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20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综合检测.docx

《期中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综合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综合检测.docx

期中综合检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期中综合检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4·徐州中考)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 东晋 金B.东汉 南宋 隋

C.蜀 东晋 隋D.蜀 西夏 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魏蜀吴三国鼎立;东晋被宋取代;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2014·济宁学业考)《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①④与隋文帝有关,②③与隋炀帝有关。

3.(2014·张家港模拟)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乙同学: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隋炀帝后期的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起义,最后隋朝灭亡。

故选B。

4.(2014·济南学业考)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摘要一 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摘要二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5.(2014·龙东学业考)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人们称她的统治是(  )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下列哪些发明的出现,促进了唐朝时期土地的开发,并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唐朝改进、创制的新式工具有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促进了土地的开发,灌溉工具筒车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7.古人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可见扬州之繁华。

唐朝时期与扬州一样的大都市有(  )

①长安②苏州③洛阳④成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8.(2014·安徽中考)《新唐书》中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意思是说唐朝的选官制度多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可知B符合题意。

9.“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这首诗赞颂的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天可汗”。

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10.(2014·贺州中考)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说明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

A.和同为一家B.设立军事机构管辖

C.武力征服关系D.战争对抗关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材料不难看出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11.(2014·潍坊学业考)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指晁衡,他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当年他以唐朝使者身份学成归国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大风,李白以为他遇难,为他作悼诗《哭晁卿衡》。

故选C。

12.《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有很大影响,因为印度民族虽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但从来不注重记录历史。

印度历史学家阿里说,没有此书,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鉴真B.郦道元

C.玄奘D.戒贤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13.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何时印制的(  )

A.西汉B.隋朝C.唐朝D.宋朝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4.(2014·长沙学业考)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大多以那个年代的经济和政治为创作基础。

如“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而“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其诗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

据此请判断下列诗作中属于杜甫的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A是杜甫的诗作,B、C、D都是李白的诗作。

15.(2014·南通模拟)在学习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相关内容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课外拓展主题。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

B.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者李春

C.孔子与“仁”的思想

D.“画圣”阎立本与写意画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画圣”是吴道子,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16.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

“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人”指的是(  )

A.寇准B.赵匡胤C.岳飞D.赵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可知是北宋赵匡胤在河南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1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ìng)臣”。

对联中“忠骨”是指(  )

A.寇准B.岳飞C.秦桧D.魏征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岳飞因英勇抗金而被世人永远缅怀和敬仰,秦桧因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岳飞而留下了千古骂名,诗句中的“忠骨”即岳飞,“佞臣”即秦桧。

18.(2014·珠海学业考)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宋朝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培育成功。

19.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

“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

A.开始使用牛耕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A出现在春秋时期,B、C是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20.(2013·黔东南中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

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

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

北方以吃羊肉为主,南方以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显然与“宋代”这一时间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封建社会创造出了一次次盛世局面,而盛世局面背后却饱含一代又一代帝王的心血,观察下列帝王图片,回答问题:

 

A组

B组

汉文帝

汉景帝

E

唐玄宗

(1)A组两位帝王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是“      ”。

(2分)

(2)请根据下列信息,判断B组E处帝王名字。

E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E是         。

(2分)

(3)请你指出B组中两位帝王身上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3分)

(4)上述几位帝王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哪一重要启示?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上述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关心人民疾苦,与民休养生息,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关心吏治、重用人才等。

上述盛世局面出现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

据此回答第

(1)

(2)(4)题。

第(3)题结合唐太宗、唐玄宗的治国思想、治国措施归纳总结。

答案:

(1)文景之治

(2)唐太宗

(3)重用贤人,提倡节俭,关心百姓,重视农业生产。

(4)共同原因:

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统治者励精图治。

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回纥、南昭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

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根据材料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

(7分)

(2)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3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谈一谈你对唐宋民族关系的认识。

(2分)

【解析】本题从唐朝和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不同政策切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

(2)题从两则材料中寻找信息,然后根据寻找到的信息和所学进行解答。

在回答第(3)题时,只要能认识到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即可。

答案:

(1)唐朝通过打败少数民族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辖;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和少数民族进行通婚和亲。

宋朝与少数民族进行战争,战争后以妥协议和的方式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两宋先后被少数民族灭亡。

(2)促进了中原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

(3)不论在统一的政权下,还是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3.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

(3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友好交往。

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7分)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

(3分)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阅读史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1)题结合丝绸之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回答。

(2)题第一问根据地理知识,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可以判断①是天竺,②是新罗,③是日本。

第二、三问依据所学知识,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第(3)题从经济重心南移、政策、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当时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回答三方面原因即可。

第(4)题结合对外交往的作用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丝绸之路 意义: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①天竺;②新罗;③日本。

史实:

天竺——玄奘西游天竺。

日本——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特点:

双向交流,对外开放。

(3)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回答三方面即可)

(4)加强了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三 北宋都城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都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1)材料一这幅画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解析】第

(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该图为《清明上河图》,由此可知描绘的是东京的繁荣景象。

(2)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材料三可知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第二问注意关键信息“根本原因”,应从生产力发展这一角度思考。

答案:

(1)东京(开封)。

(2)变化:

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

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现象:

两宋时期城市繁荣。

原因:

商品经济繁荣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