怀疑,你是否依然会坚决地否定那个公认的答案?

你是否依然能做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需要你的无畏,需要你的坚定信念。

看!

傲然立于孙权案前的关羽,没有忌惮的神色,只有大骂小人的豪气;没有屈膝的卑微,只有屹立的风范。

美髯飘动间关羽为自己的人生填上“忠义”二字,那种临死而无畏的勇气也震撼了他的敌人。

汨罗江畔屈原走到了他人生路的尽头。

为了自己的信念屈原来到了汨罗江畔。

清风飞扬,衣袂翻飞,时俗了断。

屈原做了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需要你有笑傲困苦的洒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身遭贬谪的苏轼依然能吟出如此佳句,这是何等的洒脱!

王安石也好,欧阳修也好,都不能改变苏轼的信念。

苏轼坚定地笑看命运的浮沉,于是一切都变得坦然。

做真正的自己,你会得到人间不绝的风景。

看,驼铃声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等壮阔的风景!

然而这样的景象也可为一个小女子掌握,她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

不顾家人的劝阻,忍痛割舍对象的依恋,她用柔弱的脚步踏进了撒哈拉沙漠。

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纵然风沙弥漫、千难万险。

然而也就是在风沙中她建造了天堂,在艰难的跋涉中,她得到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你还在彷徨吗?

你还在世俗的洪流中摇摆不定吗?

你还在重复着别人的道路吗?

如果不是,那么做真正的自己吧!

看,那独自在夜间开放的夜来香正绽放着自己的人生,那与雪争白的寒梅在万物肃杀中飘逸着自己的冷傲。

做真正的自己,你会拥有“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超然;做真正的自己,你会拥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做真正的自己,你会拥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无羁;做真正的自己,你会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然。

做真正的自己,绽放自己的美丽。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A项,“错”通“措”;B项,“邑”通“悒”;C项,“离”通“罹”。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替:

替换

B.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诼:

造谣;诽谤

C.忍尤而攘诟尤:

厉害

D.岂余心之可惩惩:

惩罚

解析:

A项,替:

废弃、贬斥。

C项,尤:

责骂。

D项,惩:

受创而改变。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解析:

A项,①连词,表顺承;②介词,因为。

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⑧D.③⑤⑦⑧

解析:

①规矩,古今同义,均为“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意思。

②穷困,古义: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今义:

经济上困难。

③方圜,古义:

形容词用作名词,方枘,圆凿。

今义:

比较广,泛指事物的形状、性状;指方法、准则;指天地间。

④反顾,古今同义,均为“回头看”的意思。

⑤缤纷,古今同义,均为“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⑥固然,古义:

本来这样。

今义:

连词,一是表示承认某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二是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⑦流亡,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⑧清白,古今同义,均为“品行纯洁,没有污点”。

答案:

C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D.诗人忧国忧民,但其政治理想遭受打击后,下定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

解析:

D项,“决定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错,从诗人“忽反顾以游目”来看,诗人仍眷恋故国,希望有所作为的决心仍然不泯。

答案:

D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我心所崇尚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2)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3)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注]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

弃捐:

抛弃,弃置不用。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声调复沓,节奏迟缓,步伐疲惫,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B.所谓“各在天一涯”,是说思妇和游子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

C.“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万余里”,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天一涯”,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

D.“胡马”两句用衬托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E.这首诗淳朴清新,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语言“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单纯优美。

解析:

C项,“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

D项,手法应是比兴。

答案:

CD

8.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首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又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衣带日渐宽松,是因为人日益消瘦,久别与长期相思之苦都用暗示表达出来。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写思妇因相思之深而产生疑虑,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彷徨之中,思妇的相思之情愈显刻骨,愈显深沉、含蓄。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更进一步写久别与相思之苦,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答案:

①初叙路远而会面难的离别之苦,以及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的感情;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的感慨;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坐愁相思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

郾进曰:

“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

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帝惭曰:

“朕少间当请益。

”高釴适在旁,因言:

“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

”帝重咎谢,咸赐锦、币。

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

郾曰:

“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即以府常费代之。

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

民悦,忘输之劳。

改鄂、岳等州观察使。

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

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

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

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

室处痹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或问其故,曰:

“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闻者服焉。

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唐兴无有也。

居光德里,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

“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因题曰“德星堂”。

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B.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C.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D.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解析:

解答断句题,注意相似句式,根据语意断句。

本题“昨日得之”与“今日失之”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

“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句意完整,其前应断开。

答案:

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田猎、游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

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解析:

A项,“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郾任吏部员外郎时,拟吏公允精当。

崔郾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吏部员外郎,每次拟定官吏,都是亲自确定标准,对官员的褒扬、废黜都很准确,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

B.崔郾任翰林侍讲学士时,委婉劝皇上读书。

崔郾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入朝拜谢,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皇上对自己没问崔郾问题很惭愧,表示随后就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C.崔郾担任虢州观察使时,关心民生问题。

皇帝下令百姓要把粟米缴纳到太仓,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崔郾就在支流建立粮仓收受百姓的粟米,然后使用漕运,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很高兴。

D.崔郾在虢、鄂为官时,为政十分注重变化。

崔郾认为陕地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用宽容的政策;他认为鄂州土地肥沃,百姓剽悍,又加上此地有夷人风俗,就用重罚来治理这个地方。

解析:

B项,“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错误,原文有“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意思是陛下半年来没有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答案:

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崔郾和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分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方便阅览。

(2)官吏不能养活自己,怎能有时间体恤百姓?

我无法一个人治理好地方,怎能使百姓富足?

三、创新语用

13.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

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14.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5.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

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