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303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docx

语言学纲要习题集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五章)

Ø第五章词义

1.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

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

1)词: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词汇: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什么是基本词?

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

1)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

ü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

ü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

ü表示亲属关系的词;

ü表示人体器官的词;

ü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

ü表示数目的词;

ü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

ü表示常见性状的词;

3.基本词有哪些特点?

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

1)基本词的特点为:

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ü全民性:

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ü稳定性:

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ü有构词能力:

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了解、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什么是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

1)一般词汇:

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2)一般词汇包括以下类型:

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

5.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的关系如何?

1)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敏感。

以基本词为基础构造出来的新词,大部分首先成为一般通用的词。

2)一般词汇中有些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长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就进入了基本词汇。

3)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某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很重要,甚至过时了,这些词就退出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中的词。

²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一般词汇又可以充实和丰富基本词汇。

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

6.什么叫词的词汇意义?

它和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1)词的语法意义:

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

2)词的词汇意义:

与词的语法意义相对应,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简称词义。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3)“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告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7.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附加色彩有什么区别?

词义反映客观世界,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词义的产生又同人们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成果。

正因为词义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所以词义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一方面词义是在此基础上带上人们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即词义包含着人的认识和态度评价。

因此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

1)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理性意义是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

2)词义的附加色彩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彩,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

注意:

²词义的评价色彩虽然有其主观因素,但也具有社会性,不是指个人可以任意赋予一个词义不同的评价色彩,只有在选择运用的时候可以体现你的评价态度。

²比起理性意义来,附加色彩由于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因素,因此其意义容易变化。

8.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是怎样的?

词义反映现实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性是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成果,也是认识活动的必然要求,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正是因为词义具有概括性,人类才能运用语言中数量有限的词语表达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不可胜数的事物,使语言成为我们能够掌握的有效的交际工具。

由于词义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指称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9.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三个方面,这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词义的概括性。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注意:

ü强调词义具有一般性,并不否认语言有必要的手段表达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或个性的认识。

ü在某一具体词的词义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内,有典型的样本和非典型的样本之分。

ü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加清楚。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产生模糊性的原因:

ü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了解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ü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3)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

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

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

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

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10.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如何?

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概念,所以词可以构造句子,能独立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而语素只能构词,不能直接参与句子的构成。

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义的融合。

只有词根和词缀两种语素可以构成词汇意义,词尾不能构词,不能构成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

11.词的多义是怎样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了解,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了解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了解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

12.多义词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同的意义?

多义词的义项这样多,在使用中会不会造成歧义呢?

多义词中有若干个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在词义结构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因而人们根据它们的差异而分别命之为“本义”、“派生意义”和“中心意义”的名称。

1)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2)派生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3)中心意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这个派生意义就成为该词的中心意义。

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显示出来,排除其他的意义。

当然,由于使用不当,上下文不能确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或者几种意义在一个句子中都讲得通,这就造成了歧义,会让人产生误会。

因此,交际中要注意多义词的正确使用,避免歧义。

13.词义的派生须具备什么条件?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了解,这种了解就是词义派生的现实根据。

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派生它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了解,而两者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建立这种了解的桥梁。

14.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是什么?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

引申大体上可以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

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

Ø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2)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了解,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

换喻其实就是借代引申,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相似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借代意义。

换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Ø工具——劳动者;

Ø材料——产品;

Ø地名——产品;

Ø地点——机构;

Ø部分——整体;

15.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什么区别?

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了解,而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有内在了解。

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了解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同音词在语言的运用中有它积极的作用,编民歌、说笑话、说相声和写文学作品的人往往利用同音词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16.为什么同一种现实现象需要用不同的词来概括反映呢?

(即为什么会产生同义词?

1)若干个同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细微的差别。

2)由于词是被人们在交际中运用着的,所以往往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因此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褒有贬。

3)不同的交际场合也要求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的词,或正式庄重,或通俗随便。

总之,同义词在语言的运用中为人们准确、细致地表达思想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

正确使用同义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可以使言词准确、生动、活泼,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

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同义词能帮助作家更准确地描写现实生活,刻画人物性格。

17.同义词的差别在哪里?

