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108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docx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

儿童美术教育漫谈

■今年四月十五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报道了北京发现了一个“识字”神童,他半岁就能识一千多个字,这个消息让人非常震惊。

已超越了已知的婴儿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能力。

关于儿童的视觉,从婴儿生理学角度讲,胎儿在子宫的时候眼球就已经发生运动了,他们生来就有看的偏好,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也许这个小家伙特别对汉字感兴趣,才有了超常的“识字”功能。

但他所“识字”的因由并不是笔画认知,更不是抽象思维。

所以,他的“识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而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一种照相似的图画图象认知,他“识字”凭的是形象感觉差异,不是理性记忆。

以前也出现过婴儿认识好多国旗和汽车标志的报道,其方法都是图画记忆。

事实上,婴儿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完成记忆是不可能的。

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确实存在着“不等速”现象,但任何人却不可能超越这个认知阶段。

真正的婴儿识字的神童是没有的。

■儿童美术作品与数学作业不一样,“卷面”的“优秀”不一定就是优秀,“卷面”的“一塌糊涂”不一定不优秀。

美术作品优秀不优秀,关键是看作品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及个性特点,而不是感官上的“顺眼”和“好看”。

■有个家长给我说,最近孩子很苦恼,原因是孩子用自己创造的又快又简便方法做了一道数学题,不光没得到老师的肯定还批评说“没解题步骤”瞎折腾。

儿童美术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里也不少见,真正有个性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作品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那些画得跟书上差不多的,画面干净的,涂色不出线的总是能贴在墙上,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些老师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但这个现象在教学中却很普遍,造成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教师的审美素质太差。

■我们做儿童美术教师的一方面要有情感,一方面要有理智;情感让你更有情趣,理智让你心境更显明晰;光有情感会使你永远长不大,光有理智会使你的生活无汁无味。

■儿童美术的失败就是:

赢得了规矩,失掉了自由;赢得了方法,失掉了创造;

■孩子的画有时画得好,有时画得不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退步的表现。

相反,如果画的画一直很稳定,且画一张成一张,没有“败笔”的时候,这倒是“问题不轻”了。

在“一直很稳定”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不愿动脑、不思进取、轻车熟路和思维懒惰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解决画得“乱七八糟”更困难。

■有这样一种教师,市场需要什么他就教什么,家长有什么要求,他就迎合家长的什么要求,甚至明知对孩子的教育没好处,只要挣钱就干。

一个教师为了钱,把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方法教给孩子,这就是缺德,这样的人不配当老师。

一个儿童美术教师理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如果儿童画什么像什么,却没有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在画中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主见,画的画像这个像那个就是找不到自己。

我说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失败的学生,教师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

在画中拥有“自我”是美术中最精彩的“一幕”;在画中找到自己,是个性光华的最亮的闪烁。

■家长在家怎样评价自己孩子的画呢?

孩子的画,画面完整,构图饱满,颜色漂亮,涂色认真仔细不出线外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作品,画得线条歪歪扭扭,不合比例,不合逻辑,要形没形,要色没色,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作品。

儿童画的评价标准不是这些,能展示儿童自己的认识和思维的,能反映儿童自己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画面上能透出儿童天真、稚嫩、童趣、童心、好玩等情调的就是最优秀之作。

只要作品有这些特征,哪怕是作品“画得一点也不像”和“乱七八糟”甚至“一塌糊涂”照样是精品,“乱”并不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中央电视台8月4日报道,刚刚获得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最佳国际项目奖”一等奖的中国济南选手潘立群被高考淘汰出局。

因为,他在今年高考中仅考了379分,虽经多方努力,至今没有一个学校敢破格录用他。

分数把一个创新型人才拒之门外,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他发明的“色觉障碍交通道路信号灯”能造福于全国6500万色觉障碍者,但却上不了大学。

我以为,高考分数的“一票”否决,在表面上好象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很不平等。

如果这样的人不能上大学,那我们办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办大学的目的不就是多培养像潘立群这样的创造性人才吗!

