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篇是事物说明文,学习说明对象及特征;
2、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3、理清说明顺序;
4、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
1、听完介绍,你对苏州园林有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明确: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整体感知
1、能否选用文中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来概括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生1:
我想选用“标本”一词,人常说: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可见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一词,在这里形象地概括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里的典范意义。
生2:
我选用“图画”一词。
生3:
我以为“配合”更能恰切地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特征。
生4:
我认为“自然”一词最好。
2、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说话。
3、苏州园林这幅图画的完美,除了表现在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它还注意了细节之处的美,是哪些呢?
四、《苏州园林》语言卡片
比喻式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排比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比较式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评价式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议论式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描绘式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阐释式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举例式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赞美式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烘托式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1月28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本篇是事物说明文,学习说明对象及特征;
二、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三、理清说明顺序;
四、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分享:
问题:
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方法有:
注意园林内容方面布局是否适宜和谐,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不呆板等。
二、研读课文,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
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
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拓展
1、根据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请你来当小导游。
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有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尽量用课文的原话介绍这张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指导学生看封面插图说话,按“总—分—总”的
顺序面对全班说,师生给予评价。
)
四、改换句子
1、“结尾句质疑”,同学们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表达得不够好,是可以改写的。
怎么改写才好?
改写:
苏州园林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只有当你深入其中,才会了解它的艺术之美。
好了,不多写了,看看摄影集吧,你会发现更具体更生动的苏州园林。
2、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一学生回答:
从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
我想,如果作者再继续写下去的话,一定是越写越细,有可能写到园中的小径、小品和盆景上去了。
五、小结本文美点
说明结构:
层次很清楚;从多角度说
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说明语言:
概括性强;精练形象;准确严密;紧扣中心
表达方式:
综合运用(说明中适当运用描写和议论)
六、回顾总结谈收获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仅赏美景,而且品美文,感受了“优秀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那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解说:
帮助学生养成随时回顾总结反思的习惯。
)
《蝉》教学设计
11月28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
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生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蝉》教学设计
11月28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
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同桌讨论交流蝉脱壳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
如:
描写蝉脱壳的动作的词语“腾起、翻、倒挂、打开、伸直、翻、勾住、蜕”。
(2)理解课文是如何将“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体操。
”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5-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10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描写出了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
勾画重点词句。
2、同桌讨论交流雄蝉喜爱演奏的特点。
3、全班交流。
(1)蝉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
(2)抓住蝉喜爱演奏,视觉灵敏,听觉特殊这几个特点,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3)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张科12月5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一、新课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
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三、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四、写作文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许地处独特的位置,或许有标志性的外观,或许还有传奇的历史。
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五、佳作欣赏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
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
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
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
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
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
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
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
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
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
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
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
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
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
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
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
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
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点评:
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
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设计
《复述与转述》
张科12月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复述、转述,掌握复述、转述的种类及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复述
1、含义:
复述就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把读过的、听过的语言材料加以讲述。
2、复述的方式
简要复述 详细复述 创造性复述
3、复述的方法:
(1)仔细听、看
(2)记忆关键词语
(3)编写提纲
(4)尝试复述
4、复述的意义
复述是语文必须重点训练的基本功练习复述,不但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复述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段落、片断或全文,相应进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训练时时,可充分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思维,帮助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
复述训练
原文:
鲁迅先生在浙江绍兴县教书的时候,每天晚上总喜欢到一位朋友家去谈天,有时很晚才回家朋友家离学堂有好几里路,要经过一片坟地。
有一天,鲁迅先生和朋友谈得很晚才回家,这时已是半夜了鲁迅正快步走,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白影子蹲在坟墓旁,忽高忽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真像人们传说的鬼。
鲁迅不相信鬼和神,他大步走上前去,用又硬又重的皮鞋向白影子踢去,只听得白影子“哎哟”一声倒了下去鲁迅弯下腰,细细一看,原来并不是什么鬼,而是一个盗墓的。
复述示例
鲁迅在绍兴乡村教书时,有一天到朋友家谈话很晚才回家他经过一个坟地时,看见一个白影子在晃动,就用皮鞋踢了一脚,发现是个盗墓的。
谁的狗聪明
有一天,一个医生、一个建筑师和一个律师在一个乡村俱乐部吃午饭。
他们的话题扯到各自的狗身上,想比一下谁的狗最聪明。
医生的狗从门外衔来一些骨头,在地上摆了一副人体骨骼图,医生给了它一些饼干作为奖励。
建筑师的狗从外面衔来一些树枝,在地上搭了一个埃菲尔铁塔模型,建筑师也给了它一些饼干作为奖励。
最后,律师的狗出场了,它与医生和建筑师的狗交谈了一番,那两只狗便把饼干都给了它。
律师解释说,他的狗现在是那两只狗的法律顾问了。
要求学生听完后进行复述,语言可更幽默或个性化。
(注意:
字数不可超过原文)
复述示例
谁的狗聪明
一个医生、一个建筑师和一个律师想比一下谁的狗最聪明。
医生的狗衔来一些骨头在地上摆了一幅人体骨骼图。
建筑师的狗衔来一些树枝在地上搭了一个艾菲尔铁塔的模型,医生和建筑师给了他们的狗一些饼干作为奖励。
律师的狗与医生和建筑师的狗交谈了一番,两只狗便把饼干都给了它。
律师说,他的狗现在是那两只狗的法律顾问了。
二、什么是转述
1、含义: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
转述也就是改造性复述。
指在记忆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复述的一种复述方法。
2、转述应注意:
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材料内容,不改变内容的顺序。
2.转述时,忠实于原材料,条理清楚,适当进行综合,要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3.转述时,变换成自己的语言,要注意人物的变换,语言力求简洁、清晰、连贯。
转述活动
传话游戏
全班10人左右(不少于8人)分为一组,纵向排列。
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阅读下面一则通知,然后第一位同学把看到的内容告诉第二位同学,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
比较哪一组传话最准确。
口头通知:
后天晚上5:
3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八年级学生家长会,请各位同学随同自己的家长准时到学校大礼堂参加会议。
转述训练
(一)
如果你的班主任张老师的姐姐和你住在同一个小区,今天张阿姨有急事回南京了,让你给张老师捎个口信,让张老师下午四点去幼儿园帮忙接她的女儿慧慧。
你到达学校后该怎样和张老师说呢?
字数不能超过35个。
示例:
张老师,您姐姐让我给您捎个口信,她有急事回南京了,让您下午四点去幼儿园接慧慧。
(二)
校运动会上,好友王亮在百米冲刺时扭伤了脚。
你把王亮送到医务室进行了医治,校医建议王亮回家休养两天。
请你以王亮同学的身份给王亮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
(不超过50字)
转述示例
叔叔,您好!
我是王亮的同学。
王亮在运动会体育比赛中扭伤了脚,校医建议他回家休养两天,请您过来接他好吗?
点拨:
要抓住转述的两个要点:
一是转述的对象“王亮爸爸”,二是转述的内容“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
三、链接中考
四、作业
1、看一部电影或读一部小说,然后复述故事梗概(在班上交流)。
2、把今天口语交际课的内容转述给家长,把爸爸妈妈对你的评价,明天上课时转述给老师。
板书设计
复述 含义:
听、看——说
种类:
1简要2详细3创造性
方法:
1仔细听看2记忆字词3编写提纲4尝试复述
意义:
记忆力、理解力、概括力、表达力
转述 注意 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 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材料内容
忠实于原材料,适当进行综合
要注意人物的变换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张科12月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二、文本链接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四、课文精读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比喻。
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
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
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
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