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082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docx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

 

教学基础工作自评报告

 

上海市莘格中学教务处

2008年3月27日

 

上海市莘格中学

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

教学基础工作自评报告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对莘格中学这所建校只有五年多的、教学硬件设备一流的新学校来讲,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无疑就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学校遵循“二期课改”精神和我校“科文并举,立人成材”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区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搭建“立人成材”平台。

1、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完善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课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课程管理行为与课程开发行为能否优化。

为了规范课程建设和管理行为,发挥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作用,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成立“课程建设与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务处、科研处、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与教师的代表组成,负责学校课程的建设、开发与管理,研究与制订有关学校课程改革方面规划、设计和开发、实施等工作。

同时成立了由课程与教学专家组成的“课程评价委员会”,对新课程建设、开发与实施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并进行课程、教学调研和课程、教学评价等,并在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中根据需要邀请家长、学生代表参加课程建设与评价,不断完善学校课程整体结构和优化课程布局。

(见后:

附表1——课程建设与开发保障体系结构图表;附表2——课程建设与开发领导小组;附表3——课程评价委员会)

2、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层层落实,逐步构建起学校课程体系。

(1)学校根据市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和学年课程计划,以及《闵行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和学校“科文并举,立人成材”的办学理念,在对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了《莘格中学课程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和实施的内容、途径,并采取分年度、按月份落实的办法,制订了年度发展计划和年度落实推进表,组织教研组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找到自身的位置和任务,使教研组和教师成为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主体。

(见《莘格中学课程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发展计划和年度落实推进表)

(2)编制切合学校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期课程计划,保证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安排课时,尤其是为保证自主选习类和社会实践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制订了《莘格中学拓展型课程方案》和《莘格中学研究型课程方案》,认真组织教师开设课程和学生选学课程,确保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有据可依。

(见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计划;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总课表;《莘格中学拓展型课程方案》、《莘格中学研究型课程方案》)

(3)学校在通过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学校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互为补充、良性互动,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莘格中学的课程体系,为搭建“立人成材”平台奠定基础。

(见后附表4——学校课程基本框架)

3、加强课程建设规范管理,确保课程计划有效实施。

(1)学校在实践中规范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程序:

每学期有课程申报;每学年为

学生提供一份自主拓展型、自主研究型和阳光体育活动课程选修资源清单,其中自主拓展型课程目前已初步实现网络平台自主选课方式;开课前由教务处组织召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会议,明确职责、任务和要求,保证课程的实施;同时规范教师课程管理行为,要求上课教师制订每门课程的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做到有“五个一”:

每一门课程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每一门课程都有细致的实施要求和课时安排,每一门课程都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每一门课程都有严格的组织管理要求,每一门课程都有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最后由年级组和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修。

(见各门课程方案、计划和课程设置学生选学名单)

(2)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除按规定课时开足、开齐基础型课程外,开设语文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与口语、数学思维方法、心理、科技等限定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理化生史地政等学科拓展型课程和涉及人文类、科技类、艺体类等学生自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每学期各开设10门左右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见学期课程计划)

(3)规定的课时组织教学。

做到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变换或异化规定科目、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面积补课;并要求教师不私自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不挤占学生自习和副科,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教师有违规行为,按《教师教学行为考核方案》有关条文处理。

(见《教师教学行为考核方案》相关要求)

(4)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学科活动。

目前已形成规模的学生活动有:

艺术节(12月)、科技节(4月)、读书节(10—12月)、英语周(5月)、运动会(9月),为学搭建了展示自身特长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同时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市区的有关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2课时/周),一节为集体项目,主要学习教育部规定的《校园集体舞》和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太极拳》,另一节开设武术、网球、足球、篮球、瑜珈、健身健美操、女子篮球等7个项目供学生自主选修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投入到健身运动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德育处和团委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

(见相关课外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材料)

4、规范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

除基础型课程规定的教材外,使用《语文综合学习》、学科规定的拓展型课程教材以及校本教材,严禁教师私自组织学生订阅教学辅导资料,坚决杜绝乱收费。

(见《教师教学行为考核方案》相关要求)

5、以课题为引领,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做好《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相关工

作,目前已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各子课题的实施计划(初高中衔接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法指导课程、课程评价)、《学校课程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现有课程问卷调查(家长、学生),以及部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课题研究阶段自查报告,保证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相关材料)

(2)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建立起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设置框架。

(见后:

附表5——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设置框架)

(3)制订《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开发特色课程。

至2007年底,学校已开发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5门衔接课程、适应与成长心理特色课程、学法指导讲座课程为学生必修和限定选修课程,为学生限定和50门特色拓展型课程、19门学科研究型课程,问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见《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见后:

附表6——已开发拓展型课程50门;附表7——已开发研究型课程19门;附表8——阳光体育活动课程)

(4)编写和完善校本教材,为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

目前已组织教研组完成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的《初高中衔接教材》的第二次试用、和修订工作,并拟在暑假前经市区有关课程专家审核、第三次修订后,予以出版和正式使用。