没上大学就有了这么好的成绩,不应重点培养吗!

难道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拼搏了十几年仅仅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吗?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拿手”的东西,用一根尺子去量所有的人才,是不科学的,是选不出创造性人才的。

就象儿童学画用“画得像”的尺子去测量所有的儿童画也是不对的。

这些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枷锁”不打破,我们选择人才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好多是:

灌输知识得多,启发引导得少;教画法得多,自己画得少;教得东西多,自己琢磨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画得少;做示范得多,自己想得少;临摹别人得多,画自己观察得少;画得规矩多,画得自由少;

■我们现在的教育,一方面有最新的教育观念,一方面又有最原始、最传统甚至于落后的教育方法,等于现在的教师一只脚踏在传统的门槛里,而另一只脚又跨进了现代教学观念中,弄的我们好多教师都迷失了方向。

其实,我们教师也正处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转型期。

■当儿童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喜欢你喜欢的儿童画法,但你一定也要理解、宽容、接受你不喜欢的儿童画法。

■在儿童画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好的画很“难看”,而“好看的”又不是好画。

■画画得漂亮不一定就是优秀,画画得不漂亮也不一定不优秀,看画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与不守规矩走得很近,离画面“乱七八糟”也不远。

画面严谨、细致、漂亮,却与死板、僵直、不生动走得很近,这样的画往往审美价值不高。

■有创造力的孩子怎么画好玩就怎么画;没创造力的孩子怎么画省事就怎么画。

■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想象,而想象的来源是对生活的体验。

一个没有想象力及幻想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儿童画画的注意力大都是无意注意,而无意注意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干扰。

比如,在上课前妈妈告诉他,好好的画,下课后带你到姥姥家吃饭去。

就这一句话对儿童就有很大影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想法的儿童不多。

当然,这不是儿童的错,是年龄的事,如果儿童不受影响,倒反而不正常,那就不是儿童了。

家长要是细心一些,多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会画画儿的儿童自己喜欢什么就画什么;不会画画儿的儿童老师让画什么就画什么。

■每个儿童在初始绘画时,都会有创造欲望的。

由于家长急切的希望看到孩子“成型”的作品或画得“像什么”这时干扰和影响已经开始了,原本充满自信的儿童在家长的“明确指导”下,变得没有了自己的主意。

创造这时在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听话”。

■儿童画画的最佳状态不是画得“认真”,而是情感的真正投入,表面上的“认真”是画不出真情来的。

■儿童美术辅导的特点是:

悟性好,想象力强,有创造力的孩子,用不着老师多说,他们不会说“我不会画”,也不会问老师“怎么画?

”,画得画既快又好。

胆小的,缺少自主精神的,办事爱依赖别人的孩子,老师在辅导时费劲不少,但收效甚少。

这能是教师的问题吗?

教师的任务只能是引导、点拨,起到的只是外因作用,画得怎样最终要靠孩子自己。

■懂教育的家长看孩子的画有没有独特的视觉和创造;不懂教育的家长看孩子画得像不像。

■央视台近日报道,福州、重庆出台地方法规,严禁幼儿园小学化。

好多幼儿园为招揽“生意”,把本该上小学后才学的学科知识大量引入幼儿教学,如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使本应快乐生长的幼儿却背上了沉重的“学业”包袱。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幼儿园教育观念陈旧,认识水平差,二是社会需要,有好多家长错误的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前教育。

同一事情,同龄的孩子,别人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会,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超前”,如识字、数学、背诵诗词等。

在儿童画教学中这样的事情也常见,好多家长把美术课堂的“鸦雀无声”说成有“规矩”,把画得干净、象说成“认真”,把儿童画的自由、随意说成是“不正规”,把很有想象和主见及个性特点的作品说成是“胡乱画”。

认为办学方式越“正规”越好,学知识越早越好,越难越好,“逼着”老师搞提前教育。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提前教育都是不对的。