1)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2)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或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

3)搭配功能不同

18.关于同义词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

语言系统对等义词有两种调整办法,一是在语言的使用中使等义词发生分化,使之产生细微的意义差别,二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

2)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

“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

“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词来反映,上述成对的词都不是同义词。

3)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

语言中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

4)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

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差异,也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和运用范围。

19.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

1)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2)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3)以下两种方法可以用来鉴别上述两种反义词:

Ø相对反义词前面一般可以加程度词进行“切分”,而绝对反义词前一般不可以加程度词。

Ø否定鉴别法:

对于一组相对反义词的两个词,否定甲,不一定肯定乙,肯定甲,一定否定乙;而对于一组绝对反义词的两个词,否定甲,一定肯定乙,肯定甲,一定否定乙。

20.词义组合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性是把特殊的、复杂的现象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使之成为人们认识现实现象的一种工具,用来指称现实中个别的、特殊的现象。

词义的组合主要研究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复杂的现象。

交际中谈到的现象往往都是个别的、特殊的,只有一般性、概括性的字一进入句子,就得和具体的、特殊的现象相了解,从"一般"回到"个别"。

这时,在概括过程中曾经被舍弃的一些特征就有可能重新出现,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字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字义的运用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

这种运用会因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素养等等的差异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使言语的运用千变万化,兴味无穷。

交际中字义的运用千变万化,说话人可以充分利用他的语言修养,并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词义的运用、理解与交际的环境、说听双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

由于这种种复杂的情况,在语言运用中往往会产生"言内意外""言不尽意"之类的现象,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这"言内"的"意外"。

这是交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1.词义的组合通过什么来实现?

要受到什么的支配和制约?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

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怎样认识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一般具有形、音、义三个方面。

文字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符号,是人们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形式(能记)和内容(所记)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而文字记录语言则是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无论意音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是如此。

语言中的语素或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文字的形体便成了语素或词的替代性符号。

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字都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任何一种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三者是统一于一体的,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声音不记录意义的情况,也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意义不记录声音的情况。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形为标志,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同的形体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2.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3.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如何认识?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际工具。

文字有形、音、义三个部分。

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或者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发生关系的,这是文字的关键。

文字和语言既有密切的了解,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会存在。

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不需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

文字只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语言没有文字,当然,没有文字的社会不会是发达的社会。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

文字和语言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但文字的发展变化要比语言慢得多,语言的变化不能马上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因此常常发生文字与语言脱节,文字落后于语言发展的现象。

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

文字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

当文字脱离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字。

文字还可以借用。

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借用其它民族的文字,如日本、越南、朝鲜等都曾借用过汉字,这些国家直到现在还部分使用汉字。

而语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从整个民族来讲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5)文字对语言具有促进作用。

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书面语,人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使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甚至有些词汇就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4.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

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

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

2)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

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

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

尽管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比一般拼音文字的关系特殊,但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

5.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学家专门为某一语言制定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是拼音文字。

文字的另一种创造过程是在人类还没有语言学知识的前提下自发地形成的,文字的起源指的是文字的后一种创造过程。

口语记事以外的两种主要方法是: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实物记事最常见的办法是结绳和刻木。

图画记事是通过图画来记录各种事件,表达各种思想。

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较方便地记录事件的过程。

这种性质更接近自然语言记事的性质,在自然语言中不仅要有记录事物的词,也要有描述事件的句子,图画记事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6.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从造字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音、表音兼表音(意音)三个阶段。

从文字体系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1)文字造字方式的过程可以概括为:

记事图画à表意字à纯表音字à意音字。

2)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

记事图画à意音文字体系à纯表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音位文字体系)。

7.和原始文字比较,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3)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文字体系,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记录的语词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8.造字的方法是哪两种?

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

造表意字的主要方法是象形;造表音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假借,二是创造专门的表音字,而这专门的表音字又分表音节和表音位两类。

意音文字则是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

9.什么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从根本上说,造字方式只有表意和表音两种,意音文字只不过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来看,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它们在记录语言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个语言的音位或音节,即构字部件与语音了解紧密,不同的语素和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

意音文字虽然也记录语言的语音,但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和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即使两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一样,只要是不同的语素或词,通常都必须通过形体区别开来,如“一、衣、医”等不同的语素或词,尽管语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们写成相同的字,而要保留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以便说明它们是不同的语素或词。

1)意音文字:

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Ø象形字:

即用描画事物的形状来代表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的方式造出来的字。

如“耳、牛、水、鱼、羊、燕”等。

Ø会意字:

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方式构造出来的字,如“上、本、休、众、从”等。

Ø假借字:

即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另一个同音词。

如借表动词“去”意的“之”表代词“之”,借表“簸箕”意的“其”表代词“其”就是这种情况。

Ø形声字:

即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造出来的字。

字体结构中既有表意的成分,又有表音的成分,如左边表音、右边表意或者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2)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放弃了表意的造字方法,改为直接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即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与音节挂上钩,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这是一种比较简明的文字体系,可分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大类。

Ø音位文字:

表音文字的一种,即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字母与音素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英文、法文等就是。

这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方便的文字,如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