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28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课题1.草原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学材分析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学情分析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襟飘带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导学策略

自读感悟、整体感知、分层朗读、品味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

以此

2.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4.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1.听歌曲,想象画面。

2.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

3.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5.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6.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7.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8.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9.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10.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1.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

1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13.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1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草原

景:

天、小丘、羊群

教后记:

第一节课学生还是不太适应,上课气氛有待进一步调节。

课题1.草原第2课时 总第2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情分析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导学策略

回顾理解、读中体会、总结感悟

教学准备

学唱《爱我中华》。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2.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读中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2.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1.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

2.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同学找出几十里远迎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5.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6.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7.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8.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理解。

9.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1.草原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教后记: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文中句子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主人远迎的热情和主客联欢时的那份和谐与表现出的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题2*.丝绸之路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学材分析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导学策略

检查预习、交流体会

教学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4.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5.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1.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2.同桌检查生字词。

3.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4.观看“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5.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6.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7.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8.再读全文,谈感受。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巨型石雕——古国交流——文化意义

教后记: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题3.白杨第1课时 总第4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学情分析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导学策略

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指导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2.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1.介绍白杨树。

2.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3.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4.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5.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6.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7.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8.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9.抄写生字、新词。

10.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白杨:

高大挺秀、适应能力强、坚强

教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通过逐句逐层让学生了解白杨外在的特点及内在的精神。

课题3.白杨第2课时 总第5课时

学材分析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学情分析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策略

理解难点、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了解西部,了解边疆。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

突破课文难点。

1.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2.“表白”是什么意思?

3.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4.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

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

5.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

6.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7.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8.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

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

9.师:

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

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

1.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2.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3.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4.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5.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6.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7.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8.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9.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10.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11.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12.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板书设计:

3.白杨

白杨——爸爸——边疆的建设者

教后记:

本节课中,由白杨引出爸爸,再由爸爸引出边疆的建设者,让学生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的体会主题。

课题3.白杨第3课时 总第6课时

学材分析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学习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导学策略

默读理解、总结全文、交流

教学准备

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他又沉思什么?

从哪儿看出来的?

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二、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

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

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

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2.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3.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4.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5.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6.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3.白杨

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后记: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赞颂建设者的情感,同时通过部分视频让学生了解西部的知识。

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1课时 总第7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学情分析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

一是直抒胸臆,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三是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学习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学策略

情景导入、读懂提示、明确要求

教学准备

了解拉萨的相关知识。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师: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

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

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整体感悟:

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

(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

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

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1.指名谈拉萨印象。

2.读题。

3.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4.交流阅读提示中的3个要求。

5.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6.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7.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8.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9.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2课时 总第8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使学生感受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

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学习目标

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导学策略

想象情境,领悟内涵、拓展资源,丰富想象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体验困难、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体验困难、克服困难。

(2)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二、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

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

师:

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

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

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

三、总结

1.学生交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3.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4.体验情感:

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5.朗读第5.6自然段。

6.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7.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8.读第8.9自然段。

9.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

指名介绍。

10.写话。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第1课时 总第9课时

学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使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

学习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导学策略

激发兴趣、出谋划策、开展活动、课外延伸

教学准备

了解西部的一些知识。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大中华》。

师叙述: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

请大家出谋划策。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

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出示联系地址:

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黎明(《小艺术家》)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

(2)班刘易(我的好友的女儿)

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何晔(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电视栏目报道)

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讨论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4.学生集体交流。

5.学生分小组商量。

6.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7.学生自由交流“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8.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板书设计:

策划“手拉手”活动

建立联系

方式:

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教后记: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第2、3课时 总第10、11课时

学材分析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在动笔前要复习书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书写。

学情分析

写好后,要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

修改好后再寄出去,教师可通过示范的形式,教给学生写信封的正确方法。

学习目标

1.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