■儿童是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画家长认为好看的东西。

■当孩子总是无休止的画一些重复式的图样时,这说明孩子已走进逃避思考的不用动脑的所谓“安全”之中,就连想象画已画得很好的小朋友也照样被“重复式图形”所俘虏,每当画面上需要这些图形时,就不加思考的随手画出来,如,在纸的左上角画上一半或一个太阳,在太阳的右边画上一溜排得整齐的造型一样的小鸟或大小定型的白云等。

这时儿童已进入定型的“保护”之中,没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了。

他已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小鸟和白云样式,甚至拒绝新的知识甘愿受“规矩”所束缚。

这种采取避开的“保险”对孩子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临摹让小朋友丢掉自信,想象让小朋友找回自信。

创造让小朋友快乐,模仿让小朋友苦恼。

■当幼儿的身心运动还没发展到动作、视觉的相互协调时,家长就盼望孩子画出可“辨认”的东西,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不光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还失掉了自由的涂鸦。

■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画应从孩子心理发展角度看问题,而不能从逻辑学、科学的角度看问题;从直感的、形象的、非理性角度看问题路越走越宽,从理性的、逻辑的、合理的角度看问题路越走越窄。

最后把儿童美术引向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歧途。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如果用对了,起到的是拐杖作用,如果用错了,起到的将是枷锁作用。

拐杖作用就是把应画的事引导好了,说明白了,让孩子们自己想着去画,枷锁作用是把孩子当成灌输知识的接收器,剥夺了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拐杖”是引导孩子想着画,枷锁是让孩子“跟我学”,其思路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好的儿童美术教师至少要有两个魅力:

一是人格魅力,二是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就是对孩子要有爱心、真诚、平等,孩子喜欢与你打交道;二是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教师不但自己的画画得好,还有很高的审美、鉴赏力和正确的辅导方法,让孩子佩服、“崇拜”,这时教师的威信不树也立。

■孩子在学画的开始阶段不会收拾绘画工具是正常的,但不可能永远不会收拾,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去办,不要靠家长去办,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将要独立的开始。

人在事业上不能靠别人成功,谁都不能指望,只能指望自己。

有好多家长很明白完全可以这样做,但却没有这样做!

■教科书上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相比永远都是滞后的,就像法规永远在案例之后一样。

儿童美术教育也是这样,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渗入,一些新观念、新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师要有领悟快、把握快、实践快的素质和悟性。

实际上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方法要等到课本下发要好几年的时间,到那时“黄瓜菜”可真的凉了!

■儿童美术教师的最大失败是不知道什么是失败,它包括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挫折,没有压力,没有困惑,没有烦恼,没有疑虑,没有迷茫,没有想法,没有探索,没有创建等等,连这样的情绪都没体验过,能说是成功吗!

■研究发现:

1个月的新生儿就对图形感兴趣;1岁半的儿童就能顺利的握住笔乱涂;2岁多的幼儿在涂鸦时感受的是自己的运动和控制笔的能力;3岁多的幼儿是体验涂鸦的快乐;4岁的幼儿是一切事物符号化;5岁的儿童已能用笔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6岁的儿童把想象与非理性创造发展到儿童期最高水平;7岁儿童的思维介于想象与写真之间;8岁的儿童追求的是对物体的真实表现,包括对空间、透视、比例的了解。

这是儿童发展的“铁”的规律,既不能顺序颠倒也不能逆转,任何人都不可能超前或逾越此规律。

一些教师不管儿童的年龄和认知发展规律,都用一种方法去教是不对的。

■在儿童画中,有的小朋友找到了“像”却丢掉了自由;有的小朋友丢掉了“画什么是什么”却找到了生动与创造;有的小朋友从“乱”走向规矩,失掉的却是想象力;有的小朋友丢掉了画得“很象”,却得到了自由与想象;有的小朋友本来年龄很小却画出了只有大孩子才能画出的画。

这种以失去童心为沉重代价的“超前”举动,有的家长却引以为骄傲;有的孩子画得画不干净显得有些乱却很有自己的主见和创造,但却遭到家长的批评。

家长们您到底要什么呢!