同时各教研组已完成14门特色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和7门研究型课程校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见校本教材修订稿和初稿,附表9——已编各类校本教材)

(5)完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制度,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益。

●为保证校本课程和教材的质量,制订了《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使课程建设有据

可依。

在实施过程中由“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对每个申报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经调整后方可开设课程;校本教材由评价委员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后,予以修订和试用,6月份将由“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评出优秀校本教材,并请市区课程专家审核,重新修订后,予以出版和正式使用。

(见《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和课程开发与评价表)

●建立课程建设自评制度,确保课程建设高质量进行。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加强过程管理与阶段性自我评价,学校和各教研组在每个学期和每一个年度末都撰写专项自查报告,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让课程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见教务处和教研组课程建设自查报告、改进措施)

6、逐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立人成材的目标。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由学校部门中层领导和年级组长组成的“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优生推荐领导小组”,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学金方案》和《优秀毕业生推荐办法》,并在网上公布。

奖学金评定,由学业成绩和德育成绩构成,综合评价出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获奖名单在校园网和期末结业典礼上予以公布,并予以奖励;各类先进个人和推荐优秀毕业生,由学生和班主任推荐、年级组综合平衡、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后,在校内醒目处连续张榜公布3个工作日,听取师生意见和接受群众的监督,整个评价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见《学生奖学金方案》、《优秀毕业生推荐办法》和评价结果;见附表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优秀毕业生推荐领导小组”)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

高中一、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各选学一门拓展性、研究型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学期末交论文、报告、实物,进行成果展示,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籍卡”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见学生作品成果、展示活动展板)

(3)制订《学生竞赛奖励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

的潜力,展现学生特长,沟通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四位学生被评为闵行区明日科技之星、两位学生被评为闵行区科技希望之星。

(见《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和学生获奖统计表)

7、总结课程建设阶段成果,开展展示与交流活动,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为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和我校“科文并举,立人成材”的办学理念,进一

步推动我校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2007年4月10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题的区级展示活动,通过展板、课程展示、实践研究成果汇报等形式向全区展示、汇报了我校第一阶段课程建设成果,高校长《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数学教研组长马捷老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汇报,得到市教研室、区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肯定。

(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区级展示活动系列材料)

(2)2007年5月我校还与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举办了上海市历史双语教学研讨会,

我校秦兰芳老师上了历史双语研讨课,并进行了大会交流,与会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聂幼犁、副会长市历史教研员于以传和华师大、上师大专家和各区县历史教研员、双语教师肯定了我校历史组在落实二期课改理念和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见“历史双语教学”研究系列材料)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和高效管理。

1、科学规划,细致安排,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前,制订出《教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计划落实推进表,以及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整体发展目标、学年和学期的教学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订切合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需要的计划月份工作计划;同时坚持制订月份工作计划,确定月份工作重点,安排具体工作日程,将教学工作进一步细化,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及时布置、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同时加强督促与检查力度,确保将学期的每项教学工作都落到实处,保证了我校教学工作在务实、有序的状态中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见《教学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计划落实推进表,各层面教学计划、月份工作计划、组长会议签到表和会议记录)

2、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工作。

几年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制订了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自的教学工作任务和要求,同时制订了《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莘格中学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教学常规(含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安全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使我校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趋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见各层面工作职责和《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莘格中学教学安全管理制度》;附表11——教学管理制度)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效益。

为进一步贯彻《上海市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闵行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闵行区加强中小学教学“五环节”的实施意见》,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力求精细化、规范化。

(1)健全备课制度、明确备课要求,提高备课质量。

●加强集体备课,注重组内协作,发挥资源优势。

制订了《备课组工作制度》和《备课的基本要求》,对备课组工作和具体备课的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进度、内容、练习、作业统一;由教务处根据课表统一安排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保证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同时教务处设计了《备课组工作手册》,详细记录每次组内活动,由教务处进行抽查活动记录、教研组长分期参加备课组,制订《备课组长考核方案》,确保备课组活动有效进行。

(见《备课组工作制度》、《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组长考核方案》和备课组活动时间安排表、《备课组工作手册》)

●利用校园网和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与交流平台。

学校在校园网上为教师专门开设“教学资源库”,并通过数字平台建立教案交流

平台,鼓励各备课组制作并有效使用课见,为教学提供服务。

(见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平台教案交流)

●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设计。

教务处根据“二期课改”精神,组织各学科制订《课程标准》学习计划,撰写学情分析报告,并重新设计了《莘格中学教师备课笔记》,引导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复习、导入、师生互动和当堂练习、作业布置以及课后反思,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长分别在开学、期中、期末进行教师教案检查,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备课质量。

(见各学科制订《课程标准》学习计划、学情分析报告和《莘格中学教师备课笔记》、教案检查记录)

●针对学情,编写学案,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加强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部分学科开始实行“双案”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确保当堂内容当堂落实、当堂反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见数学组学案设计)