■儿童美术教师最难的不是教学生画画,而是与家长怎么沟通。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很可笑却又很无奈的尴尬场面。

比如,教师在全班刚刚表扬了某小朋友的画虽然有些乱,却有想法、有创造,但却遭到了家长的指责和批评。

批评的原因是涂色出了线外,太阳的光芒线画得不直,把太阳的光芒画在了太阳上,说这是不认真。

■你给孩子多少微笑,孩子就给你多少真情;你给孩子多少阳光,孩子就给你多少灿烂;你给孩子多少宽容,孩子就给你多少尊敬;你给孩子多少随意,孩子就给你多少自由;你给孩子多少鼓励,孩子就给你多少创造;

■有家长问,儿童学画不能教技法你是怎样教的呢?

我不教具体的画法,我只是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比如,画蜻蜓和蝴蝶,蜻蜓和蝴蝶都有翅膀和躯干,但它们的翅膀和躯干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在哪儿,让孩子通过实物或图片资料自己去比较。

这时,如老师说得过多,介绍的太细,就剥夺了孩子观察的权力了。

如果这时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不够,理解认知不够,画不出蜻蜓和蝴蝶的特征,这不是教师的问题。

教师只能是引导启发,不能帮孩子看或想,更不能教怎样画象。

试想,一个连物体特征都弄不清楚的孩子,靠老师“不要问为什么,你就这样画”的灌输,凭自己死记画得很象,这能是孩子自己的主见吗!

■对于儿童学知识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提前或推后,深化或浅化,都是违背儿童心理和生理的。

■在儿童画教学中,经常看到四岁多的儿童画得向日葵特别规则,圆圆的花心,大小一样排列整齐的花瓣,每当我看到这些“特别象”的画时,不光不高兴而感到非常痛心。

这个年龄的儿童本应画得画稚拙有趣“一点儿也不象”,却在成人的“教导”或干预下画成了大孩子才可能画出的模样。

一个不应懂得比例的儿童却画准了比例,这还算是正常的吗?

但遗憾的是有好多家长看到“很象”的画时,却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画得很象,远远的超出了一般的儿童,是超常发展,实际上这是家长在认识上的很大误区。

也许家长问,按这个说法是不是画得越不象越好呢?

那当然不是,儿童的每个生长阶段应有相应的认知和思维,人为的让儿童超越这个认知阶段就是拔苗助长。

所以,儿童画应多一点幼稚,少一点成熟,多一点不象,少一点画啥象啥,多一点儿童的感受,少一点成人的干预。

■我说不清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也许是制度的,体制的,社会的,人文的,环境的,传统的,习惯的等都有些问题!

比如,初、高中学生画得画儿太幼稚,太“小儿科”了,幼儿得画又太成人化;比着别人的画画得很象,自己想着画却不会画;很有想象力的画,得到老师的评价却是“胡乱画”,而临摹别人作品很象的,却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小学生参赛的美术作品大都是老师安排好怎么画的,而有自己的思维自己主见的作品又选不上;儿童画竟然用考级的方法来确定作品其“档次”,但家长却乐于接受这个给评定的结果。

这些现象不单是在美术教育上,其他的也不少。

如,我们的高中生越学越“紧”,我们的小学生越学越累,但我们的大学却越学越“松”;我们的孩子高考分数越考越高,可想象力创造力越来越低;我们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越学越多,但我们孩子的德行却越来越差;我们孩子的索取越来越多,但我们孩子的爱心却越来越少;我们孩子学习的装备越来越先进,可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自私;我们孩子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我们孩子的情感、精神却越来越贫乏;我们的尖子班、科技班等越分越细,我们的大部分孩子却越分越没自信;我们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我们孩子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我们住的楼房越来越高,可我们能提供给孩子成长的人文环境却越来越低。

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太眼前了,太短期了,太急噪了,太速成了,太急功近利了。

我们的教育不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和应试的高手,决不罢手。

但我们好多搞教育的人和家长也这样认为:

能考上大学才算真有本事,“创造”是能吃还是能喝?

“想象”能值几分?

凭想象能考上大学吗?

“创造”一边玩去!

06年济南考生潘立群获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最佳国际项目奖”一等奖,却因高考分数不够没有大学敢录取他,就是明显例证。

■儿童美术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辅导孩子画画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展现,而不是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在你的辅导下丧失。

■教儿童画画最难的不是教儿童画画,而是怎样面对家长。

有好多家长接受教师的教育观念,但却不能接受孩子的画。

听着是明白了,但一具体到对孩子的画作出评价时却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如,“画得不象”“乱七八糟”等。

实际上,孩子画面上的形象是孩子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并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家长不要拿画上的形象与真的比。

■教孩子画画儿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因个性而异,因性别而异,因喜好而异,因程度而异。

千万不要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印刷成”一个模样。

■一个好的儿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里紧外松”。

“里紧”指的是,上课认真,学习勤奋,对教课的每一个细节要关注、要投入、要研究、要分析,要认真地备课,要塌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外松是指,教课时应是随意的,自由的,放松的,快乐的,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画在一起,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好玩很有趣”。

如果一个儿童美术教师能做到这几点,就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成功的儿童美术教师。

■儿童只画他们已认知的东西,不画他们还没了解的东西。

■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可造就的,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靠天赋,后天的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手把手的教是十分错误的。

只有临摹成人的画或教具体的画法时才有可能是“手把手的教”。

而教师教给孩子的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绘画技法。

“手把手”只能培养守规矩、听话、没有创造的孩子,而儿童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却不能通过“手把手”模式来获得表现。

教儿童画画儿抓住一个纲,其他的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的去表现,让他们无所顾及的去“折腾”。

因为,创造、想象与“瞎折腾”和不守规矩走得很近,往往孩子的最初“闪光点”就藏在画面的“乱七八糟”中。

■有好多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能画得很象高兴。

其实,也正因为孩子画得象才暴露了一些问题。

象,蒙蔽了家长的眼睛,象,让家长看不清问题的实质。

如果是七、八岁以上的儿童画得象还问题不大属正常发展,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画得越象问题越大。

有的幼儿园老师为展示成绩急功近利,“抓住”一个形象让孩子“多遍重复练习”,孩子通过“训练”记住了形象,需要时再把默记住的形象进行“显影”后“拼盘”。

这样,家长看到的事实是,“画确是孩子亲手画的”,孩子既没比着老师的画,也没见老师握着孩子的手画。

事实上,在这里“眼见”并不“为实”,家长看到的仅仅是问题的表面,让孩子“死记图形”的填鸭式教育蒙蔽了家长的眼睛。

孩子被毁掉的想象与创造的罪魁祸手就是“画得很象”。

■孩子画得画如象老师,老师失败;如象别人,自己失败;选的老师不对,家长失败。

■儿童画画儿如果一点不听老师的,太“个性”了也不行。

一味的“一意孤行”,老师的指导就会失去作用,作品会无序发展。

但儿童画画儿如太听老师的,又会约束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

画得好的孩子大都有这个特点,有听老师的,又有自己的,画得画既有创造性,又遵守艺术规律。

■在儿童画教学中,我们不要怕孩子把画搞乱,孩子有好多好的想法与主见就藏在乱中,但我们也不能说越乱越好,故意的让孩子制造乱。

■近日,我看了几本有关儿童美术教育的书,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儿童美术著作、教材的作者并不懂得美术,从没修过美术专业,大多是研究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生或博士、教授等,写书的作者大都有很高的头衔和光环,让你咋一看很有权威性。

书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很全面,很浅显,很完整,可以说“很体系”,但却很“不好用”。

看完厚厚的一本书后,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不知道书想告诉你什么,著作意图一点儿不明确,有抄点弄点拼凑的感觉,把儿童美术教育写成类似科普的小册子。