(2)聚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制度,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规范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在《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礼仪、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环节完整性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校长专门为教师分别做了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的校本培训;并学校从2007年11月26日到12月28日组织了主题为每位教师参加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于12月27日进行了集中展示研讨活动,通过听课、研讨和交流,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推动了教师在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上的思考和实践,区进修学院王永和副院长、研训部主任沈力田主任、名师工作室专家颛孙长宗以及各学科研训员、兄弟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对莘格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和效果给予一致肯定。

(见《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校长培训材料、“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研讨活动材料)

●建立听课、评课、检查制度,加强教学交流。

《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规定,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实际上每学期都有一部分教师听课数量在30节以上,相互取长补短,并在听课后打分,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教务处每学期对教师听课情况进行检查。

(见《莘格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听课笔记和检查记录、课堂教学评分表)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如:

2007年3月结合上海市第二轮新课程培训,贯彻学校“重基础、抓规范、分层次、求效益”的教学策略,组织了为期3个月的全校行为跟进课,在此基础上5月份各学科推荐了15位老师开展面向全校的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尝试编写学案,重视教学反思,并将每位教师的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挂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展示、研讨与交流,为进一步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创造了条件。

(见研讨活动与教学反思材料、数字平台教学反思交流)

●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有益探索,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习资源。

由教务处牵头,以《数字化教学平台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组织教研组利用学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数字管理平台、网络资源平台,根据学科实践研究课题,开展“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力求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见《数字化教学平台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相关材料和课堂)

(3)加强作业管理,注重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制订专项管理制度,提高重视程度。

为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教务处制订了《莘格中学作业规范管理制度》,对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批改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作业制度进行明文规定,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订了学科作业的规范要求,为提高作业质量打下基础。

(见《莘格中学作业规范管理制度》和各学科作业的规范要求)

●作业检查和反馈力度,提高作业有效性。

学校和教研组每学期抽查学生作业,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中存在的问题要予以分析、总结;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切实加以改进和调整,真正发挥作业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见《学生作业检查表》和《作业反馈调检表》)

(4)重视分层辅导,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根据学情变化和提高课外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本着自愿、不收费、不大面积补课的原则,在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在各年级高考学科对学生采取分层辅导,具体办法是周二到周四(高三到周五)的16:

40—17:

40安排补差,周六上午安排提优,采取合班、学校选派教师授课,并由各备课组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针对优秀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为不同的学生选定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所提高。

(见意见征询书和提优、补差计划)

三、注重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阳光课表,实行规范办学。

根据上级要求和检查中反馈的意见,严格按市教委规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并通过校园网和班级向家长和学生公布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计划,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见作息时间表和学期课程计划、校园网—教学管理栏公布)

2、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为进一步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与效果,教务处每学期期中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期末组织学生为教师打分评价、请部分家长进行评教,从不同角度听取教学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进。

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见学生期中问卷和期末学生评价打分表、家长问卷)

3、强化检查落实,进行有效过程监控,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成立教学评价委员会、教务处和教研组长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环节进行定期或抽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诊断,及时提出改进与调整意见,并进行反馈、整改与跟踪检查,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

(见教学常规检查记录、《教师教学行为考核方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学校教学各种评价表)

4、积极探索学习评价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过程性评价机制。

学校制订了《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管理制度》,并组织进行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长问卷调查。

同时采取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参与、交流、测验、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鼓励性评语等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见《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管理制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长问卷调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2)规范命题考试制度,提高考试的信度与质量。

学校在期中和期末规范组织参加区统一组织的质量监控,并与兄弟学校共同组织联考,及时掌握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关数据与信息。

同时规范考试制度,制订了《莘格中学考试管理制度》,对命题、考试组织与管理、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和补考、考场规则等各考试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精心组织考务工作,对考试安排进行公布,由德育处组织进行考风严肃考纪教育,保证考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见《莘格中学考试管理制度》、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时间安排、考试与监考要求)

5、建立质量分析制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1)建立分层次质量分析制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每次大考后,教务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班级分层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别撰写质量分析报告,要求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教学整体规划和阶段要求,进行自查,检验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对下一阶段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见各学科教学整体规划、各层次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2)加强对各年级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建立年级责任制,强化各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教务处针对年级实际情况,以提高年级教学质量为重点,制订各年级年级教学计划,组织召开年级教师会议、学生大会和家长会,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任务与要求,确保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发展。

(见各年级教学计划和年级教学工作会议)

四、专家引领、骨干先行,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学校的领导与指导作用。

校长亲自深入课堂和教研组、备课组,掌握教学和教研的第一手材料。

同时学校聘请市有关专家,成立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育教学专家组,主要负责深入学科组、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和对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切实起到了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见校长、专家组的听课记录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记录)

2、建立校本教研保障机制与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学校建立《教研组工作制度》,统一安排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支持鼓

励教研组和教师参加市区各类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到上海中学、上海实验学校等名校和友好学校的学习和到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