如,什么是美术,什么是儿童画等,如果看书的人连什么叫美术,什么是儿童画这些基本美术常识都不懂,即便是看了书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们写的东西,虽不“理论”但却务实使用,没有虚的东西。

这个事使我认识到一个道理,再好的理论一单脱离了实际,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就象“教怎样打仗”的军事教员永远干不了带兵打仗的活。

■艺术的东西有时你越是想走进它看清它,反而却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当你不执意弄清楚或淡化时却更显清晰。

绘画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绘画能用语言或其他方法解释清楚就不是绘画了。

所以,家长们不要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画处处都说得明白。

■错误的教学法有时并不完全是教师的错,是好心的家长“逼”出来的。

家长习惯用自己的观点看待儿童画,赞赏“手把手”地教,认为老师不教学生怎么会画呢!

让孩子自己画要老师干什么呢!

好多教师抵挡不住“家长看法”,迎合了家长的不正确要求,改变了正确的教法,又回到了拿张范画让学生比着画的老路。

这如同幼儿园如不教孩子语文、数学家长就认为办得不好一样,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有好多家长认可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不接受孩子在这种观念下完成的画。

究其原因是家长对新的教育观念了解不够和自身认识水平不足。

■幼儿初期(3岁—4岁)的画是先画后想象,幼儿后期(5岁—6岁半)的画是先想象而后画。

前者是:

幼儿画着画着自己觉得象什么时才有意识的应画什么,后者是:

幼儿从画画的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形象目的。

但在幼儿年龄的中间(4岁—5岁)又有二者合一的绘画样式出现。

如,在一幅画里既有不用思考的边画边涂,也有想好了再画的思考痕迹。

作为一个儿童美术教师你只有了解了幼儿在同一阶段的不同发展心理,才有可能教好孩子。

■人才是一种能力,不是职称高学历高就是人才;儿童画是一种创造,不是会画的人都会创造。

■儿童画与生活有关,但却不是生活,因儿童画出的东西与生活中的事物在形体上差别太大。

儿童画与艺术有关,但却不是艺术,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而儿童画是“碰巧了”撞运气。

儿童画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但却不是只要到了这个年龄就能画出来,还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培养。

儿童画与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但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儿童自己。

比如,儿童的悟性、感觉、想象、灵性、意会等谁也教不了,在儿童画里这些教不了的东西才是绘画的主角。

■教孩子画画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因个性而异,因性别而异,因喜好而异,因程度而异。

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印刷成”一个模样。

■有家长问,让儿童随便画,教师干什么呢!

这里说的“随便画”就是自由的画,与随便乱画不一样。

有的随便画就是不管,完全放任自流,失去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样的“随便画”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在画画的活动中体会不到画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乱画儿童最终会失去绘画兴趣的。

而在教师指导下的自由的画,孩子在画画时并没完全失去约束,“随便”只是想象上的自由,思维上的放松,构思上的放开,并不是不管。

在审美上教师一直把握着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比如,主要的内容要画得大些,主题内容要放在视觉中心,先画主要的,后画次要的等。

儿童美术教师的任务是:

该管的,如,启发、引导、点拨,大的审美知识,组织画面等;不该管的,如,具体画法和怎样画等。

儿童美术辅导的最高境界是:

指导到位但不越位。

■儿童画是只讲个性,不讲画理;只讲想着画,不讲怎么画;只讲画出来,不讲画得象。

■如果孩子长期在宽松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如果孩子长期在批评、指责、漫骂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就没有自尊、自爱和胆小怕事;如果孩子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只会剩下敌视和仇恨。

儿童画画也一样,儿童只有在启发、引导和自由随意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找到想象与创造。

■教育既不能“回炉”,也不能“复印”,在孩子的初始阶段,选择一个好的老师才是最重要的。

■教孩子画画最难的是:

孩子着急的说“我不会画”;最难指导的是:

在孩子的画面上出现比较规则的“死记”的图形,如,在画的左上角有半个太阳,太阳右边有一溜溜排列整齐的小鸟和造型大小一样的云彩。

在辅导上还有比这更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